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湾施工方案_第1页
大连湾施工方案_第2页
大连湾施工方案_第3页
大连湾施工方案_第4页
大连湾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湾跨海通道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建设内容本工程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大连湾海域,起于北岸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止于南岸中山区东港商务区,线路全长约9.3公里,其中跨海隧道段长5.1公里,接线道路长4.2公里。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海底隧道、陆域接线、通风竖井、排水泵房及附属设施等。1.2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地形地貌:隧道穿越海域段水深15-35米,海底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底质以泥底为主,局部存在泥砂底及岩礁底。陆域段地形起伏较大,北岸为政府预留建设用地,南岸为填海造地区域。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兼具海洋性特征。年平均气温10.2℃,极端最高气温35.3℃,极端最低气温-21.1℃;多年平均降水量658.7mm,6-9月占全年73%;常风向和强风向均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5.2m/s,最大风速34m/s;雾季集中在3-8月,能见度小于1km的雾日年均10-30天。水文条件:规则半日潮,潮差3-4米,平均流速2节(约1.03m/s)。海水水温1月平均-3~-10℃,8月平均24℃,全年不冻,适宜船舶作业。1.3工程重难点分析复杂地质条件:需穿越海底软土层、岩礁区及断裂带,地质勘察精度要求高恶劣海洋环境:台风(7-9月)、冬季寒潮、浓雾等对施工窗口期影响显著超大断面隧道:采用14.5米直径盾构施工,需控制开挖面稳定及轴线偏差环境保护要求:临近大连港锚地及水产养殖区,施工期需严格控制泥沙扩散潮汐影响:3-4米潮差对围堰施工、设备出运及基坑排水构成挑战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组织架构设立项目经理部,下设5个专业部门: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测量监控施工管理部:统筹现场施工组织、资源调配、进度控制安全质量部:实施全过程安全监管、质量验收及环保监测物资设备部:保障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及船舶调度成本合约部:负责合同管理、成本核算及变更签证2.2施工分区与流程分区划分:北区工区(K0+000~K2+100):含盾构始发井、北岸接线道路跨海隧道区(K2+100~K7+200):盾构隧道及通风竖井南区工区(K7+200~K9+300):盾构接收井、南岸接线及附属设施总体流程:施工准备阶段(3个月):地质补勘、临建搭设、设备进场主体施工阶段(36个月):先施工南北岸陆域段及竖井工程同步进行盾构隧道施工(2台盾构机双向掘进)最后实施接线道路及附属工程验收交付阶段(3个月):分部分项验收、系统调试、竣工清理2.3施工平面布置陆域施工区:北岸设置盾构机组装场地(200m×150m)、材料堆场、混凝土搅拌站及办公生活区南岸布置盾构接收场地、预制构件厂及设备维修车间两区均设置临时码头(长150m,宽20m),配备250t起重趸船海上施工区:划分盾构隧道轴线两侧各50m为核心作业区,设置6座临时航标布置泥浆处理船(1000t级)及交通船(2艘)施工船舶锚地选择在三山岛附近海域,距施工现场约8km2.4资源配置计划机械设备:盾构机:2台直径14.5m泥水平衡盾构机(备用1套刀具)起重设备:300t履带吊2台、250t汽车吊4台、海上浮吊1艘船舶设备:挖泥船2艘、拖轮3艘、交通船2艘、泥浆运输船4艘混凝土设备:搅拌站2座(HZS120型)、输送泵8台人力资源:高峰期投入管理人员120人,技术工人650人,船舶作业人员180人采用三班制作业,每班配备盾构司机6人、技术主管2人、安全员3人材料供应:钢筋、钢材:大连钢铁厂直供,储备量满足15天需求混凝土:自建搅拌站生产,采用粉煤灰掺合料减少水泥用量防水材料:选用PVC防水板(1.5mm厚)及聚氨酯防水涂料三、主要施工方法3.1施工测量控制控制网建立:建立三等GPS平面控制网,陆域段布设12个控制点,海域段设置4个水上浮标控制点高程控制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布设跨海水准路线,每2km设置1个校核点施工监测:盾构掘进实时监测:姿态偏差(±50mm)、刀盘扭矩、土压力等参数地面沉降监测:沿隧道轴线每5m布设监测点,控制沉降量≤30mm海域监测:采用多波束测深仪每周进行海底地形扫描,监测冲刷情况3.2陆域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盾构井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深度35m,接头采用H型钢防渗基坑开挖尺寸为50m×30m×28m,设4道内支撑(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其余为钢支撑)开挖工艺:采用"分层、分段、对称、限时"原则,每层开挖深度≤3m配备3台反铲挖掘机,其中1台带长臂用于基坑边角作业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井深40m,间距1.5m,水位降至基底以下1m主体结构:钢筋绑扎:采用胎架定位,主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模板体系:选用18mm厚酚醛覆膜胶合板,背楞采用双拼10#槽钢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500mm,采用溜槽配合振捣棒施工,养护采用蓄水养护3.3海底隧道施工3.3.1盾构机组装与调试北岸盾构井内组装,分刀盘、前盾、中盾、尾盾及后续台车五部分调试内容包括:刀盘转速(0-3rpm)、推进系统(最大推力40000kN)、泥浆循环系统等空载调试2周,带载调试1周,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掘进参数3.3.2盾构掘进施工掘进参数控制:软土层:土压力0.8-1.2bar,推进速度30-50mm/min,刀盘扭矩1500-2000kN·m岩礁区:土压力1.2-1.5bar,推进速度10-20mm/min,刀盘扭矩2500-3000kN·m泥浆管理:采用钠基膨润土泥浆,比重1.05-1.20g/cm³,粘度25-35s海上设置泥浆处理船,处理能力200m³/h,分离后的泥水经检验达标后排海管片安装:采用C50P12预制混凝土管片,每环由6块组成,环宽2m,厚600mm采用真空吸盘式管片安装机,纠偏量控制在±5mm/环管片连接采用M30螺栓,同步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0.3-0.5MPa3.3.3特殊段施工措施岩礁区处理:提前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岩礁分布,对突出岩礁采用水下爆破预处理爆破参数:孔深1.5m,间距1.2m,单孔装药量0.5kg,采用乳化炸药穿越断裂带:加密管片环向螺栓,采用加强型管片(厚度增至650mm)同步注浆改为豆砾石注浆+水泥浆回填,注浆压力提高至0.6MPa3.4通风竖井施工结构形式:设置2座通风竖井,北岸(K2+500)和南岸(K6+800)各1座竖井直径12m,深度45m,采用沉井法施工沉井施工:分5节预制,每节高9m,混凝土强度C35P8采用排水下沉,配备4台200m³/h深井泵刃脚处设置钢靴,遇孤石采用静态爆破处理内部结构:安装2台轴流风机(单机风量250m³/s)设置消声通道及防火阀,内壁敷设吸声材料3.5路面工程施工基层施工:采用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水泥:碎石=5:95采用摊铺机连续摊铺,碾压采用22t压路机,压实度≥98%面层施工:上面层:4cm厚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厚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8cm厚AC-25C沥青混凝土采用沥青摊铺机梯队作业,碾压温度控制在160-180℃附属工程:安装花岗岩路缘石(100×30×15cm)路面排水采用单边侧沟+横向排水管系统交通标线采用热熔型反光涂料,厚度1.8mm四、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4.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杜绝重大质量事故,争创国家优质工程控制措施:材料控制:钢材、防水材料等主要材料实行"二维码"追溯管理每批水泥进场进行强度、安定性检验,外加剂进行兼容性试验工序控制: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关键工序实施"首件认可制"盾构掘进参数实行"一票否决制",偏差超标立即停机整改试验检测:建立中心试验室,配备混凝土抗渗仪、钢筋扫描仪等设备隧道衬砌每50环取1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抗渗试验4.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目标:重伤及以上事故为零,轻伤频率≤3‰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率100%,隐患整改率100%保障措施:制度建设:编制12项专项安全方案(含盾构施工、海上作业等)实行"领导带班制",关键工序必须有管理人员在场专项防护:高空作业设置双层防护网,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盾构机设置紧急避难舱,配备4小时应急供氧系统海上施工船舶配备AIS系统及救生筏,船员持证上岗应急管理:组建30人应急救援队,配备应急发电机、潜水设备等每季度组织防台风、防坍塌应急演练,留存影像资料4.3文明施工措施施工现场设置连续围挡(高度2.5m),采用装配式彩钢板主要道路硬化处理(20cm厚C20混凝土),设置排水沟及洗车平台裸土采用防尘网覆盖(2000目),出入口设置PM10监测仪夜间施工噪声控制在55dB以下,必要时设置声屏障五、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5.1海洋环境保护泥沙控制:盾构泥浆采用封闭式管道输送,船上设置三级沉淀池海上作业区设置围油栏(长300m,高1.2m),防止油污扩散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海,固体垃圾上岸处置生态保护:禁止在3-5月鱼类繁殖期进行水下爆破作业临近海域设置4个水质监测点,每周监测pH值、悬浮物等指标施工结束后恢复海底地形,投放人工鱼礁(500个混凝土礁体)5.2陆域环境保护扬尘治理:搅拌站设置布袋除尘器(效率≥99%),料仓采用封闭大棚运输车辆加盖篷布,出场前冲洗轮胎,限速15km/h干燥季节每天洒水4次(早中晚及夜间各1次)噪声控制:破碎机、空压机等设备设置隔音罩,昼间噪声≤70dB高噪声作业避开居民休息时段(12:00-14:00,22:00-6:00)周边居民区设置噪声监测点,超标时发放降噪耳塞5.3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场地周边设置截排水沟(梯形断面,底宽0.5m)弃土场设置挡渣墙(高度3m,顶宽1m)及沉沙池(3级)工程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选用本地物种(黑松、刺槐等)六、施工进度计划与保障措施6.1关键线路计划前期准备(3个月):含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盾构井施工(6个月):地下连续墙4个月,基坑开挖2个月盾构掘进(24个月):平均月进尺210m,贯通后管片注浆2个月路面及附属工程(6个月):与隧道工程搭接施工联调联试(3个月):含系统调试、消防验收、试运行6.2进度保障措施组织保障:成立进度管理小组,每周召开进度分析会,延误超3天制定纠偏措施采用BIM技术进行4D进度模拟,提前预警冲突工序资源保障:备用1套盾构机核心部件(刀盘、主轴承),确保故障24小时内修复与混凝土供应商签订应急供应协议,保证高峰期供应(2000m³/d)技术保障:软土地层采用泡沫改良技术,提高盾构掘进速度15%冬季施工采用热水拌合混凝土(≤80℃),掺加早强剂气候应对:台风季(7-9月)提前储备15天材料,船舶及时避风雾天施工配备雷达导航系统,能见度低于500m时停止吊装作业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