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古诗词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在《静夜思》这首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排比C.对偶D.夸张2.《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表现手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3.《春晓》这首诗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欣喜B.惊叹C.悲伤D.感慨4.《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所描绘的景象,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表现手法?()A.拟人B.排比C.对偶D.夸张5.《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排比C.对偶D.夸张6.《清明》这首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欣喜B.惊叹C.悲伤D.感慨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排比C.对偶D.夸张8.《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所描绘的景象,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表现手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9.《草》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排比C.对偶D.夸张10.《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所描绘的景象,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表现手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所描绘的景象,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艺术表现手法。2.《悯农》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3.《江南可采莲》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句所描绘的景象,运用了______的艺术表现手法。4.《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5.《四时田园杂兴》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一句所描绘的景象,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艺术表现手法。(请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实际考试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1.《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其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我想啊,孩子们学这首诗的时候,肯定会被那壮阔的景象迷住。天门山被长江冲开,江水回旋,多美啊!你们要抓住这景象的特点,说说它有多壮观,还要想想诗人是怎么把这种壮观写出来的,用了什么方法,比如比喻啊,拟人啊,什么的,简单说说就行。)2.《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啊,我每次讲到都觉得很亲切,特别是那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充满了童真童趣。诗人回到家乡,却发现孩子们不认识他了,这背后藏着多少思乡之情啊!你们要体会诗人的心情,是高兴还是失落,为什么会这样,用诗句来证明你的想法。)3.《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其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春天啊,总是让人感到生机勃勃。这首诗的后两句,把春天的色彩描绘得淋漓尽致,“万紫千红总是春”,多美啊!你们要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春天,还有,诗人是怎么把这种美景写得这么生动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如对偶啊,比喻啊,什么的,简单分析一下。)4.《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啊,我特别喜欢“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一个“绿”字,就把江南春天的生机写活了!而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则充满了思乡之情。你们要抓住诗人的这种复杂的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春景的赞美,试着用诗句来说明你的理解。)四、作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阅读下面的诗句,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孩子们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多么宁静美好的夜晚啊!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啸,只有皎洁的月光来陪伴他。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可能成为你们写作的素材。试着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写出那个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写写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写写你对这个画面的理解。记得要语句通顺,感情真挚,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夜晚的美好和宁静。别忘了,要围绕诗句来写,不能偏离主题哦!)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将月亮人格化,赋予其“望”的动作,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孩子们啊,月亮本身是不会“望”人的,是诗人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给了月亮,觉得月亮也在望着他,这样写就更添了一份思乡之情。所以选A。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将柳树比作碧玉,将柳条比作绿丝绦,这里主要是赋予了柳树人的动作“妆”,所以是拟人。孩子们,你们看,柳树好像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打扮自己,多形象啊!所以选B。3.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通过风雨声和花落的声音,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惋惜和伤感之情。孩子们,想象一下风雨把花朵打落,诗人听到这声音,心里会怎么想呢?肯定会觉得可惜,所以是悲伤的情感。所以选C。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中,“生紫烟”和“挂前川”都带有夸张的成分,香炉山在日照下不会真的生烟,瀑布也不会真的像挂在前面的布一样,但诗人用这样的描写,是为了突出瀑布的壮丽和美丽。所以选D。5.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中,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来比喻他们之间的情谊,这是典型的比喻手法。孩子们,诗人说友情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虽然潭水很深,但他们的情谊比这更深,这样写就把友情表达得非常深刻。所以选A。6.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通过“欲断魂”这个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清明节这个特殊节日的悲伤和哀愁之情。孩子们,清明节是祭扫先人的日子,人们往往会感到悲伤,诗人用这个词语,就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选C。7.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排比手法的运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句诗,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形成排比,强调了诗人在异乡过佳节时更加思念亲人的心情。所以选B。8.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中,将山比作岭和峰,这是典型的比喻手法。孩子们,你们看,从不同的角度看山,山的样子都不一样,诗人用这个比喻,说明了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看。所以选A。9.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中,将野火和春风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烧”和“吹”,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孩子们,野火本身是不会“烧”的,春风本身也不会“吹”,但诗人用这样的描写,把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活了。所以选A。10.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中,将钟声人格化,赋予其“到”的动作,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孩子们,钟声本身是不会“到”的,是诗人觉得钟声仿佛是特意送到客船上的,这样写就更添了一份意境。所以选B。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比喻、夸张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中,“白日”依傍着“山”消失,这是夸张的写法,太阳不可能真的依傍着山消失;黄河“入海流”,也是夸张的写法,黄河并不是真的流入大海,而是诗人觉得黄河的流向就像流入大海一样。所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2.答案:拟人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句中,将“禾”人格化,赋予其“滴汗”的动作,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孩子们,禾苗本身是不会“滴汗”的,是诗人把农民劳作的辛苦,通过禾苗的“滴汗”表现出来,这样写更形象生动。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答案:排比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句中,“江南可采莲”和“莲叶何田田”结构相似,意思相关,形成排比,强调了江南采莲的景象。所以运用了排比的艺术表现手法。4.答案:拟人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中,将“蜻蜓”人格化,赋予其“立”的动作,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孩子们,蜻蜓本身是不会“立”的,是诗人觉得蜻蜓很早就停在荷叶上,这样写更增添了生机和趣味。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5.答案:对比、排比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一句中,“梅子金黄”与“杏子肥”,“麦花雪白”与“菜花稀”形成对比,强调了江南农村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梅子金黄杏子肥”和“麦花雪白菜花稀”结构相似,意思相关,形成排比,描绘了江南农村的丰收景象。所以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艺术表现手法。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描绘了天门山被长江冲开,江水回旋的壮阔景象。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中断”和“开”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浩大;“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回”也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江水的汹涌和回旋。孩子们,诗人用这样的描写,把天门山和长江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2.答案: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诗,通过“儿童相见不相识”这个细节,表现了诗人长时间离开家乡,与家乡的人变得陌生,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孩子们,诗人回到家乡,却发现孩子们不认识他了,这肯定会让他感到失落和伤感,从而更加思念家乡。所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3.答案: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艺术表现手法。“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东风面”比喻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的“万紫千红”排比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色彩。孩子们,诗人用“东风面”比喻春天,用“万紫千红”排比地描绘春天的各种色彩,把春天的生机勃勃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活力。4.答案: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和留恋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留恋之情;“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孩子们,诗人看到江南春天的美景,会想起家乡的春天,从而更加思念家乡;而诗人不知道明月何时能照到他回到家乡,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和留恋之情。四、作文题答案及解析(由于作文题的答案较长,这里仅提供评分标准和参考要点)评分标准:(一)内容要点(15分)1.涵盖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10分2.想象合理,内容充实:5分(二)结构层次(5分)1.结构完整,层次清晰:3分2.过渡自然,衔接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安全知识培训
- 大学班助考试题目及答案
- 车站售票员考试题及答案
- 现代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发展
- 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
-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
- 七年级备战期末考试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 天水麻辣烫:新质生产力的微观体现
- 民族的舞步课件
- 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特征
- 危重病人约束护理
- 艾梅乙反歧视培训课件
- 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材料
- GB/T 45785-2025压缩空气站能源绩效评价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
- QGDW10936-2018物料主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2000字论文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有机食品连锁超市商业运营计划
- 机器学习赋能空间环境:特征识别与深度分析的创新探索
- 2025-2030年中国压裂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