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解与应用案例_第1页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解与应用案例_第2页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解与应用案例_第3页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解与应用案例_第4页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解与应用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解与应用案例在高考语文的范畴内,修辞手法是阅读理解、诗歌鉴赏乃至写作表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它如同语言的调味剂,能让文字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与深度。准确辨识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不仅是应试得分的关键,更是提升语言素养、增强表达效果的基石。本文将系统梳理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实例进行解析,以期为同学们提供实用的指导。一、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比喻,俗称“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其核心在于抓住事物间的相似性,使描述更形象、更易懂。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应用案例与简析: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简析:以“一江春水”喻“愁”。愁本是抽象的情感,作者将其比作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春水,不仅赋予了愁绪以具体的形态和磅礴的气势,更暗示了愁之多、愁之深、愁之绵绵不绝。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写法,极具感染力。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鲁迅《社戏》)*简析:将航船比作“大白鱼”,形象地描绘出航船在浪花中轻快灵活穿梭的姿态。“背着一群孩子”的拟人化补充,更增添了画面的活泼与童趣,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二、比拟:赋予生命,注入情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思想等;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作用:使描写对象人格化或物性化,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应用案例与简析: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析:此为拟人。“低唱”、“弹琴”本是人的行为,作者将其赋予油蛉和蟋蟀,赋予了这些小生灵以人的灵性与情趣,生动地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2.“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简析:此为拟物。将“敌人”比作“夹着尾巴”的动物,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狼狈逃窜的丑态,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和嘲讽。三、借代:不直接说出,而用相关事物代替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式。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使语言更简洁、形象、含蓄,引人联想。应用案例与简析: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以“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进而代指曹军。这样写,不仅避免了词语的重复,更显得形象可感,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周瑜赤壁破曹的赫赫战功和从容气度。2.“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陈毅《梅岭三章》)*简析:“烽烟”本指古代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用“烽烟”代战争,使表达更含蓄,也更具文学色彩。四、夸张:有意放大或缩小,突出特征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应用案例与简析: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简析:“三千尺”是对瀑布高度的极度夸张,“银河落九天”则是对瀑布壮丽景象的夸张想象。这种夸张,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和磅礴景象,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惊叹与赞美。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简析:此为缩小夸张。将逶迤的五岭比作“细浪”,将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极言其小,反衬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难、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对偶:结构对称,意义关联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作用:使句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应用案例与简析: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对联)*简析:此为经典的对偶句。上下句结构完全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用“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比喻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形象生动,讽刺辛辣,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简析: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意义上形成对比和递进。“烧不尽”与“吹又生”鲜明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对仗工整,富有哲理。六、排比: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的修辞方式。作用: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情感。应用案例与简析: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简析:四个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热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句式整齐,气势磅礴,情感浓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简析:三个短句构成排比,分别描绘了春山、春水、春日的景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七、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思考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的修辞方式。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应用案例与简析: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简析:作者先提出“什么是路?”的问题,引人深思,然后自己给出答案,阐明了路是靠人开创出来的深刻道理,使观点鲜明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简析:先设问,点出社会发展和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这一核心问题,然后给出明确答案,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使论述重点突出,引人注意。八、反问:无疑而问,加强语气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应用案例与简析:1.“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吗?”*简析:此句用反问的形式,表达的是“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一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更为强烈,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和行动的决心。2.“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简析:反问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高敬意。九、反复:有意重复,强调突出反复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作用: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应用案例与简析: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简析:“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连续反复,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期盼之情,开篇即奠定了欣喜的基调。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简析:“沉默呵,沉默呵!”运用反复,强调了当时社会的压抑和人们的麻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强烈愤慨和对革命爆发的呼唤,语气沉重,振聋发聩。十、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作用: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应用案例与简析: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简析:“晴”与“情”谐音,表面上是说天气阴晴不定,实际上是说少女对情郎的情意,“无晴”暗指“无情”,“有晴”暗指“有情”,含蓄地表达了少女微妙复杂的情感,饶有情趣。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简析:“夜”既指自然界的黑夜,也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路”既指实际的道路,也暗指革命的征途。一语双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结语:理解与运用的融合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辨识,更要求能够深入理解其表达效果,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增强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