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韩城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一、积累和运用(24分)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扬青春风帆,立不朽誓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初心如炬】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下面是小语为此次班会写的一段发言稿,请你帮忙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青春的热血里,燃烧着不灭的信仰。师长殷切的嘱托犹在耳畔,我们毅然踏上征程,哪怕风雨兼程,也绝不退缩。或许我们会有遗撼,比如未能实现的梦想、擦肩而过的机会,但坚定的心从未动摇。我们怀揣对未来的憧憬,以誓言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劈波崭浪,无畏前行。初心如炬,不仅照亮自己,更点燃希望的火种,让每一步都踏得铿锵有力。虽然前路漫长,但这簇火焰却永不熄灭,指引我们奔赴更辽阔的远方。1.请给发言稿中加点的字注音。(1)殷切()(2)憧憬()2.发言稿中有错别字,请改正。(1)遗撼________(2)劈波崭浪________【答案】1.①.yīn②.chōng2.①.憾②.斩【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1)殷切(yīnqiè):指深厚而迫切。(2)憧憬(chōngjǐng):某种事物的期待与向往。【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1)遗撼——遗憾。意思是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2)劈波崭浪——劈波斩浪。意思是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也指勇敢向前的精神。【誓言铿锵】3.班级开展诗歌朗诵比赛,下面是小文准备朗诵的诗歌,请你帮忙补充完整。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坚定誓言;杜甫在《望岳》中写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誓言表达他的壮志和决心;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警示世人:践行誓言需直面重重挑战,不要因眼前的顺境盲目乐观,要常怀警悟之心;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4)“斯是陋室,____________”表明虽身居陋室,但仍坚守高洁品格的誓言;《木兰诗》中(5)“____________,从此替爷征”,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展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无悔誓言。【答案】①.不畏浮云遮望眼②.自缘身在最高层③.会当凌绝顶④.一览众山小⑤.政入万山围子里⑥.一山放出一山拦⑦.惟吾德馨⑧.愿为市鞍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畏、遮、缘、凌、览、政、惟、德馨、鞍”等字词容易写错。【热血逐梦】班级开展演讲比赛,下面是小丽的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忙修改完善。①青春是燃烧的烈焰,是永不停歇的脚步。②我们以热血为墨,在生命的画卷上挥洒豪情,用坚定的信念为梦想插上翅膀。③________前路荆棘密布,我们________要迎风奔跑。④因为心中有梦,便无惧风雨。⑤每一次咬牙坚持,都是对平庸的宣战;每一次全力冲刺,都在缩短与梦想的距离。⑥热血逐梦的路上,没有退缩的借口,只有一往无前的勇气。⑦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在奋斗的征程上刻下最深的!4.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划分,第①句中的“燃烧的烈焰”是________短语,第②句中的“插上翅膀”是________短语。5.请在第③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6.第⑦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①.偏正②.动宾5.[示例]即使……也……6.[示例]在“最深的”后面加上“印记”。【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结构类型“燃烧的烈焰”中,“燃烧”修饰“烈焰”,表示状态,属于偏正短语。“插上翅膀”中,“插上”是动词,“翅膀”是“插上”的对象,属于动宾短语。【5题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前路荆棘密布”与“要迎风奔跑”是假设关系,故可填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组“即使……也……”。【6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第⑦句病句类型: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修改建议:应在“最深的”后面加上“印记”等名词。【青春无悔】7.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青春正当报国时”,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以青春之躯,献身祖国建设。同学们正在梳理作品中的情节,请你简要概括保尔在修筑铁路时的一个具体情节。【答案】为了抢在严寒到来前完成铁路修筑,保尔在工地上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和工友们一起成功清除了关键路段的淤泥,保障了工程进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作答时,需紧扣题干要求,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筛选保尔修筑铁路时的情节,要突出关键事件、人物行动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要能突出“青春”“报国”。根据相关内容可知,保尔在修筑铁路这一情节中,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在修筑铁路过程中,保尔面临恶劣环境、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但始终坚守岗位,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示例:在修筑铁路时,保尔和工友们面临着极为恶劣的条件。秋雨和泥泞让道路变得异常难行,大家住的是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食物短缺,每天只能吃一些发霉的面包。但保尔丝毫没有退缩,他和大家一起拼命工作,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单薄的衣服,挥舞着铁锹铲土、搬运木材。有一次,他发着高烧,仍然坚持在工地上,最终累倒在铁轨旁。可病好之后,他又立刻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为铁路修筑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建设的忠诚。二、阅读(4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走进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一垛垛码放整齐、覆盖着塑料薄膜的青贮秸秆包引人注目。过去农民当柴火都嫌麻烦的玉米秸秆,经过粉碎、揉丝、添加菌种发酵,就成了营养丰富、牛羊爱吃的“压缩饼干”。青贮秸秆不仅为种粮的乡亲们解决了秸秆出路问题,也能降低一大截养殖场饲养成本,可谓一举两得。近年来,我国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迅猛,利用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年利用量1.73亿吨。秸秆化作牲畜“口粮”,助力畜牧业降本增效,这种“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模式,有效连接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提升农业整体效益,正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选自“秸”尽其用折射现代农业密码》《人民日报》,2025.5.13)【材料二】智慧农业将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范式革命,智慧农场便是典型代表。智慧农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智慧农场中,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系统能够自动决策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操作,实现精准农业。这种运作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它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同时,精准的农业操作能够优化资源利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智慧农业的崛起,将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发。(选自《让科技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光明日报),2025.5.21)【材料三】①智慧农机矩阵正在荆楚沃野大显身手。在中央“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战略指引下,湖北省农机系统通过政策创新、技术突破,服务化“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加速农机装备迭代升级,为“三夏”会战再添新动力。目前全省北斗农用智能终端突破6万台(套),监测作业面积2亿亩次,应用规模居全国前列。②在石首市东升镇春风港村,4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穿梭于洪峰云麦豆家庭农场的麦田。农机手精准操控设备,相继完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麦粒通过传送带直送运粮车,粉碎后的秸秆则被打包运往生物质发电厂。“500小麦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一天半时间完成收割,亩产预计达400公斤。”农场负责人吴长云介绍,农机作业不仅效率提升30%,秸秆综合利用率更达98%以上。③三级服务体系筑牢粮食丰收根基。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水彬介绍,全省正构建“省——市——县”三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重点建设100个省级、200个市级、300个县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计划3至5年内实现粮食主产乡镇全覆盖。(选自《湖北:智慧农机助力小麦颗粒归仓》《农民日报》,2025.5.20)8.【材料一】中提到的“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有哪些优点?9.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智慧农业和智慧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0.下列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粉碎、揉丝、添加菌种发酵后的玉米秸秆成了营养丰富的“压缩饼干”。B.智慧农业的兴起,将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参考和启示。C.湖北省通过政策创新和技术突破,使北斗农用智能终端监测作业面积居全国第一。D.湖北省计划3至5年内实现粮食主产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答案】8.①能解决秸秆处理难题,变废为宝,如制成青贮饲料;②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牧业效益;③能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协同发展,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符合现代生态农业要求。9.①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自动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②智慧农机(如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提升作业效率,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10.C【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通过三则材料展现了生态农业与智慧农业创新实践。材料一聚焦秸秆饲料化利用,体现种养结合的生态效益;材料二阐释智慧农业的技术内核,突出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优势;材料三以湖北为例,展示智能农机在提升效率、资源利用方面的实效。三则材料层次分明,从传统农业转型到高科技应用,完整呈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选材典型,数据详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指导意义。【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根据材料一“过去农民当柴火都嫌麻烦的玉米秸秆,经过粉碎、揉丝、添加菌种发酵,就成了营养丰富、牛羊爱吃的‘压缩饼干’”“青贮秸秆不仅为种粮的乡亲们解决了秸秆出路问题”可以概括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能解决秸秆处理难题,变废为宝,如制成青贮饲料;根据材料一“能降低一大截养殖场饲养成本,可谓一举两得。近年来,我国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迅猛,利用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年利用量1.73亿吨”“助力畜牧业降本增效”可以概括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牧业效益;根据材料一“有效连接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提升农业整体效益,正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概括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能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协同发展,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符合现代生态农业要求。【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二“智慧农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概括出,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根据材料二“在智慧农场中,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系统能够自动决策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操作,实现精准农业”可以概括出,智慧农业可实现自动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根据材料二“这种运作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它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同时,精准的农业操作能够优化资源利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可以概括出,智慧农业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根据材料三第②段“4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穿梭于洪峰云麦豆家庭农场的麦田”“农场负责人吴长云介绍,农机作业不仅效率提升30%,秸秆综合利用率更达98%以上”可以概括出,智慧农机(如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提升作业效率,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根据材料三第①段“湖北省农机系统通过政策创新、技术突破,服务化‘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加速农机装备迭代升级”,第③段“三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重点建设100个省级、200个市级、300个县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计划3至5年内实现粮食主产乡镇全覆盖”可以概括出,智慧农机可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C.根据材料三第①段“目前全省北斗农用智能终端突破6万台(套),监测作业面积2亿亩次,应用规模居全国前列”可知,湖北省利用北斗智能终端的应用规模居全国前列,并非选项中的“作业面积居全国第一”,表述错误;故选C。(二)(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木垒书院的杏花刘亮程①今年春天杏花开得繁,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去年杏花开时下了一场大雪,杏花全打落,一杏子都没结。我们从杏树下来回走过,抬头朝树上看,树或许知道我们在看啥。没结杏子这年,树叶长得特别密,它的劲都用在长叶子上,层层叠叠的叶子像在故意遮掩什么,让我们总以为叶子后面藏着杏子。②书院有47棵老杏树,是来书院耕读的一个女大学生说的,她赶上杏子熟,挨个将每棵树的杏子尝了一遍,她告诉我每棵树的杏子味道都不一样,还指给我一棵树的杏子最甜,让我自己吃,别说给别人。③她走后我认真数了一遍杏树,从东北角那片高大的老杏树林,数到西边山坡的杏园,只有45棵。不知道她多数的那两棵杏树长在哪里。或许她把一棵杏树和它的影子数成了两棵。或许在这个长着榆树、白杨树、沙枣树,桃树的园子里,真有两棵我从没看见的杏树,隐在其它树木的影子里,我未看见它开花,也没尝过它结的果。④我也想把书院每棵树的杏子尝一遍。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可能只在杏花开时,沿山坡小路走过杏园。小路不会通到每棵树下。当年我带着工人用水泥砖铺小路时,只让路经过几棵大杏树,靠栅栏那几棵杏树被路撇远了。它们因为缺水或别的原因长得半死不活。我也从没走过去摸摸它们的半枯树干。或许连它们的花香都没闻见过。我只是远远看它们开半树的花,我喜欢它们开着半树花朵的样子。我希望它们今年开左边的半树花,明年开右边的半树花。其实它们右边的半棵树已经枯死好多年。⑤每棵杏树的花都不一样,有粉红色花、红花、雪片一样的白花,花瓣颜色不同,散发的香味便不同,结的果实自然也不同。可我真的没有尝遍每棵树的杏子。每年杏子都落一地。无风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听见杏子熟落的声音。有时一两颗,有时一大片,寂寞地落。有风的夜晚杏子落得更多,杏子落地的声音掩埋在风声里,我听不见。⑥一年夏天,有朋友来书院熬杏酱,蹲树下一会儿,拣一篮杏子。一锅一锅熬。熬成的金黄杏酱装满好多瓶子,给书院留一些,剩下的自己带走。第二年杏熟时邀她再来熬杏酱,说不来了,去年熬的够吃几年。我们刚到书院那年,见遍地熟落的杏子,便拣来晒杏干。我妈、我夫人、厨师,全上阵,拣来的杏子掰两瓣,放筛子上晾晒,晒干了装几大纸箱,送人带自己吃,几年过去了库房里还有半箱子杏干,生了虫。之后我们便对落地的杏子视而不见了。任鸟和老鼠去吃。杏子熟的时候,地里种的甜瓜西瓜西红柿都熟了,连苹果都泛红可以吃了。可能有一年我都忘了吃一颗杏子,更别说尝遍满园杏子。⑦我外出两天回来杏花全落了,院子里像下了一场雪,那些白色的花瓣铺满地,不忍去踩。苹果花盛开起来。从文学馆到孔子像,到菜地边,一路花团拥簇。杏树先开花,花败了,幼果结住再生叶。苹果树先生叶再开花,一前一后隔了10天。正是昨夜吹落杏花的风雨,吹开了苹果花。(选自《人民日报),2025.5.19,有删改)11.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时间线索杏树的状态情感体现(变化)去年春天杏花被雪打落未结果遗憾惋惜今年春天(1)____________欣赏赞叹夏天杏子成熟自然掉落②____________1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每棵杏树的花都不一样,有粉红色花、红花、雪片一样的白花,花瓣颜色不同,散发的香味便不同。(从感官的角度赏析)(2)我外出两天回来杏花全落了,院子里像下了一场雪,那些白色的花瓣铺满地,不忍去踩。(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13.本文题为“木垒书院的杏花”,但内容不止写杏花,还写了杏子、树叶等其他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14.文章最后一句话意蕴深长,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答案】11.①.杏花开得密,把枝条都压弯了②.由珍惜到淡然12.(1)这句话通过视觉和嗅觉描写,既展现了杏花的色彩美,又揭示了其芳香特质。(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满地的杏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了杏花凋零后的景象,既突出了花瓣的洁白和数量之多,又营造出一种唯美而略带伤感的氛围。13.①丰富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现杏树的完整生命历程;②深化主题,通过花、叶、果等不同形态,表现对自然生命的思考:③增强可读性,多角度描写使文章更生动。14.示例:风雨既打落了杏花,也催开了苹果花。失去与获得往往相伴而生,就像生活里的挫折可能带来新的机遇。万物都有各自的时节,不必为凋零而过分伤感,因为结束也意味着另一种开始。我们要学会用更宽广的眼光看待变化,才能发现隐藏在失落背后的希望与美好。【解析】【导语】这篇散文以木垒书院的杏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杏树从开花到结果的生命历程。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杏花、杏子、树叶等自然意象与人的情感体验巧妙融合,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文中既有对杏花繁盛的赞叹,也有对杏子落地的感伤,透露出对自然万物的深切关怀与哲思。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与人文情怀的优美散文。【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第①空:根据时间“今年春天”可定位到第①段,结合第①段“今年春天杏花开得繁,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我们从杏树下来回走过,抬头朝树上看,树或许知道我们在看啥”可知,今年春天杏花盛开得极为繁茂,花朵沉甸甸地将枝条都压弯了,作者和旁人在杏树下走过并抬头观赏,流露出对这繁茂杏花的欣赏与赞叹,据此可得出“杏树的状态”是:杏花开得密,把枝条都压弯了。第②空:根据时间“夏天”可定位到第⑥段,结合第⑤段“每年杏子都落一地。无风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听见杏子熟落的声音。有时一两颗,有时一大片,寂寞地落”和第⑥段“之后我们便对落地的杏子视而不见了。任鸟和老鼠去吃……可能有一年我都忘了吃一颗杏子,更别说尝遍满园杏子”可知,夏天杏子成熟后自然掉落,作者从最初能听见杏子落地的声音,到后来对满地杏子视而不见,甚至会忘记吃杏子,体现出对杏子成熟从珍惜到漠视与淡然的情感变化,据此可得出“情感变化”是:由珍惜到淡然。12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1)该句中“粉红色花、红花、雪片一样的白花”是视觉描写,通过列举不同颜色的杏花,如粉红色、红色以及像雪片般的白色,直观地展现了杏花丰富多样的色彩美,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杏花色彩斑斓的画面;而“散发的香味便不同”是嗅觉描写,点出了不同颜色花瓣的杏花所散发的香味存在差异,揭示了杏花具有独特的芳香特质。因此,这句话结合了视觉和嗅觉两种感官,生动地呈现了杏花的色彩与香味特点。(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第⑦段“我外出两天回来杏花全落了,院子里像下了一场雪,那些白色的花瓣铺满地,不忍去踩”可知,作者将“落满地的杏花”比作“一场雪”。“雪”具有洁白的特质,与杏花花瓣的白色相呼应,精准地突出了花瓣的纯净洁白;同时,“一场雪”往往覆盖范围广、数量多,而文中“铺满地”的描述也印证了掉落的杏花数量极多,“雪”的比喻生动地展现出杏花凋零后铺满整个院子的景象。除此之外,“雪”的意象本身带有一种纯净而脆弱的美感,与杏花凋零的短暂易逝相契合,因此该句既体现了花瓣铺地的唯美之景,又营造出一种唯美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据此作答即可。【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句段作用。从文章具体内容来看,文中第⑤段描绘了杏花绽放时“有粉红色花、红花、雪片一样的白花”的多样姿态,第⑥段讲述了杏子从结果到成熟掉落的过程以及树叶生长的状态;第⑦段写了杏花凋零后“院子里像下了一场雪”的景象;这些内容涵盖了杏树从开花、结果到叶片生长的不同阶段,共同构成了杏树完整的生命历程,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能全面了解杏树在不同时期的模样。在主题表达上,根据第①段“没结杏子这年,树叶长得特别密,它的劲都用在长叶子上,层层叠叠的叶子像在故意遮掩什么”可知,树叶的生长体现了杏树在未结果时的生命力量;结合第⑤段“每棵杏树的花都不一样……散发的香味便不同”和第⑦段“我外出两天回来杏花全落了,院子里像下了一场雪,那些白色的花瓣铺满地,不忍去踩”可知,杏花的绽放与凋零体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根据第⑥段“一年夏天,有朋友来书院熬杏酱……之后我们便对落地的杏子视而不见了”可知,杏子成熟从被一开始珍惜到后来被淡然对待,展现了自然事物与人类相处的变化。作者通过对杏树花、叶、果等不同形态的描写,将对自然生命的观察融入其中,由杏树的生命历程延伸到对自然生命规律与意义的思考,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再结合第②段“她告诉我每棵树的杏子味道都不一样”,第⑤段“每棵杏树的花都不一样……散发的香味便不同”和第⑥段“一年夏天,有朋友来书院熬杏酱,蹲树下一会儿,拣一篮杏子。一锅一锅熬……几年过去了库房里还有半箱子杏干,生了虫”可知,文中对杏花色彩、香味的细致刻画,对拣杏子熬杏酱、晒杏干场景的生动描述,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杏树的特点。这种多角度的描写避免了单一写杏花可能带来的单调感,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据此作答即可。【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丰富含义。文章最后一句话“正是昨夜吹落杏花的风雨,吹开了苹果花”意蕴深长。根据第⑦段“杏树先开花,花败了,幼果结住再生叶。苹果树先生叶再开花,一前一后隔了10天。正是昨夜吹落杏花的风雨,吹开了苹果花”可知,吹落杏花的风雨,同时也吹开了苹果花,这体现出风雨这一自然力量既带来了杏花的凋零,也带来了苹果花的绽放。由此可知,失去与获得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同时,杏树与苹果树按照各自的时序开花生长,说明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时节,一种事物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种事物的开始,这启示我们要用更宽广的眼光看待世间的变化。据此作答即可。示例:风雨吹落杏花,却催开苹果花,这是自然的时序轮回。花开花落从不为谁停留,旧的离去恰是新的开始。正如人生,失去与获得常在交替中前行,我们不必为逝去怅惘,该珍惜眼前正在绽放的美好,顺应时序,安然接纳每一段风景。(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①,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②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③岫岭④之间,干⑤青云,凌碧霄,矫矫⑥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如何也?嘻!士君子之失身⑦于人,亦犹是尔。(选自王晫《松喻》)【注】①节:树木枝干交接处。②偃盖(yǎn):车盖或伞盖。③夫(fú):代词,那些。④岫(xiù)岭:山峰。⑤干:冲。⑥矫矫:威武的样子。⑦失身:失节。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香远益清()(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自亭亭也()1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松之性直上”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B.灌之溉之 C.何陋之有 D.木格贮之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有人移之盆盎,置之华屋之内。18.托物言志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案】15.①.更加。②.亲近而不庄重。③.少。④.耸立的样子。16.A17.(1)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2)有人将它移栽到盆中,放到华丽的屋内。18.【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寄予了作者对君子人格的肯定和追求,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志趣;【乙】文通过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松树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正直、独立节操的追求。【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选用了周敦颐《爱莲说》和王晫《松喻》两篇托物言志的经典文本。【甲】文以莲喻君子,通过“出淤泥而不染”等名句,展现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乙】文以松喻士人,对比盆栽松与山野松的不同境遇,暗讽失节之士。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以菊、牡丹衬托莲,乙文以盆松对比野松,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借物抒怀的传统。【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1)句意:香气远播更加清芬。益:更加。(2)句意: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3)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4)句意:(松树)也是直直耸立的样子。亭亭:耸立的样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题干中“松之性直上”意思是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之:助词,的。A.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之:助词,的;B.句意:给它施肥灌溉。之:代词,代指松树;C.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句意:用木格来贮存它。之:代词,代指字印;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而:表转折,却;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2)之:代词,代指松树;置:放置;华屋:华丽的屋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通过莲花的生长环境(不受淤泥污染)、姿态(挺直)、香气(喻指君子美名远播)等,突出莲花高洁不俗的品质,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借莲花君子般的品质寄寓作者对美好品行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根据乙文“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岫岭之间,干青云,凌碧霄,矫矫郁郁于严霜积雪者”可知,作者通过松树的本性(笔直挺立)、生长环境(寒冷陡峭)等,表现松树正直挺拔、不畏严寒的品质;结合“屈其枝,缚其节,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焉,非不取悦于人”可知,作者将“盆中松”与“岫岭松”进行对比,二者生长环境不同,表现也不同,前者象征失节折腰者,后者象征正直不屈者。通过对比,表现松树保持本性、正直向上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对松树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坚守气节、保持独立人格的追求。【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內部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就很多人了。【乙】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虽然几尺高,也是直直耸立的样子。有人将它移栽到盆中,放它到华美的屋内,弯曲它的枝杆,绑缚它的关节,给它施肥灌溉,形状好像撑开的伞,这样子并非不招人喜欢。但是看那些山谷山岭之间,直插青天,凌驾蓝天,茂盛葱郁(地生长)在严霜积雪的松树,相差多少啊?唉!贤士君子委身于人,也如同这松树一样。(四)(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9.诗中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秦淮河两岸的夜景迷蒙冷清的特点,用“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0.诗人所指的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答案】19.①.笼②.近酒家20.是当时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达官贵人)。【解析】【导语】本诗以朦胧烟月勾勒秦淮夜色,冷寂中暗藏颓靡,堪称晚唐讽喻诗的典范。“近酒家”巧妙过渡,引出商女歌声。表面讥讽歌女无知,实则鞭挞醉生梦死的权贵阶层。后庭花典故的运用,将历史兴亡与当下奢靡形成尖锐对比,展现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句内容。第一空: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字是笼罩的意思。这里运用了互文的手法,“烟”与“月”同时笼罩着“寒水”和“沙”,将轻烟、冷月、寒水、细沙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笼”字不仅描绘出烟雾朦胧、月光柔和地覆盖在水面与沙滩上的景象,更营造出一种朦胧、幽静而又略带清冷的氛围,精准地体现了秦淮河两岸夜景的迷蒙与冷清,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因此第一空应填:笼。第二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中,“近酒家”明确交代了诗人夜晚停泊秦淮河时,船的位置靠近酒家。在古代,酒家往往是商女卖唱献艺的场所,“近酒家”这一表述自然地将场景与商女的活动空间联系起来,为下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商女在酒家演唱的情节做了铺垫,使诗句之间的衔接流畅而合理,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商女的出场。因此第二空应填:近酒家。【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内容及主题情感。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看似在指责商女,实则运用了曲笔。商女演唱的《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音,而商女的演唱是为了迎合听众的需求。诗人描绘“近酒家”的场景,暗示商女的演唱对象正是那些在酒家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这些统治阶级身处晚唐风雨飘摇之际,却仍沉迷于声色犬马,对国家的危亡毫无察觉和忧虑,依旧欣赏着象征亡国的靡靡之音。因此,诗人借“商女唱亡国曲”的现象,实则批判的是那些沉迷享乐、无视国家命运的统治阶级,他们才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据此作答即可。三、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就能处处遇见美。正如本册教材中,彭荆风发现哈尼小姑娘的美德闪光点;宗璞发现紫藤萝瀑布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刘慈欣发现科幻世界的终极浪漫……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等待我们用心去发现。请以“发现________的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将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ridging Unit 2 Keep tidy 第 2 课时 pronunciation说课稿-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全国)浮力及其应用(第1期)原卷版
- 2.3 一次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上册-沪教版五四制2024
- 蓬山课件硬笔书法
- 2025年数控车床技术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蒸汽锅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蒸发原理课件
- 2025年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 葡萄酿酒化学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 2025-2026人教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进度表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成绩分析报告
- 2025版房地产抵押按揭续贷合同
- 2025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秋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
-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件全套 第1-12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前瞻
-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检修规范
- 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