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专用)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专用)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专用)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专用)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第1~3.4章,沪粤版新教材。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某人“一拃”的长度。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测得“一拃”的长度为。【答案】乙19.0【解析】[1]读数时,视线甲没有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视线乙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视线乙是正确的。[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一拃”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9.0cm刻度线对齐,所以“一拃”的长度为19.0cm。2.如图,无弦空气吉他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向挡板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经挡板反射到接收器后转换为相应电信号,驱动蜂鸣器振膜产生了声音。在此过程中,超声波主要起传递的作用。【答案】振动信息【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蜂鸣器振膜振动从而产生声音。[2]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经挡板反射后被接收器接收,进而转换为电信号驱动蜂鸣器工作,在此过程中,超声波主要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以此来实现对蜂鸣器的控制等相关功能。3.“分解太阳光”的小实验你做过吗?如图,在深盘(用洗脸的脸盆也可以做)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这时墙壁上就会出现绚丽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这个实验,墙壁要白色,是因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光线,平面镜要斜放,是为了让镜前那部分水形成一个镜。【答案】光的色散三棱【解析】[1][2]墙壁上出现彩色的光带是由于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因为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所以平面镜要斜放,是为了让镜前那部分水形成一个三棱镜。4.在气枪比赛中,运动员能看清气枪的靶子,是因为光在气枪的靶子表面上发生了反射(选填“漫”或“镜面”),该反射(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漫反射遵循【解析】[1]光线入射到靶子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使每个运动员都能看到靶子表面画面,这是漫反射。[2]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正确的测量一小板凳的高度,一共测量了3次,记录数据如下:28.68cm、28.69cm、28.68cm,小板凳的高度是cm。【答案】28.68【解析】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所以小板凳的高度是6.有一种鸟被称为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种鸟可以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这声音是由树干的产生的。【答案】振动【解析】一切声音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所以鸟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干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是由树干的振动产生的。7.如图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增大/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答案】减小【解析】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即减小可视范围,根据光线直线传播可知,可以适当地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8.将一个电子闹钟放在镜子前,闹钟在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闹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答案】12:05【解析】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闹钟在镜中的像和它左右相反,上下一致,闹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12:05。9.如图所示,容器内水位在A处时,一束光斜射入水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P1;当容器内水位上升到B处时,该光束在容器底形成光斑P2,则P2在P1的(选填“左边”、“右边”或“相同位置”)。【答案】右边【解析】当容器内水位上升到B处时,入射点向右上方移动,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变,折射光线与原来平行,向右移动,所以,P2在P1的右边。10.平静水面上方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A、B如图所示,C点的人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A′、B′重合,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和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答案】【解析】作出小鸟位置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小鸟的像位置。因为C点人看到小鸟和小鱼的像重合,即A'也是小鱼B的像B′,A′C(B′C)与水面交于点O,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二、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B.实验中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的产生只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无关D.随着科技的发展,会制造更多精密的测量工具,最终能避免误差的产生【答案】B【解析】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故A错误;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正确;C.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C错误;D.随着科技的发展,会制造更多精密的测量工具,但最终也不能避免误差的产生,故D错误。故选B。12.为了迎接校园艺术节合唱比赛,同学们在音乐教室内排练,嘹亮的歌声回荡教室,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室外的同学能从排练的声音中分辨出老师的声音,这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B.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同学们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对外界的干扰,这是在声源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来分辨出老师的声音,故A正确;B.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关闭门窗是可以减少对外界的干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13.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解析】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到小孔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则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4.图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光源S处发出一束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上的A点形成一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位升高时,入射角将变大 B.当水位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小C.当水位降低时,光斑向A点左侧移动 D.当水位降低时,光斑向A点右侧移动【答案】D【解析】AB.因为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两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变,所以入射角不变,故AB错误;C.当水面降低时入射点向右移动,两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由于入射点向右移动,故光屏上的光斑A向右移动,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5.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A. B.C. D.【答案】D【解析】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制成。物体在上方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这个虚像又在下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得的像正好和原图形完全相同,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6.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A.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B.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反射C.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A【解析】AB.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如图所示,分别是几种不同声音在同一示波器上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频率不同,振幅相同B.甲、丙音调不同,响度相同C.甲、乙、丙均为乐音,丁为噪声lD.四种声音中,音色较好的是甲【答案】B【解析】A.甲、乙频率不同,振幅不同,故A错误;B.甲、丙波形,振幅相同,说明声音的音色相同,响度相同,频率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C.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由图可知,甲、乙、丙、丁振动有规律,则都是乐音的波形,故C错误;D.甲、丙波形,振幅相同,说明声音的音色相同,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B。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18.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某同学在进行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中。(1)测量前需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单位;(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B刻度尺分度值是mm,测量结果更精确的刻度尺是;其中刻度尺使用错误的原因是。【答案】(1)零刻度线;(2)2A刻度尺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紧贴【解析】(1)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前,首先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则需要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2)[1]由图可知,B刻度尺每1cm被分割成5小格,则每1小格表示0.2cm,即2mm,所以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2]A刻度尺每1cm被分割成10小格,则每1小格表示0.1cm,即1mm,所以A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更准确。[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将刻度尺的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紧贴,图中B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紧贴,所以是错误的。19.小杨安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声音的有关实验。(1)实验中,小杨发现发声体发声时,塑料小球不断地跳动;当发声体停止发声时,塑料小球也停止了跳动,这一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听到发声体的声音是通过固体和传入耳朵的;(2)他让发声体持续发声,同时用抽气机不断往外抽气,听到的发声体声音。由此,他进一步推导得出,如果钟罩内是真空,(选填“能”或“不能”)听见发声体的声音;(3)在抽气的过程中,他看到塑料小球跳动的剧烈程度(选填“明显加剧”“明显变弱”或“几乎不变”)。【答案】(1)空气;(2)变小不能;(3)几乎不变【解析】(1)实验中,听到发声体的声音除了通过固体传播外,还通过空气传入耳朵。(2)[1][2]让发声体持续发声,同时用抽气机不断往外抽气,随着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发声体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由此可以推理得出,如果钟罩内的空气被全部抽走,钟罩内是真空,则不能听见发声体的声音。(3)在抽气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故塑料小球跳动的剧烈程度几乎不变。2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本实验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了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其好处是;(2)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对蜡烛A、的要求完全相同,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火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像”或“虚像”);(4)若实验时,玻璃板的上端稍向蜡烛A倾斜,则所成的像应在(选填“桌面上方”或“桌面下方”)。【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不能虚;(4)桌面上方【解析】(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若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可以证明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对两支蜡烛要求是完全相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1][2]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而虚像光屏不能承接到,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这也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实验时需将玻璃板垂直于桌面放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的方向略有倾斜,A的像仍然和A关于平面镜对称,此时A的像会偏上,即蜡烛A的像将在桌面上方。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9分,共25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1.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测量的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成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累积法”。(1)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具体做法如下:取100张厚度完全相同的纸,测出其总厚度为9.0m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多少?(2)测一条厚薄均匀纸带,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求纸带的厚度。(用图中所测字母表示)【答案】(1)90;(2)【解析】(1)一张纸的厚度为(2)n圈纸带的厚度等于内外径之差的一半,故纸带的厚度为22.如图所示,PQ两地相距,EF是与PQ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PQ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小明要从P处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走到G点取水,然后再沿GQ方向将水送到Q处。如果小明的速度大小恒为,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要的总时间为多少分钟?[提示:要用到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为找到一条取水送水的最短路线(即从P到河岸和从河岸到Q的总路程最短),为此可以将EF看成一个平面镜,从P点作出一条光线经EF反射后恰能通过Q点,请你在图中帮小明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并标明入射点O的位置(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