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è)枯躁(zào)气概(gài)血雨腥风(xiè) B.提防(dī)确凿(záo)虐待(nüè)咄咄逼人(bī) C.仁慈(yín)悔恨(huǐ)倜傥(tǎng)鸭雀无声(yā) D.惬意(qiè)决别(jué)纯粹(chuì)各得其所(suǒ)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与不阅读,能区别出两种______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______、一道鸿沟,两边必定是完全不一样的______。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______。A.截然不同篱笆景象喧嚣 B.大相径庭篱笆气象寂寥 C.截然不同屏障景象寂寥 D.大相径庭屏障气象喧嚣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②谈到教育的方法,孔子十分注重启发学生,强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③他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④由此可见,教育过程中,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一把钥匙,使之能够自主发掘文化宝藏。A.“思想”“启发”“一把”三个词语分别是名词、动词、数量词。 B.句②中“注重”和“强调”两个词语是反义词。 C.句④“由此可见”中,“此”指代的是孔子。 D.句④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充分提升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 B.古人的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愚兄”是谦称自己。 C.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富于生活情趣的篇章,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出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西游记》中,猪八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他虽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等,但也爱憎分明,忠诚勇猛。在大闹天宫时,猪八戒挥舞钉耙,并运用七十二变,顽强奋战,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5.忽一日,太上老君开炉取丹。当时他正揉着眼睛,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太上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推了一个倒栽葱,脱身走了。他随即取出耳中的如意金箍棒,迎风晃一晃,碗来粗细,拿在手中,不分好歹,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这段文字出自《》,选段中的“他”是。6.古诗文默写。(1)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3)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4)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运用奇特想象,借物把自己的忧思带到王昌龄身边,并始终陪伴他的句子是“,”。二、古诗文阅读(14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东溪北宋•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①发船迟。野凫②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③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④。情虽不厌住不得⑤,薄暮归来车马疲。【注释】①孤屿:这里指水中孤石。②野凫(fú):野鸭。③着(zhuó)花:开花。④净于筛:被筛选干净。⑤住不得:不能再停留了。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乙】诗颔联两句均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画面感极强,诗人推己及物,恬淡悠闲的心绪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C.两首诗都运用了描写。【甲】诗颔联“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边齐平的景象;【乙】诗颈联“剪”和“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东溪岸边蒲草的齐整、沙石的洁净。 D.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今自由闲适生活的赞赏。8.阅读。【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加之以学问,岂①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子曰:“御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③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④。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栝而羽⑤之镞而砺⑥之其入之不益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命。”(节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岂:岂同“其”,谁。②反檠(qíng):反,反对,引申为丢弃。檠,用来矫正弓弩的器具。③揉:揉同“糅”,加工而使曲的变直,直的变曲。④犀革:犀牛皮。⑤栝(guā)而羽:栝,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用羽毛装饰。⑥镞(zú)而砺:镞,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磨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夫夫君子之行(《诫子书》)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子曰:“汝何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D.以此言之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以子之所能,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4)孔子的话语充满哲理。请选择【甲】文中感受最深的一则,谈谈给你带来的启发。【乙】文中,通过交谈,孔子告诉了子路什么道理?三、现代文阅读(31分)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阅读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平均每天阅读时长较以往均有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年4月24日)【材料三】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推动网络文学繁荣发展。②“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他们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能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③“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潮流。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与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④“Z世代”的涌入,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了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3日)(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潮流。B.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的阅读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C.“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能通过评论反馈,表达家国情怀。D.“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拓宽了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提炼出两点。(3)结合【材料三】,谈谈“Z世代”对于网络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②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②段内容。(2)结合语境,说说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为什么是“我”的乐园?(4)冬天,在家乡的户外你一定做过一些有乐趣的事,请说出一件。(50字以内)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雪天里的暖陈喜联①下了两天的大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然而上天还不罢休,(A)凛冽的北风呼啸,空中的雪花飘飘扬扬,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蜷缩在家里,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虽然烦躁,但还是不愿去附近的超市,幸好有外卖,于是结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②感觉过了很长时间,才听到有人敲门。刚打开门,一股冷风便扑面而来,一位白盔白甲的“骑士”站在门前。“骑士”的头上、身上全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他跺着鞋上的白雪,大口大口地喘着,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但脸色却格外红润,透着十足的精气神儿。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骑士”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忽然,我看见他雨裤膝盖部位破了一个大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破了,头盔也坏了。”④我把正准备关上的门重新推开,告诉他等一等,然后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擦一擦吧,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⑤“谢谢!太感谢你了!”“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道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火车……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北风飘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⑥我叫“骑士”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他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更加红润了,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赶到奶茶店后,你猜怎么着?”“骑士”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你,另外两杯麻烦你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的。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我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路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第二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一个志愿者在清理人行道上的雪,我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你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迅速戴上我送他的头盔,转身“噔噔噔”地跑下楼梯,我站在窗口,看着他跨上车,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飞速离去,消失在拐角处。⑨(B)凛冽的北风仍然呼啸,空中的雪花依旧飘扬,冰天雪地的景象更加立体了。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哪些人仍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我知道,白雪皑皑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记忆。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骑士”一个人呢?(选自《博爱》2019年第1期)(1)选文围绕“我”和“骑士”展开叙述,请概括相关情节,依次填写。雪天订外卖→()→递毛巾擦脸→()→()→骑士下楼远去(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骑士”的头上、身上全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他跺着鞋上的白雪,大口大口地喘着,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但脸色却格外红润,透着十足的精气神儿。(3)联系上下文,说说选文第⑧段加点词语的作用。迅速戴上我送他的头盔,转身“噔噔噔”地跑下楼梯,我站在窗口,看着他跨上车,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飞速离去,消失在拐角处。(4)选文画线的A、B两句,在整体结构上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5)选文的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四、写作(40分)12.按要求作文。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促使万物茁壮生长;伟人的丰功伟绩熠熠生辉,引领众生迅速成长。在你的世界里,也有五彩的光照亮了你吧!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13.时钟对指南针说:“什么时候你都指向南方,真是太固执了!”指南针微笑着回答:“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题号12347答案BCADD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è)枯躁(zào)气概(gài)血雨腥风(xiè) B.提防(dī)确凿(záo)虐待(nüè)咄咄逼人(bī) C.仁慈(yín)悔恨(huǐ)倜傥(tǎng)鸭雀无声(yā) D.惬意(qiè)决别(jué)纯粹(chuì)各得其所(suǒ)【解答】A.有误,“枯躁”应写作“枯燥”,“血雨腥风”的“血”读作“xuè”;B.正确;C.有误,“仁慈”的“仁”读作“rén”,“鸭雀无声”应写作“鸦雀无声”;D.有误,“决别”应写作“诀别”,“纯粹”的“粹”读作“cuì”。故选:B。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与不阅读,能区别出两种______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______、一道鸿沟,两边必定是完全不一样的______。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______。A.截然不同篱笆景象喧嚣 B.大相径庭篱笆气象寂寥 C.截然不同屏障景象寂寥 D.大相径庭屏障气象喧嚣【解答】第一空:“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形容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差异或矛盾。“截然不同”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这里形容两种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的差异程度很大,几乎没有相似之处,用“截然不同”更能体现出两者的本质区别。第二空:“篱笆”是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一般比较低矮,主要起隔离或阻挡的作用。“屏障”指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强调其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阻挡、防护作用。结合后文“一道鸿沟”可知,这里需要一个能体现出两者之间有较大阻隔的词,“屏障”更符合语境。第三空:“景象”指景色、情景,侧重于具体的、直观的、呈现在眼前的各种现象和事物的样子。“气象”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等。此处是说两种不同生活方式所呈现出的具体样子,用“景象”更合适。第四空:“喧嚣”意思是声音杂乱,不清静,强调声音的嘈杂。“寂寥”指寂静、空旷,没有声音,形容环境安静、冷清。前文提到“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描绘了一种热闹美好的场景,与之相对的“一面”应该是冷清、荒凉的,“寂寥”更能体现出这种荒凉冷清的氛围。故选:C。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②谈到教育的方法,孔子十分注重启发学生,强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③他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④由此可见,教育过程中,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一把钥匙,使之能够自主发掘文化宝藏。A.“思想”“启发”“一把”三个词语分别是名词、动词、数量词。 B.句②中“注重”和“强调”两个词语是反义词。 C.句④“由此可见”中,“此”指代的是孔子。 D.句④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充分提升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解答】A.正确;B.有误,“注重”的意思是重视,“强调”的意思是特别着重或着重提出,两者都有对某事重视的意思,是近义词,不是反义词;C.有误,根据前文“他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知,“由此可见”中“此”指代的是前文孔子说的话,而不是孔子本人;D.有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某种能够让学生自主发掘文化宝藏的方法比作“钥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故选:A。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 B.古人的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愚兄”是谦称自己。 C.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富于生活情趣的篇章,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出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西游记》中,猪八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他虽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等,但也爱憎分明,忠诚勇猛。在大闹天宫时,猪八戒挥舞钉耙,并运用七十二变,顽强奋战,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解答】ABC.正确。D.有误,根据《西游记》原著内容可知,大闹天宫和拥有七十二变本领的都是孙悟空,不是选项所说的“猪八戒”。故选:D。5.忽一日,太上老君开炉取丹。当时他正揉着眼睛,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太上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推了一个倒栽葱,脱身走了。他随即取出耳中的如意金箍棒,迎风晃一晃,碗来粗细,拿在手中,不分好歹,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选段中的“他”是孙悟空。【解答】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根据文段“忽一日,太上老君开炉取丹……脱身走了……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可知,文段出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众神捉拿后,玉帝下令将其处死,但孙悟空已变得金刚之躯,刀砍斧剁、雷打火烧均不能伤他。太上老君便提议将孙悟空放入八卦炉中用文武火锻炼,想把他炼化。然而,孙悟空在八卦炉中躲在巽宫位下,有风无火,只是被烟熏红了眼睛,炼成了火眼金睛。到了开炉取丹之日,孙悟空跳出丹炉,蹬倒八卦炉,还把太上老君推了个倒栽葱,又取出金箍棒,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答案:西游记孙悟空6.古诗文默写。(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运用奇特想象,借物把自己的忧思带到王昌龄身边,并始终陪伴他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解答】答案:(1)小桥流水人家(2)非淡泊无以明志(3)却话巴山夜雨时(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二、古诗文阅读(14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东溪北宋•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①发船迟。野凫②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③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④。情虽不厌住不得⑤,薄暮归来车马疲。【注释】①孤屿:这里指水中孤石。②野凫(fú):野鸭。③着(zhuó)花:开花。④净于筛:被筛选干净。⑤住不得:不能再停留了。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乙】诗颔联两句均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画面感极强,诗人推己及物,恬淡悠闲的心绪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C.两首诗都运用了描写。【甲】诗颔联“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边齐平的景象;【乙】诗颈联“剪”和“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东溪岸边蒲草的齐整、沙石的洁净。 D.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今自由闲适生活的赞赏。【解答】ABC.正确。D.有误,【甲】诗借“海日生残夜”的壮阔、“归雁洛阳边”的设问,抒发的是羁旅思乡之情,而非“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赞赏”;【乙】诗虽借东溪之景传递恬淡之意,但“情虽不厌住不得”也暗含身不由己的无奈,且“两首诗均表达”的表述错误。所以两首诗虽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故选:D。8.阅读。【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加之以学问,岂①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子曰:“御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③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④。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栝而羽⑤之镞而砺⑥之其入之不益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命。”(节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岂:岂同“其”,谁。②反檠(qíng):反,反对,引申为丢弃。檠,用来矫正弓弩的器具。③揉:揉同“糅”,加工而使曲的变直,直的变曲。④犀革:犀牛皮。⑤栝(guā)而羽:栝,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用羽毛装饰。⑥镞(zú)而砺:镞,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磨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逝者如斯夫夫君子之行(《诫子书》)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子曰:“汝何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D.以此言之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以子之所能,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4)孔子的话语充满哲理。请选择【甲】文中感受最深的一则,谈谈给你带来的启发。【乙】文中,通过交谈,孔子告诉了子路什么道理?【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夫: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感叹/发语词,用于句首引发议论。B.之:代词,指学问和学业/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好:两个“好”均为动词,意为喜好、爱好。D.以:介词,凭借、依据/连词,用来。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重点词: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句意: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疑惑。②重点词:以,凭借;子,你;及,比得上。句意:凭你的才能,再加上学问,谁能赶上你呢?(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栝”指的是箭末扣弦处,“羽”在这里用作动词,指装上羽毛,“栝而羽之”的意思是给箭的尾部装上羽毛,这是一个完整的动宾结构,表示一种行为动作,所以应在此处断句;“镞”是箭头,“砺”是磨砺的意思,“镞而砺之”就是给箭头磨砺锋利,同样是一个完整的动宾结构,应断开;“其入之不益深乎”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它射入物体不是会更深吗”,这是对前面经过加工后的箭的效果的反问,与前面的内容在语义上有明显的区分,所以应与前面断开。故正确的断句为: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第一问:【甲】文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之后按时复习的重要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了人际交往的乐趣和价值。朋友从远方而来,彼此交流思想、分享生活,能够拓宽视野、丰富人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传达了一种豁达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即使自己的才华和品德不被他人所了解和认可,也不应该生气和抱怨,而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才是君子的风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要以一种谦虚、开放的态度向他人学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通过对河水日夜不停地流逝的描述,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它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虚度光阴。据此选择一句谈谈你的启示即可。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深刻认识到兴趣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探索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第二问:【乙】文中,根据“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可知,子路认为自己有很多优点,就像南山的竹子不加工就能射穿犀牛皮。孔子却以“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来回应,意思是给箭的尾部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射入得会更深。这里孔子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说明即使一个人有一定的天赋,但如果不通过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就像没有经过加工的竹子做的箭,其作用是有限的。箭经过加工后能射得更深,人也一样需要通过深入学习来增长知识和才能,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取得更大的成就。据此作答即可。答案:(1)C(2)①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疑惑。②凭你的才能,再加上学问,谁能赶上你呢?(3)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4)【甲】文示例一:我感受最深的一则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我不要只读书不思考或者一味空想不去学习,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示例二:我感受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启发我要善于发现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要能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和缺点,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对照自身改掉类似的毛病。【乙】文:孔子告诉子路,深入学习对提升能力,增强素质有重要作用。三、现代文阅读(31分)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阅读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平均每天阅读时长较以往均有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年4月24日)【材料三】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推动网络文学繁荣发展。②“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他们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能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③“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潮流。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与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④“Z世代”的涌入,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了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3日)(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潮流。B.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的阅读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C.“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能通过评论反馈,表达家国情怀。D.“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拓宽了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提炼出两点。(3)结合【材料三】,谈谈“Z世代”对于网络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解答】(1)ABD.正确。C.有误。【材料三】明确表述“‘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而选项C中说“将成为”,这与原文的时态不符,理解错误。故选:C。(2)根据【材料一】“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可知,中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庞大,并且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和技术推动者,对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提炼出信息:中国未成年人网民众多,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根据【材料一】“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可知,在网络信息繁杂的背景下,中国青年主动承担起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网络建设,据此可提炼出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根据【材料二】“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平均每天阅读时长较以往均有增长”可知,我国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阅读量和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显示出阅读习惯的积极变化。据此可提炼出信息: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提升。根据【材料二】“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可知,在现代科技影响下,未成年人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据此可提炼出信息: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较高。据此概括作答即可。(3)根据【材料三】第②段“‘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可知,“Z世代”成长于国家崛起的时代,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些情感通过网络文学的平台得以表达,从而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创作。据此可概括出影响:“Z世代”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根据【材料三】第③段“‘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可知,作为“网生”一代,“Z世代”天生具有数字化生存体验,对互联网有着更为敏锐和前沿的感知。他们与同龄段的作者更容易交流,这种交流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学向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据此可概括出影响:“Z世代”的加入,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潮流。根据【材料三】第④段“‘Z世代’的涌入,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可知,“Z世代”的涌入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同时也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拓宽了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提升了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和价值功用。据此可概括出影响:“Z世代”的加入,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潮流。“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C(2)①中国未成年人网民众多,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②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我国未成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提升。④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较高。(3)①“Z世代”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②“Z世代”的加入,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潮流。③“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②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②段内容。(2)结合语境,说说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为什么是“我”的乐园?(4)冬天,在家乡的户外你一定做过一些有乐趣的事,请说出一件。(50字以内)【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找出段落中的关键信息或主题句。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注意字数限制。由文章第②段中“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只好来捕鸟”可以提取关键信息,时间:冬天;地点:百草园;事件:雪后捕鸟。该段主要描述了雪后捕鸟的情景,包括捕鸟的条件、方法和捕到的鸟的种类。因此,该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描述雪后百草园捕鸟的情景。(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由句子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可知,这一系列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具体、准确、细致、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从扫雪露出地面,到支起竹筛撒秕谷,再到系绳远牵、静待鸟雀、拉绳罩鸟,每一个动作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捕鸟场景。这些动词的运用,不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捕鸟时的紧张与兴奋,更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和愉悦之情。(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选文第②段中“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可知,虽然冬天的百草园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无味,但是一旦下雪,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虽然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等活动因为人迹罕至而不适合在百草园进行,但是雪地捕鸟这一活动却成为了孩子们的乐趣所在。通过扫雪、支筛、撒秕谷、系绳等一系列操作,孩子们可以成功地捕捉到麻雀等鸟类,这种体验对于热爱新鲜事物、爱玩的儿童来说是非常有趣和充实的。因此,尽管冬天的百草园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无味,但是它仍然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成为他们的乐园。(4)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冬天家乡户外做过的有趣事情。可以是和朋友们一起玩的游戏,也可以是独自进行的探索活动。注意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出来,字数控制在50字以内,让人一听就能明白你所做的事情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你觉得它有趣。答案:(1)冬天在百草园雪地捕鸟。(2)运用“扫”“露”“支”等一系列动词,具体、准确、细致、生动地写出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捕鸟时紧张、兴奋的心情和回忆童真童趣的愉悦之情。(3)因为“我”在无味的冬天做了有味的雪地捕鸟活动,体验到冬季的百草园也能给热爱新鲜事物、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也是“我”的乐园。(4)示例:我独自一人在家乡的河边滑冰,看着冰面下的鱼儿游动,感觉既刺激又有趣。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雪天里的暖陈喜联①下了两天的大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然而上天还不罢休,(A)凛冽的北风呼啸,空中的雪花飘飘扬扬,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蜷缩在家里,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虽然烦躁,但还是不愿去附近的超市,幸好有外卖,于是结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②感觉过了很长时间,才听到有人敲门。刚打开门,一股冷风便扑面而来,一位白盔白甲的“骑士”站在门前。“骑士”的头上、身上全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他跺着鞋上的白雪,大口大口地喘着,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但脸色却格外红润,透着十足的精气神儿。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骑士”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忽然,我看见他雨裤膝盖部位破了一个大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破了,头盔也坏了。”④我把正准备关上的门重新推开,告诉他等一等,然后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擦一擦吧,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⑤“谢谢!太感谢你了!”“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道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火车……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北风飘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⑥我叫“骑士”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他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更加红润了,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赶到奶茶店后,你猜怎么着?”“骑士”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你,另外两杯麻烦你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的。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我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路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第二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一个志愿者在清理人行道上的雪,我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你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迅速戴上我送他的头盔,转身“噔噔噔”地跑下楼梯,我站在窗口,看着他跨上车,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飞速离去,消失在拐角处。⑨(B)凛冽的北风仍然呼啸,空中的雪花依旧飘扬,冰天雪地的景象更加立体了。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哪些人仍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我知道,白雪皑皑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记忆。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骑士”一个人呢?(选自《博爱》2019年第1期)(1)选文围绕“我”和“骑士”展开叙述,请概括相关情节,依次填写。雪天订外卖→(骑士送外卖)→递毛巾擦脸→(倒茶送头盔)→((述说)替人送奶茶)→骑士下楼远去(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骑士”的头上、身上全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他跺着鞋上的白雪,大口大口地喘着,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但脸色却格外红润,透着十足的精气神儿。(3)联系上下文,说说选文第⑧段加点词语的作用。迅速戴上我送他的头盔,转身“噔噔噔”地跑下楼梯,我站在窗口,看着他跨上车,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飞速离去,消失在拐角处。(4)选文画线的A、B两句,在整体结构上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5)选文的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②段“刚打开门,一股冷风便扑面而来,一位白盔白甲的‘骑士’站在门前。‘骑士’的头上、身上全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他跺着鞋上的白雪,大口大口地喘着,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但脸色却格外红润,透着十足的精气神儿”可概括为:骑士送外卖;根据第⑥段“我叫‘骑士’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可概括为:倒茶送头盔;根据第⑥段“他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更加红润了,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赶到奶茶店后,你猜怎么着?’‘骑士’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你,另外两杯麻烦你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第⑦段“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我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路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第二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一个志愿者在清理人行道上的雪,我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可概括为:(述说)替人送奶茶。(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语句中“‘骑士’的头上、身上全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为外貌描写;“他跺着鞋上的白雪,大口大口地喘着,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为动作描写;“脸色却格外红润,透着十足的精气神儿”为神态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位骑士冒着大雪送外卖后,满身白雪,气喘吁吁,但精气神十足的样子;联系第②段“刚打开门,一股冷风便扑面而来,一位白盔白甲的‘骑士’站在门前”可知,表现了雪天送外卖的艰苦;骑士冒着大雪、冷风送外卖,表现了送外卖者的敬业精神。(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加点字“戴、跑、跨、顶、离”均为动词;内容:“迅速戴上我送他的头盔,转身‘噔噔噔’地跑下楼梯,我站在窗口,看着他跨上车,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飞速离去,消失在拐角处”生动写出了“骑士”离开“我”家,冒着大雪迅速消失的场景;情感:联系第⑤段“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火车……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发车”可知,表现了“骑士”想尽快送完外卖,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急切、兴奋的心情。(4)本题考查表现手法。A句“凛冽的北风呼啸,空中的雪花飘飘扬扬,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位于首段,为环境描写,描写了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B句“凛冽的北风仍然呼啸,空中的雪花依旧飘扬,冰天雪地的景象更加立体了”,位于第⑨段,接近文章的尾声,为环境描写,内容相近,也描绘了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两句环境描写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外卖员冒着严寒送外卖,表现了外卖员不怕艰难,辛勤劳作的精神。(5)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题目中“冬天”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同时引发读者思考冬天“暖”在哪里,为何暖等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教育政策法规市场发展评估及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电商平台年度运营计划模板
-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手册
- 三年级语文绘本阅读教案设计
- 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酒店前台接待标准操作流程模板
- 建筑施工企业环保工作总结
- 《鹬蚌相争》课文教学全过程记录
- 医学影像诊断流程及常见问题解析
-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优化策略与案例
- ISO9001、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QC080000-五体系标准条款对照表
- 全文解读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内容课件
- 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临床教学质量检查标准评分表
-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权限及流程表
- 生产设备台账参考模板范本
- 《王传福传 比亚迪神话》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2023年河南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水资源系统工程(研2015)
- GB/T 14647-2008氯丁二烯橡胶CR121、CR122
- GB/T 14336-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 GB 15745-1995小型民用爆破器材仓库安全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