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西周(

)A.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B.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C.解决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完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2.唐代前期,重要诏令由中书省起草,用黄麻纸书写,以示正式;而翰林院初为文学待诏之所,负责处理日常文书。至玄宗时,翰林院开始用白麻纸草拟“内制”,涉及重大人事任免、军事机密等,与中书省的“外制”并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书制度日趋完善 B.宰相权力不断扩大C.中枢权力结构调整 D.监察体系逐渐严密3.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 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 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4.史载,公元前500年,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托里克斯建造了一个剧场,除了用于文化娱乐活动,还被直接用来召开公民大会。克利斯提尼此举意在(

)A.为戏剧创作提供政治前提 B.发挥剧场的社会娱乐功能C.扩大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 D.利用城邦公共活动凝聚人心5.某学者将罗马不断走向强盛和扩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罗马共和国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形式……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特点集中在一起,使各种政治要素调整为和谐、平衡状态的一种政体。作者意在说明罗马共和国政体(

)A.遵循民众利益至上原则 B.来源于政治的妥协C.具有浓厚贵族寡头色彩 D.采用权力制衡机制6.法国1875年通过宪法,“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表明法国(

)A.政治体制臻于完善 B.面临着君主制复辟危险C.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D.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7.1949年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A.确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正式建立D.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8.下图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摘录。这体现出(

)A.基层民主制度得到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依法治国成为治国总纲9.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

)A.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B.传播儒家礼制文化C.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 D.推动鲜卑民族汉化10.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的现象。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措施(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将兵法 D.保甲法11.1899年,梁启超提出:“欲国家之独立,不可不谋增进国民之识力。欲增进国民之识力,不可不谋转变国民之思想。”下列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并在日后发挥此作用的是(

)A.编译《四洲志》 B.首次派遣留学生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D.京师设立大学堂12.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助推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D.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3.《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记载,“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这表明秦朝(

)A.重视官员执政标准化 B.重视官员的品德修养C.实现了选官的规范化 D.完善了基层治理效果14.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牛津大学奉行旨在培养教俗精英的博雅教育。19世纪中后期,牛津大学推行改革,其中历史学科在渗透专业化的过程中兼具了培养教俗精英和专业学者的功能。自1901年起,史学成为牛津第一大学科。这(

)A.顺应了文官制度改革 B.促进了英国职业教育C.得益于人文主义兴起 D.构建了现代史学体系15.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一规定体现了公务员必须(

)A.恪尽职守,不能懈怠 B.政治中立,职务常任C.廉洁奉公,洁身自好 D.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6.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强调“业内认可,分类评价”,明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任职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这一做法(

)A.提高了公务员的岗位吸引力 B.有利于促进公务员的专业化C.保证了公务员的连续与稳定 D.有助于推动公务员的年轻化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后,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副贰,辅佐丞相治理天下,同时监督各级官吏。御史大夫之下设有皇帝直接任命的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由他们共同组成御史府。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同时向上级推荐人才。御史府的建立和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建立。材料二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1)根据史料一,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建立监察制度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议会政党政治之所以昙花一现而迅速落败,在于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封建传统根深蒂固,封建军阀势力强大的现实里,在资产阶级基础薄弱,中央威权真空的状态下盲目推行西方式议会政党政治的尝试是失败的。……民国初年的政党组织十分涣散,且有无休止的议会和内阁席位的争夺,当把握重兵的北洋派的利益受威胁从而出手打击议会政党政治时,很快倒退回独裁统治和军阀混战的状态。——摘编自刘松吟《民国初年的议会政党政治为什么失败》材料二

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时期,政权建设一般利用旧政权形式,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建立各级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政权建设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1940年8月13日,北方分局颁布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宣布:“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政府还根据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各行政区环境特点分别确定政权建设思路,如在游击区,就以建立并实际运作各级政权为施政要旨。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边区代议制民意机关的建设正规化的实现。——摘编自王明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不能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晚清科举制度在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的双重冲击下走向变革。1901年清廷颁布“新政”,废八股、改策论,允许科举取士兼考“西学经济”,并设立经济特科选拔实务人才。1905年,清廷谕令“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正式终结。随后设立学部统筹新式教育,推行学堂选官制:规定高等学堂毕业考试合格者授予举人功名,大学堂毕业生经殿试合格授予进士功名,留学生经学部考试可获相应科名。这一制度既保留“功名”象征,又融入西方教育体系,形成“学堂—选官”一体化模式。——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选官制度向专业化、制度化转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从“干部”中分离,建立考试录用、考核晋升等现代公务员制度。2006年,《公务员法》确立“凡进必考”原则,基层工作经历成为晋升重要条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官制度既继承传统智慧,又借鉴现代治理经验,形成了“政治标准优先、能力导向鲜明、制度体系严密”的鲜明特征。——摘编自王炳照《中国近现代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新式选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官制度中的“传统智慧”,并简析其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政治权力逐渐由国王转移到了国会和执政党手中,政府官员的任用,均由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掌握。结果政党的更迭导致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更换,政局不稳,引起英国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进而英国资产阶级产生了改革官吏制度的要求。1700年,议会通过《吏治澄清法》,区分了“政务官”和“事务官”。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凡受国王的任命及取得国王年金,皆不能当选为下院议员”。1805年,英国财政部率先建立常务次官制度,首先设立了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大臣的常务次官负责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的更迭而更换,长期担任实际行政职务。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国资产阶级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1830年后,这项制度在内阁各部全面推广。——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5年和1870年,议会分别通过两项枢密院令,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英国在文官考试录用过程中,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把公开竞争放在首位,严格按成绩排列名次,择优录用,只有知识和能力的优劣,而无权力、地位、资历及人际关系的因素。此外,人才主义也是英国文官考试的一大原则,过去一贯重视“通才”,1968年改革后增加了“专才”的比例。英国文官的考试录用制只限于文官,即政府行政部门内所有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无过失可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初英国官吏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征。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DDDBCC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ABABB17.(1)特点:自上而下垂直监察;监察官员由皇帝任命;监察机构及其职能尚未专门化。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君主专制;分割或制衡相权;维持官僚系统的清正廉洁。(2)变化趋势: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监察权独立行使。本质问题:皇权不断强化。18.(1)原因: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国民民主意识淡薄,缺乏群众基础;政党自身不成熟,党派间竞争激烈;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的阻扰。(2)特点:逐步完善;阶段性;灵活性、创新性、规范性;实行“三三制”原则;民族解放与民主建设相结合等。意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权利;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或为中国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