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题库及答案(一)_第1页
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题库及答案(一)_第2页
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题库及答案(一)_第3页
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题库及答案(一)_第4页
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题库及答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ABO血型系统中,天然抗体的本质一般是()A.IgAB.IgDC.IgED.IgME.IgG答案:D。解析:ABO血型系统中的天然抗体多为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2.下列哪种血型抗原性最弱()A.A1B.A2C.BD.ABE.O答案:B。解析:A2抗原性比A1弱很多,在血型鉴定时可能出现不典型反应。3.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是()A.CB.cC.DD.EE.e答案:C。解析:Rh血型系统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临床上习惯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的称为Rh阳性,缺乏D抗原的称为Rh阴性。4.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时,如果存在Rh(D)溶血的同时还存在ABO溶血,则下列最好的搭配为()A.Rh阴性AB型红细胞+AB型血浆B.Rh阴性O型红细胞+AB型血浆C.Rh阴性O型红细胞+O型血浆D.Rh阳性AB型红细胞+O型血浆E.Rh阳性AB型红细胞+AB型血浆答案:B。解析:存在Rh(D)溶血和ABO溶血时,换血应选择Rh阴性O型红细胞,可避免Rh和ABO血型不匹配,同时用AB型血浆,可减少血浆中抗体对患儿红细胞的破坏。5.引起严重输血反应的抗-HLA抗体,主要是()A.IgGB.IgAC.IgMD.IgDE.IgE答案:A。解析:引起严重输血反应的抗-HLA抗体主要是IgG,可介导免疫反应,导致输血不良反应。6.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A.40%B.50%C.60%D.70%E.90%答案:D。解析: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以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70%为依据。7.下列不属于输血不良反应的是()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血液凝集D.溶血反应E.细菌污染反应答案:C。解析:血液凝集通常是血型不匹配在体外就会出现的现象,不属于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8.新鲜冰冻血浆要求在全血采集多少小时内(全血保养液为CPD),将血浆分离出来并冻结制成()A.4小时B.6小时C.8小时D.12小时E.24小时答案:B。解析:新鲜冰冻血浆要求在全血采集后6小时内(全血保养液为CPD),将血浆分离出来并冻结制成,以保证血浆中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9.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D.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E.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所凝集,避免发生溶血反应。10.一般情况下,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和两次采集间隔为()A.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两次采集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B.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400ml,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C.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3个月D.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相关规定,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11.下列哪种疾病不是输血传播的疾病()A.疟疾B.甲型肝炎C.乙型肝炎D.艾滋病E.梅毒答案:B。解析: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疟疾、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均可通过输血传播。12.血小板输注的禁忌证是()A.血小板生成减少所致的血小板减少B.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C.血小板稀释性减少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答案:D。解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输注血小板可能会加重血栓形成,属于血小板输注的禁忌证。而血小板生成减少、功能异常、稀释性减少以及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等情况可考虑输注血小板。13.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溶血反应D.循环超负荷E.细菌污染反应答案:C。解析: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可导致患者出现高热、寒战、腰痛、血红蛋白尿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4.以下关于自身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避免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B.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C.适用于所有手术患者D.可节约血源E.自身输血分为贮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三种答案:C。解析:自身输血虽然有很多优点,如避免输血相关传染病、同种异体输血免疫反应、节约血源等,且分为贮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三种,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手术患者,如存在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时可能不适合自身输血。15.多次输血的患者容易出现()A.低钾血症B.高钾血症C.低钙血症D.高钙血症E.低钠血症答案:B。解析:多次输血的患者,由于库存血中红细胞破坏,钾离子释放到血浆中,容易出现高钾血症。16.成分输血的优点不包括()A.提高疗效B.减少输血反应C.降低心脏负荷D.节约血源E.可以代替全血输注答案:E。解析:成分输血有提高疗效、减少输血反应、降低心脏负荷、节约血源等优点,但不能完全代替全血输注,在某些情况下全血仍有其应用价值。17.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A.自身输血B.同型输血C.配合型输血D.以上均可E.以上均不可答案:D。解析: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自身输血可避免血型不匹配问题;若有同型血可进行同型输血;在没有同型血时,可采用配合型输血,所以以上方法均可采用。18.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A.15分钟~2小时B.2~3小时C.3~4小时D.4~5小时E.5~6小时答案:A。解析: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5分钟~2小时,主要与致热原、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19.下列关于血型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型物质能中和天然抗体B.测定唾液中的血型物质有助于鉴定血型C.血型物质可存在于尿液、汗液、乳汁中D.分泌型个体的所有组织细胞都能分泌血型物质E.血型物质在人体血浆中也有存在答案:D。解析:分泌型个体只有部分组织细胞能分泌血型物质,并非所有组织细胞,如红细胞就不能分泌血型物质。血型物质能中和天然抗体,可存在于尿液、汗液、乳汁、血浆等中,测定唾液中的血型物质有助于鉴定血型。20.冷沉淀主要含有下列成分,其中不包括()A.Ⅷ因子B.vWFC.纤维蛋白原D.Ⅻ因子E.纤维结合蛋白答案:D。解析:冷沉淀主要含有Ⅷ因子、vWF、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等,不包括Ⅻ因子。多选题21.输血可传播的疾病有()A.艾滋病B.梅毒C.疟疾D.巨细胞病毒感染E.甲型肝炎答案:ABCD。解析:输血可传播艾滋病、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疾病,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一般不通过输血传播。22.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原因包括()A.细菌污染B.免疫反应C.致热原D.过敏体质E.溶血反应答案:ABC。解析: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细菌污染、免疫反应、致热原等。过敏体质主要引起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是另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虽然也可能有发热表现,但不是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23.血型抗体分为()A.天然抗体B.自身抗体C.同种抗体D.免疫抗体E.药物抗体答案:AD。解析:血型抗体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天然抗体是在没有可察觉的抗原刺激下而产生的抗体;免疫抗体是机体受同种或异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自身抗体是针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的抗体;同种抗体表述不准确;药物抗体是由药物刺激产生的抗体,与血型抗体分类无关。24.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内容包括()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溶血反应D.细菌污染反应E.循环超负荷答案:ABCDE。解析: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内容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等多种情况。25.成分输血的种类包括()A.红细胞输注B.血小板输注C.血浆输注D.冷沉淀输注E.白细胞输注答案:ABCDE。解析:成分输血的种类有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血浆输注、冷沉淀输注、白细胞输注等。判断题26.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一般是IgM,而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主要是IgG。()答案:正确。解析:ABO血型系统的天然抗体多为IgM,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主要是通过免疫刺激产生的IgG。27.输血后循环超负荷主要发生在年老体弱、儿童及心功能不全者。()答案:正确。解析:年老体弱、儿童及心功能不全者心脏储备功能较差,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多时容易发生循环超负荷。28.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病。()答案:错误。解析:虽然ABO血型不合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但并不是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病,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或不发生。29.自身输血可以完全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答案:错误。解析:自身输血虽然能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但仍可能存在如细菌污染等导致的不良反应,不能完全避免。30.只要是Rh阳性的人就不会发生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答案:错误。解析:虽然Rh阳性个体有D抗原,但可能存在其他Rh抗原如C、c、E、e等的差异,也可能发生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简答题31.简述ABO血型鉴定的原理。答案:ABO血型鉴定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将血液分为A、B、AB、O四种血型。用已知的抗A和抗B血型抗体(标准血清)与被检者红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反应,根据有无凝集现象判断被检者红细胞膜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从而确定其血型。若被检者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与抗B血清不凝集,则为A型血;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与抗A血清不凝集,则为B型血;与抗A、抗B血清都发生凝集,则为AB型血;与抗A、抗B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则为O型血。32.简述输血的适应证。答案:输血的适应证包括:①大量失血,如外伤、手术等导致的急性失血,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20%时可考虑输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如慢性贫血、恶性肿瘤、肝硬化等引起的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可输注红细胞或血浆、白蛋白等;③严重感染,对于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感染患者,可输注粒细胞等增强抗感染能力;④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肝脏疾病等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剂等。33.简述输血反应的处理原则。答案:输血反应的处理原则如下:①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及时给予抢救药物;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③针对不同的输血反应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如发热反应可给予解热镇痛药;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溶血反应应立即抗休克、碱化尿液、利尿、防治肾衰竭等;细菌污染反应应立即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等;④保留剩余血液及输血器具,送实验室进行检验,查找反应原因;⑤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向上级医生和相关部门报告输血反应情况。34.简述成分输血的优点。答案:成分输血的优点有:①提高疗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能更有针对性地治疗疾病,如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注凝血因子等;②减少输血反应,成分输血可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降低了因输入不相容成分而引起的输血反应的发生概率;③降低心脏负荷,对于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只输入所需的成分,可减少输入液体量,减轻心脏负担;④节约血源,将全血分离成不同成分,可分别输给不同需要的患者,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⑤便于保存和运输,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保存条件和方法,便于根据需要进行保存和运输。35.简述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答案: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由于母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