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潮》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屹、昂”等13个生字,会写“潮、据、堤、阔”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据说”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5.读古诗《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过程与方法:学会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写具体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感受自然之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2.学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课件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江大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其他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钱塘江的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关于钱塘江的资料。)2.出示课件2:补充资料——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师:你们想不想去看精彩的大潮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板书课题:1观潮)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借助诗句和补充资料,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也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出示课件3,提出读书要求:(1)自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词典。(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2.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先指名让学生认读,再齐读。分小组合作认读生字,相互说出自己识字和记忆生字的方法。预设生1:我们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别人,如“屹、浩”的读音分别是yì、hào,组词分别为:屹立、浩然。预设生2:“崩”是后鼻音,读音的韵母是eng;“震”是前鼻音,读音的韵母是en。预设生3:我在学习“昂”的时候,除了组词“昂首挺胸”,还可以通过做昂首的动作来记忆。对于“鼎、沸”,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来了解:“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物;“沸”是锅里的水烧开了。预设生4:我是通过辨析法识记生字的,比如“崩”与“棚、蹦”进行辨析记忆,“震”与“晨、振”进行辨析记忆。有的字可以通过换偏旁来记忆,如“屹”,可借助熟字“吃”换偏旁来识记。师:你们总结得真好,在书写时要关注字的结构。比如“据、堤、盼、滚、堵、犹”是左窄右宽;“崩、震、霎”是上扁下长,上收下放,注意上下部分要写紧凑。(2)理解词语。①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②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③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④昂首东望:抬头仰望东方的意思。⑤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⑥横贯江面:从江此岸直通到彼岸。(3)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句话来写的。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展开指导,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汇总: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总分关系。2.小组讨论分层,并概括大意,相机出示课件4: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去后江面的景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四、背诵第3~4自然段。师:背诵课文的时候,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在理解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熟读,直至背诵。第3自然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着脚—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很快地移来—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提示:背诵课文时要学会自主总结,和同学交流有效的背诵方法,相互学习,养成熟读成诵的良好习惯。设计意图:运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进行背诵,再在熟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出示课件5: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设计意图:搜集资料使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4.读古诗《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观潮的情景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2.文章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第一句,即第1自然段。)3.出示课件6:想一想,“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第一个“观”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第二个“观”是看的意思。)4.你能用“观潮”和“天下奇观”这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吗?(因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许多人来观潮。)二、分段感悟,体会情感。出示课件7: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1)用“”画出描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人们心情的句子。
描写江面景象的句子: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感受潮来前的平静和江面的开阔。描写人们心情的句子: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师:通过“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些词语可以感受人们盼望大潮早点儿来的急切心情。(2)再读第二部分,想象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2.学习第三部分。出示课件8: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读第三部分,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1)知潮声。①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②出示课件9: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③读句子,你了解到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看到“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到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2)知潮形。①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课件10: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②四人一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③再次播放“潮来时”的录像(即课件8),感受大潮的壮观的景象。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大潮的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3)知其序。出示课件1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相关词语。(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①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②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③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拉长,变粗。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找出文中体现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④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预设生1:我从“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感受到了潮来时声音的宏大、气势的逼人,太震撼了。预设生2:我读“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高高的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等词句时,脑海里浮现出大潮由远及近的气势变化,真是太壮观了。3.学习第四部分。(1)轻声朗读第四部分。思考:潮去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2)读出自己的体会。预设:即使是退潮,浪还是这么大,“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这么大的气势,真想去钱塘江体会一下。三、读古诗《浪淘沙》(其七),并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1.指名读一读。2.小组合作后汇报。这首诗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先让学生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再让他们从课文中找一找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出示课件12: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2.作者为什么能将如此精彩的“天下奇观”展现在我们面前?课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等特点进行描写。)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现在你还觉得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调动多种感官,这才是真正的“观”。)【板书设计】1观潮配套习题一、积累与运用。(43分)(一)结合句子,读拼音,写词语。(7分)(二)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屹立(qí) 风俗(sú) 霸占(bà) 摇摇欲坠(zhuì)B.横贯(guàn) 跳跃(yào) 怀抱(huái) 半明半昧(mèi)C.霎时(shà) 归巢(cháo) 稻穗(suì) 山崩地裂(bē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②听了宣讲团成员的演讲,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沸腾了。B.①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②每次出差归来,爸爸都会给我讲一些他遇到的新鲜事。C.①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②太阳冲破云层,把光明洒向大地。3.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很大的一项是()A.低声细语 B.鸦雀无声 C.悄无声息 D.响彻云霄4.下列词语中填入句子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球进了!在场观赛的人们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
A.人声鼎沸 B.窃窃私语 C.震耳欲聋 D.若隐若现5.下列是“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两句诗的作者的是()A.白居易 B.刘禹锡 C.苏轼 D.辛弃疾(三)按要求写句子。(8分)1.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仿写比喻句)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3.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为陈述句)
4.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小明终于克服了错误。(修改病句)
(四)课文内容回顾。(5分)1.我们踮着脚,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看看水塘里的,看看我的地方。
3.不见人,但闻。返景,青苔上。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1.《观潮》一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2.《走月亮》主要描绘了“我”和阿妈在夏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3.《秋晚的江上》描绘出了一幅秋天江边黄昏时的图画。()4.《繁星》表达了作者巴金对夜空繁星的赞美之情。()(六)语言表达。(4分)1.观察图片,这个人在旅游景点留下了脚印,还留下了。这种行为是(正确错误)的。
2.针对图片中的这种现象,请你拟写一条标语,号召人们文明出游。(不超过20字)
二、阅读与感受。(27分)(一)课内阅读我最棒。(13分)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选文中表示声音巨大的词语是。请你再写出两个表示声音大的词语:、。(3分)
2.选文是按(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的顺序向我们描写的景象的。(2分)
3.作者分别把看到的浪头比作、和。让我们体会到()。(4分)
A.浪潮到来时壮观的场面B.浪潮的变化多端C.浪潮的声音大4.看到如此壮观的浪潮,岸上的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你写一写。(4分)
(二)课外阅读我能行。(14分)天山的托木尔峰天山的最高峰叫托木尔峰,有七千四百多米高。它耸立在天山的西部,那里地势奇特,景色迷人。托木尔峰终年云雾缭绕,白雪皑(ái)皑。托木尔峰像一座银色的巨塔,在蔚蓝色天空的衬托下,十分壮观。沿着托木尔峰起伏的山势,一条条“河流”顺谷而下。走近一看,“河”里没有水,全是冰,人们称这种“河”为冰川。走上冰川,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冰: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城墙,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夏季,在冰川上面可以听到冰下潺潺的流水声。原来冰下还有流动的水呢!在托木尔峰地区,尽管气候寒冷,但也有动物和植物,而且种类还不少呢。据考察,这里有六百多种植物。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是阔叶林,其中有一种名叫大叶柳的树,主干是弯曲的,沿着地面生长。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生长着耐干旱的小叶灌木。()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冰雪世界中,()还有成片的雪莲……在托木尔峰地区的森林和草原上,还生活着珍禽异兽。现在,托木尔峰地区已经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人们正在对这里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和研究。1.在第3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2.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冰面上的冰的特点。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冰面上冰的形态,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冰面上的冰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6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6分)(1)从托木尔峰上流下的“河”是冰川。()(2)托木尔峰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植物的分布根据海拔由低到高依次为:小叶灌木、阔叶林、雪莲等。()(3)人们在托木尔峰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对动植物进行考察和研究,表明了人们热爱自然,在用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三、习作。(30分)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秋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你的眼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拿起手中的笔,把它描绘出来吧!要求:语句通顺,叙述准确,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个人投资合同范本
- 加盟合同范本首页模板
- 厨师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 共享整体装修合同范本
- 合伙做橱柜店合同范本
- 公司工程项目合同范本
- 北京技术开发合同范本
- 办公区域转让合同范本
- 保险合同没写分红协议
- 2026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考试题库300道新版
- 2023年04月2023年山东潍坊高新区招考聘用社区工作人员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优质教案
- 差分进化算法
- 助听器效果评估
- 第一章儿童生活与教育
- 飞山景区旅游开发运营方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 GB/T 3478.1-2008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米制模数齿侧配合)第1部分:总论
- 服饰编码规则表参考范本
- DID方法与合成控制法-课件
-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及统计学问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