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支撑木层板施工方案_第1页
钢管支撑木层板施工方案_第2页
钢管支撑木层板施工方案_第3页
钢管支撑木层板施工方案_第4页
钢管支撑木层板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管支撑木层板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8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55.65米,建筑面积22913.52㎡,总工期670天。标准层层高3.0米,地下室一层高3.30m,地下室二层高5.10m。混凝土强度等级:5层以下剪力墙、柱为C40,梁板为C30;6至10层剪力墙、柱为C30,梁板为C25;11层以上均为C25。楼板厚度:地下室底板200~250mm,地下室一层180mm,一层150mm,二层及以上100~120mm。梁截面尺寸200~300×400~700mm,剪力墙厚度200mm,柱截面500×500mm(基础至一层)及200×300~900mm(二层以上)。本方案针对高度超过4米的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承重架,18mm厚木胶合面板作为模板,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及进度要求。二、材料选择(一)模板材料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面板,技术性能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要求,表面平整,无腐朽、霉斑、鼓泡,板边无缺损、起毛。次龙骨:50×80mm方木,材质为松木,含水率≤18%,顺直无弯曲,截面尺寸偏差≤2mm。主龙骨:双肢φ48×3.5mm钢管,Q235级钢,表面光滑无锈蚀,壁厚均匀。(二)支撑体系材料立杆:φ48×3.5mm钢管,采用Q235级钢,立杆底部设置50×100mm木垫板,垫板厚度≥50mm。横杆、扫地杆:φ48×3.5mm钢管,与立杆配套使用。扣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材质为可锻铸铁,螺栓拧紧扭矩40~65N·m,表面无裂纹、变形。其他配件:U型托(丝杆长度≥200mm)、穿墙螺栓(φ14mm,材质Q345B)、海绵条(用于模板拼缝密封)。三、施工工艺(一)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立杆搭设→横杆及扫地杆安装→主龙骨铺设→次龙骨安装→模板拼装→标高调整→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二)关键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技术准备:编制模板配板图,明确立杆间距、龙骨规格及拼缝位置;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重点讲解搭设顺序、节点构造及质量要求。材料验收:钢管、扣件、方木等进场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钢管壁厚、扣件力学性能需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场地清理:清除地面杂物,平整场地,立杆下地基承载力≥100kPa,软弱土层需换填碎石并夯实。2.测量放线轴线定位:根据施工图纸,在楼板上弹出梁、柱、墙的轴线及模板边线,偏差≤3mm。标高控制:沿墙身弹出500mm控制线,根据板厚、龙骨高度计算立杆顶部标高,用红漆标记于立杆上。3.支撑体系搭设立杆布置:板模板:立杆纵距1.0m,横距1.0m,步距1.5m;梁模板:梁底增设2根承重立杆,间距0.5m(沿梁跨度方向),梁侧立杆距梁边300mm。搭设顺序:立杆→扫地杆(距地200mm)→第一步横杆→第二步横杆→剪刀撑→主龙骨→次龙骨。节点构造: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错开布置,相邻接头距离≥500mm;剪刀撑:沿立杆纵横向每4跨设置一道,角度45°~60°,连续布置至顶,与立杆、横杆采用旋转扣件固定,间距≤150mm;立杆底部设置木垫板,顶部安装U型托,丝杆外露长度≤200mm。4.模板安装梁模板:先安装梁侧模,再安装底模,底模铺设于主龙骨上,次龙骨间距300mm;梁高≥700mm时,增设对拉螺栓,横向间距500mm,竖向间距400mm;跨度≥4m的梁,按跨度的1.5‰起拱。板模板:次龙骨间距300mm(沿短边方向),主龙骨间距1000mm(沿长边方向);模板拼缝处粘贴海绵条,相邻板高差≤1mm,缝隙≤1mm;跨度≥4m的板,按跨度的1‰起拱。柱、墙模板:柱模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柱箍间距500mm(底部2道加密至300mm),采用双肢钢管+φ14mm穿墙螺栓加固;墙模水平外楞为双肢钢管,间距400mm,穿墙螺栓横向间距500mm,竖向间距450mm。5.模板拆除拆除条件:侧模:混凝土强度≥1.2MPa(常温下浇筑后24h),且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受损;底模: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板跨度≤2m时≥50%设计强度,2m<跨度≤8m时≥75%,跨度>8m时≥100%。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原则,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拆除时严禁硬撬、硬砸,防止混凝土表面破损。材料堆放:拆除的模板、钢管分类堆放,木模板清理干净后涂刷脱模剂,钢管除锈刷漆,周转使用。四、质量控制措施(一)材料质量控制木胶合面板进场时检查厚度偏差(±0.5mm)、对角线差(≤3mm)、翘曲度(≤2mm/m),不合格品严禁使用。钢管、扣件抽样送检,检测项目包括钢管壁厚、扣件抗滑承载力、抗破坏承载力,合格率100%。(二)施工过程控制支撑体系:立杆垂直度偏差≤1/200H(H为立杆高度),且≤50mm;横杆水平偏差≤10mm,扫地杆距地高度偏差≤20mm;剪刀撑角度偏差±5°,扣件拧紧扭矩40~65N·m,每批次抽检10%。模板安装:轴线位置偏差≤5mm,截面尺寸偏差±5mm;表面平整度≤3mm(2m靠尺检查),标高偏差±5mm;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偏差≤10mm,固定牢固无松动。(三)验收程序分项验收: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检查立杆间距、剪刀撑设置、节点连接等,填写《模板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前,验收模板拼缝、起拱高度、脱模剂涂刷情况,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五、安全措施(一)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高空作业(≥2m)时搭设操作平台,严禁攀爬立杆或横杆。特种作业人员(架子工、木工)持证上岗,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二)支撑体系安全搭设过程中设置临时抛撑,防止架体倾覆;立杆底部严禁积水,雨后检查地基沉降情况。混凝土浇筑时,对称布料,分层浇筑厚度≤500mm,避免单侧荷载过大导致架体变形。设专人监测支撑体系,发现立杆变形(≥10mm)、扣件松动等情况,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继续。(三)防火与应急施工现场严禁吸烟,配备灭火器(每50㎡1组),木料堆放区与明火点距离≥10m。编制应急预案,针对架体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救援流程及物资储备(如急救箱、担架、应急照明等)。六、施工监测监测内容:支撑体系沉降、立杆垂直度、模板位移,监测频率为每8h一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密至每2h一次。监测点布置:在跨中、梁端、转角处设置监测点,采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绘制变化曲线。预警值:立杆沉降≥10mm、垂直度偏差≥30mm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并采取加固措施。七、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有序,钢管、方木分类码放,标识清晰;模板边角料及时清理,回收率≥90%。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低噪声振捣棒,夜间施工(22:00-6:00)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噪声≤55dB。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