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与民工的心理生理需求_第1页
民工荒与民工的心理生理需求_第2页
民工荒与民工的心理生理需求_第3页
民工荒与民工的心理生理需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工荒”与民工的心理生理需求作者:牛国华摘要:从2003年下半年起,一些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对了一个难题很难招到足够的工人进行生产,珠三角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的前中期阶段,出现这种现象有点不可思议,媒体形象的把这一现象称为“民工荒”。社会各界开始深刻探讨这个问题,也提出了不少观点,但我们试图从一些新的角度思考,那就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民工荒”问题,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例如,生理上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民工的南下打工;农业税的改革也引发了农民在心理上重新对打工的看法,使之重新衡量了在家务农与进城务工的收益;对“民工荒”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民工的严重短缺,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等等。分析导致“民工荒”的真实原因,揭示“民工荒”的真相,探讨可行的对策。关键词:民工荒心理生理一、现状分析:往年,一年一度的民工潮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是,有数以亿计剩余劳动力的中国,今年却令人意外地发生大范围“民工荒”,从机电设备装配工、维修工、裁剪缝纫工,到餐饮服务员、业务员和家政服务员,不少企业纷纷喊“缺工”,技术型工人更缺。据统计,单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就急缺200万人。招收大量的生产工人,成为广东、福建、浙江一些企业的头等大事。出现“民工荒”的一个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恶劣,工资水平过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他们无法忍受,纷纷离去。这是长期漠视农民工利益的代价,在维权声势高涨的今天,农民工终于对不公平的待遇开始说“不”了。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而对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造成民工荒的另一重要原因。总之,现阶段在农民工身上发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却没有引起企业、社会的相应变化,这成为导致民工荒的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面对这种变化的一个现实意义是,老板们将不得不善待民工,保护民工的合法权益,而我们社会也应该更加关注这一团体,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条件,满足民工群体的心理与生理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工荒。同时,工资待遇的提高也应引起相关注意。本人对这几年珠三角企业的招工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在工资福利待遇上,虽然这些年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但民工的工资待遇却是10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动。有调查显示,最近12年来,珠江三角洲民工月工资增幅只有68元。通过分析及阅读了专家们的相关评论,本文笔者认为,“民工荒”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经济出现变动的情况下,而现行制度没有做出相应调整的结果。二、原因揭示民工短缺,还是应该从供求的关系来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是会影响供给的。像中国这么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应该说不是转移,是一个流动,他还是要回来,他们成为一个产业工人,哪怕是暂时的。农村的收入水平,会成为影响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的一个原因。农民要流出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村的工资水平低一些,他们要谋生,他们要得到比农村工资水平更高的工资,否则为什么出来打工呢?1.认为我国在98年起的农业税费改革是产生“民工荒”的最大因素。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中央第一号文件相继发出,农民的收入发生了变化。一个年轻小伙子打工赚四五千块钱,但是如果他在农村种地,也可以得到这个钱,甚至比这个还高。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民工荒就会出现。2.地区发展导致需求增加。还有就是需求增加,比如说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不像早期一样只有珠三角吸引劳动力。还有转移劳动力出来的地方也正在搞工业化,需求也在增加,也在影响着供给,在原来的工资水平上就出现了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全国这几年的经济增长相当的快,广东去年是百分之十四点多,全国是9%左右。经济的发展就相应带来了民工需求的增加,一方面供给是减少,一方面需求在增加,工资又没有动,从而导致缺口越拉越拉。3.观念改变。新一代劳动力的观念已经改变,现在的年轻人,二十多岁看到城市里人工作这么好,就不想干了,不像老一代那么吃苦。而且他们大都有很强的权益意识,工资提高不大和缺乏权益保护使农民产生放弃打工。“三农”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上下一致的关注,在我们不断为农民工呼吁物质保障的同时,是否关注到了这个徘徊在城乡之间的群体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民工潮问题以往人们往往从经济的视角研究较多,因为农民工的收入提高和对城市的经济建设的作用较为明显,因而往往容易忽略从社会心理层面上对农民工的关注。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简单的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移居城市,更是一个现代化意义上的农民工城市化的转变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涉及农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因此研究农民工的社会心理层面,不仅是农民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目前的状况却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后难于真正融于城市社会,无法建立起与城里人交往的生活圈子,他们明显感受到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差别,从事着繁重而艰苦的劳作,没有组织得以依靠,缺少精神文化生活,遭受着职业歧视、教育歧视、人格歧视,使农民工在心理上有受歧视感和地位低劣感,从心理上形成了无形的屏障,阻碍了农民工对城市和市民的认同、靠拢与适应。市民与农民工虽然共同生存在同一空间中,但在社会心理上,农民工却存在着高度疏离感,成为游离于城市的、既缺乏保护也缺乏约束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如果无法适应与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将会在心理上抵触城市社会。同时,长期无法融入城市社会的主流文化,将会产生与之对立的亚文化状态,形成鲜明的农民工与市民的对立意识,成为城市的不稳定因素。农民工群体将无法按照城市现代化的要求,转化为高素质的市民,从而阻碍农民工城市化的过程,并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从心理层面上适应城市社会,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真正标志,也是农民工城市化的重要条件。近期以来,各医院的性病门诊患者总人数有所下降,但令人担忧的是,民工性病患者却呈增多趋势,占患者人群的80%以上,其中70%为男性患者。而医院心理科的统计表明,民工由于性困惑而患上抑郁、压迫等心理障碍的就诊者每日不下10例。对此,皮肤性病和心理专家指出,打工人群身在异乡,远离家庭,面临着巨大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人性的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大多寻找性的刺激,加上难以排解的性压抑,极易导致心理扭曲和变态,这都是造成民工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社会学专家建议社区成立“打工者之家”,让身体劳累心灵疲惫的外来工精神有所依托。据广医二院心理科的龚主任介绍,民工们长期在单一性别群体中生活,心理状态肯定与在正常人群中生活的人不太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民工可能会出去找“小姐”,或发生婚外情。这样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生理需要,但对人的心理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性越轨行为后,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强烈的犯罪感最后导致了严重的抑郁情绪,还有的人找过‘小姐’后总是疑心自己会得病,一天到晚疑神疑鬼的。广州长安医院的刘继红主任指出,不少打工者因为身处异乡,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也忍受着社会的歧视和不理解,他们终日劳作,身体和心理肩负着双重重担。同时,由于金钱、社会地位导致的难以渲泄的性需求,极易导致他们靠“嫖娼”来解决问题。而一些地下性交易场所的安全防范措施不足,许多人得了性病无法及时察觉,不愿或没有能力进行正规治疗,因而加重了病情,使身边的人面临被传染的危险,从而导致一系列恶性循环。疾病发生后,如果长期不治,导致情况日益严重,或者无钱医治,破罐破摔,造成他们心理的变态和扭曲,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三、总结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民工作为重要的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可想而知。对于所谓的“珠三角”“长三角”“民工荒”现象,必然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相应甚至连锁的影响,虽然现在还不确定它的影响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对于目前媒体的相关报道,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初步研究,我们一方面认为“民工荒”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认为对于“民工荒”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民工的严重短缺。实际上,民工的短缺,并没有达到“荒”的地步,里面存在着地域性,就是在珠三角地区也不是铁板一块,各个城市的短缺情况并不相同;也存在着工种短缺不同的区别,一般的体力工人跟熟练工人就存在着需求量的不同;也存在着男女工需求量的不同,也存在着民工年龄的区别。所以我们希望从众多的看法当中寻找出真实的脉络,以便人们作出正确对策。对于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打工者来说,仅仅要求他们保持道德自律是不够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对卖淫嫖娼、淫秽音像书刊泛滥、性病蔓延等现象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要让民工精神上有所依托,在城市里找到归属感。首先在观念上不能歧视打工人群,政府和全社会要关心打工者的生存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