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上第三单元统合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C.............................•・•・・・<1••0

«教学目标

1.梳理单元诗词音韵、内容、形象意境、技巧等,体味“生命的诗意”的内涵。

2.体会单元诗词文体特征,鉴赏诗歌语言,理解其表情达意的手法及表达效果。

3.教考融通,基于单元学习提示融合高考命题考查点,学会写文学短评。

⑥评价目标

1.把握魏晋文人诗、唐诗、宋词三类文体特征,自主梳理单元主要任务。

2.以点评、微写作形式表达对单元诗词的语言、技法、形象的评价与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统整本单元诗词思想内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关键内容。

难点:体味诗词内涵,知人论世,体会“生命的诗意”在文本中的内涵。

@教学方法

微专题、联类比较

⑥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a................................................a…

一、单元专题性研习

本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旨在探究诗人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体味古人辛

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研讨古典诗词的艺术匠心,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

魅力。从而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

专题研习一梳理单元文本,从音韵角度感悟“生命的诗意”

设计意图:本单元诗间作品,表达了不同时代、不同状态下的生命思考,打发了诗人各

异的精神追求。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

同的人生选择;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

慨叹,表现出不同的人生境遇下不同的情感世界。苏轼赤壁之下的苍凉悲慨,辛弃疾京口北

固亭怀古的豪迈悲壮,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忧愁苦闷,展现了词人不同的生命态度和深邃的心

灵世界。研讨这些经典诗词作品,感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有助于我们深化理解“生

命的诗意”表达。

探究一体察古体诗的格律特点

明确:温故知新,以本册诗词作品为例,从字数、句式、押韵等方面,逐一体会诗词的

格律。引导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体裁作品字数(篇式)句式押韵

无固定篇式:《琴莒》均句尾韵、换韵:《第

《荣营》《短歌行》多四言两拍(二二),

四言重章复唱。首》偶句押韵,《短歌

也有五言三拍的。

行》每章首句入韵。

形式自由,句数不限,《十五从军征》五言均句尾韵;《十五从军

《十五从军征》《梦

章法灵活;两首唐代乐三拍,《梦游天姥吟征》偶句押韵,一曲到

游天姥吟留别》《琵

府歌行篇制大。留别》七言为主,杂底;《梦游天姥吟留别》

琶行并序》

乐府有■四言、五言、六言十二韵,《琵芭行并序》

(骁休)或九言河琵二十韵,含句句押韵.

琶行并序》七言四偶句押韵,平仄韵通押

拍。韵。

五言三拍(二一二或句尾韵、偶句押、一韵

古风《归园田居》形式自由,句数不限。

二二一)。到底,首句不入韵。

探究二以《登高》为例,体察探究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明确:叶嘉莹说:“在中国诗歌的体裁形式之中,最为精美的就是七言律诗。”《登高》

被明代胡应麟推为“古今七律第一”。见下表:

杜甫《登高》现代汉语隋唐诗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浊酒杯。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见,《登高》押韵、平仄、对仗的特点: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限用平声韵,

押韵的字不可重复。押韵的字须属同一韵部(首句可用邻韵)。一韵到底,中途不可换韵。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一句之中平仄交错,i联之中平仄相对,违反的叫“失对”;两联

之间邻句相粘(平仄相同),特别第二、四字(五言的仅第二字),违反的叫“失粘”。忌

孤平、三平调等。

近体诗的对仗: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可对可不对,

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必须对仗。对仗要求:字面相对,意义相对或相反;词性一致;

结构相对,即句子结构相同;避免同字相对(当句对除外);避免同义相对,违反的叫“合

掌”,合学是诗家的大忌,

探究三探究词的格律特点

明确:体会《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谱,比较词与近体诗在格律方面的不同,体会同的

格律特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变格)词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理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中仄中仄平

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楮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念奴娇”以苏轼“凭高远眺”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包括“物、壁、雪、杰、

发(樊)、灭、发(鬓)、月”等韵。用韵比诗韵要宽,句宋韵为常例,押平韵或仄韵,或

平仄韵交错,一般由词谱规定。词的平仄有严格的规定,每调都有定格。词的对仗,不像近

体诗那么严格(位置、平仄且不避同字),凡相连两句字数相同时,经常运用对仗手法。

专题研习二统整单元诗词,体察“生命的诗意”的内涵

设计意图:任务立足学生对本单元诗词的整体把握,主要把握诗词的核心要索即思想内

容、形象特征、诗歌主旨、表达技巧等,在此基础上,体察诗词文本主旨与单元人文主题的

逻辑关联,从而实现深度解析文本,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目的。

探究一梳理单元诗词的关键要素,整合单元文本

明确:

与“生命的诗意”

篇目思想内容诗歌形象诗歌主旨表达技巧

关联

序》琵琶女,以“大弦却命运坎的悲剧,反映落玉盘”“莺语花失意中以音乐与

噌嘈”“小弦切坷的琵琶封建社会底底”等喻乐声,化诗歌对话,将苦

切”等比喻描摹琵女形象,层艺人的不抽象为具体。双线难转化为艺术表

琶乐声,借女伶与被贬失幸,兼以自伤叙事:明线写琵琶达,展现了生命

“本是京城女”的意、同情。世,揭示女身世,暗线写诗在逆境中以“情

身世(年少得意、底层人民“天涯沦人被贬经历,双线感共鸣与诗意倾

年长色衰),引出的诗人形落”的普遍交织。环境烘托:诉”对抗现实的

诗人“谪居卧病”象。人生困境,表“别时茫茫江浸韧性,是“苦难

的遭遇,最图以达对生命悲月”“绕船月明江升华”的典型休

“同是天涯沦落剧的深刻共水寒”以景衬情。现。

人”共鸣,抒发人情。

生失意之悲。

《念奴上片描绘赤壁古战胸怀壮志借赤壁怀古,写景壮阔:以“大苏轼在怀古中哥

娇・赤壁怀场的壮丽景象:“大却壮志难抒发对历史江东去”“乱石穿托对理想的追

古》江东去”“乱石穿酬、旷达英雄的仰慕,空”等意象描绘赤求,又在对人生

空”“惊涛拍岸”,洒脱的诗同时感慨自壁雄浑之景,烘托无常的感慨中展

渲染历史沧桑感;人形象。身年华老去、历史沧桑。对比鲜现旷达超然的态

卜片缅怀周瑜'雄功业未成,最明:周瑜“雄姿英度,其生命诗意

姿英发”的功业,终以超然态发”与自身“早生在于以“豁达与

对比自身“早生华度面对人生华发”形成强烈对超脱”面对现实

发”的失意,最终无常,展现豁比,突出人生感慨。困境,诠释了生

以“人生如梦”寄达的生命观。借古抒怀:以周瑜命在逆境中的精

寓旷达之情。功业寄托自身抱神超越与诗意升

负,含蓄深刻。哲华。

理升华:以“人生

如梦”收束,将个

人感慨升华为对生

命本质的思考。

《永遇上片缅怀孙权、刘心怀家借古讽今,表用典丰富:孙权、辛弃疾以“怀

乐♦京口北裕等历史英雄,赞国、忧国达对南宋朝刘裕等正面典故,古,,抒“今

固亭怀古》其抗敌功业;下片忧民、虽廷妥协投降刘义隆、佛狸祠等志”,招个人理

借刘义隆草率北伐老犹锐的的不满,以及反面典故,对比鲜想融入国家命

失败、佛狎祠百姓爱国志士自己报国无明。借景抒情:“斜运,表现了对

祭神等典故,讽南形象。门的悲愤,彰田草树”“烽火扬“家国责任”的

宋朝廷偏安,最后显对国家命州路”以沧桑之景坚守,即使壮志

以“廉颇老矣”自运的深切关寄寓兴亡之感。借难酬,仍以诗词

比,叹壮志未酬。怀。古喻今:以历史教呐喊,展现生命

训警示现实,含蓄的壮烈情怀。

深刻。

《声声慢》以“寻寻觅觅,冷历经沧借秋景抒哀叠词妙用:“寻寻李清照在人生绝

(寻寻觅冷清清”的叠词开桑、孤独情,反映靖康觅觅”“凄凄惨惨境中以词写心,

觅)篇,铺陈“黄愁苦、飘之变后词人戚戚”强化情感的将个人苦难升华

花”“梧桐”“细零无依的的凄惨境遇,绵长与悲切。意象为对生命无常的

雨”等残秋意象,端妇形表达国破家堆砌:黄花、细雨、深刻体脸,以细

层层渲染孤独凄凉象。亡、丈夫病逝梧桐等意象集中展腻的笔触捕捉苦

之感,最终以“怎的深重创痛。现秋愁。直抒胸臆:难中的情感微

一个愁字了得”道结尾以“愁”字收光,展现生命在

尽国破家亡后的身束,情感直白强烈。破碎中仍能迸发

世之痛。的精神力量。

探究二依托单元微任务,渗透“生命的诗意”的人文主题

以图表方式总结和呈现本单元各诗词对社会、对人生不同的思考、追求以及蕴含的情感,

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和精神力量。

明确:

情志核心句篇目

人生苦短,功业未成,求贤若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曹操

天下归心。

厌恶官场犹尘网,喜爱田园无尘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杂。

理想难求,傲对权贵,访名山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逸自由。开心颜?

垂暮飘零孤苦多病,忧国忧民伤

艰难苦恨繁霜袋。《登高》杜甫

自身。

社会不公,谪居卧病。天涯沦落,

问走天涯沦落人。《琵琶行井序》自居易

失意凄凉。

追慕英雄建功业,感叹被贬,功多精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业无成,凭吊明月寄旷达。梦,一尊还酹江月。

追慕英雄建功业,告诫朝廷枳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

抗金,勿草率;自身虽老,仍愿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报国。

叹国事动荡,悼夫亡,思家乡,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阳

悲年老孤独飘雪。

探究三梳理《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感悟其生命的志趣

明确:首先,两首诗中都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但初衰似乎又有很大不同。具体见下表:

作品与时间有关的诗句情感内涵

将人生比作朝露,凸显人生短暂。大业未成,偏偏时光流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这里并不是主张及时行乐,而是表达时建功立业的强烈渴

《短歌行》

露,去口苦多。望,进而为下文表达渴求人才的思想蓄势,希望自己和天下

贤才都能珍惜有生之年,早日创成大业。

虽然“三十年”有可能是“十三年”,但由“一去”一词仍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

《归园田可见“误落”之深,与尾句的“久”字呼应,表达对仕宦生

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居》(其一)涯的厌倦和悔恨,对ED园自由生活的热切眷恋。“复得”一

自然。

词饱含逃出樊笼重回自然的喜悦。

其次,《短歌行》中“对酒当歌”首先表达的是借酒浇愁,但魏源却说“对酒当歌,有

风云之气”,而陶诗中“复得返自然”让诗人欣喜若狂,这是否是一种逃避?就文本而言,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确实有借酒消忧之意,但我们已经知晓了曹操“忧”的根源,除了“去

口苦多”,也有“但为君故”。我们也知道了“去口苦多”的情感内涵,可见曹操为人才而忧,

为事业而忧。所以,当诗人在月明星稀之夜横槊赋诗的时候,开口吟出“对酒当歌”,心中已

有“天下归心”的理想,壮志悲慨,气势沉雄,横扫六合的激越之心、统一天下的豪迈之志,

溢于言表,所以有“风云之气”。同样,陶渊明的作为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逃避,应该是一种

对黑暗现实的超脱。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

以求返归“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

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专题研习三把握诗词文体特征,感悟其艺术匠心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八首诗歌作品体式不同,风格各异,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匠心,

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用白描表现日常生

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杜甫《登高》格律谨严;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把抽象无丹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将写景、

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典故抒发词人情志;李清照《声

声慢》(寻寻觅觅)运用叠字、借外物渲染情绪等。探讨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具体选择,体会

其不同的韵律、节奏、表达技巧,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中倩感,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

探究一回溯梳理文本,品赏辛词用典之美

明确:

人物典故史实关键词句诗人情感(目的)

曾在京口设立治所,并打败曹操英雄:风流不满现实,表达仰慕之情,渴

孙权(孙仲谋)

军队,保卫了家园。望抗敌救国。

金戈铁马;气吞

在京口起事,并建立政权;为恢不满现实,表达收复中原的远

刘裕(寄奴)万里

复中原,大举挥师北伐。大抱负。

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北伐,想建

草草:仓皇借鉴历史,委婉告诫韩倔宵不

刘义隆(元嘉)立像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惨

能草率行事

败。

拓跋森(佛狸)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可堪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U原

并建立行宫,即佛狸祠。的不满。

被免职后跑到魏国,渴望得到重

凭谁问以廉颇自况,想为国效力,却

廉颇用,却被进谗。

遭降职,壮志未酬1,深感悲般。

探究二细读文本,品赏苏词、李词之美

明确:首先,品鉴语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篇气势非凡,历来被人们称颂。开篇虚实结合,由江水流逝到逝者如斯,联想到历史上的

风流人物,自然包含了对已与今、自然与人事的深沉思索,似塞实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一一“风流人物”肉体虽已属于过去,其功绩却不会被磨灭。

其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写景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所以

能成为千古名句,在于其江山合写,有形有声有色,是“赤壁”之景。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气势不凡,切“怀古”之情。

再次,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中,“这”包括“六层可伤之事”。词人妙选意象,用“滚雪球”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出

来:“气候寒暖不定之可伤”“晓(晚)风逼人之可伤”“雁声入耳之可伤”“懒摘黄花之

可伤”“日长难黑之可伤”“雨滴梧桐之可伤”,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关键词

“愁”则包含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第四,《声声慢》(寻寻觅觅)前三句(三句十四字七组叠字)的叠字具有极强的层次

性,语序不可重组:“寻寻觅觅”一一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到处寻觅一一外部动作;“冷

冷清清”一一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孤独寂寞一一生活处境;”凄凄惨惨戚戚”一一人到中

年,命运凄惨,心情悲痛一一内心世界。三句叠字,三个层次,逐层深入、文情并茂地表达

了词人面对夫死、家破、国亡的惨境,异常空虚、无可寄托、心绪难宁的悲苦情状。叠字中

的“觅”“清”“凄”加上后面的“将”“息”“急”“积”,乃至

“点”“滴”“得”“第”,分别为齐齿音字和舌音字,读来短促轻细,像是停留在唇齿边

上的细呻低吟,仿佛女主人公在啮齿叮咛、自泣自诉,恰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惆怅、忧郁和悲

苦、凄凉。三句十四字七组叠字,创意出奇,卓绝千古,层次清晰,统领全词,抑扬顿挫,

波澜起伏,极富音乐美感。

探究三细读文本,比较婉约词与豪放词之别之美

以本课三首词为例,对婉约词和豪放词从题材、意象、意境、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加

以比较分析,欣赏其各具之美。

分类题材意象意境、情感艺术手法

多为小巧而情思细多柔婉、含蓄、细多为细腻的白描、

较为狭窄。多写男女恋情、悲欢

腻的事物,如风花密,萦绕低回,缠委婉的抒情,语言

婉约词离合、赏花惜春、艳月歌舞、都

雪月、梧桐细雨、绵俳恻,哀婉凄凉圆润,辞藻华美,

市繁华等。

芭蕉杨柳等。等音律谐婉等.

广泛多样。“以诗为词”“无言多为大笔勾勒,借

多奔放阔大,气势

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多为豪多为宏阔的事物,古抒怀、托古喻

恢宏,高逸旷达,

豪放词山壮水,记游咏物,怀古说理,如大江大河、名胜今,直抒胸照、江

慷慨豪迈,苍凉悲

军情国事,百姓疾苦,个人抱负古迹、金戈铁马等。洋恣意,语言朴

壮等。

等。熨,不拘格律等。

二、单元教考融通

本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一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选取

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刻丰富的情感意蕴,也具有独

特的艺术匠心。单元学习任务以实践性学习为主线,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单元人文主题,

分别从诵读、鉴赏、表达三个方面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因此,要完成对单元内容的学实

现本单元承载的文学阅读目标,需要从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两方面着手。

命题趋向一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占诗词中常常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曹操

的《短歌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概括与分析作者的

思想情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高考命题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因此需引导教学加强对诗歌思想

情感的赏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分析能力。

【思维方法】赏析情感要“二看”“六抓”

一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

景、目的等。我们知道: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

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司的感情基调和旨趣);时代不同,

精神迥异。因此我们在操作层面需要做到:尽力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倾力全面了解作

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全力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

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即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

人格、品质等。

二看注释,破解难点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

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赏析诗歌情感要抓住六个关键。

一抓关键词语,定位情感基调。读诗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字字品读,抓住诗词中关

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迅速定位情感基调。抓关键字词,i是抓表明诗眼

的字词;二是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

二抓景、事、情,把握主旨。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

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通过对景、事的咀嚼、品味体会出诗词

的主旨。

三抓尾联,揣摩诗歌感情。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

读诗歌时从尾联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感情。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

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

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认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

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

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

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五抓住表里,领悟深刻的感情。诗中意象多是“象”加“意”,分析时要由“象”至“意”,

内外兼顾。如诗中的“风雨”“春天”等词,往往既是自然层面的,又是社会层面的。咏物

诗与怀古诗等题材诗既有表面的“物”与“古”意,又有深层的“志”与“今”意。回答时

应由表及里地分析。

六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

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

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美好;驻足现

在,觉得伤感;展望未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

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不舍,离别后

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

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起,很温暖:在外

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

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典例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①新样者

王安石

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②绿石镌。

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

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

还与故人袍色③似,论心于此亦同坚。

【注】①玉堂:宋代称翰林院为玉堂。②蛮溪:指南方的溪流。③袍色:官袍的颜色。

古时低级官员袍服为青绿色。

尾联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尾联两句以砚喻人。②由石砚的绿色联想到友人官位低微,暗含惋惜。

③继而精美友人的节操坚贞不移,一如石砚的质地里硬纯正。

【解题思路】①尾联“还与故人袍色似,论心于此亦同坚”表面上写砚“与故人袍色

似”,实则写友人“于此亦同坚“,借绿石砚代指友人,借物喻人。②上句“还与故

人袍色似”将绿石砚的颜色与友人官袍颜色比较,两者极为相似。结合注释可知,古

时低级官员袍服为青绿色,诗人由砚台的颜色联想到故人为低级官员所穿的绿袍,可

知友人虽然“有佳篇”,有才华,却如同绿石砚般“久埋瘴雾”,官位低级,作者不

免为其遭遇感到惋惜"③下句“论心于此亦同坚”意思是,你的心意也如同这砚台一

样坚定。尽管绿石砚出于“蛮溪”,“久埋瘴雾”,但“洗更鲜”,且质地坚硬。作

者以物喻人,指友人高洁的品质也如同绿石砚般坚定不移。尽管友人身居低位,但其

品性如砚台的质地“绿石”般坚硬不屈,如砚台的形制般坦荡如砥。

命题趋向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匠心。各种表达技巧的娴熟运用,让诗歌魅力无

穷,九彩无限,对丁表达思想情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琵苞行并序》运用高超的描写技巧,

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念奴娇•赤壁怀古》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使得整首

词雄浑苍凉,境界宏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篇用典,豪迈悲壮。高考命题考查

的重点一一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诗歌综合鉴赏能力有效手段之一。

【思维方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3步骤”

第1步,细审题,明确答题要求

申明~I(D明考型,就是直接耍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

题型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

“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

中。

(1)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

审清

部的表达技巧通常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范围

(2)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通常

(区间)

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

(D大(宽)角度,即题T直接提问衣达技巧是什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

度。

审明

(2)小(窄)角度,即具体到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

角度

度。角度需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就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就不能答修辞

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

审清

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

数量

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第2步,准判断,辨清技巧手法

1.从写作对象判断技巧

如果写作对象是景物,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如果是事物,则要考虑正面描

写、侧面描写、衬托等手法;如果是人物,则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如果是兼而有之,则要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判断。

2.从关系判断技巧

诗歌表面上看是词、句的组合,实质上是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就所给语言材料讲,

要善于抓住材料之间的关系(即景、物、情、事、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如最常见的关

系有景与情、物与志、别人与自己等。另有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关系。

3.从层次判断技巧

所谓层次,就是所给涪言材料的不同层级,如这一句、这一联、这一片、这一篇。语言

层级单位不同,判断技巧的方法便不同。若是词、句、联,则优先从修辞手法考虑;若是片

(几联)、篇,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考虑:若是两句(一联),则判断时不可只看一句,而要

两句合成•个整体来看。

4.从位置判断技巧

就是根据所给语言材料在篇中的位置来判断技巧。这一技巧多为结构技巧,如在开头,

则技巧多为铺垫;在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在结尾,则多为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

5.从手法特征判断技巧

凡是表达技巧,总有其表现特征。如借景抒情,表现语言中总少不了景物描写;想象虚

写,总有“想”“念”“忆”“梦”等词语;对比,总有两个相对的内容存在;视听结合,

总是要有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等等。要善于抓住语言材料中的语言特征去判断。

第3步,分层次,规范组织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答案应由3层内容构成。

第1层,点明技巧手法。结合前面两步的分析,根据诗中相关内容信息,运用准确术语,

点明运用了何种技巧手法。

第2层,阐释具体运用。结合具体诗句内容,阐群诗歌是如何运用这种技巧手法的。

第3层,分析效果作用。分析这种技巧手法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表达效

果、作用。

【典例体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咏省壁①画鹤

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奔飞②竟不去,当是恋恩波③。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陈子昂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注】①省壁:中央官署的墙壁。②奔飞:飞腾。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陈这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墙壁上的画鹤作为吟咏对象。

B.在两首诗歌的后半部分,两位诗人都发挥主观想象,以表达情感。

C.宋之问诗的第二句从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两方面展现仙鹤的形象。

D.陈子昂诗用“古壁”一词强调墙壁的古旧,以衬托画鹤色彩鲜艳。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D项,“以衬托画鹤色彩鲜艳”错,由“丹青尚有文”和“自矜彩色重,

宁忆故池群”可知,画鹤年代久远但纹理和色彩还算清晰,“彩色重”是画鹤“自矜”,

而非写实;诗歌以画鹤的自矜与孤独之姿引出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的高洁与孤独。故

选D。

三、单元写作实践

微型写作任务一一学写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种。文学评论是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自己的体会来确定评论内容

的,可就作品的某一方面评论,在评论中对作品并非要面面俱到、句句评析。引述一般要选

择原文中的关键词句作为行文的发展轨迹,分析和评价的语句穿插其中。

(-)搞清“文学短评”是什么,怎么评

简言之,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的说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

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

特色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定题要小而巧,做到突破一

“点”,兼顾全部。中学生学写“文学短评”应把握如下几点:

(1)学生“感触最深的一点”不仅指阅读时学生与文本的“共情”点,还指向论题贴

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能自如驾驭、自主探究的点。

(2)具有挑战性,学生对论题要有真知灼见,避免拾人牙慧。

(3)恰当的写作角度,论题决定着写作的广度与深度.以写成800字左右的“文学短

评”为例,可从以下视角定题:①抒情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如评论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时,定题为《周郎何以“羽扇纶巾"一一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郎形象》;

②言语形式,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定题为《叠韵深处有珍奇一一评《声声慢》

(寻寻觅觅)的叠词秘妙》”:③表现手法,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可定题为

《诗意的栖“居”一一评〈归园田居〉之“居”》;④诗歌感情,如评论苏轼《定风波》,可

定题为《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一评《定风波>中苏轼的心灵突围》。总之,指向“文学短评”的

定题要能开合自如,融情、理、文于一体。

(二)文学短评,侧重于“评”

文学短评重在“评”,但中学生的文学短评多为主观断想,容易写成读后感。

首先,要叙议结合,文学短评要有理有据、“评”从“据”出,叙议结合。“叙”是根

据评论的需要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引用作品内容,“议”是分析和评价,分析作品

思想内容或2术特色,评价具优劣得失。“叙”侧重“是这样”,“议”侧重”为什么是这

样”“这样好不好”。以《周郎何以“羽扇纶巾”一一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郎形象》

为例,“叙”作品对周郎形象的描写与事迹介绍,“议”作者为何如此描写与介绍,以及借

此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我系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