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章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东坡居士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持节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赏读:军队里面的主帅可以没有,可以被夺去,然而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夺走的。这句话勉励人们要居贱志伟,虽然身为匹夫,志向却不能泯灭。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赏读: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比喻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中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个人的品质。3.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白居易《反鲍明远白头吟》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2.背景简介文与可(1018—1079),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四川省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他与苏轼是中表兄弟,曾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湖州竹派”开创者,于赴湖州任所途中,卒于陈州宛丘驿。苏轼于徐州闻讯,二月五日为文祭之。三月,苏轼继任湖州知州。是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见文同遗画《筼筜谷偃竹》图,乃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悼之。是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同的深挚友谊。预习作业1.字音识记①蜩腹()②斫轮()③鹘落()④缣素()⑤筼筜()⑥蛇蚹()⑦箨龙()⑧畴昔()答案①tiáo②zhuó③hú④jiān⑤yúndānɡ⑥fù⑦tuò⑧chóu2.古今异义①初不自贵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将以为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古义:看重今义:价值高;值得重视②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3.通假字①与可没于陈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少纵则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节叶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没”通“殁”,死亡②“少”通“稍”,稍微③“具”通“俱”,俱全4.文言句式①轮扁,斫轮者也。()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③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答案①判断句②省略句③定语后置句④状语后置句5.一词多义(一)实词(1)熟①执笔熟视()②而操之不熟者()答案①仔细②熟练(2)语①近语士大夫()②有车过腹痛之语()答案①告诉②说法(3)过①不学之过也()②有车过腹痛之语()答案①过错②经过(二)虚词(1)然①自视了然()②予不能然也()③然二百五十匹绢()答案①……的样子②这样③然而(2)以①以追其所见()②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③与可以书遗予曰()④吾将以为袜()答案①来,从而②把,表对象③把④把……当作(3)焉①而节叶具焉()②而临事忽焉丧之()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④犹且从师而问焉()⑤割鸡焉用牛刀()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答案①助词②无义③兼词④代词,相当于“之”,他,他们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⑥句末语气词,了,啊,呢6.词类活用①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将买田而归老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余因而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初不自贵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动词用作名词,芽②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③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④名词用作状语,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⑤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7.文白对照eq\f(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eq\f(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剑拔出)eq\f(十寻者,生而有之也。,鞘一样长到八尺高,都是一生出就有的。)eq\b\lc\[(\a\vs4\al\co1(蜩(tiáo)腹蛇蚹(fù):,蝉后腹一条一条的))eq\b\lc\(\a\vs4\al\co1(横纹,蛇所蜕的皮。这里是用来形容笋的。因为笋外面包着一层,层的箨(tuò),跟蝉腹、蛇蚹的形状有些相像。蜩,蝉。蚹,蛇腹下的))eq\b\lc\\rc\](\a\vs4\al\co1(横鳞。剑拔:如剑从鞘中抽出。这里用来形容笋脱箨而成竹,冲霄,直上,跟剑出鞘一样。寻:八尺长叫寻,十寻,极言其高,并不是实指。))eq\f(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如今画竹的人竟然一节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叶地)eq\f(累之,岂复有竹乎?,堆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eq\b\lc\[(\a\vs4\al\co1(今画者:指,当时勾勒))eq\b\lc\\rc\](\a\vs4\al\co1(赋色一派的画家。节节而为之: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叶叶而累之:一叶叶地堆起来。))eq\f(故画竹,,所以画竹,)eq\f(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eq\f(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eq\f(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鹘俯冲下搏,)eq\f(少纵则逝矣。,稍一放松就消失了。)eq\b\lc\[(\a\vs4\al\co1(先得成竹于胸中:心中已酝酿好了,画竹的形象,即心中有数的意思。))eq\b\lc\(\a\vs4\al\co1(直遂:一往直前(中途不间断)。遂,进。这里形容画时运,笔的迅速。兔起鹘落:兔的跃起,鹘鸟(属鹰类)的降落。))eq\b\lc\\rc\](\a\vs4\al\co1(二者都是迅疾的动作,用以形,容运笔的神速。少:通“稍”。))eq\f(与可之教予如此。,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eq\f(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eq\b\lc\[\rc\](\a\vs4\al\co1(然:这,样。))eq\f(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eq\f(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心与手不相适应,这是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eq\f(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有了构思,但是做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eq\b\lc\[(\a\vs4\al\co1(鹅溪绢:盐亭县鹅溪出产的绢,细匀,宜于作画。扫取:画出。,梢:本指树枝的末端,此指竹竿上最高处的枝。竹经冬不凋,))eq\b\lc\\rc\](\a\vs4\al\co1(古人称它是“岁寒三友”之,一,所以这里称为寒梢。))eq\f(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eq\f(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须用绢二百五十匹,知道您是懒得动笔,希望得到这些)eq\f(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绢罢了!”与可无话可说,就说:“我的话错了,世上哪有)eq\f(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就证实它,回答他的诗说:“世上也有)eq\f(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八千尺长的竹,在月光斜射之际,在空庭之中,竹的影子就会有这么长了。”)eq\b\lc\[\rc\](\a\vs4\al\co1(实:证实。月落庭空影许长:这句是说,在月光斜射之际,在空,庭之中,竹的影子就会有这么长了。许,如此的,这样的。))eq\f(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与可笑起来说:“苏先生真会说呀,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eq\f(买田而归老焉。”,们买些田回家养老啊。”)eq\b\lc\[\rc\](\a\vs4\al\co1(辩:能说会道。,归老:退休养老。))eq\f(因以所画《筼筜,即把所画的《筼筜)eq\f(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谷偃竹》送给我说:“这竹子只有几尺高,但有万尺的气势。”)eq\f(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筼筜谷在洋州,与可还令我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是其中)eq\f(也。,之一。)eq\b\lc\[\rc\](\a\vs4\al\co1(《洋州三十咏》:这是熙宁九年三月四,日作者在密州任所作。全诗今存。))eq\f(予诗云:“汉川,我的诗说:“汉水)eq\f(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的高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竹子。估计太守清贫贪馋,)eq\f(渭滨千亩在胸中。”,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eq\b\lc\[(\a\vs4\al\co1(汉川:指洋州。因洋州是,汉水所经,故又称为汉))川。贱如蓬:(竹子到处都是)贱如蓬草。箨龙:笋子。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史记·货殖列传》:“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用《史记》的话来比喻洋州多竹。全句是作者诙谐的话,说文同是清贫而贪吃的太守,洋州又eq\b\lc\\rc\](\a\vs4\al\co1(盛产竹,那么生出来的笋,必然都,被他吃到肚子里去了。渭,水名。))eq\f(与可是日与其妻游,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eq\f(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谷游玩,煮笋晚上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eq\f(喷饭满案。,饭喷的满桌都是。)eq\b\lc\[\rc\](\a\vs4\al\co1(喷饭满案:(食时骤然大笑,口,里含着的)饭喷得满桌都是。))eq\f(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在陈州去世了。)eq\b\lc\[\rc\](\a\vs4\al\co1(陈州:今河,南淮阳。))eq\f(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晒书画,看到这幅《筼筜谷偃竹》,)eq\f(废卷而哭失声。,搁下画卷痛哭失声。)eq\b\lc\[\rc\](\a\vs4\al\co1(曝:晒。废卷:搁下画卷。废,废,置、搁下。卷,装裱好了的卷轴。))eq\f(昔曹孟德,从前曹孟德)eq\f(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祭桥玄文,有不祭祀坟墓、车过腹痛的说法,我的文章也记载了)eq\f(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eq\b\lc\[(\a\vs4\al\co1(桥公:指桥玄。曹操年青时,不为人所器重,而桥玄却很赏,识他。曹操有次行军经桥玄故乡睢阳,曾派人祭桥玄,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说:“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死去)之后,路有经由(经过),不以斗酒只鸡相沃酹(用酒沃地结构图示eq\a\vs4\al(1.议论:“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eq\b\lc\{(\a\vs4\al\co1(①从竹子的本身说起(引起下文),②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③苏辙对文与可画竹的看法))eq\a\vs4\al(2.追忆:二人的,交往过程与画,竹有关的事情)eq\b\lc\{(\a\vs4\al\co1(①写文与可并不想倚仗绘画出名,②叙述二人围绕着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竹所开的玩笑,③追忆在洋州的深厚交往))3.文章主旨——抒发怀念亡友的沉痛之情重点突破一、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记叙了文与可的三件事情:①把求画者之缣素扔在地上并说拿去做袜;②写两人以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竹开玩笑,并忆《筼筜谷偃竹图》之由来;③追述文与可在洋州时被苏轼的《筼筜谷》诗引得喷饭满案。说明了他的高尚风雅,请苏轼代画,说明了他是一个憨然坦率的人,赠诗从侧面说明了他为官清廉、不贪图奢侈享乐的品格。二、本篇阐述了几种文艺创作理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作为文艺随笔,本文主要体现了苏轼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两方面的创作思想。以画竹理论为开篇,文与可有画竹“成竹在胸”“心手相应”的理论,阐明了一条极深刻的艺术创作经验。“胸有成竹”说,即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得心应手”说,即必须把艺术表现方法变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方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形象。“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所欲画者并非指实物,而是映现于胸中的鲜活形象。这里所说的“视”是凝神细想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见”是指在脑海中映现的意思。“心识其所以然”,是指胸中明白怎样才能这样的道理;“不能然”,是指实践上还做不到这样。这两者不统一,就是心和手不能相应。三、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人说极为闲散;也有人说文章有明确的线索和主旨。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①贯穿文章始终的是文与可这个人物。由开始的文与可画画,到中间回忆作者与文与可之间的一些趣事,最后写到文与可病逝、作者睹物思人的悲伤情怀。所以文章有明确的线索和主旨。②贯穿文章始终的是偃竹。文章开始写到画竹的技法,中间写到偃竹记的来历,最后写到作者在文与可病逝之后看到偃竹图,想起文与可,不由产生感伤悲痛的情怀。整篇文章就是围绕竹子在组织材料,由竹子引起了作者的感伤情怀。线索是竹子。③贯穿文章始终的是感情,即作者对文与可的怀念之情。正是由于这种怀念之情,作者在文与可病逝之后睹物思人,由此想到自己与文与可的一些趣事。生前的事情越有趣,逝后越发感伤,再往前想到文与可画竹的技法,这是对文与可的肯定,也是对文与可的钦佩,更多的是对文与可这种襟怀的感悟。一、阅读延伸《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的一篇散文佳作。全篇信笔挥洒,而意脉流畅贯通。全文只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文与可学画墨竹所得所悟,第二段写作者与文与可“畴昔戏笑之言”,第三段写作者曝晒书画时见文与可所赠《筼筜谷偃竹》画而“哭失声”。苏轼信手拈来“画”“笑”“哭”,把三件看似不相干的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不露雕琢之痕,有着很强的情感逻辑。“画”“笑”“哭”三字中,“画”“笑”当归结于“哭”。“哭”是情感的落脚点,而“画”“笑”则为“哭”或作铺垫或作反衬,使“哭”来得真切自然。试想,文与可把自己毕生所悟画墨竹的心法技法倾囊相授于苏轼,此等无私行为天下能有几人做到?古代文人相轻、相倾之事比比皆是,这样看来文苏二人之间的感情之深可以想见。而第二段中作者记叙了与文与可之间的书信往来,其中皆是戏笑之言。苏轼的书信,有时使文与可陷于窘态,使“与可无以答”,进而说“吾言妄矣”,“苏子辩矣”;有时又使文与可“失笑喷饭满案”。可见苏轼是可使友“窘”,使友“笑”的朋友。若非彼此感情至深,性情相投,是断不会如此的。有了一二两段的铺垫、衬托,第三段中,作者在曝晒书画时,看到那感情至深、结为莫逆的挚友亲人(文与可系苏轼从表弟)所赠之画时,睹物思人,友人昔日的音容笑貌如在耳畔、目前,而如今斯人已逝,物在人非,因而不由得悲从中来,痛哭失声。这样一来,这“哭”就来得再自然真切不过了,让人丝毫没有矫情之感。由此看来,苏轼真不愧为文坛圣手,信手拈来“画”“笑”“哭”,看似散漫,实则文意贯通,逻辑清晰。一个人能把自己穷毕生精力所悟倾囊相授,一个人能与之戏笑而不会得罪,一个人能使你睹物思之而痛哭失声。这样的人即使是骨肉至亲,有时也难觅得!可见,文中所叙之事,看似平淡,实则绚烂。同时,文中的语言也是如此。苏轼由学画墨竹心法技法扩而广之,说:“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这种因事生理的手法也使得文章的语言由平淡而绚烂,使文章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再如文中第二段中引用《筼筜谷》一诗中的句子:“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既令与可“失笑喷饭满案”,又对与可为官的清廉做了颂扬,可谓有一石二鸟之效。第三段中,作者说:“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作者对文与可的多么深厚的感情啊!其中“哭失声”,极具表现力,自古以来,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使苏轼这位饱经沧桑磨难的刚强男儿“失声”而“哭”,这“哭”中包含着多少真挚的情感,多少难忘的往事啊!除此之外,本文还有妙处。在一篇只有几百字的短文中,作者重在记事,意在抒情。而在不经意中,却也为我们勾勒出了文与可的可爱形象。文与可悟墨竹画的心法技法,自成一派,可谓内秀。文与可与苏轼书信往来,当苏轼以调侃的口吻向文与可索要二百五十匹绢时,与可则显露窘态,“无以答”,就只好抵赖说“吾言妄矣”,“苏子辩矣”;而当他与妻游于谷中,发函得苏轼《筼筜谷》诗时,竟“失笑喷饭满案”。仅此寥寥数语,苏子就为我们勾勒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真题解析与高分策略
- 王牌课件五官速写
- 研发面试场景题目及答案
- 民法典婚姻家庭篇课件
- 上海市第八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远程医疗设备维护与应急响应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铁矿石海上运输包船服务合同
- 2025生态环保型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材料检测与绿色认证合同
- 2025年城市间企业差旅商务包车合作协议
- 2025年金融服务业员工劳动合同履行与风险控制专项协议
- 文化自信作文800字议论文
- GB/T 28287-2012足部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方法
- GB/T 27677-2017铝中间合金
- GB/T 19627-2005粒度分析光子相关光谱法
- 芜湖宜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名编外工作人员(必考题)模拟卷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教案
- 二年级健康成长上册教案
- 齿轨卡轨车课件
- 中国监察制度史
- 供水公司主要安全风险公告栏(总)
- 屠宰加工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分配表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