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北京市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北京市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北京市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北京市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北京市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依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GBZ104-2018),急性外照射放射病的分型不包括以下哪项?A.骨髓型B.肠型C.脑型D.皮肤型答案:D解析: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根据受照剂量和临床表现分为骨髓型(1-10Gy)、肠型(10-50Gy)、脑型(>50Gy),皮肤型属于放射性皮肤疾病的独立分型(GBZ106-2015)。2.某核电厂工作人员因设备故障意外受照,个人剂量计显示全身均匀照射剂量为3.5Gy,主诉乏力、恶心,查体见结膜充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8×10⁹/L(照射后3天)。最可能的诊断是?A.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B.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C.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D.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答案:B解析: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分度标准:轻度(1-2Gy)、中度(2-4Gy)、重度(4-6Gy)、极重度(>6Gy)。该患者剂量3.5Gy,符合中度范围;临床表现为乏力、恶心(中度典型前驱期症状),白细胞计数在照射后3天降至2.8×10⁹/L(中度患者3天白细胞多为3-4×10⁹/L,随时间推移会进一步下降),故诊断为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3.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依据中,最具特异性的指标是?A.晶状体后极部皮质内的空泡或点状混浊B.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职业史C.晶状体前囊下皮质混浊D.视力下降程度答案:A解析:根据GBZ95-2014,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典型特征是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出现空泡、点状或盘状混浊,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板层状或全白内障。其他选项中,职业史是必要前提,但非特异性;前囊下混浊可见于其他类型白内障;视力下降程度与多种因素相关,不具特异性。4.内照射放射病的关键诊断依据是?A.尿/粪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相应的年摄入量限值(ALI)B.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C.骨髓造血功能抑制D.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倾向答案:A解析:内照射放射病的诊断需满足:①明确的内照射职业史;②体内放射性核素沉积量超过该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ALI);③出现与照射相关的器官损伤表现。其中,体内核素沉积量(通过生物样品监测或全身计数测定)是关键诊断依据,其他选项为辅助指标。5.放射性皮肤疾病慢性期的主要病理改变是?A.表皮细胞坏死、真皮毛细血管扩张B.皮肤纤维化、汗腺/皮脂腺萎缩C.水疱、溃疡形成D.皮肤红斑、脱屑答案:B解析:放射性皮肤疾病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疱、溃疡(A、C、D);慢性期因长期或反复照射导致真皮胶原纤维增生、皮肤纤维化,附属腺体(汗腺、皮脂腺)萎缩,皮肤干燥、增厚、色素异常(GBZ106-2015)。二、多选题1.职业性急性外照射放射病的诊断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明确的大剂量外照射职业史B.受照剂量估算(物理测量或生物剂量计)C.临床表现(前驱期、假愈期、极期、恢复期)D.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染色体畸变等)答案:ABCD解析:根据GBZ104-2018,诊断需结合职业史(A)、受照剂量(B)、病程阶段性表现(C)及实验室指标(D)综合判断。2.放射性甲状腺疾病的常见类型包括?A.放射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放射性甲状腺良性结节D.放射性甲状腺癌答案:ABCD解析:GBZ101-2015规定,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疾病包括功能异常(甲亢、甲减)、良性结节及恶性肿瘤(甲状腺癌)。3.评估职业性内照射剂量时,需考虑的因素有?A.放射性核素的理化特性(如半衰期、发射射线类型)B.摄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污染)C.摄入时间与持续时间D.个体代谢差异(如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答案:ABCD解析:内照射剂量估算需综合核素特性(A)、摄入方式(B)、暴露时间(C)及个体生物学因素(D),例如碘-131易被甲状腺摄取,代谢率影响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的法定内容包括?A.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种B.诊断机构名称及诊断医师签名C.受照时间、可能的照射方式D.诊断结论及依据(剂量、临床表现等)答案:ABCD解析: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报告需包含患者基本信息(A)、诊断机构信息(B)、暴露信息(C)及诊断依据(D)。5.放射性肺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有哪些?A.照射野内片状模糊影(急性期)B.肺纹理增粗、网格状纤维化(慢性期)C.肺门淋巴结肿大D.胸腔积液答案:AB解析:放射性肺炎急性期(照射后1-3个月)CT显示照射野内斑片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慢性期(3个月后)发展为肺纤维化,表现为网格状、蜂窝状影(GBZ110-2002)。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多见于感染或肿瘤转移,非放射性肺炎特异性表现。三、案例分析题案例:患者男性,45岁,某医院介入科医生,从业15年,长期操作DSA设备。近半年自觉视力模糊,眼科检查示双侧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可见散在空泡及点状混浊,未累及视轴;职业史调查显示其年均有效剂量约2.5mSv(累计50mSv),但近3年因参与复杂手术,年有效剂量升至5mSv(累计65mSv),个人剂量计记录显示手部年当量剂量最高达150mSv。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是什么?需补充哪些检查?答案:最可能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GBZ95-2014)。需补充:①晶状体混浊程度的详细眼科检查(如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照相);②确认晶状体混浊与职业照射的时间相关性(首次发现混浊时间是否在接触辐射后,且排除其他致白内障因素如糖尿病、药物等);③回顾历年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尤其是眼部剂量,因晶状体对辐射敏感,2011年ICRP118号报告将晶状体年当量剂量限值从150mSv降至20mSv),需明确患者眼部实际受照剂量(个人剂量计若为躯干佩戴,需通过铅眼镜监测或物理模型估算眼部剂量)。问题2:若患者晶状体混浊进展为后囊下盘状混浊,累及视轴,矫正视力0.5,诊断分期应如何判定?答案:根据GBZ95-2014,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分为三期:Ⅰ期(后囊下空泡、点状混浊,未累及视轴);Ⅱ期(后囊下盘状混浊,累及视轴,视力≤0.8);Ⅲ期(混浊融合成蜂窝状或全白内障,视力≤0.3)。该患者混浊累及视轴,矫正视力0.5(≤0.8),应诊断为Ⅱ期放射性白内障。问题3:针对该患者的处理原则包括哪些?答案:处理原则包括:①脱离或减少放射性晶状体危害因素(如加强眼部防护,使用铅眼镜;优化手术操作,缩短曝光时间;定期轮换介入医生);②定期眼科随访(每6-12个月检查晶状体及视力);③对症治疗(如使用改善晶状体代谢药物,但无特效治疗);④职业禁忌证评估(若进展至Ⅲ期,应调离介入放射工作岗位)。四、简答题1.简述职业性急性放射病极期的主要临床表现。答案:极期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关键阶段(通常出现在照射后2-4周),主要表现为:①造血功能衰竭:白细胞、血小板显著下降(白细胞<1.0×10⁹/L,血小板<20×10⁹/L),贫血加重;②感染:以口腔、呼吸道、肠道感染为主,高热(>38.5℃),严重时出现败血症;③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消化道/颅内出血;④其他:脱发(全秃或斑秃)、食欲减退、乏力、衰竭状态。2.列举3种常用于生物剂量估算的指标及其适用剂量范围。答案:①染色体畸变(双着丝粒+环):适用于0.1-5Gy外照射剂量估算;②微核试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适用于0.2-4Gy;③γ-H2AX焦点计数:可用于0.05-2Gy的早期(照射后1-24小时)剂量评估;④中性粒细胞计数动态变化:适用于1-10Gy的初步剂量分级(如照射后48小时中性粒细胞<0.5×10⁹/L提示>4Gy)。3.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的诊断需满足哪些条件?答案:①明确的职业性电离辐射接触史(累积有效剂量≥1Gy,或特定器官剂量达到阈值,如甲状腺癌需甲状腺累积剂量≥1Gy);②肿瘤发生于辐射敏感组织(如甲状腺、乳腺、骨髓、肺等);③肿瘤发生时间符合该器官的辐射致癌潜伏期(如白血病潜伏期约5-7年,甲状腺癌约10年,肺癌约15年);④排除其他致癌因素(如吸烟、化学物质暴露等);⑤有病理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五、论述题试述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的分级诊断及处理原则。答案: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根据GBZ106-2015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放射性皮肤疾病分级诊断:-Ⅰ度(红斑型):受照后数小时至10天出现界限清楚的红斑,伴灼热感,2-3周后脱屑、色素沉着;剂量约2-5Gy。-Ⅱ度(水疱型):红斑基础上出现水肿、水疱(照射后1-3周),水疱破溃形成表浅溃疡,伴疼痛;剂量约5-10Gy。-Ⅲ度(溃疡型):照射后1-2周出现深达真皮的溃疡或坏死,边界清,基底有黄白色坏死组织,可伴感染;剂量约10-20Gy。-Ⅳ度(坏死型):溃疡深达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坏死组织呈黑褐色,周围有炎症反应;剂量>20Gy。慢性放射性皮肤疾病分级诊断:-慢性放射性皮炎:皮肤干燥、脱屑、色素异常(减退或沉着)、皮肤菲薄或增厚,可伴毛细血管扩张;长期累积剂量>15Gy。-慢性放射性溃疡:皮肤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持续>3个月),边缘整齐、基底苍白,周围皮肤有放射性皮炎表现;累积剂量>30Gy。-放射性皮肤癌:在慢性放射性皮炎或溃疡基础上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需病理证实;累积剂量通常>50Gy。处理原则:①急性损伤:立即脱离辐射源,保护受照皮肤(避免摩擦、感染);Ⅰ度对症处理(冷敷、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