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模拟试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洋流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该地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背斜B.向斜C.断层D.地垒3.下列现象中,属于水循环环节的是()A.河流改道B.植被破坏C.水汽蒸发D.地形塑造4.农业区位选择中,影响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政府政策C.当地气候D.科技水平5.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大多位于()A.高原地区B.沙漠地区C.沿海地区D.大河沿岸地区6.下列城市中,属于跨国城市的是()A.伦敦B.巴黎C.新加坡D.多伦多7.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位于()A.亚马逊河流域B.刚果盆地C.东南亚D.南亚8.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下列城市区位因素中,地位下降的是()A.河流B.海港C.铁路D.信息网络9.某区域以重工业为主,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继续发展重工业B.加快城市化进程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加大环境治理力度10.下列国家中,以白色人种为主的是()A.中国B.印度C.巴西D.南非11.亚洲东部和南部普遍分布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B.森林C.水资源D.煤炭13.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B.沙漠化C.洪泛平原的形成D.城市热岛效应1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体现了()A.人地关系B.地域文化C.人口分布D.经济发展15.下列区域中,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珠江三角洲D.东南丘陵16.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俄罗斯17.下列区域中,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的是()A.非洲中部B.南美洲东部C.东南亚D.澳大利亚大陆18.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A.中国B.美国C.日本D.德国19.下列国家中,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是()A.巴西B.南非C.乞力马扎罗D.尼日利亚20.下列区域中,以高原山地为主的是()A.东南亚B.南亚C.非洲D.南美洲2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风能B.水能C.煤炭D.石油22.下列区域中,以季风气候为主的是()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珠江三角洲D.东南丘陵23.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位于()A.亚马逊河流域B.刚果盆地C.东南亚D.南亚24.下列国家中,以白色人种为主的是()A.中国B.印度C.巴西D.南非25.亚洲东部和南部普遍分布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甲图为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乙图为该区域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材料二:该区域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区,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果等。(1)判断甲图所示气候类型名称,并说明其形成原因。(5分)(2)分析该区域成为世界重要农产品出口区的原因。(5分)27.某区域以重工业为主,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曾是“共和国长子”。材料二:近年来,该区域经济增速放缓,环境问题突出。(1)分析该区域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5分)(2)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5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丙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二:该区域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1)判断该区域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依据。(5分)(2)分析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5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丁图示意某区域城市分布示意图。材料二:该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1)分析该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5分)(2)该区域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5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戊图示意某区域位置示意图。材料二:该区域以白色人种为主,经济发达,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1)判断该区域所属洲,并说明依据。(5分)(2)分析该区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5分)---试卷答案1.B解析思路:该区域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体现了海陆因素的影响。沿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含量高,降水多;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2.A解析思路:根据地质剖面示意图,中间岩层较新,两侧岩层较老,且向两侧倾斜,符合背斜构造的特征。3.C解析思路:水汽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圈,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其他选项分别是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影响、外力作用。4.A解析思路:农业区位选择的核心是市场。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5.D解析思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大多位于大河沿岸地区,如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黄河,得益于河流提供的灌溉水源。6.D解析思路:多伦多是加拿大和美国的城市,跨越两国边境,是典型的跨国城市。其他选项均为单一国家内的城市。7.A解析思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8.A解析思路: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尤其是航空运输和高速铁路的兴起,铁路和水运在城市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9.D解析思路:重工业污染严重,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他选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10.C解析思路:巴西以白色人种为主,其次是混血种人。印度以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为主。南非以黑色人种为主。中国以黄色人种为主。11.B解析思路:亚洲东部和南部深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12.D解析思路: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煤炭属于矿产资源。13.D解析思路: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周边乡村地区,主要由城市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交通排放、建筑布局等)引起。14.A解析思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体现了自然环境(水土)对人类活动(人)的影响,即人地关系。15.A解析思路:东北平原位于我国东北部,深居内陆,受海陆因素影响,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温差大。16.A解析思路: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人口密度大,人口最稠密。中国人口最多,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17.A解析思路: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属于热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18.B解析思路: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首位。19.D解析思路:尼日利亚是非洲国家,经济以石油出口为主,属于单一商品经济。20.C解析思路: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如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且东部有东非大裂谷,多火山地震。21.C解析思路:煤炭是化石燃料,是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22.B解析思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3.A解析思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24.C解析思路:巴西以白色人种为主,其次是混血种人。25.B解析思路:亚洲东部和南部深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26.(1)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水汽充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2)该区域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终年盛行温和湿润的西风,水热条件好;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市场广阔。27.(1)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气候冷湿,水热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铁、石油资源;交通便利,有铁路枢纽。(2)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重工业的依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28.(1)山地。依据是剖面图上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个山岭和山谷。(2)该区域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河流主要依靠高山融雪和降水补给;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29.(1)该区域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吸引了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