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污水操作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A²/O工艺,进水COD浓度为450mg/L,氨氮35mg/L,总磷5mg/L。运行中发现缺氧池ORP(氧化还原电位)为-180mV,好氧池溶解氧(DO)为2.5mg/L,二沉池出水总氮(TN)为22mg/L,明显高于设计值15mg/L。最可能的原因是()A.好氧池DO过高抑制硝化反应B.缺氧池碳源不足影响反硝化C.厌氧池释磷不充分D.污泥回流比过低答案:B解析:A²/O工艺中,反硝化主要发生在缺氧池,需要碳源(如COD)作为电子供体。当进水COD浓度450mg/L(属常规范围),但缺氧池ORP为-180mV(正常反硝化ORP应在-50~-200mV,接近下限),若碳源不足,反硝化菌无法充分利用硝酸盐氮,导致TN去除率下降。好氧池DO2.5mg/L(硝化适宜DO为2~4mg/L)属正常,A错误;厌氧池释磷不影响总氮,C错误;污泥回流比过低会影响污泥浓度,但题干未提及MLSS异常,D错误。2.下列关于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膜组件需定期进行化学清洗以缓解膜污染B.曝气强度需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以冲刷膜表面C.污泥龄(SRT)可延长至20~30天,利于硝化菌富集D.出水SS(悬浮物)浓度通常高于传统二沉池出水答案:D解析:MBR通过膜过滤替代二沉池,出水SS可接近0mg/L,远低于传统工艺(通常10mg/L以下),D错误。膜污染是MBR主要问题,需定期化学清洗(如次氯酸钠、柠檬酸),A正确;膜表面需足够曝气冲刷以减少污泥附着,曝气强度一般为传统工艺的1.5~2倍,B正确;长污泥龄利于世代周期长的硝化菌生长,C正确。3.某污水厂脱水机房采用带式压滤机,近期发现泥饼含水率由78%升至85%,可能的原因是()①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不足②滤带张紧力过大③污泥调理时间过短④进泥含沙量增加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泥饼含水率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PAM投加不足(无法有效絮凝)、调理时间过短(药剂与污泥未充分反应)、进泥含沙量高(沙粒破坏絮体结构)。滤带张紧力过大时,压滤效果应增强,含水率降低,②错误。故①③④正确,选B。4.曝气生物滤池(BAF)运行中,若反冲洗周期过短,可能导致()A.滤料层生物膜过厚,堵塞滤池B.微生物活性降低,处理效率下降C.反冲洗水量增大,运行成本增加D.出水悬浮物浓度升高答案:C解析:反冲洗周期过短会增加反冲洗频率,导致水量、电量消耗增加,运行成本上升(C正确)。周期过长才会导致生物膜过厚、堵塞(A错误);合理反冲洗可更新生物膜,保持活性,周期过短可能使生物膜未充分生长,活性下降,但题干未明确“过短”的程度,B为干扰项;反冲洗后初期出水SS可能升高,但周期过短主要问题是成本,D不直接相关。5.测定污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时,若水样中氯离子浓度为1500mg/L,应采用()A.重铬酸钾法(标准法)B.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C.氯气校正法D.高锰酸钾法答案:C解析:重铬酸钾法中,氯离子会与氧化剂反应,干扰COD测定。当Cl⁻>1000mg/L时,需用氯气校正法(通过硝酸银沉淀氯离子并校正),C正确。标准法适用于Cl⁻<1000mg/L,A错误;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同样受氯离子干扰,B错误;高锰酸钾法(CODmn)适用于低浓度水样(COD<50mg/L),D错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活性污泥法中,污泥容积指数(SVI)为150mL/g时,说明污泥沉降性能良好。()答案:√解析:SVI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的关键指标,正常范围为70~150mL/g,150属上限但仍为良好;>200时易发生污泥膨胀。2.紫外线消毒工艺中,消毒效果仅与紫外线剂量有关,与接触时间无关。()答案:×解析:紫外线消毒效果由剂量(强度×时间)决定,接触时间不足会导致部分微生物未被有效照射,故接触时间是关键参数之一。3.污水提升泵启动前需关闭出口阀门,目的是降低启动电流。()答案:√解析:离心泵启动时关闭出口阀可减少泵的负载,降低启动电流,保护电机;启动后逐步开启阀门至额定流量。4.厌氧反应器(如UASB)运行中,pH应控制在6.5~7.5,若低于6.0会导致产甲烷菌失活。()答案:√解析:产甲烷菌对pH敏感,最适pH为6.8~7.2,pH<6.0时代谢活动受抑制,反应器酸化,处理效率急剧下降。5.为提高生物脱氮效率,好氧池的污泥负荷(F/M)应控制在0.1~0.2kgBOD5/(kgMLSS·d),过低会导致污泥老化。()答案:√解析:硝化菌属自养菌,生长速率慢,低污泥负荷(长SRT)利于其富集;若F/M<0.1,污泥龄过长,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出现老化,导致二沉池飘泥。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生物除磷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答案:生物除磷基于聚磷菌(PAOs)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特性。厌氧条件下,PAOs分解体内聚磷酸盐(释放PO4³⁻),产生能量吸收污水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并储存为PHB(聚-β-羟基丁酸);好氧条件下,PAOs利用PHB氧化产生的能量,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吸磷量>释磷量),最终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实现除磷。影响因素包括:①厌氧段ORP(应<-200mV,避免兼性菌竞争VFA);②污水中VFA含量(碳源不足会限制释磷);③好氧段DO(需>2mg/L,保证吸磷效率);④污泥龄(SRT过短导致PAOs流失,过长则剩余污泥量减少,除磷效率下降);⑤温度(适宜10~30℃,低温抑制PAOs活性)。2.列举三种常见的污泥膨胀类型及对应的控制措施。答案:(1)丝状菌膨胀:最常见,因丝状菌(如球衣菌、诺卡氏菌)过度繁殖导致污泥沉降性差。控制措施:①调节DO(好氧段DO≥2mg/L);②增加污泥负荷(提高F/M至0.3~0.5,抑制丝状菌);③投加药剂(如次氯酸钠、双氧水,杀灭丝状菌);④改善水质(控制低负荷、高硫化物等诱发因素)。(2)非丝状菌膨胀:由菌胶团细菌大量结合水导致(如低基质浓度下细菌分泌过量黏液)。控制措施:①提高进水BOD浓度(补充碳源);②缩短污泥龄(增加排泥量,减少老化污泥);③投加无机混凝剂(如PAC)改善污泥结构。(3)生物泡沫膨胀:由诺卡氏菌、放线菌等疏水性微生物引起,泡沫覆盖水面,影响充氧。控制措施:①增加曝气强度(冲刷泡沫);②投加消泡剂(如植物油、硅酮);③调节pH(维持中性,抑制嗜碱性泡沫菌);④采用生物选择器(如缺氧/厌氧区,抑制泡沫菌增殖)。3.简述离心式鼓风机的日常维护要点。答案:①检查润滑油位(保持在油标中线,定期更换,一般2000~3000小时换油);②监测轴承温度(≤80℃,过高可能因润滑不足或轴承磨损);③观察振动值(≤4.5mm/s,异常振动可能由叶轮结垢、螺栓松动引起);④清理空气过滤器(堵塞会导致风量下降,每1~2周检查一次);⑤记录运行参数(电流、风压、风量),对比历史数据判断是否异常;⑥定期切换备用风机(避免长期闲置导致轴承锈蚀);⑦检查冷却系统(水冷式需确保冷却水压力0.2~0.4MPa,温度≤35℃)。4.某污水厂进水氨氮突然由30mg/L升至80mg/L,出水氨氮从1mg/L升至15mg/L,其他水质指标(COD、TP)正常。分析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答案:可能原因:①硝化菌活性受抑制(如进水温度骤降<15℃,硝化速率降低;或存在毒性物质如重金属、游离氨(FA)过高,当pH>7.5时,NH3-N浓度=氨氮×10^(pH)/(10^(pH)+Kb),Kb=e^(0.09018+2729.92/T),T为水温,若FA>10~15mg/L会抑制硝化菌);②污泥龄过短(SRT<硝化菌世代周期(约3~5天),导致硝化菌流失);③好氧池DO不足(DO<2mg/L时,硝化菌活性下降);④污泥浓度(MLSS)过低(生物量不足,无法处理高氨氮负荷)。应对措施:①检测进水温度、pH及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硫化物),若为毒性冲击,可投加活性炭吸附或稀释进水;②延长污泥龄(减少排泥量,提高MLSS至3500~4500mg/L);③增加好氧池曝气量(DO提升至3~4mg/L);④投加硝化菌剂(快速补充硝化菌数量);⑤监测出水亚硝酸盐氮(若升高,可能为硝化过程受阻于亚硝化阶段,需调整DO和pH)。四、综合分析题(20分)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5万m³/d,采用CAST(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进水水质:BOD5=200mg/L,COD=400mg/L,氨氮=35mg/L,总磷=5mg/L;设计出水水质:BOD5≤10mg/L,COD≤50mg/L,氨氮≤5mg/L,总磷≤0.5mg/L。近期运行数据如下:|指标|进水|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出水||--------------|------|--------|--------|--------|------||COD(mg/L)|380|280|220|50|45||氨氮(mg/L)|32|30|28|10|8||总磷(mg/L)|4.5|5.2|4.8|1.2|1.0||MLSS(mg/L)|-|3800|3800|3800|-||DO(mg/L)|-|0.2|0.5|2.0|-|注:CAST工艺周期为4小时(进水/曝气2小时,沉淀1小时,排水1小时)。问题:(1)分析出水氨氮、总磷超标的原因。(2)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答案:(1)原因分析:①氨氮超标(设计5mg/L,实际8mg/L):-好氧段硝化时间不足:CAST周期4小时,曝气仅2小时(其中可能包含进水混合时间),实际硝化反应时间短。硝化菌将NH4⁺-N转化为NO3⁻-N的速率约为0.03~0.05kgN/(kgMLSS·d),进水氨氮负荷=(32-8)×50000/1000=1200kgN/d,MLSS=3800mg/L,池容按周期4小时计算,反应池体积=50000×(2/24)=4167m³,污泥总量=3800×4167/1000=15835kg,硝化负荷=1200/15835≈0.076kgN/(kgMLSS·d),高于硝化菌最大负荷(0.05),导致硝化不完全。-好氧段DO可能波动:CAST曝气阶段后期DO=2.0mg/L,但进水初期DO可能因有机物氧化消耗降低,若低于2.0mg/L会抑制硝化。②总磷超标(设计0.5mg/L,实际1.0mg/L):-厌氧段释磷不充分:进水总磷4.5mg/L,厌氧段升至5.2mg/L(释磷量仅0.7mg/L),正常厌氧段释磷应使TP升至进水的1.5~2倍(即6.75~9.0mg/L),说明PAOs未充分释放磷酸盐。可能原因:厌氧段ORP过高(CAST厌氧段DO=0.2mg/L,若存在硝酸盐氮(缺氧段未完全反硝化),会导致兼性菌利用硝酸盐氮而非释放磷,抑制PAOs厌氧释磷);-好氧段吸磷不足:好氧段TP从4.8mg/L降至1.2mg/L(吸磷量3.6mg/L),但理论需吸磷量=释磷量+进水TP=0.7+4.5=5.2mg/L,实际吸磷量不足,可能因好氧时间短或DO波动影响PAOs吸磷效率;-剩余污泥排放不足:总磷通过排泥去除,若排泥量少(MLSS稳定在3800mg/L,可能排泥量仅维持SRT,未额外增加除磷排泥),导致磷随出水排出。(2)优化措施:①氨氮控制:-延长好氧曝气时间(如周期调整为进水/曝气2.5小时,沉淀0.75小时,排水0.75小时),增加硝化反应时间;-提高好氧段DO(维持2.5~3.0mg/L,确保硝化菌活性);-降低污泥负荷(若进水BOD5低于设计值200mg/L(实际进水COD3800mg/L,BOD5按0.5系数约190mg/L,接近设计值),可适当增加排泥量,降低MLSS至3500mg/L,提高F/M,避免污泥老化(但需平衡硝化菌污泥龄);-投加硝化菌剂(快速补充硝化菌数量,应对短期负荷冲击)。②总磷控制:-强化厌氧段释磷:检查缺氧段硝酸盐氮浓度(若缺氧段存在NO3⁻-N,会竞争碳源抑制释磷),可缩短缺氧段时间或增加厌氧段搅拌强度(确保PAOs优先利用VFA);-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