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居物常见纠纷化解工作规程》_第1页
《业居物常见纠纷化解工作规程》_第2页
《业居物常见纠纷化解工作规程》_第3页
《业居物常见纠纷化解工作规程》_第4页
《业居物常见纠纷化解工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业居物常见纠纷化解工作规程

(公开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1

引言.................................................................2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3.1业主..........................................................3

3.2非业主使用人.................................................3

3.3物业服务企业.................................................4

3.4物业服务.....................................................4

3.5业主大会.....................................................4

3.6业主委员会...................................................4

3.7居民委员会...................................................4

3.8党建引领.....................................................4

3.9物业服务合同.................................................5

3.10业居物纠纷...................................................5

4化解机制...........................................................5

4.1联动化解.....................................................5

4.2治理机制.....................................................5

4.3三级联调.....................................................6

4.4党建联建.....................................................6

4.5业居物纠纷化解建议书.........................................6

5化解队伍...........................................................6

5.1人民调解队伍.................................................6

5.2专家库........................................................6

5.3法律顾问团...................................................6

5.4村社法律顾问.................................................6

5.5红色物业联盟.................................................6

6化解原则...........................................................7

6.1调解优先.....................................................7

6.2依法化解.....................................................7

6.3平等自愿.....................................................7

6.4科技赋能.....................................................7

6.5信息共享.....................................................7

6.6预防化解并重.................................................7

7分层分级分类化解..................................................7

7.1分层分级分类.................................................7

7.2分层分级分类化解方式.........................................8

8业委会化解能力建设................................................8

8.1总体要求.....................................................8

I

8.2业委会组成人员...............................................9

8.3业委会能力建设...............................................9

8.4业委会制度建设...............................................9

9村/居/社区化解方式.................................................9

9.1“五位一体”联动化解..........................................9

9.2设立业居物纠纷化解工作室....................................10

9.3推动红色物业解纷............................................10

9.4评价与建议..................................................10

10.1

理1o

10.2二

理r

?r1O

10.3二

11业居物普法.......................................................11

11.1业居物法律法规知识“五进〃....................................11

11.2分层次分对象普法...........................................11

11.3调普融合....................................................11

12档案管理.........................................................12

12.1建立档案管理制度...........................................12

12.2建立档案保密制度...........................................12

附录A(资料性)住宅小区业居物纠纷调解卷宗.........................12

附录B(资料性)业居物纠纷化解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20

附录C(资料性)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各方主体权利义务清单................23

附录D(资料性)业居物纠纷的类型化及其化解.........................51

II

业居物常见纠纷化解工作规程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

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宁波大学法学院、江北区社会治理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宁波市司法局指导,宁波市人民调解协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江北区社会治理中心、

中共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江北区委政法委、江北区司法局、江

北区住建局、江北区人民法院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跃军,陈淋淋,陈晓东、李燕飞、吕汉杰、

林幼红、刘雪艳、胡业波、戴家军、吴晓等。

宁波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杨正源、章佳薇、张蕾、杨旭、谢家乐、

金林前、庞晨行、刘晨阳、吴卉、武梦璇,本科生麻致远、李荟、金

佳柠等对本文件的资料收集、调研等也做出了贡献。

感谢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洪塘街道、文教街道、望江社区、

天水社区、银亿物业、永成物业等单位对本标准起草给予的支持。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业主(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居民委员会、物

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为业居物)纠纷化解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化

解机制、化解队伍、化解原则、分层分级分类化解、业委会化解能力

建设、村/居/社区化解方式、化解程序、业居物普法、档案管理C

本文件适用于基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小区依法

化解业居物纠纷的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2022年4月1日施行)

《宁波市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2022年10月1日施行)

《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内容和标准指引(试行)》(2022

年9月27日印发)

《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2023年4月1日施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的

通知》(2023年12月13日施行)

关于印发《宁波市住宅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和《宁

波市住宅小区管理规约示范文本》的通知(2022年8月15日施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业主

业主是在区分所有的建筑物内或者在一个建筑区划内拥有一个

或者一个以上专有建筑物空间或者房屋的所有权人,依法登记取得建

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的人应当认定为业主。

3.2非业主使用人

非业主使用人是指物业的承租人和其他实际合法使用物业的人。

该类主体由于对物业不享有所有权,因此不能成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

员会的成员,但由于是物业的实际使用者,因而要受物业管理规范的

约束,履行一定的义务,同时也享有一定的接受物业服务的权利。

-3-

本标准中所有与"业主〃相关的内容均包含了非业主使用人。

3.3物业服务企业

物业服务企业(企业类型)一般指物业公司。物业公司是专门从

事房屋等建筑物、附属设备、各项设施及相关场地和周围环境的专业

化管理的,为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具

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物业公司必须有

明确的经营宗旨和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管理章程,能够独立承担法

律责任。

3.4物业服务

物业服务,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Ik主和物业服务

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等建筑物、附属设备、各项设施

及相关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服务区域内

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3.5业主大会

业主大会由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全体业主组成,代表和维护物业服

务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物业服务活动中的合法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3.6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依法选举产生,履行业主大会赋予的职责,

执行业主大会决定的事项,接受业主的监督。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

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委员会(简称业委会)是业主的代表机构,也是物业公司的

合作伙伴。业委会在化解物业与业主之间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承

担着重要的责任。

3.7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3.8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是指通过的〃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

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去提升党组织与党

员的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正确领导C党

-4-

建引领,包含了思想引领、作风引领、素质引领、目标引领、方法引

领、典型引领等内容。

3.9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订立的,规定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对房屋及

其配套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公

共区域内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由业主支付报酬的服务合同。物业服

务合同应当对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双方的权利义务、

专项维修资金和公共区域经营收益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

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

3.10业居物纠纷

本标准所称的业居物纠纷,主要是指与业主直接相关的,以物业

服务为基础的业主(含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非业主使用人)与社

区居委会、业主(含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非业主使用人)与物业

公司、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之间的、以物业服务为基础的

纠纷。

4化解机制

4.1联动化解

业居物纠纷化解建立“三级”(区/县/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

合力、“三方”(村/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联动、“四维”(党

委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物业行业协会、调解组织)协同、“四调”

(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法院调解)衔接化解的“3344”

联动化解机制。

4.2治理机制

4.2.1业居物纠纷化解建立健全“小区吹哨,村/社区行动,镇街

响应、部门报道”的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治理机制。

4.2.2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网格员,通过入户排查、工作

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等方式,积极开展业居物纠纷排查工作,

及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业居物纠纷隐患,健全业居物纠纷预警机

制。

-5-

4.3三级联调

构建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动的三级调解机制,织成纵

横交错的业居物纠纷立体〃过滤网〃,构建纠纷〃缓冲带〃。

4.4党建联建

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立以社区党组织

为核心,村/居委会、业委会党组织为成员的党建联席会。

4.5业居物纠纷化解建议书

社会治理机构创新“业居物纠纷化解建议书”制度,促成相关职

能部门积极参与、主动化解业居物纠纷。

5化解队伍

5.1人民调解队伍

乡镇街道一级的业居物纠纷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不少于3人,建设

业居物纠纷专门调解委员会。

5.2专家库

区/县/市一级组建一支不少于15人的业居物纠纷化解专家库,

为业居物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支持。

人员要求:基层经验比较丰富,对建筑施工设计、房屋质量与养

护、物业服务、物业法律法规等较为熟悉。

5.3法律顾问团

区/县/市一级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法律顾问团。

人员要求:具有3年以上律师执业经验、或3年以上高校教龄、

或3年以上公检法司工作经验,对业居物相关法律法规较为熟悉的律

师、法官、法学学者等。

5.4村社法律顾问

充分发挥一村一社一法律顾问对•业居物纠纷的化解作用。

5.5红色物业联盟

党建联席会牵头建立红色物业联盟,建立村/居委会、业委会、

物业公司、业主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参加的议事协商机制。

-6-

6化解原则

6.1调解优先

人民调解是化解业居物纠纷、案结事了的首选方式。

6.2依法化解

树立“有合同依合同,有法可依则依法,有规可依则依规,无法

无规无合同则依公序良俗〃的化解思路,指引业主、业委会、业主大

会、物业公司走依法化解之路。

6.3平等自愿

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化解,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不得因未经调解或因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诉讼。

6.4科技赋能

引进数字技术、科技手段,赋能业居物纠纷成因分析、精准研判、

化解过程、留痕管理。

6.5信息共享

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构建业居物信息共享机制,为实

现解纷资源最大化利用、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信息支持。

6.6预防化解并重

重视日常排查,化解前了解成因、化解后形成预防机制。

7分层分级分类化解

7.1分层分级分类

7.1.1分层:依照区/县/市一层、乡镇街道二层、村/居/社区三层。

7.1.1.1按照三层先行处理,即村/居/社区小组长或小区业主委员

会、网格员或调解员、综治专干、村/居/社区书记四级先行调解,调

解3次以上不成功,上升到第二层。

7.1.1.2第二层,即由乡镇街道调解员或包村干部、政法委员、

党(工)委书记或乡镇街道主管领导三级联动,调解3次不成,再上升

到第三层。

7.1.1.3第三层,即由区/县/市兜底保障。

7.1.2分级:按照重大纠纷、重点纠纷、一般纠纷三个等级,根

-7-

据风险等级制定分级管控预案,将化解稳控责任按纠纷等级落实到具

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7.1.2.1重大纠纷主要是指对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众多、历史遗

留、政策性强、法律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深、易引发刑事案件或群

体性事件的纠纷。

7.1.2.2重点纠纷主要是指对案情相对复杂、可能转化为治安案

件的,或者涉及到较为专业化技术化的纠纷。

7.1.2.3一般纠纷主要是指情节轻微、激化可能性较小、事实比

较清楚的、比较常见的物业合同纠纷、邻里纠纷等。

7.1.3分类:依据业居物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分为物

业服务合同纠纷、跟第三人有关系的纠纷、物业服务纠纷、管理区域

和房屋使用性质变更纠纷、业主与业委会、业主大会的纠纷、房屋保

修纠纷、其他类型纠纷等七大类。

7.2分层分级分类化解方式

7.2.1对于一般的业居物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热线电话、小程

序、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提出诉求,收件后按属地原则,通过相应平台

分流到第三层先行化解。

7.2.2对于重点的业居物纠纷,现场受理,根据案件分类,启动

第二层化解力量,以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员队伍、专家库、法律顾问团

等化解力量。

7.2.3对于重大的业居物纠纷,启动区/县/市化解力量,全面介

入重大业居物纠纷,党委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物业行业协会、调解

组织等化解力量全面启动。

7.2.4必要时,邀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两

代表一委员〃、法官、律师等参与化解。

8业委会化解能力建设

8.1总体要求

8.1.1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维护业主

的合法权益,协调业主的合理诉求,促进业主与物'业公司的沟通和协

-8-

作,参与和推动物业服务的改善和发展。

8.1.2业委会依法依规履职,公开透明工作,公平公正代表业主,

公益公德服务业主,树立业委会的形象和信誉。

8.2业委会组成人员

8.2.1支持中共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公职

人员、网格员及社区志愿者等参选业委会成员。

822支持具有财会、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参选业委会

成员。

8.2.3支持社工或者乡镇街道、社区干部以社区公房代表身份进

入业委会。社区公房如在其他小区的,同样安排相应社工代表或干部

进入业委会。

8.3业委会能力建设

开展培训,提升业委会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沟

通能力、信息搜集能力、问题处置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

力等。建设一支凝聚力强、抗压力强、基础知识过硬的高素质业委会

团队。

8.4业委会制度建设

8.4.1重点事项监管制度。重点监管印章使用、财务收支、档案

管理、离任审计等,有序推进〃业帐社管〃〃业章社管〃工作。

8.4.2维修金额便捷提取制度。业委会做好沟通联系工作,鼓励

业主大会在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对可以预见的共用部位、

共用设施设备周期性的维修、更新和改造项目,采取一次性前置表决

方式,授权申请使用人分批使用维修资金。

鼓励业主大会在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对一定金额以下

的日常小额维修金额(5万元以下),授权物业服务企业按需申请。

8.4.3业委会与业主联系制度。建设业委会服务中心或小区业主

服务中心,设立意见箱、接待室、接待热线等,加强与业主联系。

9村/居/社区化解方式

9.1“五位一体”联动化解

-9-

在住宅小区全面推行在党组织领导下,村/居/社区、业主委员会、

物业公司、业主大会、业主〃五位一体”业居物纠纷化解联动机制,凝

聚〃大事共商、实事共解、急事共办〃合力。

每月召开至少1次业居物纠纷联系工作会议,强化沟通交流。

9.2设立业居物纠纷化解工作室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业主接待室或业居物纠纷化解工作室,

9.3推动红色物业解纷

加强党建引领,全面推动“红色物业”工作开展。

推行〃红心公益〃,打造“红色物业〃,开展〃红色文化〃,组建由党

员、专职社工、业主代表等组成的志愿团队,协力化解业居物纠纷。

9.4评价与建议

村/居/社区建立辖区范围内物业公司物业服务评价制度。基于评

价制度,向职能部门提出物业公司评先评优、荣誉申报、惩戒的评价

和建议。

10化解程序

10.1建立闭环程序

10.1建立业居物纠纷受理、办理、监督、回访全过程闭环管理

程序机制。

10.2办理主要包含调查与调解两个步骤。

10.2受理

10.2.1区/县/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在小区楼道、电梯、进

出口等显眼处,明谓告知业居物纠纷受理时间、地点、机构、人员。

10.2.2受理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以便利为原则。

10.2.3受理可以是依业居物纠纷当事人申请,也可以由调解员、

调解工作室主动受理。

10.2.4受理时要填写受理登记表。

10.3办理

10.3.1办理第一步先进行事实调查。调查结束后按照分层分级

分类方式流转。

-10-

10.3.2调查应当填写调查记录,并按照要求签名。

10.3.3办理第二步进行业居物纠纷调解,调解按照分层分级分

类启动调解力量。

10.3.4调解成功出具调解协议书。必要时指引当事人申请司法

确认。

10.4监督

10.4.1建立化解全过程监督制度,明确告知当事人监督方式。

10.4.2业居物纠纷案件办理结束后,由当事人填写监督卡。

10.5回访

10.5.1建立业居物纠纷案件回访制度。回访一般应在办理结束

后3个月内进行。回访可以线上、线下方式进行。

10.5.2回访应当如实填写回访记录。

11业居物普法

11.1业居物法律法规知识“五进〃

建设民主法治小区,汇编普法教材,开展业居物法律法规知识〃五

进〃(进社区、进小区、进业委会、进物业公司、进居民家中)大普

法,以专题讲座、座谈会、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业居物三方主

体法律素养。

11.2分层次分对象普法

11.2.1面向全体业主,普及业主权利义务、小区业主大会筹建等

的法律法规知识。

11.2.2面向业委会成员,普及业主大会、业委会权利义务,日常

工作开展等的法律法规知识。

11.2.3面向全体社区工作者,普及物居业纠纷化解的法律法规知

识。

11.2.4面向物业公司,普及业居物权利义务责任的法律法规知识。

以上各类型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活动,每年至少举办1次。

113调普融合

注重.业居物纠纷调解与'也居物普法紧密结合的工作方式,建立

-11-

〃我调解我普法〃意识与品牌,通过“调前讲法、调中普法、调后析法”,

调解一案,普法一片。

12档案管理

12.1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12.1.1按照附件A建立填写业居物纠纷化解相应卷宗,保存期3

年。

12.1.2建立业居物纠纷化解全过程档案整理、留存制度。

12.1.3采用电子档案和纸质台账同步存档。

12.2建立档案保密制度

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附录A(资料性)

-12-

住宅小区业居物纠纷调解卷宗

住宅小区业居物纠纷调解

卷7K

住宅小区:___________________

纠纷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

调解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案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解员: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业居物纠纷调解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性别民族年龄

职业或职务联系方式

单位或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申请人姓名性别民族年龄

职业或职务联系方式

单位或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纷简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申请事项1、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业居物纠纷调解工作人员已将申请人民调解的相关规

定告知我,现自愿申请调解。

申请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

年月日

-14-

业居物纠纷调解受理登记表

—年—月—日,调解工作室依当事人申请

(调解工作室主动调解),经当事人同意,调

解、之间的业居物纠纷。

案件来源:①当事人申请②—调解工作室主动调解

纠纷简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签名)登记人(签名)

年月日

-15-

业居物纠纷调解调查记录

时间:_______

地点:_______

参加人:

被调查人: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人(签名):

被调查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16—

业居物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

编号保管期限工年

当事人姓名性别―民族职业或职务

联系方式委托代理人

单位或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姓名性别―民族职业或职务

联系方式委托代理人

单位或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纷主要事实,争议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调解,自愿达成如下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履行方式、时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协议一式份,当事人、调解工作室各持一

份。

-17-

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

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记录人(签名)

年月日

业居物纠纷调解监督卡

调解员工作室案号

当事人对方当事人

委托人委托人

收案时间

以下由当事人填写

服务质量

满意不满意不满意原因

跟踪项目

服务态度

仪表仪容

清正廉洁

依法办事

专业水平

工作勤勉

工作效率

办案结果

备注:调解员在办案过程中不收取额外费用。

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签名或盖章)

(字数较多,可另附纸)年月日

-18—

业居物纠纷调解回访记录

当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解协议编号:_________________

回访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访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访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访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19-

附录B(资料性)

业居物纠纷化解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

业居物纠纷化解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一一物业管理条例(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

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一一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根据2009年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

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物业

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浙江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浙江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嘉兴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金华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舟山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绍兴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衢州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一丽水市物业管理条例

——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2023年2月28日宁波

-20-

市人民政府令第267号修订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题的解释(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

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

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

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

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

作的通知(建房规(2020)10号)

一一宁波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甬政办发(2022)70

号,2023年1月24日施行)

一一宁波市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甬政发(2022)46号)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基本信

息公示的通知(甬建发(2023)80号)

——《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内容和标准指引(试行)》(甬

建发(2022)97号)

一一关于印发《宁波市住宅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和

《宁波市住宅小区管理规约示范文本》的通知(甬建发(2022〕68

号,2022年8月15日施行)

一一关于印发《宁波市物业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宁

波市物业服务企业却物业项目经理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

知(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ZJBC16-2019-0011,2020年1月1日起施

行)

——关于印发《宁波市住宅小区星级物业服务导则》的通知(规

范性文件登记号:ZJBC16-2017-002,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中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印

-21-

发《关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试行)》的通知(甬组通(2020)36号,2020年11月26日施行)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深化党

建引领社区、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行动的通知(2023

年8月4日)

——关于加强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及资金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试

行)(北现社办(2023)27号,2023年12月20日施行)

一一关于全面试行党建引领住宅小区〃业帐社管〃制度的通知(北

现社办(2023)28号,2023年12月20日施行)

一一宁波市物业管理协会关于发布《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费

计价规则(试行)》的通知(甬物协(2022)26号,2020年9月29

日印发)

-22-

附录C(资料性)

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各方主体权利义务清单

(-)物业服务企业

序号类别内容依据备注

1义务物业综合服务:物业服务《物业管理条

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例》第2条、第

-23-

的约定,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36条、《浙江

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省物业管理条

动。例》第31条

2义务日常维修服务:物业服务《物业管理条

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例》第2条、

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第36条、《浙

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江省物业管理

护、管理。条例》第31条

3义务特约服务: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条

可以根据业主的委托提供物例》第44条

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

项目,服务报酬由双方约定

4义务电梯的使用管理:(D建《宁波市电梯合同

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安全管理办约定

救援等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法》第21条、委托

安全技术档案;(2)组织日常第22条物业

巡查,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服务

能够随时与值班人员实现有企业

效联系;(3)对拟投入使用的管理

电梯进行承接查验,并在投入的,物

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业服

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务企

门办理使用登记;(4)在轿厢业为

内或者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电梯

的显著位置张贴有效的《电梯使用

使用标志》、安全注意事项、管理

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电话号码单位

等,其中自动扶梯、自动人行

道的紧急制停按钮应当以明

示方式告知;(5)按规定保管

-24-

和使用电梯层门钥匙、机房钥

匙及安全提示牌;(6)委托具

有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

维护保养,并签订维护保养合

同;其中车站、机场、客运码

头等公共交通场所的电梯,使

用管理单位应当优先选择制

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取得相

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维护保养;

(7)制定电梯应急预案,至少

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8)

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

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大型家

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采取

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或

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9)定期组织对电梯安全管理

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和培训;(10)法律、法规以及

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安

全职责。

住宅小区电梯使用管理

单位除履行上述规定的职责

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公开电梯

安全管理的相关记录和费用

收支明细,业主、业主大会、

业主委员会有权监督物业服

务企业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

工作;(2)电梯发生故障或经

-25-

检查存在事故隐患影响正常

使用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向

业主委员会报告;住宅小区尚

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应当向

社区居民委员会报告。

5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提《物业服务收

供服务,应当实行明码标价,费明码标价规

标明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定》第6条

关情况。明码标价的内容包

括:物业服务企业名称、收费

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

计费方式、计费起始时间、收

费项目、收费标准、价格管理

形式、收费依据、价格举报电

话12358等。

6义务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物业管理条

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竣工总平例》第39条

而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

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

工程竣.1: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以及物'业管理用房资料交还

给业主委员会。

7义务住宅区物业等经营管理《浙江省社会

单位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或消防组织管理

者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办法》第10条

员,负责日常消防管理工作。

8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其《浙江省消防实施

管理区域内履行下列消防安条例》第16条准物

全职责:(1)建立健全消防安业管

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理的,

-26—

(2)对共用消防设施、器材和根据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物业

通道、消防车登高场地按规定服务

进行维护管理;(3)展防火巡标准

查和定期检查,及时消除火灾及合

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的,应当同约

报告业主委员会或者公安机定明

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4)确

物业服务合同依法约定的其

他消防安全职责。物业服务企

业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

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和

消防车登高场地的行为,应当

予以劝阻、制止,业主或者业

主委员会应当予以配合;对不

听劝阻、制止的,应当及时向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

派出所报告。

9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发现本区《浙江省城乡

域内违法建设行为的,应当予规划条例》第

以劝阻,并及时向城乡规划主54条

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10义务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物业管理条

有关治安、环保、物业装饰装例》第46条

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规规

定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应当

制止,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

部门报告。

11义务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物业管理条

内的安全防范I作C发生安全例》第47条

-27-

事故时,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

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报告,协助做好救助工作。

12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对占用、堵《浙江省消防

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条例》第16条

消防车通道和消防登高场地

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

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应当及

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

公安派出所报告。

13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装《物'业管理条

饰装修的禁匕行为和注意事例》第53条、

项告知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浙江省物业

人。管理条例》第

44条

14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浙江省物业

物业管理区域内装饰装修安管理条例》第

全事项的巡查,业主应当予以45条

配合。物业服务企业发现业

主、非业主使用人在物业使

用、装饰装修过程中有违反国

家和本条例规定以及临时管

理规约、管理规约行为的,应

当依据有关规定以及临时管

理规约、管理规约予以劝阻、

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应

当及时报告物业主管部门或

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15义务业主、物业使用人对房屋《宁波市住宅

专有部分进行装修的,应当遵小区物业管理

-28—

守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等法律、条例》第62条

法规的规定,并接受所在地物

业主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

业主委员会、居(村)民委员

会和利害关系人的监督。

16义务房屋实行物业服务等方《宁波市城市

式委托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房屋使用安全

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按照合管理条例》第

同的约定,承担共有部分的检16条

查、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责

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房屋使

用安全注意事顶、禁止行为等

书面告知房屋使用安全责任

人。发现房屋使用违法行为

的,应当予以劝阻;劝阻无效

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

告。

17权利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浙江省物业

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业主管理条例》第

委员会应当督促该业主交纳,55条、《物业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管理条例》第

仲裁或者提起诉讼。67条、《浙江

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省高级人民法

约定交纳物'也服务费的,经书院民一庭关于

面形式催交后,业主无正当理审理物业服务

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合理合同纠纷案件

期限内仍未交纳物业服务费适用法律若干

的,物业服务人可以依法向有问题的意见

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试行)》(浙法

-29-

支付令。民*(2011)3

号)第17条

18权利承接物业时,对物业共用《物业管理条

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例》第28条

验。

19权利物业服务企'也可以将物《物物管理条

'也管理区域内的专项服务业例》第40条

务委托给专业性服务企业,但

不得将该区域内的全部物业

管理一并委托给他人。

20权利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宁波市住宅

履行下列职责:(一)参与物小区物业管理

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