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1页
2026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2页
2026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3页
2026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4页
2026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

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

五年高考

题组一新高考一卷(I卷)

一、(2025全国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①新样者

王安石

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2绿石镌。

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

久埋痒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

还与故人袍色③似,论心于此亦同坚。

[注]①玉堂:宋代称翰林院为玉堂。②蛮溪:指南方的溪流。③袍色:官袍的颜色。古时

低级官员袍服为青绿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没有多加铺垫,而是开门见山,直接书写所咏之物。

B.诗人从样式、材料产地以及材质等方面,对绿石砚加以鉴赏。

C.朋友馈赠的绿石砚以及隆砚附送的诗作,都令诗人心存感念。

D.石砚出自瘴雾之地,看起来水渍斑斑,但洗后就变得鲜亮了。

2.尾联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赏析。(6分)

二、(2024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9分)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禳衾来此借房眠。

獴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星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C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2023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9分)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册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

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

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四、(2022新高考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

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

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五、(2021新高考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遨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杏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

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

自矜彩色更,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用。

[注]①省壁:中央官署的墙壁。②骞飞:飞腾。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陈这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墙壁上的画鹤作为吟咏对象。

B.在两首诗歌的后半部分,两位诗人都发挥主观想象,以表达情感。

C.宋之问诗的第二句从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两方面展现仙鹤的形象。

D.陈子昂诗用“古壁”一词强调墙壁的古旧,以衬托画鹤色彩鲜艳。

2.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6分)

二、(2024新课标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儿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泅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2.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2023新课标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㈤,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J'这一观点在木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

要分析。(6分)

四、(2022新高考H)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9分)

送另IJ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河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五、(2021新高考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㈤。

[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此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六、(2020新高考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

赠赵伯鱼(节选)

韩驹'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支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

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题组三全国甲、乙等卷

一、(2024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螃千顷外,□同斥上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1注1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

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螭一样细小。

C.斥人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工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二、(2023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乂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三、(2023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绿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根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四、(2022全国甲)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啪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五、(2022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六、(2021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气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

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七、(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鹊桥仙•赠鹭鹭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瞰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0(6分)

八、(2020全国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汽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瞠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

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

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日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九、(2020全国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熙陷[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黑WS: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

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十、(2020全国I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苦笋

陆游

藜麓盘中忽眼明①,耕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⑵,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霍:藜和蕾。泛二旨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

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笫,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年模拟

练题型内容理解概括题

一、(2025山东部分学校学业水平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口(其三)

苏撤

以动就鸣只自知②,忧较责少幸官卑。

声名谩作耳中填③,科第空收颔底髭。

为鄙猖狂犹将将,中朝闲暇自师师。

近成新论无人语,仰羡飞鸿两翅差。

[注]①嘉祐六年,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充任商州军事推官。王安石认为苏辙袒护宰相,

专攻人主,迟迟不肯撰写制词,苏辙最终决定不去商州赴任。②损:古代吹奏乐器。蔗:古

代的竹管乐器,像笛子。③填: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用来堵耳朵的玉质饰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可知,在本诗创作前,苏轼曾因听闻苏辙未去商州赴任而给他写过诗。

B.首联诗人交代能享受填管和鸣,庆幸官职低、责任少,实则传达内心的不平。

C.颔联写自己用声名换取官职徒增谩骂,参加科举也只是徒增胡须,含有自嘲之意。

D.颈联运用对比,写出边境敌人疯狂集结,而朝臣却悠闲自在,讽刺意味强烈。

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二、(2025福建厦门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注石湖精舍(其一)

杨万里

万顷平湖石琢成,尚存越垒对吴城。

如何豪杰干戈地,却入先生杖屣声。

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

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

[注]范至能参政,范至能即范成大,字至能,曾任参知政事,后因言官弹劾被赋闲职,晚

年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石湖是因越王勾践凿石开渠而形成的,交代了石湖的历史由来。

B.颔联古今相照,昔日战场干戈声与当下的杖腰声形成反差,令人感慨。

C.本诗第六句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一句意趣相近。

D.尾联中描绘春到石湖,芳草萋萋的美景,用绵延春草寄寓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范成大官拜宰辅仅70天就被赋闲职,杨万里在诗中是如何劝慰友人的?请结合相关内

容简要分析。(6分)

三、(2025辽宁大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秣陵送客入京

朱放

秣陵春已至,君去学归鸿。

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

鸟喧金谷②树,花满洛阳宫。

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

一注1①京,指洛阳,唐代洛阳被称为东都,武则天称帝后曾定都洛阳。②金谷,指金谷园,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私家园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直接破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并巧妙以“归鸿''喻友人。

B.诗歌颈联描写了想象中友人所到之地洛阳的繁华热闹,暗含着美好祝愿。

C.诗歌末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末句在表现手法上一样,都是以景结情。

D.这首送别诗虽也抒发了不舍与思念之情,但却无一般送别诗的悲伤哀愁。

2.学校古典诗歌社团的同学们在研习这首诗歌时,对“青袍草色同”一句的理解,产生了分

歧。一方认为“青袍”是指代“诗人与友人”,一方认为“青袍”只是指代“友人请结合诗歌,

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2025湖北“新八校”协作体第二次我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示逢子

曾几

清腥①‘骨相类诸生,龟勉②寒窗守一经。

用赋要宣司马室,学诗频过伯鱼庭③。

可怜亲发镜中白,莫负子衿身上青。

五桂荫门家世事,寂寥天畔几回星。

[注]①清耀:清瘦。②皂勉:努力,勉力。③过伯鱼庭:伯鱼,孔子之子孔鲤,字伯鱼。《论

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沫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后用“过庭之训”指父亲的教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清藤骨相”“胆勉寒窗”刻画学子形象,体现孜孜苦读的勤勉之态。

B.颔联连用司马相如作赋和孔鲤过庭的典故,强调诗赋学习需登名家门庭并亲领教诲。

C.颈联中的“子衿,出自《诗经》,强调后辈的学子身份,与“亲发”形成情感呼应。

D.尾联“五桂荫门”喻指家族累世功名,寄托对后辈继承家学、重振门风的期许。

2.本诗蕴含深刻的劝学之意,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对我们治学的启示。(6分)

练题型情感概括分析题

一、(2025广东梅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鹿鸣宴‘

从昔山川夺八桂,只今文物盛南州O

秋风万里携书剑,春日端门拜冕旅③。

圣世取才先实用,儒生报国岂身谋。

且看廷策三千字,为写平时吠亩忧。

[注]①鹿鸣宴,旧时科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②张秋,南宋著名

理学家和教育家,作此诗时任静江(今广西桂林)知府。③冕旅,古代帝王的礼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昔”与“只今”呼应,夸赞了广西不仅风光秀美,而且人文兴盛。

B.“秋风”“春日”,不仅是写季节的转换,在时节上也暗合“乡试”与“殿试工

C.颔联上句想象儒生赴考的情景,“万里”表现路途遥远,“书剑”衬托儒生形象。

D.尾联的“吠亩忧”指儒生对田地收成的担忧,体现了他们生活的贫寒和艰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儒生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

二、(2025福建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燕堂春夜

陆游

南楼统统①下疏更,一点纱笼满院明。

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稚子隔窗声。

呻吟药裹身宁久?汛扫胡尘意未平。

草檄北征今二纪②,山城仍是老书生。

[注]①统统:形容击鼓的声音,这里指更声。②纪:十二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以声光入诗,营造出夜的静谧与孤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疏梅月影与稚子书声相映成趣,流露出诗人书斋生活的自适与旷达。

C.颈联中岁月无多的感伤与北伐未成的愤慨相互交织,形成巨大的张力。

D.“草檄北征”与“王师北定”都表达了收复北方河山的决心与渴望。

2.末句“仍”字意涵丰富厚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2025山西一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19分)

岳州城上

4兆鼐

寄接云霄下石矶,城头终日敬清晖。

孤耸⑶落照同千里,白水青天各四国。

J自衡阳皆北向,雁过江外更南飞。

人间好景湘波上,却照新生白发归。

[注]第: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制手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岳州城楼的雄伟壮丽,“高接云霄”夸张地写出城楼之高,“敞清晖”写出城楼的开

阔明亮。

B.颔联写出登临的时间、人物及所见景象,千里夕照下,诗人登楼远眺,周围天水相接,江

波荡漾。

C.颈联在写景的同时又陈述了事实,写北雁南飞,到了湘江外衡山的回雁峰就更改方向,

待春而回。

D.全诗前六句写景,分别写出高城、天光、夕阳、白水、远山,层次井然,虚实结合,结尾

直抒胸臆。

2.“人间好景”本应让人心旷神怡,可这首诗却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情绪,请结合诗歌内容

分析其原因。(6分)

四、(2025山西太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9分)

剑潭赠李似表

刘子聚注

夜窗把酒对鹅峰,分手悠悠各转蓬。

奴棹相逢烟浪际,有家皆在乱国中。

胡儿久占清河地,壮士谁收赤壁功?

它日著鞭先后耳,飘零不用叹途穷。

[注]刘子翠:南宋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窗把酒”运用细节表现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各转蓬”则暗示此后的漂泊生活。

B.二人在烟雾弥漫的波浪间停船相遇,感叹“皆在乱离二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C.诗人借助赤壁典故和反问句式表达国土沦陷、渴盼收复失地的强烈情感。

D.诗人劝勉友人不要为眼前的分离而忧叹,相信将来定有并肩缓辔而行的时候。

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者文之经”。请简要梳理诗歌离散之情的发展脉络。(6

分)

五、(2025浙江杭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读陶渊明归去来

邵雍

归去来兮任我真,事虽成往意能新。

何尝不遇如斯世,其那㈤难逢似此人。

近暮特嗟时翳翳,向荣还喜木欣欣。

『今六百余年外,复有闲人继后尘。

[注]其那,即“其奈”,怎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赞扬了陶渊明坚守本真的精神,表达诗人对其人生选择的高度认同。

B.颔联将“如斯世”与“似此人”对比,以强调污浊世风中陶渊明的独特品格。

C.颈联化用陶渊明辞句,既表现其归隐之乐,又暗含诗人读辞后的人生感受。

D.尾联“闲人”实为诗人自况,表明对陶渊明的追随非慕形迹,而是心魂相契。

2.诗歌尾联的“可怜”,或解为“可喜”,或解为“可惜”,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练题型观点态度分析题

一、(2025黑龙江大庆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学书阳

陆游

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

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

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孥虚空。

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注]庆元四年(1198),陆游七十四岁时写了这首学习书法的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句以秋景起兴,暗示时光流转,烘托出静谧的学习氛围。

B.第二句中的“笑”字,写出了人们对诗人闭门学习书法的态度。

C.诗人认为学习书法不值一钱,但他也心甘情愿地付出十年努力。

D.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书态度?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加以分析。(6分)

二、(2025福建厦门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㈤

黄庭坚

今人常恨古人少,今得见之谁谓无。

欲学渊明归作赋,先烦摩诂西成图。

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

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

[注]苏轼曾在韶州与李亮功同游,应邀写了《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其中有“乐

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之句,亮工,即李亮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指陶渊明、王维等有隐逸之风的人;今人指时人,也包括先题诗的苏轼。

B.本诗标题与第三句都关联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点明李亮功的归隐之志。

C.鱼游欢快,芋叶飘摇,作者踏足亮功隐宅,亲身感受到了田园之趣和归隐之乐。

D.本诗既写古又写今,古与今映照;既叙事状物,又抒怀作评,理趣与情趣兼备。

2.请简要分析黄庭坚对归隐问题的看法与“今人”有何不同。(6分)

三、(2025新八省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秋怀(其二十一)

邵雍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明。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的结构安排清晰明了,前四句描写秋天景色,后四句则是展开议论。

B.诗歌从寒露、凄风、鸟声、晴阴等多个角度落笔,使秋日景色立体可感。

C.诗人了解人性中软弱的一面,指出人或许会在一念之间改变自己的气节。

D.诗的尾联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以此展现出诗人宽广自信的胸襟。

2.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6分)

四、(2025广东东莞、揭阳、韶关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和棋

释宝昙

意适何曾较疾迟,战酣夜漏继朝晖。

海山信有无双手,野老宁知第一机。

狰等鱼龙潜夜壑,迅如鹰隼击秋围。

春风过尽花无数阳,我固无囚客亦非。

[注]花无数:古人常以落花来比喻棋盘上棋子的错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弈棋双方自夜及朝沉浸于对弈,“战酣”写出对弈场面的激烈。

B.“无双第一''分写双方棋道之深,不分伯仲,为后文写和棋埋下伏笔。

C.颈联形象地写出了弈者既有安静等待对手的耐心,也有出手时的迅速果断。

D.尾联既形象地呈现了棋局的态势,又流露出对弈双方的淡然、愉悦之情。

2.本诗既写弈棋,也表达了诗人的人生体悟,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练题型形象鉴赏题

一、(2025江西六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泰和,

文天祥

书生曾拥碧油幢②,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注]①此诗作于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后被押解北上途中。诗人途经泰和(今江西泰和

县),目睹故土沦陷,自己身陷囹圄,写下此诗以明志。②碧油幢:青绿色的军帐,代指军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自己曾投笔从戎领军抗元,对那些轻易变节投降的“群儿”,表达出不屑与之为伍

的态度。

B.颔联写“登快阁”时的豪迈与“过澄江”时的落魄,对照鲜明,突出了诗人人生境遇的巨大

变化。

C.颈联对仗工整,“丹心"对'‘清泪","君臣谊''对"父母邦”,体现了诗人忠孝难以两全的矛盾

心理。

D.全诗语言沉郁质朴,运用典故、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将诗人忠君爱国的情感表达得

淋漓尽致。

2.尾联“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加以分析。(6

分)

二、(2025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送古壶与人

赵师秀

小壶纯素无文采,验是殷商物至今。

损处怕教凡手触,铸时应有吉星临。

久藏厚土金声尽,微贮清泉翠色深。

特赠高人安几席,为勾古意人新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古壶的外观与年代,有意突出古壶之“古”,并与“今”拉开距离。

B.诗人猜想铸壶之时天降祥瑞,与屈原写的“摄提贞于孟瞰兮”有相通之处。

C.第三联上句表现古壶遭遇不幸,下句描写古壶依然美丽,前后形成了反差。

D.诗人希望古壶能够得到高人的赏爱,并表达想将怀古之情写入新诗的愿望。

2.与“宝剑赠英雄”类似,诗人特意将古壶赠予高人。请结合“高人”这一身份特征,分析其

可能的原因。(6分)

三、(2025湖北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落花㈤

「唐1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本诗作于会昌六年作者闲居永乐期间。

1.下列对诗句意思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竟”字写出了诗人待宾客散尽、人去楼空后,袭上心头的孤独惆怅之情,这时

他才注意到满园落花。

B.三四两句的“参差”写落花飘拂纷飞,“迢递'’写落花连绵不断,二者写出了落花“乱飞”的

具体情状。

C.”眼穿仍欲稀”一句表现了诗人站在满天落花之中盼望宾客的来信,对方却音讯日渐稀

疏,再次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D.这首诗托物言志,不仅写花,也兼写人,语意双美,低回凄碗,是典型的由自然景物兴发

咏叹之意的作品。

2.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本诗描绘的“落花”

形象及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四、(2025河北部分重点高中一模)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9分)

瘦马图0

[宋]龚开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清1王鹏运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②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①作者曾参与抗元活动,宋亡后,隐居不仕,卖画为生,最后守志而亡。②战国时郭

隗以“千金买马骨”劝说燕昭王,昭王听从建议,筑黄金台以招揽群贤。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作品体裁不同,但题材大体相同,皆以画中马为描写对象,既有对其形象的描绘,也

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B.龚诗开头想象骏马腾云驾雾自天而降,格调明朗刚健;王词开篇描绘上林苑苜蓿丛生、

栏杆横斜,意境凄凉萧瑟。

C.龚诗中马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形成了鲜明对比,王词中千金买马骨的典故与画中

马的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D.两首作品的作者致力于通过塑造马的形象、营造动人的意境,侧面展现画家高超的画技,

表达对画家绘画技艺的赞美。

2.两首作品的最后一句都写到了夕阳之下的“山”“影”,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6分)

练题型表达技巧鉴赏题

一、(2025河南安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上元①

郭利贞

九陌②连灯影,千门度月华。

倾城出宝骑,匝路转杳车。

烂燃惟愁晓,周游不问家。

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③。

[注]①上元:正月十五。②九陌:《三辅旧事》有“长安城中八街、九陌)③落梅花:笛

曲《梅花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元节的夜晚,全城出动,人们骑上骏马,大路上满是华美的香车。

B.颈联从游人的心理落笔,以其流连忘返的心态侧面衬托出上元夜的美妙。

C.游兴正浓时,一阵清越的笛声响起,不免引发人们曲终人散的失落感。

D.本诗选取“灯影”“宝骑”“香车”等典型意象,再现了大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2.从章法上说,律诗的四联分别为起、承、转、合,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功用各不相同。

请联系全诗,谈一谈本诗首联作为起句在艺术构思上的妙处。(6分)

二、(2025广东六校第四次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刘仙岩“

曹辅

石磴仙岩路,登临莫倦攀。

乱泉归万壑,一目尽千山。

障雨收云后,松风吹莫还。

道人今不取,无处宽玄关C

刘仙岩

吕愿中

平明小队出郊墟,尽日登临据隼旗②。

用道仙人尸解去,尚应犹学世间书。

[注]①刘仙岩:位于桂林南溪山,相传北宋初年一个名叫刘仲远的人在此修道成仙。②

隼旗(yu):画有鸟隼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也月来指代州郡长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诗前两句说努力攀登真倦怠,吕诗前两句说爬了一整天才登顶,表明刘仙岩地形险峻,

不易登临。

B.由曹诗颔联中的“乱泉”“万壑”“千山”等意象,可知作者在刘仙岩上极目远眺,风景开阔

雄浑。

C.曹诗的颈联写到了山上天气变化莫测,林间清风吹拂,令人不禁流连忘返,营造出清新

幽静的意境。

D.曹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以动衬静和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手法描写登山所见,摹景

状物层次丰富。

2.两首诗的标题和题材相同,但表达方式和主旨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6分)

三、[2025八省八校(T8)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问题。(9分)

阎典史‘祠

[清]王家枚

斗大孤城扼暨阳②,留将遗发见高皇。

惨罗雀鼠充军食,尽化沙虫吊国殄。

比日冠裳新俎豆,当年竹木日戈枪。

明风萧飒栖霞寺,毅^常存振大纲。

题阎典史祠(节选)

[清〕赵翼

明季虽多殉节臣,乙酉之变殊少人。

将帅降幡蚤竖垒,公卿款表先趋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