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题库- 地下热流场特征研究_第1页
2025年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题库- 地下热流场特征研究_第2页
2025年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题库- 地下热流场特征研究_第3页
2025年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题库- 地下热流场特征研究_第4页
2025年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题库- 地下热流场特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题库——地下热流场特征研究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地球内部热能的主要来源是()衰变释放的放射性热。2.在均质、各向同性、稳态条件下,地热梯度(dT/dz)与地表热流密度(Qt)的关系是()。3.若测得某地热液样品的氦同位素(³He/⁴He)比率显著高于大气氦比率,则通常指示该热液具有()来源。4.地下热水的循环对流体运移和()元素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5.利用大地电磁测深(MT)方法研究地下热结构,主要是通过分析MT数据推断地下的()结构和电性分布,进而间接推断温热结构。6.在地下热流场研究中,岩石热导率是表征热量传导能力的物理量,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7.板块俯冲带通常形成()热流异常区。8.稳态热传导模型假设研究区域内的()不随时间变化。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在括号内打√或×)1.地热梯度是指地表单位长度上的温度变化率。()2.热流密度是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热通量,其方向指向地热梯度降低的方向。()3.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在地球内部是均匀分布的。()4.地下水循环是地球内部热量向地表传递的重要途径之一。()5.热导率越高的岩石,其允许的热量传导能力越强。()6.地震波速随温度升高而普遍降低。()7.地热梯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下热水的温度。()8.所有火山活动区都必然是高温热流异常区。()9.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地下热水的年龄和来源。()10.稳态热传导模型不能应用于研究现代地热活动引起的温升。()三、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1.地热梯度2.热流密度3.热导率4.热源5.地下水循环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影响岩石热导率的因素。2.简述利用地热梯度数据绘制区域热流密度图的基本步骤。3.简述放射性元素衰变如何产生地球热能。4.简述地下热水循环对区域地球化学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五、计算题(共16分)1.某地测得地表热流密度为60mW/m²,假设从地表向下1000米深度内地热梯度保持恒定,且岩石平均热导率为2.5W/(m·K)。请计算该深度内地热梯度的值。(6分)2.已知某地热系统主要由放射性元素(主要成分为钾长石)衰变提供热源,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热导率约为2.0W/(m·K)。假设地壳中放射性元素丰度为平均水平(约0.1%),单位质量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率约为0.07W/kg。请估算地壳平均产生的热流贡献量。(假设衰变产物热量完全留在地壳内,不考虑深部热源影响)(10分)六、论述/案例分析题(18分)试以板块俯冲带为例,论述其地下热流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简述如何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其深部热结构。试卷答案一、选择填空题1.放射性2.Qt=k*(dT/dz)(或写成T(z)=(Qt/k)*z+C,其中k为热导率,C为积分常数,但题目问关系,Qt=k*dT/dz更直接)3.地下4.成矿5.电性6.瓦特每米开尔文(W/(m·K))7.高8.温度二、判断题1.√2.×(热流密度方向与地热梯度方向相同)3.×(热量集中分布在放射性元素富集的壳幔界面或地幔深处)4.√5.√6.√(通常情况下)7.×(地热梯度是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率,影响水温,但水温还受热交换、补给等因素影响)8.×(火山活动与岩浆活动有关,不一定伴随高温热流)9.√10.×(瞬态模型同样可以模拟温升过程)三、名词解释题1.地热梯度:单位深度的温度变化率,通常表示为dT/dz,单位为℃/km或°F/1000ft。2.热流密度: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热通量,表示热量传递的强度,方向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单位为W/m²或mW/cm²。3.热导率:表征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单位为W/(m·K)。热导率越高,材料传热越快。4.热源:地球内部能够产生热量的来源,最主要的是放射性元素(如钾、铀、钍)的衰变。5.地下水循环:指地表水(雨、雪等)入渗地下,在重力作用下向深部运移,经过储存、混合、水-岩相互作用,最终以泉、蒸气等形式排泄回地表的完整水文地质过程。地下热水的循环是地球内部热量向地表传递的重要方式。四、简答题1.影响岩石热导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岩石矿物成分:不同矿物的热导率不同,如石英、长石的热导率较高,而云母、粘土的热导率较低。含有放射性元素较多的矿物(如角闪石、辉石)热导率可能较低。*岩石结构与孔隙:致密岩石的热导率通常高于疏松、多孔的岩石。孔隙中若填充流体,会改变整体热导率,流体热导率通常高于空气。*温度:岩石热导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水分含量:水是较好的导热体,岩石中水分含量越高,其热导率通常也越高。*压力:高压通常会降低岩石的孔隙度,可能对其热导率产生一定影响,但一般不是主要因素。2.利用地热梯度数据绘制区域热流密度图的基本步骤:*在研究区域内进行系统性的地热梯度测量,获取足够数量的地面或浅层地热梯度数据点。*根据测量点的位置(地理坐标)和测量的地热梯度值,在地图上标定出各个数据点及其梯度值。*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如线性插值、克里金插值等)对数据点进行插值,生成整个研究区域连续的地热梯度分布图。*根据热流密度与地热梯度的关系(Qt=k*(dT/dz)),利用已知的岩石热导率(k)信息,将地热梯度图转换为热流密度图。若岩石热导率在区域内变化不大,可直接乘以该平均热导率;若变化显著,需要进行分区计算或采用随深度变化的模型。*对绘制出的热流密度图进行解释,分析热流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热流高值区、低值区,并探讨其与地质构造、热源分布、地表环境等的关系。3.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热能的过程:*地球形成初期积累了大量的放射性母体元素,主要是铀(U)、钍(Th)和钾(K),它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地壳和上地幔的矿物中。*这些放射性元素并非稳定存在,会自发地发生放射性衰变,转变为其他元素(子体元素)。*在这个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发生转变时释放的能量主要以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形式出现。*这些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约95%以上)最终转化为衰变产物的内能,即热能。*这些热能被周围的岩石吸收,使岩石温度升高。由于放射性元素主要富集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来自这些深度范围内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这些热量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向上传递,是维持地球内部温度、驱动platetectonics、火山活动、温泉等地质现象的主要能量来源。4.地下热水循环对区域地球化学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热水在循环过程中与围岩(岩石矿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溶解、迁移岩石中的化学元素。*热水的溶解能力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因此高温热液更容易溶解和搬运大量的矿物质。*根据水的pH值、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溶解的矿物成分,地下热水循环可以导致区域地球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在酸性环境下可能富集重金属(如Hg,As,Cd);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下可能形成金属硫化物矿床或硅酸盐矿物。*热水循环可以改变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甚至形成新的矿物相。*通过地球化学示踪(如稳定同位素、稀有气体),可以追踪地下热水的来源、运移路径和演化历史。*热水循环是许多经济矿物(如热液矿床中的金、黄铜矿、斑岩铜矿、伟晶岩等)形成的重要地质过程。五、计算题1.解:Qt=k*(dT/dz)dT/dz=Qt/kdT/dz=60mW/m²/2.5W/(m·K)dT/dz=60/2.5°C/kmdT/dz=24°C/km(或:1mW/m²=0.001W/m²,60mW/m²=0.06W/m²;1W/(m·K)=1000W/(m·km),2.5W/(m·K)=2500W/(m·km);dT/dz=0.06W/m²/2500W/(m·km)=0.000024K/km=0.024°C/km。注意单位统一,最终结果以°C/km更常用)2.解:需要估算地壳平均热流贡献量Q_cavity。假设单位质量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率为σ(W/kg),地壳平均厚度为H(m),地壳平均热导率为k(W/(m·K)),地壳中放射性元素平均丰度为C(kg/kg)。地壳总质量M≈(H*ρ_c)(其中ρ_c为地壳平均密度,但在计算热流贡献时,单位质量产热率σ乘以总质量M即可得到总热量,单位为W,代表功率)M=H*ρ_c地壳产生的总热功率P=M*σ*CP=(H*ρ_c)*σ*C地壳平均热流贡献量Q_cavity=P/A(其中A为地表面积,但在计算*贡献量*时,通常关注单位面积的热量产生,即σ*C*ρ_c*H,这与P/A在量级上相关,但P/A的单位是W/m²)或者更直接地,单位面积的地壳热流贡献量为:Q_cavity=σ*C*ρ_c*H代入数值:Q_cavity≈(0.07W/kg)*(0.001kg/kg)*(2700kg/m³)*(35000m)(取地壳平均密度ρ_c≈2700kg/m³)Q_cavity≈0.07*0.001*2700*35000W/m²Q_cavity≈0.00007*2700*35000W/m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