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放射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放射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放射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放射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放射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放射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关于X线产生的基本条件,错误的是()A.电子源B.高速电子流C.真空环境D.靶物质答案:C(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为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靶物质,真空环境是维持电子流的必要条件,但非“基本条件”定义范畴)2.下列哪种组织对X线的衰减系数最大()A.脂肪B.肌肉C.骨骼D.空气答案:C(物质密度越高,原子序数越大,对X线衰减越强,骨骼含钙量高,衰减系数最大)3.CT图像中,水的CT值约为()A.-1000HUB.0HUC.+1000HUD.+40HU答案:B(CT值以水为基准,定义为0HU,空气约-1000HU,骨皮质约+1000HU)4.关于MRI弛豫时间的描述,正确的是()A.T1弛豫是纵向磁化恢复的过程B.T2弛豫是纵向磁化衰减的过程C.T1值长于T2值D.自由水T1值短于结合水答案:A(T1弛豫指纵向磁化从0恢复到63%的时间;T2弛豫是横向磁化衰减到37%的时间;通常T1值远大于T2值;自由水因分子运动快,T1值较长)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关键技术是()A.快速连续曝光B.图像叠加C.像素移位D.时间减影答案:D(DSA通过获取造影剂到达前后的两帧图像进行减影,核心是时间减影技术)6.辐射防护的“ALARA原则”指()A.合理最低剂量B.尽可能低的合理剂量C.绝对最低剂量D.平均合理剂量答案:B(ALARA即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指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使受照剂量保持最低)7.关于CR(计算机X线摄影)的成像流程,正确的顺序是()①激光扫描②潜影形成③图像处理④信息读取⑤IP板曝光A.⑤②①④③B.⑤①②④③C.②⑤①④③D.⑤④①②③答案:A(流程为:IP板曝光→形成潜影→激光扫描读取→信息处理→图像显示)8.乳腺X线摄影常用的靶-滤过组合是()A.钨靶+铝滤过B.钼靶+铑滤过C.铼靶+铜滤过D.金靶+锡滤过答案:B(钼靶产生的特征X线能量(17-20keV)与乳腺组织衰减特性匹配,常用铑或钼滤过板优化能谱)9.关于X线对比度的影响因素,错误的是()A.物体厚度越大,对比度越高B.原子序数差异越大,对比度越高C.X线能量越高,对比度越低D.物体密度差异越小,对比度越低答案:A(物体厚度增加会同时增加衰减,但对比度还与组织间衰减差异相关,过厚可能因散射线增加导致对比度下降)10.多排螺旋CT(MDCT)的“层厚”主要由()决定A.准直器宽度B.探测器排数C.螺距D.球管旋转速度答案:A(层厚由准直器的宽度控制,探测器排数影响扫描覆盖范围,螺距影响扫描速度和剂量)11.关于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错误的是()A.反映功能代谢B.空间分辨率高于CTC.可进行定量分析D.使用发射γ射线的核素答案:B(核素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约5-10mm),CT可达0.5mm以下)12.胸部DR摄影时,常用的呼吸控制方式是()A.深吸气后屏气B.深呼气后屏气C.正常呼吸D.连续浅呼吸答案:A(深吸气可使肺组织充分扩张,减少肺内气体重叠,提高对比度)13.关于DSA图像采集帧率的选择,错误的是()A.脑血管造影通常8-12帧/秒B.心脏造影需25-50帧/秒C.四肢动脉造影1-2帧/秒即可D.帧率越高,图像噪声越小答案:D(高帧率会导致每帧曝光时间缩短,量子噪声增加)14.医用诊断X线机的管电压范围通常是()A.20-150kVB.50-300kVC.100-500kVD.500-1000kV答案:A(普通X线机40-150kV,乳腺机20-40kV,胃肠机60-120kV)15.关于辐射生物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确定性效应有剂量阈值B.随机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C.胎儿8-15周受照最易发生智力障碍D.急性放射病属于随机性效应答案:A(确定性效应(如皮肤红斑、白内障)存在明确阈值;随机性效应(如癌症)发生概率与剂量相关,严重程度无关;胎儿8-15周是神经系统敏感期;急性放射病属于确定性效应)16.关于MRI禁忌证,错误的是()A.心脏起搏器植入者B.体内有铁磁性动脉瘤夹C.幽闭恐惧症患者D.妊娠3个月内孕妇(非绝对禁忌)答案:D(妊娠3个月内通常建议谨慎,非绝对禁忌;前三项为绝对禁忌)17.关于对比剂的描述,错误的是()A.离子型对比剂渗透压高于血浆B.非离子型对比剂肾毒性更低C.钆对比剂用于MRI增强D.钡剂可用于CT增强扫描答案:D(钡剂用于胃肠造影,CT增强使用碘对比剂)18.关于X线机高压发生器的功能,错误的是()A.产生高压直流电压B.为X线管提供灯丝加热电流C.控制X线的质(kVp)D.控制X线的量(mAs)答案:B(灯丝加热电流由低压电路控制,高压发生器负责产生管电压)19.关于CT图像伪影的处理,错误的是()A.金属伪影可通过金属伪影校正算法减轻B.运动伪影可通过缩短扫描时间改善C.线束硬化伪影可通过增加滤过减少D.噪声伪影可通过降低管电流改善答案:D(降低管电流会减少光子量,增加噪声;提高管电流或使用迭代重建可降低噪声)20.关于乳腺X线摄影的压迫技术,错误的是()A.压迫可减少散射线B.压迫厚度应控制在4-6cmC.压迫力度以患者无法耐受为上限D.压迫可提高图像分辨率答案:C(压迫力度需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过度压迫可能导致不适甚至损伤)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包括()A.X线能量B.物质密度C.物质原子序数D.物质厚度答案:ABCD(衰减系数与X线能量成反比,与物质密度、原子序数、厚度成正比)2.属于电离辐射的有()A.X射线B.γ射线C.紫外线D.微波答案:AB(电离辐射指能使物质原子电离的辐射,X、γ射线属于电离辐射;紫外线、微波为非电离辐射)3.CT扫描中,螺距(Pitch)的影响包括()A.扫描时间B.图像噪声C.空间分辨率D.辐射剂量答案:ABCD(螺距增大,扫描时间缩短,剂量降低,但每层光子量减少,噪声增加,空间分辨率下降)4.MRI的成像参数包括()A.TR(重复时间)B.TE(回波时间)C.层厚D.翻转角答案:ABD(层厚是扫描参数,非成像参数;TR、TE、翻转角直接影响图像对比度)5.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A.实践正当性B.剂量限制C.ALARA原则D.个人剂量监测答案:ABC(防护三原则:正当性、剂量限制、ALARA;个人剂量监测是实施手段)6.数字X线成像(DR)的优点包括()A.动态范围大B.辐射剂量低C.可进行后处理D.空间分辨率高于屏-片系统答案:ABC(DR空间分辨率通常低于屏-片系统(约2.5-5lp/mmvs5-10lp/mm),但动态范围大,剂量低,可后处理)7.关于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处理,正确的是()A.轻度反应(恶心、荨麻疹)可观察,无需药物B.中度反应(喉头水肿)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C.重度反应(休克)需保持气道通畅,快速补液D.所有患者检查前需常规使用激素预防答案:BC(轻度反应需密切观察,必要时给予抗组胺药;预防用药仅针对高危患者;中重度反应需立即处理)8.关于X线管焦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实际焦点是电子轰击靶面的面积B.有效焦点是实际焦点的投影C.小焦点用于高分辨率摄影D.焦点越大,散热能力越差答案:ABC(焦点越大,散热面积越大,散热能力越强)9.关于PET-CT的特点,正确的是()A.反映分子代谢水平B.图像融合提高定位准确性C.常用示踪剂为18F-FDGD.空间分辨率高于MRI答案:ABC(PET空间分辨率约4-6mm,低于MRI的1-2mm)10.关于胸部CT扫描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需屏气扫描以减少运动伪影B.高分辨率CT(HRCT)用于肺间质病变C.增强扫描可鉴别血管与淋巴结D.层厚越薄,图像噪声越小答案:ABC(层厚变薄会导致每层光子量减少,噪声增加)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X线的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答案:√(X线能量与波长成反比,波长短则能量高,穿透性强)2.CT值的单位是Hu(注意大小写)。()答案:×(标准单位为HU,全大写)3.MRI检查无辐射,因此对孕妇无任何禁忌。()答案:×(妊娠3个月内建议谨慎,强磁场可能影响胎儿发育)4.散射线会降低图像对比度,使用滤线栅可减少散射线。()答案:√(滤线栅通过吸收斜向散射线提高对比度)5.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越长,越适合用于诊断。()答案:×(诊断用核素需半衰期适中(如99mTc半衰期6小时),过长增加辐射剂量,过短难以操作)6.乳腺X线摄影中,钙化灶的显示与X线能量无关。()答案:×(低能量X线(钼靶)对微小钙化(钙原子序数高)的对比度更高)7.管电流(mA)影响X线的质,管电压(kVp)影响X线的量。()答案:×(管电流影响X线量(光子数),管电压影响X线质(能量))8.辐射剂量中的“有效剂量”单位是戈瑞(Gy)。()答案:×(有效剂量单位是希沃特(Sv),戈瑞是吸收剂量单位)9.DSA检查中,碘对比剂的浓度越高,图像质量越好。()答案:×(高浓度对比剂可能增加黏滞度,影响血流,且肾毒性更高,需选择适宜浓度)10.CR的IP板可以重复使用,需避免强光照射。()答案:√(IP板中的荧光物质受强光照射会导致潜影消失,需避光保存)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答案:X线成像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X线穿过人体时,因不同组织(密度、厚度、原子序数)对X线的衰减差异,导致到达探测器的X线强度不同。探测器将X线强度差异转换为电信号,经处理后形成黑白对比的图像,反映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2.列举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应用。答案:①多平面重组(MPR):将轴位图像重组为冠状、矢状或任意斜面图像,用于显示器官三维结构(如脊柱、血管);②容积再现(VR):三维立体显示解剖结构(如骨骼、肿瘤);③最大密度投影(MIP):突出高密度结构(如血管、结石);④最小密度投影(minIP):显示低密度结构(如肺气道);⑤CT仿真内镜(CTVE):模拟内镜观察空腔器官(如胃肠道、气管)。3.简述辐射防护的“三要素”及其具体措施。答案:三要素为时间、距离、屏蔽。①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如熟练操作、减少重复曝光);②距离防护: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平方反比定律,距离增加1倍,剂量率降低至1/4);③屏蔽防护:使用铅屏风、铅衣等屏蔽材料(如铅当量0.5mm可屏蔽90%以上的散射线)。4.对比剂肾病(CIN)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答案:高危因素: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3μmol/L)、糖尿病肾病、脱水、高龄(>70岁)、大剂量对比剂(>100ml)、合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预防措施:①检查前评估肾功能(eGFR<30ml/min需谨慎);②充分水化(检查前3-6小时至后6-12小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ml/kg/h);③选择非离子型低渗或等渗对比剂;④控制对比剂用量(<3ml/kg);⑤避免短期内重复使用对比剂。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患者,男,65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就诊,急诊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临床怀疑急性心肌梗死,需行冠状动脉DSA检查。问题1:DSA检查前需进行哪些准备?(8分)答案:①患者准备:确认无对比剂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肾功能(血肌酐、eGFR);禁食4-6小时(防呕吐误吸);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补液及急救);②设备准备:检查DSA机性能(球管、探测器、高压注射器);准备急救药品(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③对比剂准备:选择非离子型等渗对比剂(如碘克沙醇),提前加热至37℃(降低黏滞度)。问题2:检查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部潮红、血压80/50mmHg,应如何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