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共36题)-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必刷题(原卷版)_第1页
种群和群落(共36题)-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必刷题(原卷版)_第2页
种群和群落(共36题)-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必刷题(原卷版)_第3页
种群和群落(共36题)-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必刷题(原卷版)_第4页
种群和群落(共36题)-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必刷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刷19种群和群落

高考题目

1.(2021•全国卷甲,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

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解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2.(2021•全国卷乙,31)8.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

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

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填“有

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

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

食的(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o

3.(2020•全国H,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I。在这个过程中,会出

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

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

的顺序是()

A.②①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③①②

4.(2019•全国I,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

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

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5.(2019•全国卷III,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

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型,且

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4

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

相比,4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6.(2018•全国III,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

7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种,迁入率、迁出率

数7出生率一a

量乙

、死亡率**—b

图1图2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乂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8.(2022•唐山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图为某岛屿上生活着的一种动物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分为I、II、

III三个阶段;图①、②、③为三种年龄组成。与该动物种群发展相对应的年龄组成顺序应是()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相关模型题构建题

9.科研工作者为了预测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1公顷范围内的田鼠数量进行调

查,发现在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L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凡=瓜A其中A为1.5

C.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义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

D.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

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

B.图中,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

个体

D.4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东方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11.下列关于图中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种群数量种群增长速率出生速率或死亡速率

A72值时

V\1值时

M时间

r06t2时间t。ht2时间

A.Zo〜右之间种群数量小于〃2时,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速率大于死亡速率,种群数量增长较

B.右〜友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

下降

C.友时,种群数量达到人值,此时出生速率等于死亡速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在人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

12.(2022•六安高三模拟)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数量/只

o102030405060708090100

时间/年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2时,增长率最大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D.绵羊数量达到,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13.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数量

“J”型曲线

,S”型曲线

(1)图中“J”型曲线和“S”型曲线之间的黑色阴影面积可表示

⑵对于一个呈“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其入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

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可以采用法对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进行计数。若曲线m表示统计结果,则时间a之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题⑶中的实验(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5)大熊猫数量稀少,是我国的国宝。由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I和曲线II可知,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

14.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13年的数据变化,绘制出的人值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前4年间,田鼠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第4年到第5年间,田鼠种群数量仍在增长

C.第5年到第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达到〃2值

D.第10年到第11年间,田鼠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1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

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正常的生命活动

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

16.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是

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种群的特征I

当年种群数量

一年前种群数量

5101520时间/年

⑴图甲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填序号),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

(填序号)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2)图乙表明,该初级消费者在1820〜1860年的40年间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原因是

,1880年后该动物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动物在该岛屿上的环境容纳

量大约是只。

(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15年时年龄组成是,20年内该动物的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第年。

17.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

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表中数据说明()

郁闭度

00.20.40.60.81.0

植物

一年蓬15.313.510.87.44.32.4

加拿大一枝黄花10.49.56.15.63.01.2

刺儿菜3.74.38.54.42.21.0

A.阳光是影响3种植物种群密度的环境因素

B.3种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相同

C.随着郁闭度的增大,3种植物种群密度都下降

D.温度、水等因素也能影响3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知识点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8..(2022•广东六校联盟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双子叶植物而不适用于跳蛹等小昆虫

D.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

19..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

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

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20..某科技小组调查一块方圆为16hm,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

鸟网。一天捕获鸟共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

网,捕获鸟共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捕获总鸟数灰喜鹊画眉

第一次捕捉30648(标记后放生)37(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29843(其中6只标记)32(其中8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大约有344只,画眉大约有148只

C.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

D.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21.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n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

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

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

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B.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

C.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

D.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知识点四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22.在盛有100mL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加入少量活酵母菌,将培养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良好

等条件下恒温培养24h,每隔一定时间抽取1mL样液检测酵母菌的数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时间(h)03691215182124

酵母菌数量的对数3.24.15.26.57.58.18.78.37.1

A.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B.该酵母菌种群数量总体呈“S”型增长,在第18h左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C.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先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中方格内部的酵母菌

23.如图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J点时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此时无种内斗争

B.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6点会上升

C.入,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呈负相关

D.该种群的芯值只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空间、温度有关

2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图1,规格为1mmXlmm

X0.1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C.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

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25.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

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O204()6()8()10012()140时间/h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型增长

C.造成曲线⑤/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知识点五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

26.(2022•湖北高三模拟)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有蜘蛛、鼠妇、娱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

昆虫,等等。若要对某未知土壤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采用较多的是()

A.样方法,用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

B.标志重捕法,用记名计算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

C.取样器取样法,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

D.样方法,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

27.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植物种类数/种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草丛3400

2针叶林52121

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

4常绿阔叶林10631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地群落演替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B.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丛

C.常绿阔叶林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28.如图表示在一200〜3800m的海拔范围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

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苔原〕

直厚遵包

乔木层f#1+#

灌木层-阔叶林

-200~380()m的海拔内,三个不

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A布状况

A.a区域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存在于b区域的不同物种间可能形成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C.c处生活的生物所构成的捕食关系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有利于生物进化

D.在一200〜3800m范围内,光照是影响不同区域植物种类不同的唯一因素

知识点六种间关系

29.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

的是()

相对数量

C\D.

A.甲、乙分别表示兔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4值接近6点对应的数值

C.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兔的人值

D.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

30.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t种群数量f种群数量f种群数量

O时间O时间

乙丙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3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藻(单独培养)

<0-

12.0

)

喇1.5一甲藻(混合培养)

恭1.0乙藻(单独培养)

«

0.5乙藻(混合培养)

O24681012

时间(天)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X10'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32.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

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资源状态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知识点七群落的演替

33.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I与II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III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4.人为砍伐树木可形成林中空地即林窗,林窗面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