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押题卷(四)(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原卷版)_第1页
期中考试押题卷(四)(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原卷版)_第2页
期中考试押题卷(四)(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原卷版)_第3页
期中考试押题卷(四)(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原卷版)_第4页
期中考试押题卷(四)(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期中考试押题卷(四)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在我们亲属称谓中,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曾提示过我: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尊卑不在年龄上,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这种社会离乡土性也远了。(节选自《乡土中国·长老统治》)材料二: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要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以馈赠来经营大规模的易货在太平洋岛屿间还可以看得到。Malinowski所描写和分析的Kulu制度就是一个例证。但是这种制度不但复杂,而且很受限制。普通的情形是在血缘关系之外去建立商业基础。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我常看见隔壁邻舍大家老远地走上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之后,又老远地背回来。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可以交换的么?这一趟是有作用的,因为在门前是邻舍,到了街集上才是“陌生”人。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社会关系的。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节选自《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文化环境稳定则教化权力是社会的主要权力,反之,则削弱教化权力。B.乡土社会里的成员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重视长幼原则是教化权力的体现。C.社会变迁过程中,经验是顽固和落伍的代名词,社会不再以年长为尊,反以年轻为尊。D.血缘社会主要以人情来维持,往往通过馈赠进行交易,依靠长老统治维持社会稳定。2.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教化权力的重要”的一项是()A.英文的亲属关系称谓中,舅父、叔父、伯父、姑父、姨父没有区别、都用uncle来表示。B.《红楼梦》中,贾环和小丫鬟赌钱输了要赖,兄长贾宝玉看到了,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他。C.当下,智能手机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老年人在极剧变化的环境下更加边缘化。D.小学生小明帮家里倒垃圾,没做好分类,志愿者批评了他,并帮助他做好垃圾分类。3.小诗学完《乡土中国》,打算将书中的主要概念整理成思维导图,向同学们做图书推荐,请在①②③④处填入合适选项,帮助她完善导图。A.血缘和地缘B.礼治秩序C.乡土本色D.家族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4.材料二中作者为什么说“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学习观出自《论语》,选文的阐释却与我们的共识不同。请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简要辨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谢谢养育之恩[美]乔治·马斯特斯这是六月时节三藩市典型的一天:凉爽,阴沉。报纸上提到东海岸天气多么热,再就是父亲节即将来临。父亲节跟母亲节一样,对我来说一向并不重要。我通常认为这两个日子不过是给做生意的图利,给做子女的方便。我放下报纸,看看书桌上的一张照片,是几年前的夏天在缅因州拍摄的。照片上,父亲与我勾肩搭背站在一起。我仔细端详着照片。照片里的爸爸没有上牙,咧嘴大笑,活像个头发花白的退役冰球手。想当年他还不老,曾在海滩上追着我跑,带我下水;那时他身强力壮,曾教我划船、溜冰、劈柴。如今他已七十多岁,久经曝晒、皱纹密布的脸神气活现地侧着,双目深陷。我似乎还闻到他身上的烟味、酒味和刮须水味。我决定给老头打个电话。“你好哇,”他大声嚷。在另一架电话机上接听的母亲叫他戴上助听器。“就在我口袋里呢。”他说。接着,我听见一阵摸索的窸窸窣窣声。母亲也插一句嘴,说新养的那条牧羊犬“谢普”烦死她了。她说:“其实烦人的不是狗,而是你爸。谢普一高兴就跳过围篱往外跑。你爸提心吊胆等着,到它回来才睡。有时候,深夜两点钟他会跑到门外去叫狗,吵得大家不得安睡。谢普一回来,他就用西班牙话骂它,好像它听得懂似的。”父亲说:“它在学着呢。你母亲认为我是个大傻瓜,也许她说得对。”母亲说:“你瞧你,还在大声嚷嚷。”父亲不理睬母亲,只顾问我近况。我讲了。“自由撰稿倒是不差,”他大声说,“不过你需要保障。你不应该又当酒吧侍应生,又当建筑工。你受了大学教育,为什么不能学以致用呢?”“你知道吗?”我告诉他,“父亲节快到了。”“是吗?”父亲从不注意这类日子。我有些真心话想对他说,但是难以启齿。我想感谢他,为的是他曾带我去看冰球和棋赛,吃龙虾,买书给我。我没忘记44年来父子之间的歧见,两人之间的怨忿、失望、汹汹对骂。不过,那些已是陈年旧事。我真想为自己18岁那年给他眼圈一拳的事道歉,可真正说出口的却是:“那次我把你敞篷汽车的车顶跳垮了,真对不起。”我赶快接下去:“你还记得吗?那次在板球俱乐部,我正要给驴子喂糖,你却拍它的屁股,被它踹了一蹄子。”他笑着说:“记得,那畜生踢破了我的膝盖。你一直觉得那件事好笑。”“还有你带我上去过的那些轮船。”“倒是有过那么几条船,”他应和着说,“哟,你真使我觉得时光倒流。”“我当年好喜欢船。”“可是我终究没能说服你投效海军。你非要去海军陆战队不可。”我没说话。“后来,咱们就坐了飞机去加州,”他说下去,“送你去越南。”“我记得那是个星期天的夜晚,为了赶上洛杉矶飞出的班机,我只好搭乘直升机。你送我走到直升机站。咱们握手告别。你穿着军服……”父亲的声音越来越轻,“我不知道此生是否还能再看见你。你这一走,我的心都碎了。”“我知道。”我感到喉咙哽塞。“我们为你祈祷,”他声音颤抖,“我们是因为收到你的信才活下来的。”我对他说:“我也是因为你们的信而活下去的。”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吞下口水去化解喉咙的哽塞。我心想,这会儿越说越傻得离谱了。我终于控制住感情:“我打电话是要祝你父亲节快乐,谢谢你的养育之恩。”他在电话线路另一端静下来了。母亲也不作声。唯有长途电话线路的静电噪音填补了空白。他低声说:“我多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些。”“你做得够好了。没有比你更好的父亲。”“听你这么说,真叫人欢喜,只可惜事情不是这个样子。果真是这样就好了。”他用遗憾的声调说,“我要挂电话了,不想让你多花电话费。”他已泣不成声。“别担心电话费。我爱你。”“我也爱你。”他赶快说完,挂了电话。“你知道他容易动感情。”母亲在另一架电话机上轻声说。我回答:“我知道的。”然后我们互道再会。挂断电话后,我凝视父子俩在缅因州的合影。我擦擦眼睛,看着照片微笑,又大声擤鼻子,心里想:“是啊,我当然知道他多么容易动感情。”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似乎还闻到他身上的烟味、酒味和刮须水味”运用通感手法表现父亲的形象和“我”内心对父亲的嫌弃。B.母亲向“我”抱怨牧羊犬和父亲烦人的生活细节,生动展现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片段,为下文父亲动情作铺垫。C.父亲曾带“我”做过很多事,如下水、划船、溜冰、劈柴等,他希望“我”能成为海军战士,而“我”因叛逆没有听从。D.“唯有长途电话线路的静电噪音填补了空白”一句以动衬静,突出父亲听“我”说感谢养育之恩时的复杂心情。7.关于文中的“照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录了几年前,“我”和父亲在缅因州勾肩搭背站在一起的情景,表现了“我”和父亲关系融洽。B.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照片”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父亲的想念,促使“我”给父亲打电话。C.象征“我”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但因少了母亲,而使其对小说主题的表现力度有所减弱。D.结尾处关于“照片”的叙写,照应前文,烘托了“我”被亲情感动而难以抑制的情感。8.“我”在给父亲打电话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开头交代“我”对父亲节和母亲节的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攻守二策状范仲淹臣某言:窃观西事以来,每议攻守,未见适中。或曰:“必行进讨,以期平定。”臣谓诸路进讨,则兵分将寡,气不完盛。绝漠风沙,迷失南北。馈运辎重,动有钞掠。贼之巢穴,夐阻河外,非有奇将,不能远袭。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但求虚弱之处,以剽窃为功,既不能大振兵威,故不能少分贼势,此进讨牵制之无效也。或曰:“宜用守策,来则御之,去则勿逐。”臣观今之守边,多非土兵,不乐久戍;又无营田,必烦远馈。久戍则军情危殆,远馈则民力将竭,岁月绵久,恐生他患,此守御之未利也。臣窃见延安之西,庆州之东,有贼界百余里,侵入汉地。中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寨,阻延、庆二州径过道路,使兵势不接,策应迂远。可攻之地,其在于此。军行入界,乃大为城寨,以据其地。俟城寨坚完,当留土兵以守之。必严其戒曰:“贼大至,则明斥候,召援兵,坚壁清野以困之;小至,则扼险设伏以待之。”如取下一处,城寨平定,则更图一处,为据中之策。臣观西戎居绝漠之外,倚远而险,未易可取。国用民力,日以屈之,此中原积兵之忧。臣观今之边寨,皆可使弓手土兵以守之,因置营田,兵获余羡,中粜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则转输之患,久可息矣。且使其兵徙家塞下,重田利,习地势,顾父母妻子而坚其守。傥朝廷许行此道,庶几守愈久而备愈充。臣观孝文时,将军陈武请议征讨,孝文曰:“兵,凶器也,难克所愿。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兵。”故百姓得息肩于田亩,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臣谓国家用攻,则宜取其近,而兵势不危;用守,则必图其久,而民力不匮。臣谨议。(选自《范文正集》,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B.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C.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D.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行政区城名,始于宋代,路最初有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B.营田即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兵士或流民于农村购置田地,经营产业。C.斥候,古代的侦察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重要的兵种。D.息肩,让肩头得到休息,也比喻免除劳役或者卸除责任,文中指休养生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认为,采用攻策存在兵力分散、环境恶劣、运送辎重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无法达到平定边事的预期。B.金汤、白豹、后桥三寨,挡在延、庆二州的必经之路上,范仲淹认为可以先攻占三寨,进而谋取延、庆二州。C.孝文帝反对征讨匈奴,他认为加强边境防御、派遣使者与匈奴缔结友好关系等措施,更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D.范仲淹认为攻守二策各有其弊,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攻取近的地方作为据守的依托,并制定长远的防守策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用民力,日以屈之,此中原积兵之忧。(2)且使其兵徙家塞下,重田利,习地势,顾父母妻子而坚其守。14.范仲淹认为守策的弊端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洪适①春色匆匆,三分过、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轮②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觞时节好,茂林修竹池台永。望前村、绿柳荫茅檐,云封岭。蜂蝶闹,烟花整。百年梦,如俄顷。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尽三觥、歌罢酒来时,风吹醒。【注】①洪适,字景伯,南宋初期耿直而有节操的著名大臣洪皓的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右丞相。洪适欲厉兵秣马,力争早日收复中原,但又深谙朝廷软弱、官场腐败等黑暗状况,实是积重难返,难以挽回大局,便辞去了宰相职位。晚年闲居盘洲十六年。这首词即是此间所作。②坡轮:夕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春色三分已过了二分,这春意阑珊的光景与“吾老矣”的感叹,为全词奠下感情基调。B.“可堪弄影”的“可堪”犹言“哪堪”,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哪还有“弄影”这样的兴致呢?C.词中写景颇有特色,水、云、竹、柳、茅屋等巧妙结合,“蜂蝶闹”以动写静,呈现一派田园风光。D.词的结尾,作者写自己借酒消愁,但是“风吹醒”,终无法忘却“陈迹”;全词在深沉迂回中收笔。16.词中画横线的句子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2)《劝学》中通过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一样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前就听朋友们说过,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但①,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终于有机会上草原时,已是八月之末了。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②。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们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③。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呜呼!草原八月末,大矣!静矣!净矣!真矣!山水原来也和人一样会一见钟情,如诗一样耐人寻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若修改为“草原八月末,大、静、净、真”,基本意义与原句相近,但表达效果不及原句。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水域结冰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