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属中2026届高三语文8月开学考试题文言文详解:《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_第1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属中2026届高三语文8月开学考试题文言文详解:《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_第2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属中2026届高三语文8月开学考试题文言文详解:《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_第3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属中2026届高三语文8月开学考试题文言文详解:《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详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材料二: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①,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②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③。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②家丈人:东家,主人。③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荆轲A有所待B欲与俱C其人D居远E未来F而为G留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来,与《登泰山记》中的“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意思相同。B.就,接近、靠近,与《劝学》“金就砺则利”的“就”意思相同。C.善,好,与《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不同。D.歌,唱歌,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师说》“吾师道也”的“师”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轲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太子“迟之”“疑之”“复请之”,一方面表明他在大兵压境之时的惊恐、焦急,同时也说明他浮躁多疑,谋事不周,恰好形成对荆轲的鲜明反衬。C.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4分)

(2)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4分)

14.易水诀别是著名场面,请分析作者是如何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的。(3分)

[答案详解]10.[答案]BCF[详解]原句标点: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11.[答案]A[详解]A原文中的“以”意为“来”,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以”,是“在”的意思,两者不同。12.[答案]A[详解]“荆轲虽屈于权势”错,当面叱骂燕太子丹足以说明“不屈”。13.[答案](1)现在拿着一把匕首进入难以预测的强大的秦国,我暂留的原因是等待我的朋友一同去。(2)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拿筑撞击秦始皇。[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评分标准:“不测”、“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2分。(2)评分标准:“稍”、“进”各1分,句子大意2分。14.参考答案:①作者通过描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歌声及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的决绝态度,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②通过众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的整齐装扮和将士“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的细节刻画,展现了同仇敌忾的气势。[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评分标准: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挖空练习]材料一:

荆轲有所待(等待),欲与俱(一同),其人居(住在,处在)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一段时间)未发(出发),太子迟之(以……为迟)。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想法,意思)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斥责)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同“返”,指回来复命)者,竖子(小人,没用的人)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险恶莫测)之强秦,仆(我)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告别)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作动词)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祭祀),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中国古代七声音阶(古称“七音”)的完整序列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圆睁眼睛),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登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材料二:

其明年(第二年),秦并(统一)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追逐,通缉)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逃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帮工),匿(藏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辛苦,劳累),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演奏得好)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那个帮工)乃(竟然)知(懂得)音,窃言是非。”家丈人(东家,主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穷困而畏缩)无穷(尽)时,乃退(退下堂),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改换)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轮流请他做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怜惜)其善击筑,重(又)赦之,乃嚯(熏瞎)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渐渐)益(更加)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指从前东方六国的人)。[参考译文]材料一:

荆轲还要等待一个人,想要和他一起去,可那个人居住在远处(一时)没来,(荆轲)因此就留下来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太子)怀疑他改变主意反悔了,于是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没有多少了,您难道没有去的意思了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去吧)!”荆轲非常生气,斥责太子说:“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拿一把匕首进入险恶莫测的秦国,我停留的原因是要等候我的朋友和我一同前去。现在太子嫌我动身晚了,那就请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吧!”于是(荆轲)出发了。

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荆轲。来到易水河边,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这时)高渐离敲打着筑,荆轲应和着唱歌,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在这时,荆轲就坐上车走了,始终没有回过头来。材料二: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国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伙计帮工,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没有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