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供应室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物品不宜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A.手术器械B.橡胶类C.油剂D.玻璃器皿答案:C2.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区域不包括()A.去污区B.检查包装及灭菌区C.无菌物品存放区D.病房答案:D3.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使用的指示菌是()A.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B.嗜热脂肪杆菌芽孢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答案:B4.环氧乙烷灭菌时,物品装载不能超过柜内总体积的()A.60%B.70%C.80%D.90%答案:C5.下列关于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管理,错误的是()A.每天检查灭菌设备的运行参数B.定期对清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C.只要设备能运行,无需定期校准D.建立设备档案答案:C6.器械保湿剂的作用是()A.防止器械生锈B.保持器械湿润,防止干涸C.增加器械光泽D.去除器械污渍答案:B7.灭菌后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A.5~10cmB.10~15cmC.15~20cmD.20~25cm答案:D8.以下哪种包装材料不适合用于压力蒸汽灭菌()A.棉布B.无纺布C.纸塑包装袋D.开放式储槽答案:D9.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温度应控制在()A.16~21℃B.20~23℃C.23~26℃D.26~28℃答案:A10.医院去污的方法不包括()A.自来水清洗B.含酶洗涤剂清洗C.超声波清洗D.紫外线照射答案:D11.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参数为()A.压力102.9kPa,温度121℃,时间20~30分钟B.压力205.8kPa,温度132℃,时间4~6分钟C.压力137.3kPa,温度126℃,时间10~15分钟D.压力170kPa,温度138℃,时间3~4分钟答案:B12.复用医疗器械处理的流程是()A.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发放B.回收、消毒、清洗、灭菌、储存、发放C.回收、清洗、灭菌、消毒、储存、发放D.回收、灭菌、清洗、消毒、储存、发放答案:A13.下列关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防护,错误的是()A.去污区应穿戴防护面罩B.灭菌区无需防护C.检查包装区应戴圆帽D.无菌物品存放区应穿清洁工作服答案:B14.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答案:D15.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在()内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答案:D16.下列哪种消毒剂属于高水平消毒剂()A.碘伏B.含氯消毒剂C.乙醇D.新洁尔灭答案:B17.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及措施,并建立灭菌物品的()A.召回制度B.赔偿制度C.惩罚制度D.奖励制度答案:A18.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不超过()A.5kgB.7kgC.9kgD.11kg答案:B19.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岗位培训,培训内容不包括()A.医院感染知识B.消毒灭菌知识C.临床护理知识D.质量管理知识答案:C20.对油剂、粉剂的灭菌方法首选()A.压力蒸汽灭菌B.干热灭菌C.环氧乙烷灭菌D.等离子体灭菌答案:B二、多选题1.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包括()A.人员管理B.设备管理C.环境管理D.物品质量控制答案:ABCD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A.物理监测B.化学监测C.生物监测D.工艺监测答案:ABC3.以下属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有()A.手工清洗B.机械清洗C.超声波清洗D.浸泡清洗答案:ABC4.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相对独立B.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C.空气流向由洁到污D.有物品回收、消毒、清洗、灭菌、储存、发放全过程所需的功能用房答案:ABCD5.环氧乙烷灭菌的注意事项包括()A.环氧乙烷易燃易爆,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B.灭菌物品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并干燥C.灭菌后应进行解析D.定期检测空气中环氧乙烷的浓度答案:ABCD6.以下哪些物品需要进行灭菌处理()A.手术器械B.注射器C.导尿管D.体温表答案:ABC7.清洗质量的检查方法有()A.目测B.带光源放大镜检查C.ATP生物荧光检测法D.蛋白残留检测法答案:ABCD8.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防护措施包括()A.加强个人防护B.规范操作流程C.改善工作环境D.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答案:ABCD9.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A.物品的性质和包装B.灭菌器的性能C.装载量和装载方式D.灭菌处理前物品的清洁程度答案:ABCD10.以下关于消毒供应中心包装材料的要求,正确的是()A.应符合质量要求B.具有良好的阻隔性C.能承受灭菌过程的压力、温度和湿度变化D.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更换答案:ABC11.灭菌物品发放的原则有()A.先进先出B.按有效期顺序发放C.发放时应确认物品的有效性D.发放记录应完整答案:ABCD12.消毒供应中心应制定的制度有()A.人员培训制度B.质量管理制度C.设备管理制度D.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答案:ABCD13.以下哪些属于化学消毒剂()A.过氧化氢B.戊二醛C.过氧乙酸D.臭氧答案:ABC14.复用医疗器械回收时应注意()A.应使用封闭的回收工具B.回收工具应每次清洗消毒C.回收过程中应防止锐器伤D.回收的物品应及时处理答案:ABCD15.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应包括()A.清洗质量控制B.包装质量控制C.灭菌质量控制D.储存与发放质量控制答案:ABCD三、名词解释1.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4.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5.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6.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7.包装:为防止灭菌后物品在搬运、储存、发放过程中受到污染,对灭菌物品进行的包裹处理。8.生物监测:利用对特定灭菌因子敏感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以判断灭菌是否达到有效杀灭微生物的目的。9.化学监测:利用化学指示物在灭菌过程中发生的颜色或形态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所需的条件。10.物理监测:通过记录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物理参数,判断灭菌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四、论述题1.请论述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对复用医疗器械的正确清洗、消毒和灭菌,能够有效去除或杀灭器械表面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因器械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风险。例如,手术器械如果清洗不彻底,残留的血液、组织等有机物会为细菌提供生存环境,即使经过灭菌处理,也可能导致灭菌失败,引发手术部位感染等严重后果。其次,消毒供应中心严格的包装和储存管理,确保了无菌物品在发放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合适的包装材料可以防止微生物的侵入,保证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同时,合理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的控制,避免了无菌物品的二次污染。再者,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体系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通过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等多种手段,对消毒灭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达到要求。最后,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和人员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感染防控意识。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和感染,而专业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清洗、消毒、灭菌等技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2.论述压力蒸汽灭菌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及监测方法。原理:压力蒸汽灭菌是利用高压下蒸汽的潜热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在高压状态下,蒸汽的温度升高,穿透力增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范围: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如手术器械、金属器具、玻璃器皿、橡胶制品、敷料等。注意事项:(1)物品的准备:物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并干燥,包装应符合要求,不宜过紧或过松,包的重量和体积应在规定范围内。(2)装载要求:装载量不应超过灭菌器容积的规定比例,物品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以利于蒸汽的流通和穿透。(3)操作规范:严格按照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预热、排气、升压、保温、降压等步骤,确保灭菌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4)安全问题:压力蒸汽灭菌器属于压力容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监测方法:(1)物理监测:通过观察灭菌器上的温度、压力、时间等仪表,记录灭菌过程中的参数,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所需的条件。(2)化学监测:利用化学指示物,如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等,在灭菌过程中发生颜色或形态变化,以判断灭菌是否合格。(3)生物监测:使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监测,将菌片置于标准试验包内,经灭菌后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最可靠方法。3.论述如何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需要从人员、设备、环境、物品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管理方面,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知识、消毒灭菌技术、质量管理方法等。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合理安排人员岗位,明确职责,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维修等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或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环境管理方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应符合要求,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相对独立,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保持各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的微生物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物品质量管理方面,从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到发放,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回收的物品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扩散。清洗过程要确保清洗质量,采用合适的清洗方法和清洗剂。消毒灭菌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和参数,并进行严格的监测。包装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包装过程要规范。储存环境要适宜,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发放时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此外,还应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对每一批灭菌物品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物品名称、数量、灭菌日期、灭菌方法、操作人员等,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和处理。同时,持续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措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质量水平。五、简答题1.简述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步骤:(1)冲洗:将器械放入流动水下冲洗,去除表面的血液、黏液等污物。(2)洗涤:使用含酶洗涤剂浸泡器械,根据器械的污染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浸泡时间,然后用软毛刷或清洗设备进行刷洗,去除顽固污渍。(3)漂洗:用流动水冲洗器械,去除残留的洗涤剂。(4)终末漂洗:用纯化水或蒸馏水对器械进行最后一次漂洗,减少器械表面的离子残留。注意事项:(1)清洗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手套、面罩、防护服等。(2)应使用合适的清洗工具和清洗剂,避免损伤器械。(3)对于有管腔的器械,应确保管腔内充满清洗剂,必要时使用专用的清洗设备进行清洗。(4)清洗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报废。(5)清洗后的器械应及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避免再次污染。2.简述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的要求。(1)环境要求:无菌物品存放区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应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5%~70%。(2)储存设施:应使用洁净的存放架或柜,架子或柜子应距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墙壁5cm。(3)物品放置: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按有效期顺序排列,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物品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便于空气流通。(4)有效期管理:应明确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定期检查,对接近有效期的物品应及时处理。(5)质量监测: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质量监测,包括外观检查、微生物培养等,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安全。3.简述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防护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在去污区工作时,应穿戴防护面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防止受到血液、体液、消毒剂等的污染。在灭菌区和检查包装区,应戴圆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域名购买及本土化域名转换一站式服务协议
- 2024-2025年初中英语教研组课程计划
- 新生儿病房院感暴发演练脚本(2篇)
- 特殊教育教师立师德铸师魂心得体会
- 研究生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燃气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血液科输血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版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试题及答案
- 选煤厂电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离心泵行业团体标准制定现状及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申请表
- 文化政策与法规课件
- 社区社群团购新团长培训案例课件
- 外科学教学课件:食管癌
-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教学设计)
- 钢结构钢梁计算(PPT33张)
- 幼儿教师——散文诗
- 创伤骨折院前急救ppt课件(PPT 50页)
- DB3302_T 1130-2022建筑垃圾运输管理规范(高清-可复制)
- 锚杆、锚索锚固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