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诗意人生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卡片作者简介

诗文独步天下——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著有《东坡乐府》。评价此人善读书,善用事。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北宋]欧阳修预习课作品背景重创苏轼的“乌台诗案”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被人构陷入狱。《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相关常识豪

派豪放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文本预读

长江有功业有文采旧事军队营垒的遗迹直指狂涛名词活用为动词,(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像灰那样飞散,像烟那样消失赤壁古战场花白的头发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预读提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宋词中的瑰宝。开篇以磅礴的气势,将读者带入悠悠历史长河,奠定了全词雄浑壮阔的基调。词中对赤壁景色的描绘尤为精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几句,从形、声、色多角度勾勒出赤壁雄奇险峻的画面。陡峭的石壁直插云霄,汹涌的波涛拍打江岸,激起层层如雪的浪花,如此壮丽之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为下文对英雄人物的缅怀营造了雄浑的氛围。下片词人将目光聚焦于周瑜,通过对周瑜年轻有为、潇洒从容的形象刻画,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这与词人自身壮志未酬、人生坎坷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深沉感慨,在对历史的凭吊中,透露出对人生的旷达态度。整首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完美融合,体现了苏轼豪放词风的独特魅力,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文脉梳理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读完课文后,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江山如画②感慨年岁将老,壮志难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遭到主和派的忌恨和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他晚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最后他带着一腔悲恨,抑郁而终。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作品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为主题。他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评价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之无恐。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南宋]陈亮《辛稼轩画像赞》作品背景致草率北伐者的“谏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词人在镇江任知府时。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辛弃疾调离了镇江。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感慨自己报国无门,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词相当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相关常识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文本预读自古而来建在水边的亭子这里指英雄的业绩普通的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轻率登山祭天,以纪功勋落得回首中原宋代政区名怎堪,怎能古代祭祀宗族长辈的庙宇动词,吃饭预读提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借古讽今、饱含爱国深情的佳作。上片开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登高望远,缅怀曾在此建功立业的孙权,感慨英雄已逝,往昔繁华不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又忆起刘裕出身平凡却能北伐建功,其气吞万里如虎的英姿,与当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前人壮举的追慕和对现实的失望。下片以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典故,警示统治者不可草率北伐,否则将重蹈覆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回忆自己南归后的经历,山河破碎之景仍历历在目,而如今自己垂垂老矣,壮志难酬。最后以廉颇自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了渴望为国效力却不被重用的悲愤。全词用典贴切自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交织,在对往昔英雄的追思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中,深刻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朝廷的忧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沉郁顿挫,意境深远,尽显辛词豪放悲壮的风格。文脉梳理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读完课文后,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刘裕:金戈铁马②拓跋焘:可堪回首③廉颇:尚能饭否声声慢(寻寻觅觅)知识卡片作者简介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博学多才,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已散佚。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李清照集》等。作品背景凄凉晚景中的一曲悲歌《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可谓境遇悲惨。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相关常识婉

派婉约派是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李清照:词“别是一家”

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观点出自其《词论》一文,谈论的是词的文体、题材和主题的规定性。她认为词是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与诗不同,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独特的要求。词不仅需要分平仄,还需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会失去其自身的文体特性。“别是一家”的主张,主要是纠正北宋中期以来“以诗为词”的倾向。她认为词应该有其自身的独立地位和独特的艺术特点,不能仅仅作为诗歌的附属品。她强调词的高雅、浑成、协乐、典重、铺叙、故实等特征,并要求词应该保持其音乐性和节奏感。文本预读

悲愁、哀伤的样子回转养息,休息意思同“抵”,抵挡

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怎么,怎样

又,还

光景,状况

预读提示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千古佳作。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连缀而出,层层递进,细腻地描绘出词人若有所失、孤寂冷清、愁苦至极的心境,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上片中,词人借酒浇愁,却难敌晚风的寒意,此时一群大雁飞过,那是曾经为她传递锦书的大雁,如今却只徒增物是人非之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景交融,将词人的孤独与愁苦渲染得淋漓尽致。下片,满地堆积的黄花,如同词人日渐憔悴的容颜,无人怜惜。“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守”字,尽显词人的寂寞与无奈。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以细雨打梧桐的声音,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绪如细雨般连绵不绝,直至深夜。全词通过对秋景的细致描绘,运用叠字、情景交融等手法,将李清照晚年的孤独、愁苦、凄凉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在国破家亡后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巨大痛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脉梳理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读完课文后,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憔悴损②怎一个愁字了得课时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任务1.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见课后学习提示第2段第2句)2.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见课后学习提示第2段第2句)研读课知识梳理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同“

”,意义:

尊樽

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2.一词多义

动词,流去形容词,过去的,流逝的动词,离开名词,头发动词,出发动词,射出动词,征发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原因动词,变老,变旧3.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浪淘尽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

···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4.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

今义:

(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泛指大的河流。杰出的。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5.名篇名句默写(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描绘了周瑜运筹帷幄的英雄形象。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诗句是“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学习探究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写景有何特点?点拨

①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容着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②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挡,显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淘尽”二字势不可回。③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升华为哲理性的思考。2.宋词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点拨

①“乱石”两句一仰视一俯视,写山的奇峭高峻,写江的汹涌澎湃,给人不同寻常的雄奇之感。②“乱、穿、卷”写形,“惊、拍”写声,“雪”写色,有静有动,有形有声有色,雄壮奇伟。③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雄伟壮阔的意境,将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在一起。3.《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前六句,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周瑜形象的?其目的是什么?语句刻画角度目的小乔初嫁了①④雄姿英发英俊潇洒羽扇纶巾②谈笑间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③年轻得意儒雅风流战果辉煌词人以周瑜年轻得志、建功立业、风流倜傥的形象反衬自己的年老失意。4.下面是赤壁之战时期的周瑜与被贬黄冈时期的苏轼的对比表。请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词作内容,完成下表的对比。对比点周瑜苏轼在赤壁时的年龄34岁45岁婚姻①婚姻不幸(前妻王弗已去世17年)外在形象②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春风得意、仕途得志、功成名就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命运坎坷、仕途多艰、功业未就5.作为一首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很好地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词人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课后学习提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古抒怀,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学习时,要仔细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品味词的声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点拨

①从写景上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②咏史方面,词人由眼前赤壁联想到三国周瑜等英雄人物,“遥想公瑾当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其风采与功绩。③抒情上,词人借古抒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及自己壮志未酬、人生失意的感慨。写景、咏史、抒情相互交融,意境恢宏,堪称千古绝唱。6.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词人思想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词人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一种情感抒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点拨

观点一: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叹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人生如梦”之感慨纯属人之常情。观点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观点三:这句词中寄寓着词人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看似是“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课时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学习任务1.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抒情形象和精神世界。(见课后学习提示第3段、第4段)2.体会词作的意境,赏析词的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见课后学习提示第1段、第4段)知识梳理1.一词多义

动词,说动词,说名词,路途名词,方法动词,回头动词,望,看动词,拜访名词,鼓声动词,弹奏动词,弹奏动词,击鼓动词,回转动词,回还副词,依然副词,还是动词,休息名词,呼吸时进出的气动词,停止动词,寻找名词,“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此处为“普通的”意思

介词,沿着,顺着2.词类活用(1)金戈铁马金、铁:

(2)赢得仓皇北顾北:

(3)尚能饭否饭:

(4)乍暖还寒时候暖:

·····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坚固的,精良的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暖3.古今异义(1)烽火扬州路古义:

今义:

(2)乍暖还寒时候古义:

今义:

(3)满地黄花堆积古义:

今义:

·····宋元时期的政区名。道路。季节。时间。菊花。黄色的花朵,娇嫩的花。(4)憔悴损古义:

今义: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

今义:

····凋零、枯萎。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光景,状况。次序,一个挨一个地。4.名篇名句默写(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句子是“

,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

(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6)《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借酒力写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

!”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5.文化常识社日: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学习探究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了很多典故,各有什么用意?请填写下表。

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江山犹昔,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①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②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④这一典故是针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课后学习提示:词作多用典,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内涵;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这首词的主旨,应注意领悟。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词人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感情委婉深沉。请结合下表简要分析。对比点用意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对比①层层对比,使表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对比②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③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表达对朝廷的不满

用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古意抒今情,在缅怀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认识。点拨

整首词中,词人没有正面表现自我形象,而是写了四位英雄人物:孙权、刘裕、霍去病及廉颇。读者却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认识了一位渴望为国效力,同时又对时事战局进行过深入思考的智勇兼备的“时代英雄”。词人希望遇上如孙权、刘裕这样励精图治、奋发强国的明君;劝告当权者莫要一时头脑发热,非但不能像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山,反而会重蹈刘义隆元嘉年间的覆辙;最后用廉颇的事例提醒南宋当朝者,莫要像当年赵国那样弃用想为国效力的老臣。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课后学习提示:这首词手法独到,起句便用十四个叠字,反复诵读,体会叠字中包孕的情感及其递进层次。点拨

①这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②这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动作、环境到心理情感,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气氛已笼罩全篇。5.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词人围绕词眼“愁”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抒情上具有怎样的作用?意象在抒情上的作用黄花①②

“淡酒”,因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处境凄凉惨淡③

“风急”明写天气恶劣,实写词人愁重雁④⑤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⑥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表现了词人晚年的孤苦飘零

酒风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细雨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更显凄楚伤感课后学习提示:《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要注意揣摩词人因外物触发的内心波澜,体会词作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6.《声声慢》(寻寻觅觅)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点拨

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7.《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借由“守着窗儿”调动多种感官表现细腻敏感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点拨

①“守着窗儿”感受天气“乍暖还寒”,通过触觉写出心绪不宁;②“守着窗儿”看到菊花铺地,通过视觉写出年华消逝的悲愁;③“守着窗儿”看到孤雁,通过视觉写出孤单凄凉;④“守着窗儿”听着雨声,通过听觉写出度日如年的苦闷;⑤“守着窗儿”借酒浇愁,通过味觉写出愁绪之浓。课时3文本联读:品宋词之美,赏风格之异学习任务1.比较三首宋词不同的艺术风格。(见课后学习提示第1段第1句)2.对比鉴赏词人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见课后学习提示第1段第2句)任务探究1.《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分别是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代表,它们的魅力表现在哪些地方?角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景物①黄花堆积、梧桐细雨(身边闺阁)人物羽扇纶巾,风流人物(周瑜)赤壁鏖战,还酹江月②写法③选取细节,描摹人物(白描)情感壮志难酬,慨叹人生④大江东去、周郎赤壁(自然历史)怎生得黑,愁苦人物(自己)寻寻觅觅,守着窗儿先景后事,由实到虚(概括)

愁苦哀婉,感伤人生2.本课三首词代表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的风格。请阅读后分析,三首词的豪放或婉约的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角度代表人物风格体现语言苏轼、辛弃疾①李清照李词读来感伤婉转,有一种怨苦凄悲之感手法苏轼、辛弃疾②李清照李词则细腻、委婉,多借景抒情,含蓄蕴藉苏词和辛词都是读来豪气干云,气势磅礴苏词和辛词都是借古抒怀,托古喻今角度代表人物风格体现主题苏轼③

辛弃疾表达的是雄心犹在但不受朝廷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李清照④课后学习提示:品读本课的三首宋词,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体会这些词作是如何表现词人不同的思想情感的。字里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以及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流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3.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认为在诗歌创作里,任何客观景物的描写,都包括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三首词在情景的处理上值得我们咀嚼鉴赏。篇目情与景的处理方式《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点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集中写景,浓墨重彩。先写乱石峭拔险峻,势若穿空——从形状角度绘其雄奇;次写惊涛,撞击江岸,声若裂堤——从音响角度状其汹涌;再喻浪花如雪,且以“千堆”来夸饰,水大浪高,溅玉喷珠——从色彩角度描其磅礴。这首词绘出了一幅雄浑壮丽的江山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没有纯粹的景物描写,而是将景物描写有机地穿插在史实的叙述中,都是淡笔勾勒。开篇景物大至“江山”,小则“舞榭歌台”“斜阳草树”,浅墨淡抹,不加点缀。纯客观的轻描淡写,意在暗示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声声慢》(寻寻觅觅)从触觉、视觉、听觉上,写了可伤、可愁的情境,忽寒忽暖的天气,浸透凉意的秋风,空中飞掠的大雁,满地怒放的黄花,窗外飘飞的细雨,黄昏时分的梧桐,这些景物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营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4.《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这两首词在意境、主旨、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点拨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