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德州市六校联考2025--2026年第一学期10月份阶段性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33分)(一)【甲】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xié)定,有很大关系。【乙】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huán)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丁】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1.(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和平_____(xié)定②惨绝人_____(huán)(2)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翘首_____(A.qiào

B.qiáo)②镌刻_____(A.juān

B.juàn)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B.目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C.在公共场所吸烟、脱鞋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绝。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答案】1.①.协②.寰③.B④.A2.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1)和平协定(hépíngxiédìng):指为结束争端、实现和平,相关方共同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书面协议,常用于国际关系、军事冲突等场景中。惨绝人寰(cǎnjuérénhuán):形容悲惨的程度达到了人世间所能承受的极限,多用来描述战争、灾难等造成的极端惨痛景象。(2)翘首(qiáoshǒu):指抬起头来眺望远处,形容盼望之切。“翘”读作“qiáo”,意为抬起头。镌刻(juānkè):雕刻,常用来表示把文字、图案等刻在某种坚硬的材料上。“镌”读作“juān”,指雕刻。【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耗费精力,常用来体现人为达成目标而专注努力的状态。句中指王教授为钻研课题投入全部精力,使用恰当;B.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通常用于形容军队的气势、事物积极强劲的发展势头,不能用于描述“水资源短缺”这类负面问题,此处语境不符,使用不当;C.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极端厌恶和痛恨,可用于表达对公共场所吸烟、脱鞋等不文明行为的排斥态度,使用恰当;D.白手起家:指没有任何基础或条件,靠自己的努力开创事业、完成目标。句中指中国舰载战斗机上舰从零起步,使用恰当;故选B。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A.词语顺序颠倒,“表决、推举、讨论”改为“推举、讨论、表决”。C.两面对一面,在“养成”前加上“是否”。D.缺主语,删除“随着”。故选B。4.请你选出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A.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B.古代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大都始于书信。C.《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了不到200字的篇幅,便描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的自然风貌。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律诗的创作要求字数整齐划一,押韵严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律诗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而非“首联、颈联、颔联、尾联”;故选D。5.古诗词默写(1)《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树树皆秋色②.山山唯落晖③.日暮乡关何处是④.烟波江上使人愁⑤.大漠孤烟直⑥.长河落日圆⑦.山随平野尽⑧.江入大荒流⑨.乱花渐欲迷人眼⑩.浅草才能没马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晖、暮、孤、荒、蹄”等字容易写错。(二)名著阅读(10分)阅读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胡愈之材料二: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6.材料一中的“他”是______(填国籍)记者_______________(填人名)。材料二中的“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7.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8.斯诺选择报道解放区军民的精神或信仰,你认为这在今天有怎样的价值?请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阐述你的理解。A.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B.长征精神【答案】6.①.美国②.埃德加·斯诺③.西行漫记7.D8.示例一:选A。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是他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在今天,这种革命信仰能激励人们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为了目标不懈奋斗,为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示例二:选B。长征精神蕴含着不怕艰难险阻、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等宝贵品质。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跨越千山万水,突破重重封锁,凭借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无数困难。在今天,长征精神能激励我们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时,勇于攻坚克难,不轻易放弃;能让我们在团队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凝聚力量,共同为目标而奋斗,成为我们在新时代克服困难、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根据材料一的“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和材料二的“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可知,“他”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7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A.国民革命军北伐是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战争,并非“大迁移”,与《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描述的内容无关;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是红军力量的汇聚,是在特定区域内的会师,不是大规模的“流动的武装宣传”式的迁移;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是民族迁徙相关历史,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没有关联;D.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是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红军在长征途中,向沿途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种子,正如原著所体现的,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所以“大迁移”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故选D。8题详解】本题为开放式作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从“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和“长征精神”中选择一项,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阐述其在今天的价值。需要回忆书中体现该精神或信仰的具体情节,再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个人成长等方面,分析其对现代的启示与意义。示例一:选A。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即便面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等重重困难,也从未动摇,始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在今天,这种革命信仰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境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迷失方向。比如在科研领域,科研工作者秉持着为国家科技进步作贡献的信仰,不惧研发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潜心钻研,推动我国科技不断向前发展,这正是共产党人革命信仰在当代的体现与传承,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示例二:选B。《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战士们凭借着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最终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如今,长征精神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救援人员发扬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团结一心,全力开展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当我们遇到学习或生活的难题时,长征精神能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克服困难,助力我们不断成长进步。二、阅读理解(一)诗歌鉴赏(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9.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为主,叙述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之外,将要到楚地游览一事。B.颈联中诗人以静观的视角,分别描摹了夜晚水中映月图和黄昏云霞变幻图。C.尾联将故乡之水拟人化,故乡水送诗人行舟远游,直接抒发诗人的思乡情。D.本诗想象新奇,所写的景象雄浑、壮阔,形象奇伟,意境高远,风格雄健。10.“炼字”即锤炼词语,一般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本诗颔联中“随”和“入”用得极其生动传神,请你选择其中一字,进行赏析。【答案】9.C10.示例1:“随”是指跟随、随着,“随”字化静为动,描绘了山脉的走向和趋势,还用流动的视角将群山和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真切地表现出来,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示例2:“入”是指流入,描绘出了长江向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之景,也激发着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往他乡的诗人一腔豪情,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解析】【9题详解】C.“直接抒发诗人的思乡情”有误,作者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的水是如此多情,送诗人行舟远游。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此句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展现了山到平野的转换,化静为动,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入”展现了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与喜悦之情。(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11.下列句子中,相同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沿溯阻绝/既人迹所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D.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1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14.两文都描写了江水,结合内容分析写法和情感的共同点。【答案】11.D12.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1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石头的)颜色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十分清晰。14.写法上,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甲文正面写江水湍急,侧面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烘托;乙文正面写江湍纡回,侧面以行者歌谣烘托。情感上,都抒发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导语】这篇文段选取了郦道元《水经注》中描写三峡和黄牛滩的经典片段,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典型风格。甲文以四时变化为序,通过“重岩叠嶂”“素湍绿潭”等意象,构建出雄奇秀美的三峡画卷;乙文则聚焦黄牛滩的奇特山石,以“人负刀牵牛”的生动比喻体现观察之细致。【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断绝/消失;B.在/如果;C.所以/原来的样子;D.意思都是“即使”;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南岸山岭重重叠叠,最外面的高大山崖之间,有一块石头。“南岸重岭叠起”描述南岸山岭重叠的状态;“最外高崖”明确描写对象;“间有石”说明在高崖之间有石头。故断为: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荣,茂盛;良,很、甚。(2)色,颜色;如,像;负,背、背着;成就,轮廓;分明,清晰、清楚。【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写法:根据甲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甲文先正面描写夏水漫过丘陵、航道阻断的状态,再以“朝发暮到”的行程和“乘奔御风”的比较侧面烘托江水湍急,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根据乙文“加以江湍纡回”和“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可知,乙文先正面点明江水湍急迂回的特点,再以行者歌谣中“三朝三暮仍见黄牛”的情景侧面烘托江水迂回的状态,同样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情感:根据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知,作者细致描绘春冬三峡素湍、绿潭、怪柏、瀑布等景观,并用“良多趣味”直接抒发对这一自然景致的喜爱与赞叹;根据乙文“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可知,作者着重刻画黄牛滩高崖间“人负刀牵牛”状的山石,精准描摹其颜色与轮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欣赏。【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范围内,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岩石、重重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小山丘,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倘若有时朝廷的紧急命令需要传达,(使臣)有的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春冬两季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里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在山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凉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水又向东流,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处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山岭重重叠叠,最外面的高大山崖之间,有一块石头,颜色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十分清晰。这里既然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就没有人能探究清楚(它的来历)。这块岩石本来就很高,再加上江水湍急、河道曲折,即使航行两三日,还是能看见这块石头。所以赶路的人歌谣唱道:“早晨从黄牛滩出发,傍晚还在黄牛滩住宿,过了三天三夜,黄牛(石)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歌谣)说的是水路曲折幽深,回头望去(黄牛石)还是和之前一样(没有变化)。(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_____。会上,天津大学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担任总主编。据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首批三卷教材拟于年内完稿,新学期即可在教学中使用讲义。会议最后,冯骥才提出教材应注重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阐述了非遗学学科设置对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进入了高层次、专业化的新阶段,也标志着非遗保护事业由此从“抢救性保护”进入“科学性保护”的新阶段。(摘编自刘微《“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人民网2022年4月28日)材料二:长城延绵中国整个北部地区东西达5000余公里,自黑龙江到淮河分布近3000公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特征。长城以多个单元、多重纵深、组团式与纵深式相结合的建筑类型,构成军事防御体系;就地取材,虽以土、石、植物为基本建筑材料,却衍生出土坯、土石、土草、砖石、砖草等多种材料变体和组合;涵盖夯筑、堆筑、坯筑、砌筑等不同的建构方式。长城分布于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借用河谷山川多类型自然地貌,将人工构筑防御工事与自然屏障完美组合,成就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今天的长城已不再具有修建之初的军事防御功能,但是它真实又沧桑壮美的物质存在,唤起了人们与过往的联系,这即是长城的存在意义。对于长城的保护工作,日常维护和巡查逐步成为常态,但经常维护不是过多干预,要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长城历史信息。(摘编自汤羽扬《长城——保护遗产的真实感染力》,《人民日报》2022年3月19日)材料三: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记忆,印刻着发展足迹。工业遗产如何延续生命、焕发生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对的共同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一是要加大对工业遗产的综合利用力度。通过产业融合,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的出现,为发展盘活工业遗产的存量建设用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首钢园以打造首都复兴新地标为目标,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化,通过腾笼接鸟、产业置换,打造宜业商的新园区,促进了北京西部地区经济和环境活力的整体提升,为我国老工业区改造升级提供典范;二是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坚持减量集约、绿色生态、职住均衡、多规合一等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积极探索老工业区城市有机更新路径,实现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维度的全面复兴。(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7日,作者吴晨)(1)下列为材料一编写的新闻导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4月28日,天津大学“非遗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成立。B.4月28日,天津大学举办“非遗系列教材”编写启动会。C.4月28日,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D.4月28日,天津大学公布非遗学学科设置的最新建设进展。(2)下列关于材料二中“长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长城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在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和建构方式上。B.长城成为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源于它的人工构筑防御工事。C.长城作为真实的物质存在,今天依然具有军事防御功能。D.长城的保护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3)从上述三期材料中梳理出几条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答案】(1)B(2)A(3)①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实施科学性保护;②做好日常维护和巡查,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③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导语对新闻内容具有概括作用。结合导语“会上,天津大学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担任总主编”可知,材料内容紧紧围绕“非遗教材”和“会议”两个关键词。最恰当的导语应为:4月28日,天津大学举办“非遗系列教材”编写启动会。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B.有误,由材料二“将人工构筑防御工事与自然屏障完美组合,成就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可知,此项理解错误;C.有误,由材料二“今天的长城已不再具有修建之初的军事防御功能”可知,此项理解错误;D.有误,此项于文无据。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这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进入了高层次、专业化的新阶段,也标志着非遗保护事业由此从‘抢救性保护’进入‘科学性保护’的新阶段”可得出: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实施科学性保护。结合材料二“对于长城的保护工作,日常维护和巡查逐步成为常态,但经常维护不是过多干预,要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长城历史信息”可得出:做好日常维护和巡查,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结合材料三“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一是要加大对工业遗产的综合利用力度”“二是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等语句可得出: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四)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⑴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者,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老者虽身残,却心善,坚持良心做人,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小区里的人看他可怜,也都极为照顾他。⑵上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染着黄发的小伙子,把自己的运动鞋送给他补。无论老人怎么尽心尽力,他却总是嫌老人补得不好,不停地让老人返工。我站在旁边实在气愤不过,张口欲为老者抱不平,但老者仿佛看出我的心思,用一个温暖的眼神阻止了我。就这样,老者反反复复为小伙子修补了好几次。小伙子这才心满意足,丢下了十元钱,说:“反反复复补了这么多次,十元钱就不找了。”说完,便吹着口哨离开了。⑶小伙子转身离开的时候,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给了我一个狡黠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他是故意找借口来帮助补鞋的老者。这样,既能帮助老者于无形,又能维护老者的尊严。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突然桃红柳绿了。⑷前不久吃早餐时,我被邻桌的一对母女吸引住了。她们雍容华贵的穿着,优雅的吃态,着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⑸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孩放下筷子,向早已吃完的母亲娇声说:“妈,我饱了,剩下的三只包子我不吃了。”母亲点着她的额头,笑嗔她是个败家女,示意她打包带走,女孩却表示,区区几只包子,不值得打包。(6)母亲笑了:“刚才你还拼命喊饿,现在又说吃饱了。以前你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你看现在你也开始败家了。”⑺母女优雅地离开了餐厅,出门时,女孩回头望向刚才吃饭的地方,眼神里满是温暖。那里,餐厅里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迅速地把三只小笼包当做珍宝似放进碗里。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⑻也是那一瞬间,在这个极冷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⑼去年夏夜,我和看护桃园的三叔公聊天,突然听到悉悉索索声。我马上提醒三叔公,肯定是偷桃的蟊贼,并操起了一根木棍。⑽“不,”三叔公阻止住我,“现在生活好了,谁还缺一口桃子吃?这么晚偷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你要是猛地过去了,孩子们一慌,万一从桃树上给摔下来怎么办?随他们吧。”三叔公眉眼里爬满的都是慈祥。⑾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与地间都是那么美好。⑿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诸多苦难的字眼,但这个尘世里,也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里,宛如朵朵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16.作者写了三个让人感到美好的事件,请仿照示例,补充第一、二件事。事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三:为了不惊吓孩子对孩子造成伤害,三叔公阻止我教训偷桃的贼。17.揣摩下列语句,联系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这么晚偷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说说加点词语丰富的表达效果。)18.文中第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情感上委婉动人,请加以分析。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突然桃红柳绿了。19.指出题目《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中“美好”在⑴-⑶段的具体含义。20.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第⑿段的妙处。【答案】16.①.事件一:为了帮助补鞋老者,小伙子不停让老者返工。②.事件二:为了让拾荒的老太太吃到三个小笼包,女孩不愿(没有)将吃剩的包子打包。17.(1)指女孩将剩下的三个小笼包留给像拾荒者的老太太的做法。(2)是三叔公对偷桃贼的称呼(或三叔公认为几个偷桃贼只是几个可爱的孩子)。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三叔公保护偷桃贼自尊不愿伤害他们的善良、宽容、慈爱(慈祥)18.句子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小区凋零树木的变化(或树木的鲜艳美丽),委婉地写出“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与美好,表达了“我”对小伙子行为的赞许或感动。19.美好指补鞋老者坚持良心收费的心善;老者制止“我”责怪小伙子的包容;小伙子反复让老者补鞋的善良、体贴、善解人意。20.总结全文,用比喻的手法,将美好比喻成阳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悟:人生也总会存在真善美的人和事,点明了文章主旨。【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审题后首先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从前向后精读相关课文,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注意语句要通顺,语意要明确,句式要和给出的例句一致。本题整体感知文章可知,​(1)小伙子补鞋时,让补鞋老人反复修补,实际是为了找借口帮助老人。(2)女孩吃早餐时,没有吃完并拒绝打包三个包子,实际是为了留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进行品析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贬义词褒用、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良苦用心”指女孩将剩下的三个包子留给像拾荒者的老太太的做法。“小淘气”是三叔公对偷桃贼的称呼,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三叔公保护偷桃贼自尊不愿伤害他们的善良,宽容,慈爱。【18题详解】本题考查记叙文中景物描写作用。通常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上文故事情节分析,画线句子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小区凋零树木的变化,表达了我对小伙子行为的感动和赞许,在表达情感上委婉动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在前三段中,美好指补鞋老者坚持良心收费的心善;老者制止我责怪小伙子反复让老者补鞋的善解人意。【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结尾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结尾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①看看句子写的是什么?②其中表现了什么?③和上下文有何联系?④和中心有何联系?细读选文可知,文章结尾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美好”带给人们的温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在帮助他人于无形的同时,又能维护他人的尊严。总结全文,呼应标题。三、综合性学习(8分)学校拟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21.学校微信公众号准备推送活动的新闻报道,请你从以下各项中选出正确的语序,完成这则新闻()①为达成这一目的,各年级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②这些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建设校园诚信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诚实守信的时代新人。③近日,我校各年级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④包括召开主题班会、开设诚信讲座、试行无人监考等。⑤该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①④②⑤ D.③⑤④②①22.下列故事,不宜放在“诚信”主题讲座中宣讲的一则是()A.商鞅立木 B.陈太丘与友期行C.曾子烹彘 D.伯牙鼓琴23.活动结束后,作为校报记者,你将采访一位同学。请你写出两个与主题活动有关的采访问题(要求角度不同)。【答案】21.B22.D23.示例:你最喜欢本次活动的哪个项目,为什么?(针对本次活动内容)诚信对于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重要意义?(针对诚信对于个体或他人的意义)你认为诚信具有怎样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针对诚信的内涵意义)【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排序。通读语段可知这则新闻主要报道学校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活动,③句“近日,我校各年级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总写学校开展活动,属于导语,应排第一位;⑤句“该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写活动的目的,应排第二位;①句“为达成这一目的,各年级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写为此目的,展开活动,应排第三位;④句“包括召开主题班会、开设诚信讲座、试行无人监考等”紧承①句,介绍活动内容,应排第四位;②句“这些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建设校园诚信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诚实守信的时代新人”写活动的意义,应排第五位;因此排序为你:③⑤①④②。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商鞅立木: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后来比喻言出必行重要。与诚信有关。B.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与诚信有关。C.曾子烹彘: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这个故事说明了要有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不可欺骗别人。与诚信有关。D.伯牙鼓琴: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这个格式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与诚信无关。故选D。【23题详解】本题考查采访设计。围绕“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写出两个与主题活动有关的采访问题即可。注意两个问题的角度要有不同。示例:1、你觉得本次活动对你和同学们有何意义?(角度:本次活动的目的)2、你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有何意见(或看法)?(角度:针对本次活动内容)写作。(60分)24.未来的精彩永远生长在不断努力的枝干上。前方,究竟是贫瘠的荒漠,还是葱郁的原野,取决于每一阶段的努力。有的人下定决心、不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有的人做好打算,在书香中找寻更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