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创伤患者止血急救措施_第1页
急诊科创伤患者止血急救措施_第2页
急诊科创伤患者止血急救措施_第3页
急诊科创伤患者止血急救措施_第4页
急诊科创伤患者止血急救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人:日期:急诊科创伤患者止血急救措施目录CATALOGUE01快速评估与初步处理02基础止血技术应用03特殊出血部位处理04进阶止血设备使用05特殊场景处置策略06转运与交接管理PART01快速评估与初步处理生命体征紧急监测通过呼唤、疼痛刺激等方式判断患者意识水平,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后续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意识状态评估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排查张力性气胸或连枷胸等致命性胸部创伤。呼吸功能观察快速测量血压、心率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识别休克早期表现,如脉压差缩小或心动过速。循环功能检查010302创伤患者易出现低体温,需采取保温措施并持续监测核心体温,防止凝血功能障碍恶化。体温监测与控制04出血类型快速识别动脉出血特征喷射状鲜红色血液,出血量大且速度快,需立即加压止血并考虑血管结扎或介入栓塞。静脉出血特点暗红色血液持续涌出,可通过抬高患肢配合加压包扎控制,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辅助。毛细血管渗血表现广泛性缓慢渗血,常见于擦伤或浅表伤口,需清创后覆盖吸收性敷料促进凝血。隐匿性出血风险关注腹腔、胸腔等闭合性损伤区域,通过超声FAST检查或CT扫描排除内出血可能。暴露伤口与防护措施无菌操作规范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后,使用无菌剪刀剪开衣物暴露伤口,避免污染或二次损伤。异物处理原则表浅异物可轻柔移除,深部嵌入物需保留至手术室处理,防止拔出时加重血管神经损伤。创面临时覆盖清洁伤口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覆盖凡士林纱布或硅胶敷料减少组织粘连和感染风险。生物污染防护对动物咬伤或污染伤口,需彻底清创并评估破伤风及狂犬病预防接种指征。PART02基础止血技术应用清洁伤口与评估出血量迅速清除伤口表面异物,观察出血性质(动脉喷射、静脉涌出或毛细血管渗血),判断是否需要升级止血措施。持续垂直加压使用无菌纱布或清洁布覆盖伤口,施力方向垂直于创面,维持恒定压力至少5-10分钟,避免频繁查看干扰凝血过程。多层敷料叠加若血液渗透第一层敷料,直接叠加新敷料而非更换,避免破坏已形成的脆弱血凝块。直接压迫止血操作要点肢体抬高配合压迫法解剖学位置优化将出血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减少局部血流灌注,同时结合直接压迫形成双重止血机制。关节固定辅助骨折或疑似脊柱损伤时禁止抬高肢体,避免二次伤害或神经血管并发症。对四肢远端出血,可辅以夹板或绷带固定邻近关节,限制肌肉活动导致的血管波动性出血。禁忌症识别弹性绷带特性对深部或动脉性出血,选用含高吸收性聚合物(如壳聚糖)的专用止血敷料,通过离子作用加速凝血。止血敷料进阶压力监测标准包扎后需检查远端脉搏和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压力以能插入一指为度,防止组织缺血坏死。优先选用具有纵向延展性的自粘绷带,均匀分布压力且不易松脱,适用于关节等不规则部位。加压包扎材料选择PART03特殊出血部位处理动脉出血指压点控制颞浅动脉压迫适用于头部颞侧出血,需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方按压颞浅动脉,力度以阻断血流为准,同时观察出血是否减缓。01肱动脉压迫针对上肢严重出血,在腋窝与肘窝中点内侧找到肱动脉搏动点,垂直向下加压至骨面,配合抬高患肢减少回心血量。股动脉压迫处理下肢大出血时,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触诊股动脉,双手重叠用力向耻骨联合方向压迫,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肢体缺血。颈总动脉控制仅限单侧颈部大出血且危及生命时使用,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环状软骨水平向后按压,需严格监测患者意识及对侧血流。020304腔隙出血填塞技术采用无菌凡士林纱条或专用鼻腔止血球囊,从后鼻孔向前分层填塞,填塞物需保留足够时间(通常需专业医师后续处理),避免强行取出导致二次出血。鼻腔深部填塞耳道出血处理深部伤口腔隙填塞使用浸有凝血酶或抗生素软膏的细纱条螺旋式填入外耳道,禁止向鼓膜方向过度加压,同时需排除颅底骨折等禁忌症。对肌肉或内脏间隙出血,用止血纱布或可吸收明胶海绵紧密填塞后加压包扎,必要时联合使用止血带近端阻断辅助控制。抬高加压法对可见的曲张静脉团,由专业人员注射聚桂醇等硬化剂诱导血管痉挛闭合,需严格无菌操作并监测过敏反应。硬化剂注射止血手术结扎指征若出血呈喷射状或加压无效,需紧急行静脉结扎术,术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立即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用多层无菌敷料覆盖破裂处后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压力需均匀分布避免局部缺血坏死。静脉曲张破裂紧急方案PART04进阶止血设备使用当直接压迫无法控制四肢喷射性出血或失血量威胁生命时,需立即使用止血带阻断动脉血流,优先选择上肢近心端或下肢股骨中上1/3处。止血带适用指征四肢动脉大出血在无法实施精细止血操作的环境下(如爆炸伤、多发伤),止血带可作为临时救命措施,但需明确标注使用时间以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战场或灾害现场对于完全离断或严重碾压的肢体,止血带应扎在伤口近端5-7cm处,避免扎在关节部位导致压力分布不均。截肢或毁损伤止血敷料效能对比通过正电荷吸引红细胞形成人工血痂,对动脉出血有效率达90%,尤其适合肝素化患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壳聚糖止血敷料矿物基沸石敷料含纤维蛋白原的复合敷料适用于浅表静脉渗血,通过物理压迫和血小板聚集止血,但需频繁更换且易粘连伤口,可能造成二次损伤。通过吸水性浓缩血液成分并释放钙离子激活凝血瀑布,3分钟内可控制严重出血,但可能产生高温灼伤需配合冷却措施。模拟人体终末凝血阶段,直接形成纤维蛋白网,对实质脏器出血(如肝脾破裂)具有显著优势。传统纱布敷料喷射角度与距离剂量控制标准手持喷瓶与创面呈45°角,距离10-15cm均匀覆盖,避免气流冲击导致血凝块脱落,深腔伤口需配合导管延伸喷涂。每100cm²创面使用不超过5ml凝血剂,过量使用可能引发全身性高凝状态或远端血管栓塞。局部凝血剂喷涂规范禁忌症管理面部及气道出血禁用颗粒型凝血剂,神经血管密集区避免使用含铝盐制剂,所有凝血剂均需在彻底清创后使用。联合止血策略喷涂后需叠加加压包扎,纤维素类凝血剂需保持湿润环境3分钟以完成交联反应,而凝血酶类制剂则需干燥接触。PART05特殊场景处置策略穿透性异物固定技巧异物稳定化处理严禁直接拔出异物,需用无菌敷料环绕异物基底部进行环形填充固定,避免移位造成二次损伤。优先选择弹性绷带或胶布交叉固定,确保异物与周围组织相对静止。预防感染措施异物表面可能携带大量病原体,固定前后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冲洗创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降低感染风险。影像学评估配合在固定后需立即进行X光或CT扫描,明确异物深度、毗邻血管及脏器关系,为后续手术方案提供精准解剖学依据。抗凝患者出血强化方案药物逆转策略针对华法林使用者,静脉推注维生素K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快速纠正INR值;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患者需根据具体药物使用Idarucizumab(达比加群拮抗剂)或Andexanetalfa(Xa因子抑制剂拮抗剂)。局部止血增强技术血液制品输注规范采用含凝血酶或纤维蛋白原的止血敷料加压包扎,必要时联合介入栓塞术控制深部出血点,同时监测D-二聚体动态变化。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输注血小板悬液,纤维蛋白原<1.5g/L时补充冷沉淀,严格遵循限制性输血策略以避免循环超负荷。123创伤性凝血病应对流程床旁快速检测体系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或旋转血栓弹力仪(ROTEM)实时评估凝血功能,识别低凝/高纤溶状态,指导成分输血比例。损伤控制复苏(DCR)按1:1:1比例输注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维持体温>35℃、pH>7.2、钙离子>1.1mmol/L,同时早期使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亢进。多学科协作管理建立创伤团队响应机制,由急诊科、输血科、介入科联合制定个体化止血方案,必要时启动大量输血协议(MTP)并动态调整液体复苏速度。PART06转运与交接管理01生命体征实时评估通过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判断出血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警惕休克早期表现如脉压差缩小或代偿性心动过速。持续出血动态监测02伤口渗血观察与记录每5-10分钟检查敷料渗透情况,记录出血颜色(鲜红提示动脉出血、暗红提示静脉出血)及速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03实验室指标追踪动态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凝血功能(如PT、APTT),发现进行性下降需警惕隐性出血或DIC风险。院前院内信息传递标准化交接内容采用SBAR模式(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明确创伤机制、已实施止血措施、患者响应及当前生命体征,避免信息遗漏。多学科协作预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前通知血库备血、影像科预留检查通道,并同步告知手术室潜在急诊手术需求。关键时间节点标注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最后一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