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德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福建泉州德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福建泉州德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福建泉州德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福建泉州德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0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不受空间阻隔。

(4)《北冥有鱼》中用两个数量词描绘了鳏鹏激浪而起,直上高空的句子:“,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杜甫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6)《卖炭翁》中“,”通过对比,描写了老翁烧炭时的矛盾心理。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骤雨一样,曷急①(cu)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蚌一样,是蹦跳的脚步。这插

打在黄土高原上的鼓点,如同春雷()冻土。

而在雪域之②(dian\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各拉丹冬的冰峰晶莹连绵,

冰河平坦辽阔。冰塔林的裂隙中,是琼瑶仙境,静③(mu)的晶莹和洁白,融水正把千年的积蓄缓缓

注入长江最初的脉搏。

当高原的流苏卷起信天游的激越,雪水的微响()着冰河的私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两种伟

大形态:一种是黄土地用滚烫胸胆呐喊“容不得束缚”,一种是白色圣殿以()宣告“去拥抱远方”.二者

共同涌动、迸发、激荡着生命的磅礴力量。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3分)

①②③

(2)依次填入文章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唤醒应和涓滴细流

B.唤醒附和细水K流

C.惊醒附和涓滴细流

D.惊醒应和细水长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二者共同涌动、进发、激荡着生命的磅礴力量。

B.二者共同迸发、涌动、激荡着生命的磅礴力量。

C.二者共同迸发、涌动、激荡着崎蠲的生命力量。

D.二者共同涌动、激荡、迸发着磅礴的生命力量。

3.(6分)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补充完整“人生意义和价值”专题探究阅读卡。

摘抄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人只引:这段话是保尔第四次战胜死神后决定返回城里工作,

有一次。人的i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离开前在烈士公墓缅怀牺牲的同志时的想法。

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议:(观点+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联:(其他情节+自身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人生命分)

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结:人的一生应该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为了自己的初

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心与理想而奋斗中度过。

二、阅读(65分)

(-)(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荤确①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辇<luo)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在此也暗喻诗人坎坷的仕途。

4.请用自己的话描绘第一、二句所呈现的画面。(3分)

5.本诗和“链接材料”中的词都是苏轼贬居黄州期间所作,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链接材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

选自《卜算子•黄州定慈院寓居作》)

(二)(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

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

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

汝多知乎?”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绘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6.下列对【甲】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口初出大如车盖/及口中则如盘盂此不为沅者〃卜而近者大平/

7.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加点字词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问其故故:①原因;②旧的事物;③过去,从前。(《古汉A故:__________

语常用字字典》)

根据形旁推断字义:

及其中如你汤B探:__________

粮从手,采(shen)声。(《说文解字》)

关联名言名句:

子用非鱼也C固:__________

人圉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分)

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3分)

9.巧换概念、针锋相对都是口语交际中的应对技巧,【甲】文中的第二小儿和【乙】文中的庄子分别运用了

哪种技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着马尾巴游过去。四十多年前,玛曲黄河大桥飞架河上,从此结束了玛曲人世代揪着马尾渡河的历史。

轮朝阳下,拱桥托日,美轮美奂。黄昏时分,夕阳渐渐西沉,坠入黄河,长河落FI之景凝结起亘古的乡愁。

四十多年后,又一座玛曲黄河特大桥横空出世。这座上千米长的大桥,让玛曲驶入了开放发展的快车道。

桥通世界,桥连文明。因为桥,河水也收敛了不羁。在桥上站了太久,我的裤脚被风鼓鼓吹起,我知道黄

河已经翘首远方,催我出发了。

⑨那么,走吧!与这条壮阔河流一道,且行且回顾,在一往情深地投身于苍茫群山间的谷地后,重

新回到青海的怀抱。

⑩黄河就是一个丹青高手,左勾白云,右挑山脉,笔墨所到之处,画下一条条曲线,描摹出一片片

水草丰美的牧场、一个个原始古朴的本真天地。我使劲地招手,黄河的背影漫漫汤汤、一望无际。她走了,

我成了广袤草原上一个白色的点、一抹亮晶晶的水。

⑪我久久站在甘南,站在玛曲的湿地,期待西去的她再次东返,在另•个路口再•次与我相遇。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巧妙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细腻地勾勒出黄河在玛曲县的独特景致。

B.第④段中“黄河之肾”的比喻,生动地写出黄河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作用。

C.第⑦段河长巡河这一细节描写,表现黄河守护人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D.文章语言富有诗意,“拱桥托FT“长河落FI”四字短语,简洁又有画面感。

11.清根据游记的核心要素,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以下表格。(3分)

①______________所见所感

玛曲县尼玛梁山梁②_______________震撼人心

玛曲湿地支流纵横的黄河赞叹不己

玛曲黄河大桥欢欣激越的黄河③_______________

玛曲草原一望无际的黄河念念不忘

12.第⑧段使用“千百年”“四十年”“上千米”之类的词语描述玛曲建桥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4分)

1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河水一头也入甘南,却猛地掉转方向,拐出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这里的“扎”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分)

②古老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而来,像一台蒸汽列车,冒着白汽驶入陇原大地,开始了陇上的漫漫行旅。(作

者是怎样描写黄河的源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4.文章开头说“我就是黄河的一朵浪花、一波微澜”,结尾说“我成了广袤草原上一个白色的点、一抹亮晶晶

的水文章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相似的说法?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土”字里生出的中华美学精神

袁俊伟

中国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美学精神。农耕文明以土地为命脉,土地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命之基。

所以中国农耕文明和中华美学精神都可以从汉字“土”开始说起。《说文解字》将“土”动态化解释为土地吐出

万物的生命孕育过程,“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I,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土”

之释义也成为中国农耕文明耕作方式的写照。

中国人视“土”为社神。“土”为“社”之本字,《说文解字》解释,左“示”即神,右为土上生出草木万物。

祭祀土地神的场所成为社庙。土中生长之五谷为“稷”,《说文解字》说,田中有禾,人躬种谷。《礼记•祭法》

记:“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社神为土地之神,

稷神就是五谷之神,社稷二字连用,便是国家及百姓。

土孕育了五谷,更孕育了生命,厚土而厚生,于是就有汉字“生“生”字甲骨文字形为幼苗正从土中

冒出,吐露新芽。所以中国人的生命从土中而起,最终又会回归土地,形成了中国人的自然生命观及安土

重迁的文化心理。

中华美学精神又集中体现于中国艺术,故而可从中国艺犬中寻觅中华美学精神的农耕之美及生生之

美。其实不难发现,诸多中国艺术相关的汉字也破“土”而生,体现山中国艺术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农耕文明渊

源。①―汉字“艺”的甲骨文宇后简化为“鼓”及“薮”,古宇形解祥颇多,个人跪着拔草,关联农事生产;

一个人执火,关联农事生产或原始农耕社会的祭祀仪式。"鼓''字形又发展成繁体字“藜”,上面"帅''部,即草

木生长;下面“云”部,表示读音。后来嗜”字简化为“艺”,上面师”部是形旁表义,下面"乙''部是声旁表音。

②—总之,汉字“艺”最初指种植技术或用火技术,二者都同农业活动相关,种植或用火的农业技术又演变

成仪式的技术,然后扩散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中国农耕文明对中华美学精神之影响,可从汉字中清晰呈现。农耕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

是耕种土地,形成了中国人的自然生命观和文化信仰。汉字“土”衍生出“社'…稷”“生’’等,由此可从文化层面

将中华美学精神解读为农耕文明影响下的生命精神和生生精神。中国人在土地上的精耕细作,又产生了艺

术之美。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土”字为核心,逐步展开对“社”“稷”等字的解析,逻辑严密。

B“社”与“稷”都是指土地神,体现了农耕文明的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C.文章引用了《说文解字》和《礼记•祭法》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诗句”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泥土”,与文中“土”字的文化内涵接近。

16.你认为下面句子应该放在文章第四段的①处还是②处?请说明理由。(4分)

“这些字形演变都保留了“艺”字的起源与本义”。

17.博物馆“汉字里的农耕文明”展板中的“年”字,与文中“生”字的字形和内涵有相通之处,请你结合材料,

以汉字讲解员的身份为参观的同学讲解“年”字。(5分)

国图片为“年''的甲骨文,从禾,从人,意为“禾谷成勉,人在负禾”。

(五)(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

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仝球变化、

生态学应用、人类健康和科普教育等。

物候学揭示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生命节律,中国“二十四节气”正是古代农耕文明对物候规律的凝练总

结,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古人靠物候耕种,现代人用它预警气候变化。农艮借助物候预

测农时,城市通过物候数据规划绿化,医学领域用它追踪花粉传播。

【材料二】

2025年春分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情况

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昼长夜长

漠河05:5318:0412:1111:49

乌鲁木齐08:1320:2212:0911:51

北京06:1818:2612:0811:52

南京06:0918:1612:0711:53

三亚06:4618:5312:0711:53

【材料三】

秦汉重农政策推动节气融入生产,农谚“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至今影响农业。现代科技虽改变耕

作方式,但“因时制宜”的生态智急仍具价值。例如,生态农业提倡按节气轮作,减少化肥依赖。

惊蛰节气,人体易受“春燥”困扰,古人通过窖藏法将秋梨保存至春季食用。《齐民要术》记载的窖藏

技术,利用恒温恒湿环境延长梨的保鲜期。现代研究表明,冬藏使梨的果胶含量卜.降、糖分增加,更符合“春

日省酸增甘''的养生法则。

地域食俗差异显著。岭南以陈皮蒸梨祛湿,江南梨与枇杷叶同煮清热解郁,西北以蜂蜜渍梨润燥,

均暗合中医“三因制宜''理念。山西祁县“惊蛰食梨”象征晋商“离家创业''的开拓进取,苏北“梨离同音,病害

不侵''则寄托健康祈愿。这一习俗融合了物性、贮存技术、中医理念与文化隐喻,成为“秋收——冬藏——春

用”农时链条的典范。

18.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候学不仅研穷,自然现象的季节变化,还为现代医学追踪花将传播樨供依据。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对物候规律的总结,在先秦时就完全确立。

C.现代生态农业通过按节气轮作减少化肥使用,体现“因时制宜”的实践智慧。

D.物候学总结自然规律,以现代科学验证传统习俗合理性,并指导多领域应用。

19.根据材料二概括春分日几个城市昼夜的变化特点。(3分)

20.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节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4分)

三、写作(60分)

2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孔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子路》)

孔子又说:没有是非的好好先生,是损害德行的人。

(“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以和为贵''为题,讲讲你自己的经历或者阐述你的心得体

会。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达标测试参考答案

1.(1)窈窕淑女

(2)悄怆幽邃(注意“邃”的书写)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1)本题考查字形。

①“急(cu)"写作“急促”。

②“雪域之(diGn)”写作“雪域之巅二

③“静(mil)”写作“静穆”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唤醒:强调主动使事物苏醒,符合“春雷”使冻土解冻的语境。惊醒:侧重突然惊动,

与“春雷”的温和唤醒不符。

第二空,应和:指声音相应,符合“微响”与“私语”的呼应关系。附和:指追随他人言论,

不符合语境。

第三空,涌滴细流:强调细小流动。细水长流:比喻持续不断。结合语境“雪水的微响()

着冰河的私语”可知,此处应填入“涌滴细流二

故选:Ao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语句动词顺序“涌动、迸发、激荡”逻辑不当。应先“迸发”(突然释放),再“涌动”(持

续流动),最后“激荡”(强烈震动)。

故选:Bo

3.示例: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了伟大的事业不懈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保尔将生命奉献给人类解放事业,这种崇高追求让他的生命熠熠生辉。我们也应树立远大目标,

在奋斗中赋予生命厚重的意义,让生命绽放光彩。

其他情节: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坚持写作,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他凭借顽强意志,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理想。

自身经历:在学习中,我也曾遇到难题想放弃,但想到保尔面对那么多磨难都不退缩,便重新

振作,努力钻研,最终取得进步。保尔的精神激励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

4.网点纷飞,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

野中人闲游散步。

5.《东坡》:虽仕途坎坷(以“苹确坡头路”暗喻),但诗人能在漫步中享受自然之景,喜爱手

杖敲击山石发出的铿然之声,表现出诗人面对困境时乐观旷达、豁达超脱的心境。《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以孤鸿自

比,表达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孤独寂寞、无人理解以及坚守高洁志趣的心境。

6.B

7.A.原因B.伸入C.本来

8.0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②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

9.【甲】文中的第二小儿运用针锋相对的论辩技巧,他从日常现象切入,但选取完全相反的感

官依据,直接否定对方的核心逻辑。【乙】文庄子在与惠子的论辩中,运用了转换话题(巧换

概念)的应对技巧,庄子把惠子问他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偷换成了“你从哪里知道鱼的

快乐”巧妙进行应对。

10.B

11.①行踪;②柔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