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新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_第1页
2026届新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_第2页
2026届新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_第3页
2026届新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_第4页
2026届新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基础

①试剂保存与实验安全

1.知识点梳理②常考实验装置图梳理

③表格型实验题汇总

导航2.先做高考题三年高考真题

①操作与安全类

3.模拟题训练②实验装置类

③表格类

知识点梳理

试剂保存与实验安全

1试剂的保存方法

名称特点保存方法

钠、钾易与氧气或水反应贮存在煤池里

加少量铁度防氧化,加少量段

FeSCh溶液易与氧气反应,易水解

硫酸防水解

Na2sCh固体、

易与氧气反应密封保存

Na2s和KI溶液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易与C02反应,并能腐蚀玻璃密封保存,试剂瓶用橡胶塞

Na2co3、NazSiCh等溶液

漂白粉易与C02和水反应密封保存

见光、受热易分解,能腐性橡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

浓硝酸、氯水、滨水

胶瓶中,置冷、暗处

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置冷、

高钵酸钾固体、硝酸银固体见光、受热易分解

暗处

密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液

液溪易挥发,能腐蚀橡胶寒

面上放少量水防止由2挥发

密封置于冷、暗处(不需要放

氨水、浓盐酸易挥发

在棕色细口瓶内)

浓硫酸、碱石灰、无水氯化钙易吸水密封保存

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保存在鲤瓶中

FeCb溶液易水解加入稀盐酸防止Fe3‘水解

3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1.常见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用标识

2.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的“六防”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山、CO、CH&、C2H”或用CO,H2还原Fe2O3xCuO之前,要J佥

验气体纯度

防爆炸

用H2或CO还原CuO时,应先通入山或CO,在装置尾部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

若尾部气体已纯净,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可对装置加热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底部要略高于试管口,如实验室制02、NH]等;加热液体

防倒吸时试管口要向上帧斜45。;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

时,要注意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或加装安全瓶

具有强还原性的可燃物(如钾、钠、白磷等)要妥善保存,要与强氧化剂分开存放

防失火使用易挥发性可燃物(如乙醉、乙醛、汽油等)时,应防止蒸气逸出;添加易燃试剂时,

一定要远离火源

制取有毒气体(如Cb、CO、SO2、H2S、NO?、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需要

防中毒

进行尾气处理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伸入容器内(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除

外);取用试剂时,试剂瓶盖倒放于京面上;药匙和胶头滴管尽可能专用(或洗得、擦

防污染

干后再取用其他试剂);废液及时处理;凡有污染性气体(如Cb、SO2、CO、NO、等)

产生的实验均需对尾气进行吸收或处理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金属钠、钾起火用沙土盖灭

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NaHCO±溶液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温度计水银球破碎用硫粉覆盖

液澳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

重金属盐中毒喝大量豆浆、牛奶,并及时送医院

常考实验装置图梳理

1、熟记实验装置图与目的正误判断20例

序号装置图实验目的正误

该装置可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

1X

体的体积

1

C

2¥煤油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3X

*

雪'NaOH溶液

-铁丝

3空气《r该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X

NaOH

稀硝酸甘溶液

1

该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

4X

碳酸钠

临该装置用于Na2CO3和稀H2s。4反应制取

5X

少量的CCh气体

J有孔塑料板

用该装置加热硫酸铜晶体制备无水硫酸

6X

1L铜

用该装置分离氢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的少

7X

oft量氯化钱固体

该装置可用于吸收NE或HC1气体,并

8X

防止倒吸

3水Y

该装置可用于分离石油,得到汽油、煤

■X

9

油和柴油等各种纯净物

乙酸、

3•

10该装置可用于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X

饱和

_Na2CO3

溶液

NH,C1和

Ca(OHh

该装置可用于制备并收集氨气

11棉花

1~/-----------」

上温度计

U该装置可用于分离乙酸与乙醇

127X

利茶[_NaOH

X

13如图洗气瓶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3

Ba(NO,)--

溶液一2曜5菖[溶液

下水1

14

r(J用图中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X

-分液漏斗

15如图所示装置用于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止水夹V

4制取CO2气体

浓硫酸厂

铜片歹

利用该装置可证明SO?有漂白性

16JX

Cg--J,■翳■

注/酸性KMnO的液NaO诂容沼

模拟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17i1!T4

石米主;二二二厂一、央钉

irv-ZM?

干燥的pH试纸

铁丝绒d

利用该装置合成板并检验匆的存在

18X

II-rbJ

♦‘1''

20mLN+60mLH

加热22

r®KSC

lt:N溶液

7n—flzzfcr-Fe利用该装置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9X

11经:黄沸酸

三5ILL1勺3%的

Na(B溶液

々管

2利用该装置测定一定质量的NaO和

20s2q

管NazO:混合物中NazO2的质量分数

2、仪器组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

=

装置t

溶液配制1—/过渡°

①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①要用玻璃棒引沆①分液漏斗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易错点或

②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②漏斗末端要紧靠烧杯内②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上层液

注意事项

不是刻度线以上壁体从上口倒出

饱和

实验装置

NacO3

溶2加;送

S洗气

蒸饰

制备乙酸乙酯

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位于支①右端导管要靠近液面

易错点或管口处②用饱和Na2co3溶液除①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

注意事项②水流方向为自下而上去乙酸,吸收乙醇,分离②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

③为防止暴沸应加碎瓷片或沸石乙酸乙酯

实验装置

①制备H2、。2、SO2、C0>NH.3(浓①反应的试管的管口要略

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

易错点或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可选A装置向下倾斜

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

注意事项②MnO?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b可②制备Nh时棉花的作用

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

以选B装置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3、三大气体的制备系统

A唆浓靛或

事"

否B

Cl的实验室制备

2^Sg^Mn()9

系统

NaOII

鹭溶液

制。2装置吸收多余Cl2

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NH©和

Ca(0II)2

.

NH3的实睑室制

备系统

气体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性质验证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4、气体的干燥

类型液体干燥剂固体干燥剂

装置U

常见干燥无水氯化钙(中

浓H2s0/(酸性、强氧化性)碱石灰(碱性)

剂性)

N?、O?、、CI2xCOvCO2、

可干燥可干燥除NH;以

SO2、HC1、NO、NO:、CM、可干燥N&及中性气体

的气体外的所有气体

C2H4、C2H2等

不可干燥。2、H£、HCKSO2、

N%、H?S、HBr、HI等NH

的气体382等

5、气体的收集方法及装置

收集方法收集气体的类型收集装置可收集的气体

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

排水法。2、氏、NO、CO、CH4等

与水反应的气体1

向上排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

02、SO>NO2、82等

空气法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2

排空气

法n

向下排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

出、NH3等

空气法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y

6、尾气的处理

①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处理方法

CI2S0NO2HC1co、HNO

2H2SNH32

硫酸铜溶液或与氧气混合后

NaOH溶液水水或硫酸溶液点燃

NaOH溶液通入NaOH溶液

直接排入空气中:主要是针对无毒、无害气体的处理。如:N2、02、C02等

②尾气处理装置

a、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气体仅口:③等),多数可通入烧杯中的溶液中,用某些试剂吸收除去,

如图甲。

b、对于溶解度很大、吸收速率很快的气体(如:HCI、NE等),吸收时应防止倒吸,如图乙.

C、某些可燃性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如C。、H?可点燃除去,如图丙。

d、尾气也可以采用收集的方法处理,如CHa、C2H4、出、CO等,如图丁。

7、常见的物质制备类装置分析

(1)硝基苯的制备

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①试剂加入的顺序:先浓硝酸再浓硫酸->冷却到55〜60℃,再加入苯(苯的挥发性);

②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_③硝基苯分离提纯:蒸储水和5%NaOH溶液洗涤,再用蒸储水洗涤,最后将用无水CaCL

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储,得到纯硝基苯;

•漏斗分离。分液后再蒸储便可得到纯净浪苯(分离苯);

④玻璃管的作用:冷凝回流;

1L⑤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温度计的位置:水浴中;

⑵滨苯的制备

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①浜应是纯溪(液浪),而不是澳水;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实际上起催

化作用的是FeBp;

②加药品的顺序:铁一^笨一7臭

IO③长直导管的作用:导出气体和充分冷凝回流逸出的苯和澳的蒸气(冷凝

回流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④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HBr气体易溶于水,防止

/LLY^-HNO^JAgNOj

J-溶液倒吸,进行尾气吸收,以保拧环境免受污染;

⑤漠苯分离提纯:先用水洗后分液(除去溶于水的杂质如液化铁等),再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除去漠),最后水洗(除去氢氧化钠溶液及与

其反应生成的盐)、干燥(除去水),蒸储(除去苯)可得纯净的溟苯;

(3)乙酸乙酯的制备

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①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使平衡右移),除去生成物中的水,

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增大乙酸乙酯的产率;

②饱和Na2cCh溶液的作用:

a.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乙呼/乙酸

2一

b.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k饱C.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便于分层,分液;

r

ac

-N溶:

I液③加入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④实验中药品的添加顺序:先乙醇再浓硫酸最后乙酸;

⑤实验中,乙醇过量的原因: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⑥导气管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的目的:防止倒吸;

(4)乙烯的工业室制法——石蜡油分解产物的实验探究

浸透了石蜡碎瓷片0

油的石棉

$IR

实验操作B酸性

=.KMnO,.澳的四氯

于溶液y化碳溶液

ABC

实验现象B中溶液紫色褪去;C中溶液红棕色褪去;D处点燃后,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烧;

①从实验现象得知生成气体的性质与烷危不同,但该实验无法证明是否有乙烯生成;

注意事项②科学家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乙烯和烷煌的混合物;

⑤石蜡油:17个C以上的烷姓混合物;

(5)气体制备

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①制备H2、。2、SO2、CO2、NO、NO:、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备。2可选择A装置;

②MnCh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可以选择B装置;

AB

(6)铝热反应

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①反应特点:在高温下进行,反应迅速并放出大量的热,新生成的金属

单质呈液态易AL03分离,铝热反应不是一个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带:为铝热反应提供高温条件②应用:焊接钢轨

③蒸发皿盛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蒸发皿;

・匚'pC一酸伸:产生氧气,引发反应

▼—氧化铁和铝粉的混合物④镁条:制造高温条件,引起氯酸钾分解,引发铝热反应;

⑤氯酸钾:制造氧气利于反应;

@A1与MgO不能发生铝热反应;

⑺氢氧化亚铁制备

图3

方法一:有机覆盖层法: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到液面以卜,并在液面上覆盖一层

苯或煤油(不能用CCL),以防止空气与Fe(OH)2接触发生反应,如图1所示;

法二:还原性气体保护法:用Hz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将亚铁盐与NaOH溶液混合,

原理分析

这样可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如图2所示;

方法三:电解法:用铁作阳极,电解NaCl(或NaOH)溶液,并在液面上覆盖苯(或煤油),如

图所示;

⑻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①通过可抽动的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②浸有碱液的棉花团可以吸收多余的SO2,以防止污染环境;

③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剩余一定量的浓硫酸,要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

需将冷却后的混合液慢慢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里,绝不能直接向反应

后的液体中加入水;

8、其它实验装置分析

⑴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①适用条件:固+液常温下进行的反应;

②固体必须是块状固体,不能是粉末;

③大理石和稀盐酸、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⑵强酸制弱酸

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硫酸,碳酸,硅酸;

(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

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

乙酸蒸气;

⑶中和热测定

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

r

环开z时成楮忖株

丁v取

G沮塞在的咕留.小,也火山.

*1e1>-J.仁工.•♦,NJ..■y

②大小烧杯口相平:

E.r③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金属材质的环形搅拌棒代替,因为金属易导热,

1会导致能量损失;

S1i砰泡沫切料

⑷套管实验

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AB*一

A中放碳酸钠,B中放碳酸氢钠;

1

澄清石四

(5)喷泉实验

实验装

烧瓶内气体与液体接触T气体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T烧瓶内压强减小一外部液

原理

体迅速进入形成喷泉;

引发喷打开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

泉成喷泉;

①喷泉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形成乐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②能形成喷泉的条件: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

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装置

注意事

的气密性要好;

③可以形成喷泉的组合:液体是水时,N%、HCLSO2、NO2+O2等气体均

可;液体是NaOH溶液时,CL、CO2、H2S、SO2等气体均可。总之,组合条件

是: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或通过反应,使气体的物质的量迅速减小,产生

足够的压强差(负压):

⑹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to

实验装置出锌粒一

实验仪器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气管、50mL注射器、铁架台、秒表:

①不能用长颈漏斗,因为生成的氢气会从长颈漏斗逸山,应用分液漏斗;

注意事项

②若无秒表,无法测定化学化学反应速率;

(7)原电池装置图

装置图

注意事项注意盐桥电池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8)电镀池的构成

阳极:镀层金属7*

装置图胃阴极:待镀的金属制品

2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

阳极:镀层金属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

注意事项阴极:待镀金属制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

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表格型实验题汇总

沉淀类

实验实验目的/结论正误原因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I,先达到AgCI的Kp,但

混合溶液中滴加溶X

1Na2CrO4AgNO3^P(AgCI)<K$p(Ag2CrO4)由于Ag。、AgzCrCU的

液,先生成AgCI白色沉淀类型不相同

1

向2mL浓度均为O.lmol-L的CaCI2

CaCCh和BaC03均为白

和BaC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

2溶度积常数:CaCO3>BaCO3X色沉淀,无法通过现象

O.lmo卜L」Na2c。3溶液,振荡,产

确定沉淀种类

生白色沉淀

向盛有10滴O.lmol/LAgNO3溶液

的试管中滴加15滴O.lmol/LMaCI

3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加2滴G(AgCI)>Ksp(Agl)V

O.lmol/LKI溶液,先产生白色沉

淀,后产生黄色沉淀

常温下,分别向浓度均为O.lmoM?

4的FeSO4和CuSO4溶液中通入H2S溶度积常数:Kp(FeS)>Ksp(CuS)V

气体至饱和,仅后者生成沉淀

向lmL0.01moll】Pb(N03)2溶液中

Pb(NO3)2过量,一定

依次加入5滴0.01mol-L」Na2s溶

先观察到白色沉淀硫

5液、5滴O.OlmoHjNa2s溶液,若探究KjPbSCU)和Kp(PbS)的大小X

酸铅,再观察到黑色

先观察到白色沉淀再观察到黑色沉

沉淀PbS

淀,则Ksp(PbS04)>K$p(PbS)

向2mL0.1mol-LTNazS溶液中滴加

0.1mol*L1Zn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

6验证G(ZnS)>Ksp(CuS)V

产生,再滴加几滴0.1mol・L】CuS04

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向等体枳等浓度稀硫酸中分别加入

7少许等物质的量的ZnS和CuS固体,Ksp(CuS)VKsp(ZiS)V

ZnS溶解而CuS不溶解

将硫酸钢浸泡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Qc(BaCO3)>Ksp

8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向所得滤Ksp(BaSO4)>Ksp(BaCO3)X

(BaCO)

渣上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3

向NaCI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应改为等浓度的NaCI

9%(AgCl)>Ksp(Agl)X

量AgNO?溶液,出现黄色沉淀和Nai混合溶液

滴加过量的AgN03溶

向盛有浓度均为O.lOmol-L4NaCI和

液,无法判断碘化银和

10KI混合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Ksp(AgCI)>K$p(Agl)X

氯化银沉淀出现的先

AgN03溶液,振荡,观察沉淀颜色

后顺序

平衡类

实验实验目的/结论正误原因

2NO2,=由2。4为基元反应,将盛有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4H=正反

1N02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X

逆反应活化能应的活化能一逆反应的活化能<0

变浅

CoO,(橙色)+HQ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心5。7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5=0200牙(黄色)+2H3加入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X

液由橙色变为黄色NaOH溶液后,0K与H♦反应,生

移动

成物浓度减小

向&口。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

增大氢离子浓度可

3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已知水溶液V

使。0方转化为口2。歹

中CrOZ-为黄色,Crz。/为橙红色)

盛有NO2的密闭烧瓶冷却后颜色变NO2转化为N2O4的反

4V

浅应放热

向一体枳可变的密闭容器口充入

NOz>发生反应:2NO2(g)«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

NzCMg),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

5体分子数减小的方V

一半,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向移动

但相比压缩体积之前,气体颜色还

是变深了

向盛有2mLO.lmokLTKzSO7溶液

的试管中滴加5-10滴NaOH溶液,探究浓度对化学平

6V

再继续滴加5~10滴6moi・L】H2s。4衡的影响

溶液,观察现象

向5mLeJ.lmolUAgNCh中力口入

ZmLO.lmolL4NaCI,充分反应后AgCI在水中存在溶

7V

取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解平衡

O.SmolL4AgNOa,滤液变浑浊

性质类

实验实验目的/结论正误原因

用O.lmoh—NaOH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H2so4是二元

10.1moH?H2s。4溶液和O.lmoH/CH3co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