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汉学与中国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与表演_第1页
2025年大学《汉学与中国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与表演_第2页
2025年大学《汉学与中国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与表演_第3页
2025年大学《汉学与中国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与表演_第4页
2025年大学《汉学与中国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与表演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汉学与中国学》专业题库——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与表演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20分)1.生旦净末丑2.科诨3.程式化表演4.关目二、简述宋元南戏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的艺术特点(10分)三、比较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在体制结构、剧情内容、声腔音乐等方面的主要异同(12分)四、中国古代戏曲表演艺术“唱、念、做、打”各指什么?请分别简要说明其基本内涵。(10分)五、选择你较为熟悉的一个中国古代剧种,概述其历史渊源、主要艺术特色(声腔、表演、剧目等)以及代表人物或作品。(15分)六、论述中国古代戏曲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结合具体例证进行分析。(23分)试卷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生旦净末丑:中国戏曲角色的行当分类。生,多扮演男性角色,可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旦,多扮演女性角色,可细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刀马旦等;净,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俗称“花脸”;末,传统戏曲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多扮演中年以上男子;丑,多扮演喜剧角色,面部化妆有白色豆腐块等标记。**解析思路:*此题考察戏曲基础知识中的行当系统。回答需包含各行当的名称及其大致扮演的角色类型或特征,特别是净、末的区分和丑的标志性化妆。2.科诨:元杂剧术语。“科”指戏剧表演中的动作、程式、舞台提示,如手势、身段、出场、上下场方式等;“诨”指戏曲中的笑料、诙谐语言。科诨与唱、念相结合,共同构成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用于增强戏剧效果、调节气氛、塑造人物。**解析思路:*此题考察元杂剧的专业术语。回答需准确解释“科”和“诨”各自的意思,并点明两者的结合及其在戏曲中的作用。3.程式化表演: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指戏曲表演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提炼、概括、规范化,形成一套固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程式和表演规范,包括唱腔、念白、身段、武打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解析思路:*此题考察戏曲的核心美学特征。回答需抓住“提炼、概括、规范化”、“象征意义”等关键词,说明程式化表演如何区别于现实生活表演,并点出其主要表现方面。4.关目:元杂剧术语,指剧本中的关键情节或重要关头,是戏剧冲突发展的枢纽。关目的设置和安排,体现了剧作家的艺术构思和结构能力。**解析思路:*此题考察元杂剧的具体术语。回答需解释“关目”在剧本中的具体含义,强调其在推动剧情、体现结构方面的重要性。二、简述宋元南戏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娱乐生活需求增加;宋词发展成熟,为南戏提供了文学基础;北方金戈铁马,大量北方艺人南迁,将杂剧等表演艺术带入南方并与当地民间歌舞结合;南方方言(尤其是温州一带)和民间戏文(如“戏文”的唱念)提供了土壤。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南戏的兴起。主要艺术特点:体制上比较自由,篇幅长短不拘,可以连台演出;角色行当较杂剧初步,生旦净末丑已具备雏形但界限不如杂剧严格;语言上采用当地方言,尤其是南方的吴语,更贴近生活,富有地方色彩;音乐上以当时的南方民歌小调为基础,曲调流畅婉转,称为“南曲”;表演上更具生活气息和写实倾向,情感表达较为直接。**解析思路:*此题考察南戏的基础知识。回答需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南戏兴起的多种历史原因;第二部分列举并简要说明南戏在体制、角色、语言、音乐、表演等方面的主要艺术特征,体现其与杂剧的区别和自身的独特性。三、比较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在体制结构、剧情内容、声腔音乐等方面的主要异同相同点:都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形式;都采用代言体形式,由不同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并唱念表演;都注重情节的曲折和戏剧冲突的展现;都有相应的行当体系。不同点:体制结构,元杂剧通常四折一楔子,结构严谨,篇幅相对固定;明清传奇则多为多出组成,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更为灵活,常有“本戏”和“连台本戏”。剧情内容,元杂剧题材广泛,社会底层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均有涉及,现实主义色彩浓;明清传奇题材更多样,神话、传说、历史、社会生活并存,浪漫主义色彩增强,文人气息更重。声腔音乐,元杂剧以北方曲牌(如正宫、中吕等)为主,形成独特的“北曲”音乐系统;明清传奇则以南方曲牌(如昆腔、梆子腔等)为主,形成了“南曲”或各种地方声腔系统,音乐风格由北方刚劲转向南方细腻婉转。**解析思路:*此题考察对两种重要戏曲形式的比较能力。回答需先指出两者的共同点,再重点从体制结构、剧情内容、声腔音乐三个维度进行对比,明确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四、中国古代戏曲表演艺术“唱、念、做、打”各指什么?请分别简要说明其基本内涵唱:指戏曲演员通过唱腔来表现人物情感、性格和叙事。唱不仅要悦耳动听,更要符合人物身份、情境,蕴含丰富的情感信息和表演提示,是戏曲表演的核心手段之一。念:指戏曲演员通过念白来交代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念白有韵白(接近歌唱)和散白(接近说话)之分,要求清晰流畅,富有音乐性和表现力,与唱腔一样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做:指戏曲演员通过形体动作、身段表演来刻画人物、表现剧情。包括手势、眼神、台步、身段、姿态等,讲究“形神兼备”,通过规范化的程式动作传达人物内心情感和外部状态。打:指戏曲中的武打表演,也称为“武场”。主要表现人物之间的格斗、争斗或各种技巧性动作。打戏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身体素质、技巧和协调性,讲究套路、节奏和力量,具有强烈的观赏性。**解析思路:*此题考察戏曲表演的基本构成要素。回答需逐一解释“唱、念、做、打”的含义,并强调每种表演形式在戏曲中的作用以及其程式化、表现性的特点。“做”和“打”有时也合称为“做功”或“表演”,这里分开解释更细致。五、选择你较为熟悉的一个中国古代剧种,概述其历史渊源、主要艺术特色(声腔、表演、剧目等)以及代表人物或作品(以下以京剧为例,考生可选择其他剧种,内容需类似详实)京剧,又称平剧、京戏,形成于清代中后期,是以北京为中心,吸收了徽剧、汉剧等声腔和表演艺术,并融合了昆曲、弋阳腔等元素,经过不断演化而形成的全国性剧种。历史渊源: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安徽的徽班进京演出;乾隆、嘉庆年间,湖北的汉调进京;道光年间,徽汉两班合流,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之后又吸收昆曲、秦腔等精华,逐步演变成熟,在光绪、宣统年间达到鼎盛,成为“国剧”。主要艺术特色:声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辅以“花脸”的“铜锤”和“黑头”的“梆子”,形成“皮黄”腔系,音色丰富,表现力强。表演上高度程式化,“唱、念、做、打”均具特色,尤其以“唱功”和“做功”见长,讲究“五法”(唱、念、做、打、形)和“四功五法”(加上“武打”)。舞台美术方面,脸谱色彩丰富,象征人物性格;服饰华丽,纹饰考究,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剧目丰富,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有大量经典剧目。代表人物或作品:代表人物有“老生”马连良、“武生”杨小楼、“旦角”梅兰芳、“净角”盖叫天、“丑角”严老烈等“京剧四大名旦”及“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梅兰芳代表作)、《挑滑稽》、《霸王别姬》(杨小楼代表作)、《铡美案》(盖叫天代表作)等。**解析思路:*此题为开放式论述题,考察对具体剧种的掌握程度。回答需包含剧种的名称、简称、形成时期;历史发展脉络;核心艺术特色(声腔、表演、舞美等);代表性的人物(不同行当)和经典作品。内容要体现该剧种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历程。六、论述中国古代戏曲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结合具体例证进行分析中国古代戏曲不仅是艺术表演形式,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方面:首先,戏曲是重要的娱乐方式,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社会生活。其次,戏曲具有宣传教化功能,许多剧目取材于历史、传说、道德故事,通过表演褒贬善恶、传播伦理道德观念,如《包青天》系列戏文宣扬清正廉明,《秦香莲》讲述忠奸斗争。再次,戏曲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镜子,剧中常描绘当时的社会风貌、阶级关系、风俗习惯,如《铡美案》反映官场黑暗与正义抗争。此外,戏曲还服务于政治宣传,如庆典演出、为官员祝寿等。文化意义方面: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审美观念(如写意、象征)、伦理道德(如忠孝节义)和民间信仰。其独特的表演体系(程式化、虚拟性)是中国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戏曲语言(唱词、念白)丰富生动,是汉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还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和认同,各地方剧种是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例如,昆曲作为百戏之祖,以其雅致的音乐和表演,代表了古典戏曲的最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