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福建春季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1页
2026福建春季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2页
2026福建春季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3页
2026福建春季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4页
2026福建春季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8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目录

第一部分明晰学考要求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第三部分考点精讲精练

考点一:辨析修辞手法

考点二:分析表达效果

考点三:结合语境赏析

考点四:按要求运用

第四部分实战能力训练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指根据要求或规定的情境,正确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增强

语言的表现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九种。在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并能正确运用这九种修辞手法。其中要特别注意区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学生在备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时,应以我们学过的课文为基本素材,分类理常见的修辞

手法,以期在考场中能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一、比喻

1.定义: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构成: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3.种类:明喻(甲像乙,有“像”“好像”等比喻词)、暗喻(甲是乙,有“是”“成为”等

词)、借喻(直接用乙事物代替甲事物,无本体和比喻词)。

4.作用: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二、比拟

1.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2.作用:增添特有的情味,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三、借代

1.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2.种类: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等。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四、夸张

1.定义: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

小。

2.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4.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五、对偶

1.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2.种类: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串

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3.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六、排比

1.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2.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七、反复

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2.种类: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有别的词语间隔)。

3.作用: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八、设问

1.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2.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九、反问

1.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2.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考点一:辨析修辞手法

准确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基础。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通过“脚步”一词可判断为拟人。需注意易混淆的修辞,如借喻和借代,借喻可补出本体和喻

体,借代是用相关事物代替本体。

考点二:分析表达效果

不同修辞手法有不同表达效果。比喻可使抽象事物形象化,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将月光比作流水,生动展现月光的柔和。排比能增强语势,抒情时

使情感更浓烈,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

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考点三:结合语境赏析

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描写春

花的语境中,使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花的色彩艳丽,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考点四:按要求运用

要求学生在规定情境中运用特定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扩写等。如以“梦想”为主题,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梦想像灯塔,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典型例题】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孔雀翘起了尾巴,光辉灿烂,但后面的屁股眼也露出来了。

B.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C.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D,总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容易题。本题考查比喻的基本类型:

明喻、暗喻、借喻。四个选项均为比喻。B选项将君子的德比为风,小人的德比为草。本体喻

体同时出现,为明喻。A、C、D三个选项为借喻,句中本体不出现,直接以喻体代替本体,表

达效果深厚含蓄。故选B项。

【即时演练】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贝多芬的交响曲气象万千,细腻处如溪流涓涓,粗犷时似地裂山崩,震撼人心

B.灯笼火把,沿着大堤从南到北燃烧着,如一条长长的火龙,把河水照耀得通红

C.三面都是高山,紧紧地围着寺院,寺院就暖暖和和、舒舒坦坦地安卧在里面

D.菖蒲花朵纤秀,叶子却像短剑般挺立着,花和叶不同的特质得到很好的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容易题。A项把贝多芬的交响乐与溪

流、地裂山崩相比,为比喻。B项把长长的灯笼火把比作龙,为比喻。D项把叶子比作短剑,

为比喻。C项将寺院人格化,赋予“安卧”的人格动作,为拟人。故选C项。

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2.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猛地摇摆起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露从今夜白诸荣会

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来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

这是贵为天子的曹丕,面对她而生出的感慨,为天地的苍凉,为生命的无奈;“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慰籍……

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

国文化中!

诗意来自于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

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

人、物、风、雨……

此时,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

因之上升了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

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想来这都是因为风行

进的步伐放慢了的缘故吧?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

一路向前,争取恐后,催枯拉巧,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燥的特点,步

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到好处。

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花花草的春天,

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秋光之下,那些娇嫩、艳丽的花

朵,经过一个夏天的激烈竞争,该争得和能争得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实确立了自己的

存在;而没能争得的,早已零落成泥。人生与自然之从容境界,莫过于真能“宠辱不惊,闲看

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然秋至白露,该是“花落”“云舒”时了吧?

不过,白露并不是一个丰收的节气,真正丰收的时节,要待到寒露、霜降,甚至要等到秋

后初冬。在白露,那个总缠着农人的“忙”字,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

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

既然只需等着,就得慢慢的,因为时至秋天,地球和太阳的运转似乎也慢了不少,“春宵

一刻值千金”的古训驱使着的只争朝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话驱使出的风风火火,

都已过去,转慢了的地球,这才让夜间的露水在草尖凝聚成珠,且挂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

之在早晨的阳光下白亮亮地闪光,闪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个诗意的名称。

“慢慢走,欣赏呵!”这是美学家朱光潜对于世人的告诫。的确,再美好的风景,如果走

得太快,终究无法收获诗意。历代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

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意。

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节自会定型。白露正是一个定型

的节气——是果,都将由桨变成粉,由酸变成甜,由青变成红;是实,都将由空变成满,由瘪

变成饱,由青变成黄;是生命,都将由稚嫩变得坚强,由轻狂变得稳重,由青涩变得成熟……

人当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与等待中,青春从生命中流逝,这确实让人无奈和感伤,但

是,如果在这之后,人还不能变得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这人生还有什么收获可言呢?

(有删改)

本文的语言典雅秀丽,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秋意温凉,信步款款。一弦一柱,古筝柔柔。立于叶落风舞之中,叶脉清晰风妩媚,叶随风

转沙沙响,绕树三匝还恋树,迟迟不肯安逸躺,原是落叶也恋秋风,原是落叶也尽享秋意,舞

出一点点迷离,舞尽柔美秋韵。此间谁敢与落叶争秋,此间谁敢与落叶媲美,自旋一圈伊人也

沉醉,自舞一段飞蝶也羞怯,自吟一句任是旷世诗人也让三分,自描一笔即使绝代画师也惊叹

于如此笔触。缕缕柔风,似是为落叶伴奏,倾国倾城此刻也不能描尽如此惊艳的一幕。雅俗,

飘逸,清新,恬淡……便是我这凡夫俗子一见也倾心,几点淡墨,也想为他倾尽;几点情愫,

也想为他燃尽;几点温柔,也想为他絮诉。

立于蜻蜓点水之岸,涟漪随风散,睡莲懒伸腰,蜻蜓舞水涟,落叶浮水面,倾听水莲吟,

点点滴滴醉迷离,荷叶随风唱秋吟,水光潋滟荡秋色。这一汪秋水绵绵含秋情,这一汪秋水潺

潺荡秋意,水有情,物有情,人有情,享这秋意温凉,心头泛起古筝柔柔。指尖点起的古筝之

音就如这水这般轻柔,就如这蜻蜓这般清逸,就如这睡莲这般脱俗,闭眼这秋意竟让人如此沉

溺,睁眼这秋色竟让人如此着迷。放逐那些胡乱的念想,沉溺于秋天的旖旎风光,陶醉于古筝

的婉转弦调,尽享秋意温凉,尽享古筝柔柔。

上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比喻、比拟B.排比、夸张、对偶

C.借代、对偶、比喻D.借代、比喻、比拟

5.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

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

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很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

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

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没有

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

①。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

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

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②,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

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

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比喻、通感B.排比、设问、拟人

C.拟人、博喻、夸张D.通感、设问、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1.B(B项运用明喻,本体是天边偶尔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