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卷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卷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卷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卷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2024年暑假,山东青岛某中学八(3)班学生自发成立“海岸卫士”志愿队,每周六到第一海水浴场清理浒苔并分类称重,两个月累计回收海洋垃圾1.3吨。他们的行动最能体现的社会责任是()A.奉献社会B.欣赏他人C.遵守规则D.维护正义2.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表明()A.规则一成不变B.规则随时代发展而调整C.道德高于法律D.法律约束道德3.2024年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在田径赛场自发把垃圾带离看台,被外媒誉为“移动的文明风景”。这说明文明有礼()A.体现国家形象B.只是个人私事C.无需他人监督D.全靠法律强制4.某短视频博主为博流量,摆拍“给外卖员下跪道歉”剧情,引发网友愤怒后账号被永久封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自由就是无限制B.权利行使有边界C.网络无道德约束D.流量可凌驾公序5.2024年“新时代好少年”王浩宇,三年如一日背患病同学上下学,风雨无阻。他的事迹告诉我们()A.友谊需要物质交换B.友谊要讲江湖义气C.友谊是一种亲密、平等、双向的关系D.友谊可替代亲情6.某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审理“校园欺凌案”。该活动旨在()A.让学生逃避作业B.培养学生法治信仰C.表演娱乐大众D.替代真正司法7.2024年11月,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这属于我国基本国策中的()A.节约资源B.保护环境C.对外开放D.计划生育8.初中生小杰偷偷用父亲手机给游戏充值6000元,家长发现后向平台申诉追回款项。小杰的行为属于()A.正当消费B.无效民事法律行为C.有效合同D.赠与行为9.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某校举行“宪法晨读”活动。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最高人民法院D.中央军事委员会10.某社区设立“垃圾分类红黑榜”,每月公示分类正确与错误住户门牌号。对“黑榜”住户而言,这种公示属于()A.行政处罚B.民事处罚C.社会舆论监督D.刑罚11.2024年“清朗”专项行动关闭传播暴力色情账号12.6万个,体现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网络保护D.司法保护12.某中学规定学生不得将智能手机带入课堂,否则代管至期末。该规定()A.侵犯学生财产权B.限制学生人身自由C.属于学校合理管理权限D.违背教育规律13.2024年“乡村振兴大舞台”节目中,贵州“村BA”火爆出圈,带动当地旅游收入超6亿元。这体现网络()A.只能娱乐B.促进经济发展C.必然导致沉迷D.取代实体经济14.某市公交司机为抢救突发疾病的乘客,连闯红灯将人送到医院。对司机行为评价正确的是()A.违法且缺德B.合法不合德C.合理不合法D.德法兼顾需具体衡量15.2024年10月,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属于()A.民事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道德规范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16.2024年“五一”假期,河南洛阳“汉服热”带动全城志愿者为游客免费梳头、讲解礼仪,收获百万点赞。这说明()A.文明促进旅游经济B.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C.志愿者可获得物质回报D.城市形象需要人人共建17.某校“校园议事厅”中,学生代表提出“增设早餐窗口”议案,经校务会讨论后采纳。这一过程体现()A.民主意识B.参与能力C.服从权威D.协商民主18.2024年9月,《中国青少年网络安全调查报告》显示,18.3%的未成年人曾遭遇网络诈骗。防范网络诈骗,青少年应()A.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B.轻信中奖信息C.及时举报可疑账号D.转账前多方核实19.2024年“世界粮食日”主题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下列做法符合粮食安全要求的有()A.学校食堂推出“小份菜”B.外卖平台提供“无需餐具”选项C.家庭按需采购减少浪费D.餐厅设置最低消费门槛20.202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该法要求()A.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B.禁止学生参加外国节日C.组织学生参与升旗仪式D.鼓励创作爱国主义网络作品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1.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行为同样受法律约束。()22.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无需接受矫治教育。()2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义务。()24.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当朋友误入歧途时应及时规劝。()25.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26.垃圾分类是公民法定义务,违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27.国家安全只是军队和警察的事,与青少年无关。()2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需要代代守护。()29.遇到校园欺凌,应默默忍受,避免报复。()3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31.材料:2024年11月,江苏南京某小区高层住户多次高空抛物,砸伤楼下玩耍的6岁儿童。警方通过DNA比对烟蒂锁定肇事者,以涉嫌高空抛物罪将其刑拘。结合材料,运用“规则与法律”知识,谈谈高空抛物为何入刑及对青少年的启示。32.材料:2024年“双十一”期间,八年级学生小宇熬夜抢购,用父母银行卡透支2万元购买游戏皮肤、明星周边。父母发现后,小宇却说“花钱是我的自由”。请从权利与义务关系角度,评析小宇的言行。33.材料:2024年10月,甘肃临夏州发生6.2级地震,当地中学生小马超第一时间组织同学撤离,返回教室背起受伤同学,被评为“抗震救灾好少年”。请运用“勇担社会责任”知识,说明小马超的行为为何值得点赞。五、材料分析题(12分)34.材料一:2024年9月,某短视频平台主播“凉山孟阳”摆拍贫困假象,销售假“助农”核桃,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被检方以虚假广告罪提起公诉。材料二:2024年1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虚假助农、扮穷卖惨等欺诈行为。材料三:某校八(1)班召开“擦亮眼睛,拒绝流量陷阱”主题班会,同学们围绕“如何辨识虚假助农直播”展开讨论,提出“三看三问”方法:看产品溯源、看主播信誉、看价格合理性;问产地、问质检、问售后。(1)结合材料一,运用“诚信”知识,说明“摆拍助农”为何属于违法行为。(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治政府”知识,分析国家开展“清朗”行动的意义。(4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知识,谈谈青少年如何助力网络清朗。(4分)六、实践探究题(15分)35.2024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开辟一处“校园责任田”。某校八年级准备利用教学楼后侧空地建设“耕读园”,邀请学生全程参与设计、种植、管理、分享。任务:(1)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体现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结合。(2分)(2)列举三种适合本地冬季栽培的农作物或中草药,并说明选择理由。(3分)(3)为“耕读园”设计一套管理细则,包含岗位设置、轮值制度、成果分配、安全责任四项内容。(6分)(4)结合“劳动创造价值”知识,阐述该校建设“耕读园”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4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A2.B3.A4.B5.C6.B7.B8.B9.B10.C11.C12.C13.B14.D15.B二、多项选择题16.ABD17.ABD18.ACD19.ABC20.ACD三、判断题21.√22.×23.√24.√25.√26.×27.×28.√29.×30.√四、简答题31.高空抛物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具有明显社会危害性;将其入刑体现法律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守护,表明规则随社会发展不断完善。青少年应增强法治观念,从“不往窗外扔东西”做起,把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守护“头顶安全”。3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未成年人有财产使用权,但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小宇透支消费给父母造成经济负担,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超出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范围,其“自由”主张片面且无效。青少年应树立正确消费观,行使权利时履行相应义务,尊重父母监护权。33.小马超在危险面前不犹豫,挺身而出,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表现;他组织撤离、救助同学,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传递了“生命至上、互相关爱”的价值理念;其行为激励同龄人见义智为、见义善为,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因此值得点赞。五、材料分析题34.(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要求,也是民法基本原则。“摆拍助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诱导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破坏市场交易秩序,损害农民群体形象,触犯虚假广告罪,背离诚信底线。(2)“清朗”行动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与文化职能的体现,有利于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与农民合法权益;彰显法治权威,提升政府公信力;净化网络生态,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空间;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3)青少年应提升媒介素养,不盲目打赏、不跟风下单;学会“三看三问”,善用平台举报功能;积极转发科学辟谣信息,做网络文明志愿者;以消费选择倒逼主播守法诚信,共同维护清朗网络。六、实践探究题35.(1)示例标语:耕读传家久,劳动育新人;手中有锄头,心中有乾坤。(2)冬季作物示例:①乌塌菜:耐寒-5℃,生长期短,可间茬种植;②大蒜:需冷量,翌年抽薹收获,兼顾经济与观赏;③板蓝根:中药材,市场需求稳,可结合校本课程讲中医药文化。(3)管理细则:岗位设置——设园长1名(教师)、副园长2名(学生自荐)、记录员2名、工具员4名、安全员2名。轮值制度——按班级顺序每周轮值,每日课间与放学后各巡视一次,填写《耕读日志》。成果分配——收获蔬菜按“三成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