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狂犬病,一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名字。它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堪称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然而,狂犬病并非不可预防。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可怕疾病的侵袭。本培训教材旨在系统介绍狂犬病的基本知识、暴露后的正确处置方法以及预防策略,以期提高相关人员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共同构筑一道坚实的狂犬病免疫屏障。第一章狂犬病概述1.1病原学特性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易被日光、紫外线、高温、强酸、强碱及肥皂水、碘酒等普通消毒剂灭活。但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可长期存活。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中。1.2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带毒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我国,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猫。野生动物如蝙蝠、狐狸、狼等也可传播狂犬病病毒。值得注意的是,看似健康的犬或猫,也可能携带病毒并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最常见的方式是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此外,舔舐黏膜或尚未愈合的伤口也可能导致感染。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如蝙蝠洞穴内)或器官移植传播,但极为罕见。易感人群:人群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接触动物机会多的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猎人、野外工作者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1.3临床表现与危害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咬伤后数周至数月内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伤口部位、伤口深浅、病毒数量和毒力等因素有关。典型的狂犬病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患者常有低热、头痛、乏力、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对声、光、风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如麻木、瘙痒、刺痛或蚁走感,是狂犬病的特异性早期症状之一。2.兴奋期(痉挛期):患者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即使口渴也不敢饮水,看见水、听到水声、甚至提到饮水都可诱发咽肌痉挛。3.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最终因呼吸肌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几乎100%死亡。因此,预防是控制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第二章暴露分级与风险评估被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黏膜后,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同等程度的处置。科学的暴露分级是采取正确预防措施的前提。2.1暴露分级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狂犬病暴露分为以下三级:*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动物舔舐;3.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此类暴露无感染风险,无需进行任何医学处置。*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此类暴露存在潜在感染风险,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I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2.破损皮肤被动物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3.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动物舔舐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4.暴露于蝙蝠(由于蝙蝠暴露可能为极轻微咬伤或抓伤,不易察觉,故无论是否察觉咬伤或抓伤,均视为III级暴露)。此类暴露感染风险高,应立即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接种狂犬病疫苗。2.2风险评估要点在进行暴露分级后,还需结合以下因素进行综合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致伤动物种类:犬、猫是我国主要的致伤动物。野生动物(如蝙蝠、狐狸、狼、鼬獾等)的风险通常高于家养动物。*动物的健康状况及免疫情况:免疫接种史不详或未完成有效免疫的动物风险更高。行为异常的动物(如主动攻击、流涎、步态不稳等)提示可能为疯动物。*暴露发生的地区: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动物携带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暴露的部位:头面部、颈部、手部等神经丰富、血液循环旺盛的部位,感染后病毒更容易快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可能更短,处置应更为积极。第三章暴露后处置——黄金法则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处置是预防狂犬病发病的关键,被誉为“黄金法则”。其核心包括:彻底清洗消毒伤口、根据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必须严格执行。3.1伤口处理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数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步骤与方法:1.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肥皂水与清水交替冲洗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冲洗效果。冲洗时应尽可能彻底,避免遗漏伤口深部。2.消毒: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先予以清除。3.其他处理:*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暴露。如需缝合,应在确保彻底清洗消毒并已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的前提下,必要时行松散缝合。*对较深的伤口,应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彻底清创,并考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TIG),以及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3.2被动免疫制剂的应用被动免疫制剂(包括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直接中和伤口局部的狂犬病病毒,为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主动免疫争取时间。适用人群:III级暴露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II级暴露者。使用原则:*尽早使用:最好在伤口清洗完成后立刻使用。如未能及时使用,在首剂疫苗接种后的7天内使用仍有效。*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应尽可能多地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的组织中。剩余剂量可在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如大腿前外侧肌群)注射。*剂量计算: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40个国际单位(IU)计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IU)计算。*过敏试验: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前需做过敏试验,过敏者应进行脱敏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一般无过敏反应,无需皮试。3.3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是暴露后预防的核心措施,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中和抗体,从而达到预防发病的目的。接种对象:*II级及以上暴露者。*暴露前预防的高危人群(见第四章)。疫苗种类: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均为细胞培养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接种程序:*暴露后接种:我国目前推荐的暴露后免疫程序主要有“五针法”和“2-1-1”四针法。*“五针法”:于第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1剂,共5剂。*“2-1-1”四针法:于第0天注射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1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注射1剂,共4剂。*接种部位:成人及大于2岁儿童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及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应按时完成全程,不可无故提前、延迟或中断。*接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避免饮酒、饮浓茶及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增加疫苗剂量或接种次数。第四章暴露前预防暴露前预防是指对尚未被动物暴露,但有较高感染狂犬病风险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以提前建立免疫保护。4.1暴露前预防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高风险人群:*兽医、动物饲养员、驯兽师、动物屠宰加工人员;*狂犬病实验室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动物的野外工作者(如林业员、勘探队员等);*居住在或前往狂犬病高发地区,尤其是儿童;*国际旅行者,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且医疗资源不足地区的人员。4.2暴露前预防的免疫程序基础免疫程序为:于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共3剂。完成基础免疫后,根据持续暴露风险,可进行加强免疫。具体加强免疫的时间和剂次应咨询专业医生。4.3暴露前免疫者发生暴露后的处置已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者,一旦发生暴露,可简化处置程序:*II级暴露: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于0、3天各接种1剂疫苗。*III级暴露: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于0、3天各接种1剂疫苗。第五章动物管理与公众教育狂犬病的预防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加强动物管理和广泛开展公众教育。5.1家养动物管理*免疫接种:定期对家养犬、猫进行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是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养犬人应依法养犬,主动为爱犬接种疫苗,领取免疫证明。*拴养与圈养:外出时应使用牵引绳,避免犬只随意攻击他人或与野生动物接触。*健康监测:密切观察家养动物的健康状况,如发现行为异常,应及时报告动物防疫部门处理,切勿遗弃。5.2流浪动物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流浪犬、猫的管理,采取捕捉、收容、免疫、领养或人道处理等综合措施,减少流浪动物数量,降低传播风险。5.3公众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狂犬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招惹、逗弄陌生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告知公众被动物咬伤、抓伤后应立即采取的正确处置措施。*普及狂犬病“可防不可治”的观念,强调暴露后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倡导文明养犬,承担社会责任。第六章常见问题解答1.被已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宠物狗咬伤,还需要打疫苗吗?答:需要。虽然宠物犬接种疫苗能显著降低其带毒风险,但并不能100%保证其不携带病毒。为安全起见,任何可疑暴露后均应按规范进行处置。2.被动物咬伤后,超过24小时再处理还有用吗?答:有用。只要未发病,即使暴露后数天、数月,甚至数年,进行规范的暴露后处置仍有预防作用,应尽快补做。3.狂犬病疫苗有副作用吗?安全吗?答:目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安全性良好,大多数人接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痒或轻微发热、乏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严重不良反应罕见。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被咬伤后能接种狂犬病疫苗吗?答:能。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疫苗接种无任何禁忌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安全的,不会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5.被老鼠、兔子咬伤需要打狂犬病疫苗吗?答:一般不需要。老鼠、兔子等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但被咬伤后仍需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以防其他细菌感染。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狂犬病预防知识培训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哪个系统?()A.消化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C.呼吸系统D.循环系统2.以下哪项是狂犬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A.高热不退B.恐水C.皮肤瘀斑D.剧烈咳嗽3.被一只外观健康的家猫轻微抓伤(有少量出血),属于几级暴露?()A.I级B.II级C.III级D.无需处置4.关于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理,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B.冲洗后用碘伏消毒伤口C.伤口应尽可能缝合包扎,防止感染D.深大伤口应彻底清创并考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5.III级暴露者在进行暴露后处置时,除了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还需要注射什么?()A.抗生素B.抗病毒药物C.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D.糖皮质激素6.狂犬病疫苗暴露后“五针法”免疫程序的接种时间是?()A.0,3,7,14,28天B.0,1,7,14,21天C.0,7,14,21,28天D.0,3,7,21,28天7.以下哪类人群不属于狂犬病暴露前预防的推荐对象?()A.兽医B.动物饲养员C.办公室文员D.经常接触野生动物的野外工作者8.关于家养宠物预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措施是?()A.定期洗澡B.定期驱虫C.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D.佩戴身份牌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2.被动物舔舐完好的皮肤属于II级暴露,需要接种疫苗。()3.暴露后只要及时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就一定不会发病。()4.孕妇被狗咬伤后,为了避免影响胎儿,不应接种狂犬病疫苗。()5.只有被疯狗咬伤才会得狂犬病,被健康的狗咬伤没事。()三、简答题1.简述狂犬病暴露后的“黄金法则”包括哪几个关键环节。2.如果你在野外遇到一只行为异常、主动攻击人的野狗,你应该如何应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C5.C6.A7.C8.C二、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墓安葬协议书
- 白蚁防治协议书
- 份额预留协议书
- 租赁协议书解除协议书
- 2025冷冻车租赁合同
- 安防监控协议书
- 游泳班招生协议书
- 车位准让协议书
- 2025网络安全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辽宁公安考试真题及答案
- 《干部履历表》1999版电子版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0年版)
- 佳木斯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2022
- 新中式烘焙行业分析及品牌营销洞察-克劳锐
- DB14-T 2628-202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场所设施服务规范
- GB/T 4942-202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
- GB/T 34550.2-2017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2部分:阻垢性能的测定
- 小红书运营方案
- 商标法课件新
- 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 尿素安全技术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