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示儿》教学设计_第1页
2024年《示儿》教学设计_第2页
2024年《示儿》教学设计_第3页
2024年《示儿》教学设计_第4页
2024年《示儿》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示儿》(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

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

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

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

情。

教学目标

L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生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

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土义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一首古诗让学生猜题、作者及朝代。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

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又多又

好,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它就是陆游的《示儿》。

1、板书课题:15课示儿(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示儿》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

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师课件展示补充资料及陆游图像。

二、学习这首古诗

1、学习巩固"祭、乃两个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节奏、语速、声音的高低等)。

3、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愿意把它读懂吗?我们知道,学习百诗只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么,

还应该怎样学习呢?

说说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要求?提示学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

悟诗情;诵诗文。

4、再读这首诗,初步领会诗意,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

(1)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学习

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画圈、思考。咱们古人所说的很好"不动笔

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也有

一定的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

单位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

6、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得不准

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1)"示"是什么意志?"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

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国。"同"是统一。"九洲同"是指全国统一。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从“但悲不见九洲同"这句诗中尼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

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

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祀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同学们,

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最后,让我n拴班同学带着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

之情朗读他的这首爱国诗篇吧!

《示儿》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了解示儿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

4、感悟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简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

《满江红》一诗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创设学习情境。

二、开展文学常识竞赛,了解作者概况及时代背景。

三、学习新诗《示儿》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教师导语过渡,出示《示儿》

4、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熟练。

5、结合注释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6、学生逐句理解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既然是“万事空",为什么临死还要叮嗯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8、读课外短文《示儿》。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10、练习在综合本上写一写。

11、在听写本上默写,同位互相检查,统计全对人数。

四、课外延伸

朗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布置作业

1、赏读另外一首陆游的爱国诗,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习歌曲《满江红》。

《示儿》教学设计3

古诗二首——夏日绝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重点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考考同桌

(3)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读中感悟

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

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古诗二首——示儿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

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

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

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妗炙人口的好诗。

(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

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

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

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

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

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夹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

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V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5、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

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T牛大事,其实这

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7、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

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

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

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

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

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大统一了吗?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

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

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士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

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一《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爰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

去共享吧!

《示儿》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

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

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

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

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

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

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

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

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

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的强烈的爰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

(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遗恨不见九州同

示儿

遗愿王师北定

教学后记: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

祖国的强烈的爰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

儿"。

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浮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时局动

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陆游无比

悲愤。直至他临终时,已经85岁高龄了,但"北定中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仍有增无减。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雪国耻表示了深

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

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

到鼓舞。

二、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

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

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

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

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

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

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诗

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

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

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四、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应使学生了解到作

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

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朗读此句时,在重音读了

“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

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家祭的时候,你们一

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朗读时,"无忘"要

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

要读得庄重沉稳。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

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示儿》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L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

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

份特别的遗嘱一一首诗。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T弋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它。

(二)新授

A、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交流搜集的资料。

2、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

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

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

中的陆游就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3、引导说题意。

B、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朗读《示儿》。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找

生读,相机评价引导)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交流纠正,相机进行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引导)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

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

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

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

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感情朗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

是什么?(板书:盼)诗人盼的是什么?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

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

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

一个"悲",一个"盼"。同学们,就是这种感情的《示儿》。学生感情诵读。

C、拓展

正是因了这强烈的爱国感情,陆游在20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出

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然他直到40多岁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一生并未

做过高官,而且屡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68岁时他退居家

乡,在偏僻的山村,年迈的他(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直到82岁,他还高

唱(出示: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兀他在世时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伤心悲愤(出示: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但他坚信着失地定能收复,祖国定能统一,临终前谆淳嘱咐着儿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互文引证,体察诗蕴

1、拓展《题临安邸》,

引读思考,从诗中你能看到什么?那些南宋的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在干什么?

生交流。

从诗中,你能看到南宋统治者发兵征战、收复失地的决心和行动么?没有。大敌当前,那些

王师权贵皇帝们只知道朝朝寻欢、夜夜作乐,他们何尝似陆游为山河的破碎而伤心?他们何尝似

陆游为百姓的痛苦而忧虑?他们何尝似陆游为收复失地而着急?他们何尝悲百姓之悲给百姓之

盼啊!他们已经葬送了一个繁华的汴州,这样下去,锦绣如画的杭州也将葬送在他们手里。

面对他们,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2、对比体验

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北方的壮丽山河沦陷了

——西湖边上却是歌舞升三;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压下度日如年、渴盼统一一南宋的统

治者们却在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让陆游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疾苦而忧,为国

家破碎而悲,为统一国家而战。临终之际,陆游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南宋统治者、老百姓、侵

略者……)

学生想象写话。

这就是陆游一一个对侵略者满腔的恨,对祖国和人弓无限爰的陆游。让我们再次深情地

朗诵他的绝笔诗一《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崇敬吧。

(三)作业

陆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其中很多都是爱国名篇,被广为传诵。像《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等等,课后同学可查阅诵读.老师相信,你一

定会更加钦佩陆游,而他的爱国精神也一定会深深地植根在你们的心中!

《示儿》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

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

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

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学流程:

一、《示儿》一诗引路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炼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

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填空训练。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

3、原文与诗意匕徽读,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展示以下资*斗拓展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

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戌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

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楼船,

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

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时属北庭都护府。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

大的山。

(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

(三)简介:

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写的,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

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三、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陆游生平简介:(详见资料)

四、世人评I介陆游,纪念陆游。

1、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2、陆游遗址(图片与文字结合,详见资料)

3、学生编集电脑小报,

《示儿》教学设计7

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2、理解诗句的含义,

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爰国情怀,激发爰国热情。

课件、面具或者头饰

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

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

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至死不

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悲愤又充潇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两人表演)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但

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

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

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

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儿子:(低沉缓慢地)拥有您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小受您的教育,爱国的种子

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国家的统

一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爰国热情)儿子呀!临死之前,只有T牛事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没有看到我

们的军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国统一,如果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别忘了,干万别忘了把

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

3、表演完后,师生共司点评。

4、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示儿》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

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对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古诗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

体观照为核心,将三首诗蛆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

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爰国

师:古往今来,爰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爱国情。

抗金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著

名歌手张明敏身在异乡,用歌声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篇,歌曲?(生交流),导入云诗《示儿》。

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律,解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

写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诗题。)那陆游写了什么?

1.生自读,抽读,师指导读,读出节奏。

2.师:通过初读,你从陆游的遗嘱中大概读出了他想告诉儿子什么?(生交流初读感矢工)

师:读诗,仅读出大概意思还是不够的,诗中又孕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走进古

诗,反复品读,感悟诗情。

三、走进历史,抓住诗眼,悟诗情

1.找诗眼。

师:找找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生交流)板书: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诗人悲什么?(生说)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谈看法।

师:元一原来、本来,诗人本来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诗人心中哪些

东西是空的?(生说。)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生交流)

师:面对死诗人都如此豁达,但是有T牛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回答)师:从哪知道的?(生齐第二句。)九州——全国,同一--统一。

师:当时诗人的国家遭遇了怎样的磨难?

(生说,然后读大屏幕上的资料,了解历史上的宋朝。)

师:读了这段历史,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板书:外敌侵,祖国分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②二探"悲"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诗人又在做什么?

出示陆游的生平简介,了解诗人。出示其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读,抽题。

师范读前句,(生谈一谈这是一幅怎样的山河?)

师:"三万里""五千仞岳"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

师: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诗人为何而悲了吗?

(生谈感受)板书:山河破

生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师: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

么?(指名说)

师配乐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这样被踏在了敌人的铁骑下,老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你就在沦

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生说)板书:遗民泪

师: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历史资料,古诗《题临安邸》。(生自己读。)

师:游人:这里指谁?他们在干什么?(生交流。)

师:哪个字体现了他们那种不忧国患,醉生梦死的生活?(生说)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你的心情怎样?从中你又感受到诗人为什么

还悲?(生交流)板书:朝臣昏骄奢淫

带着理解再读诗句。

3.悟"盼"情

诗人就是带着这么多的悲伤离开人世的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师:尽管金兵入侵恨,尽管山河破碎痛,尽管遗民泪尽哀,尽管昏君无能愤,但是作者还是

充满无限的期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此时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答。板书:盼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一对祖国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执着不变的信念,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爱,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带着这分情,

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生齐读。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品佳句

岁月的跌宕,这位老人没有忘记受苦受难的人民,没有忘记饱经忧患的祖国。还有许多仁人

志士他们也用自己的笔杆,用自己的行动来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怀。你还知道这个时期的爱国人

±?出示爱国诗句。

历史已去,但爱国情道不尽,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做到诗史结合。最

后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大声吟诵这些诗句。

《示儿》教学设计9

教学理念:

让诗的教学充满诗意,焕发魅力;让课堂语言与思维齐飞,激情与智慧共舞,《示儿》教学

设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爰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重难点:

感闾乍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想: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诗人是谁?简单说说原因,小学五年级语义教案《《示儿》教学设想》。

(二)导入激疑:

1.引出南宋诗人陆游,你们了解他吗?(交流搜集信息)

2.小结交流情况。出示资料(陆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

后把国都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们苟

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陆游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

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

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他临终时的绝笔诗一《示儿》,这首诗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

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儿子的临终嘱咐。你想知道什么?

(三)导读达标:

1.初读感知

Q)配乐诗朗诵: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自由读

《示儿》教学设计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

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爰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II酹。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

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

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蛤炙人口的好诗。

(揭示i寺: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浮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途中抒

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

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

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

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

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

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

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僮哪句就说哪句。

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

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T牛大事,其实这也

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板书: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

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

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

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

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

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

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

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⑷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月瞬,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爰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

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一《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渎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

去共享吧!

《示儿》教学设计11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

2、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