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8篇_第1页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8篇_第2页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8篇_第3页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8篇_第4页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丝绸之路》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充实,

讲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经过和意.义,蕴涵着对中华民族悠久和灿

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丝绸之路》教学

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

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

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式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

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

谊之路。

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

识,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课

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

的意义。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能力,

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

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

任感、使命感。

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

【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

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

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

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

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

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

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

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

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

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

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

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目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

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

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

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

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

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

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

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

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

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

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

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

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

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

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

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

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

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

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

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

“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

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一一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

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目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

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

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

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

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

傲。

五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

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作业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o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

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

4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

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

词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是的路。

教学反思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你,教学时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先让

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

解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交流。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好处,激发民族自豪感,从

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透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

集、整理信息的潜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资料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好处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

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向延

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

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礼貌。它是东

西方礼貌交往的通道。这天,让我们一齐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

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齐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

位置。

二、检查预习状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

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

看到。而此刻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

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

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

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

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

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情绪

呢?

小组内进行分主角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

下两国人民的情绪。(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

“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

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

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

上地方能够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好处?

(3)再读全文,谈感受。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三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

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

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

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

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

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

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

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

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

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

《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

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

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

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

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

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

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

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

(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

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

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

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

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

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

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

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

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

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

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3、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

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

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

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

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

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

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

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

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

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

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

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

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

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

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

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

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1、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

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

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

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

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

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

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

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

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一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

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

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

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

吗?(学生回答)

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

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

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

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

“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

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

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

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

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

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

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

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

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

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

的新丝绸之路。

2、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

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Do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o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o节省时间,节省运费。(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

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陆桥运距

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

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3、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

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

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

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

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

经济振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

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

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0总结:亚欧

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许

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七,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

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一陆桥

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五)总结: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

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

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国的

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课后检测:

1、从文中摘抄两句话介绍丝绸之路所经的地点。

2、摘抄让你感动的句子。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四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

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主要资料,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了解西部灿

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说出主要资料,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制作

学生读推荐材料和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师:这天的那里,到处是沙漠,戈壁(课件沙漠),但昔日这

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课件出示地图)这条路,东起

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向延伸到欧洲的罗马。是东西方礼

貌交往的通道。(出示《西天取经》图画):玄奘经由丝绸之路,游

历三十多个国家。(出示《班超投笔从戎》图画)班超为了保护丝

绸之路的畅通,放下手中的笔成为一位将军,在这条路上32年。

这天,让我们一齐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课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一-(出示)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理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

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

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

回到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

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学生认读,了解这一段资料)

二、根据导读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导读

读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资料,你从中体会到什

么?

师:我请同学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如果不明白的词语

能够圈化出来。边听边思考导读提示的第一个资料。

(听学生朗读时,注意正确读音)

师: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资料?

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规范答案,学生再复述一次。

作者先描述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

遐想了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的将军在边境上互赠

礼物的场面。还写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

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照应。

师:这些词语在朗读时容易出错。请一齐读一读C

出示:

矗立美轮美奂芝麻商贸匕首鸵鸟循着铃声身着戎装

凹凸不平

出示:给正确的解释连线。纠正字音)

栩栩如生:漫无边际地想象。

浩浩荡荡:高大陡峭的山岭。

五彩缤纷:形容建筑、艺术等华丽精美

崇山峻岭:水势广大的样貌,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美轮美奂:颜色繁多,十分好看

遐想:形容艺术形象十分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三、自学引导,体会句子含义

(一)自主学习《丝绸之路》优质课教案设计I名师教学设计

师: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呢?课文有一个句子告诉我们

了!。出示: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齐,这真是

一条伟大的路。

请默读思考:为什么这是一条伟大的路呢?

(二)反馈交流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述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先

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此刻什么

地方?

⑵交流、生发: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

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

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空的“翻身下马”“高兴得

连连点头”等地方能够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教师在对话中点拨:

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

——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

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

节目。

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

——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

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

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

结果溃不成军。

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

当时的感情。

⑶小结:

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

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

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师: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

因为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们体会到的

说一说。

交流、生发,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

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

3、感受文化之路:

师:丝绸之路的伟大不仅仅体现了中国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友

谊,和促进经济科技的发展。还有其他的作用。

学生从“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感受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作用。

(补充: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

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

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礼貌》,我们能够从这篇史学名

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⑷小结:

师: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礼

貌联系在了一齐,促进了东西方礼貌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

古道上,遗留下超多的礼貌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

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

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

系在了一齐,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好处。

师: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

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丝绸之路

对古代经济、礼貌的交流做出巨大贡献。丝绸之路在祖国的西部,

感召我们西部大开发,让这片沙漠之地成为中国与中亚、西亚、

和欧洲各民族友好往来日益密切的通道。

板书:

丝绸之路

友谊交流道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分析(认为是难课的理由):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

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

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

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

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一一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

文明发展的纽带。全文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在

教学时难以把握。对于语文学习又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在其中,如

何复述课文,如何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是本

课的重点。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在这课的教

学中我认为很难。

设计理念:

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

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

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

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文章有关

的诗句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选用诗句的投影;推

荐阅读的文章《茶马古道》等。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话说丝绸之路

引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质疑。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

机评价、筛选有用信息;教师补充信息:海上丝绸之路)

走近丝绸之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交流所获。

2、检查自学情况:生字词语的朗读和书写;重点段落的朗读。

第二课时

走进丝绸之路

古诗引入,积累语言。

学生读背描写西域的诗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无数铃声遥过磕,应驮

白练到安西。

感悟内容,解决问题。

问题一: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问题二: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

儿能体会到?

情感升华,体会艰辛。

1、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

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2、做小导游,复述课文。(小组内互相练习说全班交流,根

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

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

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

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

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

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

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

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

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

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

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

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

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

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⑴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

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

(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

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

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

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

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

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

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

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①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②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③再读全文,谈感受。

丝绸之路教案篇七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

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

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

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

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一一“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

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7个生字、会认的10个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

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

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

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目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

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

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

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

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

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

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

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

等语句中,体会到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八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

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

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

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

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一一“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

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

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旦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

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

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

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

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

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