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本细读材料一:郑伯如(
动词,到...去,前往。)晋,子大叔(游吉,字子太叔(即“子大叔”),又称“世叔”,[1]春秋时期郑国正卿,郑定公八年(前522年)接替子产担任郑国的执政,[2]郑献公八年(前506年)游吉去世,[3]此后执政之位由驷歂接替。)相(xiàng:1.辅助;佑助,如吉人天相;2.选择,如良禽相木而栖;3.治理;4.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如相马;xiāng:5.动词,亲自观看,如相亲;6.代词,你,我,他。如必修上《短歌行》枉用相存),见范献子[注]。献子曰:“若王室何?(若...何:固定句式,表示“对...怎么办?”或“拿...怎么办?”)”对(回答)曰:“老夫(老年人自称(子大叔自称),相当于“我”。)其(其:副词,尚且,还。)国家不能恤(动词,顾念,忧虑,操心。),敢(副词,岂敢,哪敢(表示反问,实为不敢)。)及王室?抑(
1.连词,表示转折,不过,然而;2.限制;阻止。如抑制。3.表示反诘;相当于“岂、难道”。
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4.表示推断,相当于“还是”。)人亦有言曰:‘嫠(表示推断,相当于“还是”。)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1.丧失,失去;2.本义:从高处掉下,坠落.),为(因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1.形容愚笨的样子。2.骚乱貌。3.礼义貌。4.众多而杂乱貌。5.蠕动貌。6.愚昧无知貌。)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
(chái):代词,我们这些人(同辈或同类人)。)何知(宾语前置,懂得什么)焉?吾子(尊称对方(范献子),相当于“您”。)其(
副词,表示委婉的祈使或希望,还是,要。)早图(谋划,考虑。)之。”(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材料二:漆室女者,鲁漆室邑(鲁国地名。)之女也。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
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常带有忧思之情。这里指悲叹、长叹。),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1.悲痛;伤心;2.残酷,狠毒)者。其邻人妇从之游(1.结交;交往;2.特指帝王春季巡行;3.研习。如《论语·述而》:“依于仁,游于艺。),谓曰:“何啸之悲也?”漆室女曰:“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宾语前置,参与什么。与:1.参与;2.本义:赐予,施予,给予;如选必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与尔三矢”。3.交往;交好;4.随从;随着,如与世沉浮;5.等候,等待,如岁不我与;6.盟国,友邦,如必修下《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7.允许,赞许。如必修下《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晋国的客人)舍(住宿,寄居。)吾家,系马园中。马佚(
同“逸”,逃逸,走失。)驰走,践(1.踩踏。2.履行;实现;3.登上,承袭;4.依循,顺着)吾葵(古代一种重要蔬菜。),使我终岁(整年)不食葵。邻人女奔(私奔),随人亡(跟人私奔),其家倩(请托,央求。)吾兄行追之。逢(
遭遇,遇到。)霖水(连绵大雨形成的洪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愚蠢和虚伪(的行为)一天天发生(或增长))。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1.蒙受;遭受;领受;2.及;到达。如《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3.同“披”。搭衣于肩背;4.遍布;满。)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哪里。)所避乎!吾甚忧之。”(节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三)材料三:鲁监门(看守城门的小吏。)之女婴相从绩(
一起纺织。相从:跟随,一起。绩:缉麻,把麻搓捻成线。),中夜而泣涕,其偶(1.伙伴;同伴;2.相对,偶坐(相对而坐;3.迎合;投合;适应[panderto]。如:偶世(投合时世);偶俗(迎合世俗))曰:“何谓(1.为什么。谓,通“为”。谓:通“为”,因为。2.干什么。谓,通“为”;3.说什么。用于表示愤慨;4.指什么;是什么意思。用于询问。)而泣也?”婴曰:“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泣也。”其偶曰:“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为什么。曷:何,什么。)泣也?”婴曰:“吾闻之异乎子之言(和您所说的不同(指看法不同)。)也。昔者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
同“逸”,逃逸,跑失。)而吾园,而食(
动词,这里指(马)吃。)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损失,失去。)利之半。越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材料二)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兄死者,我也。今卫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乎?”(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材料四:战国之时,说客辨士尤好借物以喻其意,非以为实有此事也(点明战国寓言本质是修辞工具(如“嫠不恤其纬”),用以增强游说效果,非真实事件。),乃汉晋著述者往往误以为实事而采之入书(批判刘向、韩婴等学者将比喻性寓言坐实为历史事件(如漆室女、监门女婴故事)。)。《春秋传》子大叔云“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此不过设言耳。其后衍之,遂谓漆室之女不绩其麻而忧鲁国;其后又衍之,遂谓鲁监门之女婴忧卫世子之不肖。而有“终岁(整年,与《捕蛇者说》“一岁”义同)不食葵”“终身无兄”之言,若真有其人其事者矣。由是韩婴竟(最终,与《屈原列传》“齐竟怒不救楚”的“竟”义同)采之以入《诗外传》,刘向采之以入《列女传》。传之益(更加,与《师说》“圣益圣”的“益”义同)久,信者愈多,遂至虚言竟成实事。乃世之士但见(只,与《木兰诗》“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的“但”义同)汉人之书有之,遂信之而不疑,抑亦过矣。(节选自崔述《考信录》)[注]春秋末期,宗周王室动荡,晋强郑弱。子大叔为郑国正卿,范献子为晋国大臣。知识归纳一、通假字“其马佚而吾园”中“佚”同“逸”,意为“逃逸、跑失”。“吾侪何知焉”中无通假字。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郑伯如晋”中“如”,动词,意为“到……去”,无活用。使动用法“令吾终身无兄”中“令”,使……失去,使动用法。“祸及众庶”中“及”,无使动,意为“波及”。形容词作动词“鲁君老悖”中“老悖”,年老糊涂,形容词作谓语。三、一词多义如“郑伯如晋”:到……去,动词。“如之何”:固定句式,意为“怎么办”。与“妇人何与焉”:参与,动词(yù)。“吾与点也”(关联):赞许,动词(yǔ)。亡“随人亡”:私奔,动词。“园人亡利之半”:损失,动词。为“曷为泣也”:为什么,介词。“为将及焉”:因为,介词。四、古今异义走古义:跑,如“马佚驰走”。今义:行走。奔古义:私奔,如“邻人女奔”。今义:奔跑。倩古义:请托、央求,如“其家倩吾兄行追之”。今义:美丽(多指女子)。五、特殊句式判断句“此乃鲁大夫之忧”:“乃”表判断,意为“这是鲁国大夫的忧虑”。宾语前置“吾侪何知焉”:“何知”即“知何”,意为“懂得什么”。“何谓而泣也”:“何谓”即“谓何”,意为“为什么”。状语后置“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无后置,为判断句。“甚于钩戟长铩”(关联):材料中类似“非铦于钩戟长铩”结构未出现。省略句“系马园中”:省略介词“于”,应为“系马于园中”。“鲁往献女”:省略宾语“之”,应为“鲁往献之于越”。全文翻译材料一:郑伯(郑定公)到晋国去,子大叔(游吉)担任辅相(陪同出使)。他们去拜见范献子(晋国执政卿士鞅)。范献子问(子大叔):“(你们)对周王室(的危难)该怎么办?”(子大叔)回答说:“我这个老头子连自己的国家都操心不过来,哪里还敢过问王室的事呢?不过人们也有一句话说:‘寡妇不担忧自己织布的纬线不够,却担忧周王室的覆亡,因为(周王室覆亡的)灾祸将会波及到她(自身)。’如今王室确实动荡不安,我们小国(郑国)感到害怕了。然而(如何处理王室的事),这是你们大国的忧虑啊,我们这些人哪里懂得(该怎么办)呢?您还是及早谋划(这件事)吧。”材料二:漆室女,是鲁国漆室邑的一个女子。在鲁穆公的时代,国君年老昏聩,太子年纪幼小(缺乏能力)。这个女子靠着柱子悲叹,旁边的人听到她的叹息声,没有不为之感到悲伤凄惨的。她邻居家的妇人跟她交往,对她说:“为什么你的叹息声如此悲伤呢?”漆室女说:“我担忧鲁国国君年老昏聩,太子年幼无知。”邻居妇人笑着说:“这应该是鲁国大夫们忧虑的事,我们妇人哪里能参与其中呢!”漆室女说:“不对,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从前有个晋国客人住在我家,把马拴在我家的菜园里。马挣脱缰绳跑了,踩坏了我的冬葵,害得我整年都吃不上葵菜。邻居家的女儿和人私奔,她的家人请托我的哥哥去追赶她。哥哥遇到暴雨洪水暴发,被淹死了,害得我终身失去了哥哥。如今鲁国国君年老昏聩,太子年少愚笨,愚蠢和虚伪(的行为)一天天滋长。如果鲁国发生祸患,(那么)君臣父子(各个阶层)都会遭受它的祸害,灾难波及到普通百姓,我们妇人难道能独自躲避得了吗!我为此非常忧虑啊。”材料三:鲁国一个看守城门小吏的女儿名叫婴,她与同伴们一起纺麻,半夜里哭泣起来。她的同伴说:“你为什么哭泣啊?”婴说:“我听说卫国的太子不成材,所以哭泣。”她的同伴说:“卫国太子不成材,那是诸侯们该忧虑的事,您为什么哭泣呢?”婴说:“我听到的道理和您所说的不同。从前,宋国的桓司马得罪了宋国国君,逃亡到鲁国,他的马跑失闯进了我家的菜园,吃了我家园子里的葵菜。那一年,我听说我家种菜园的人损失了一半的收益。越王勾践发兵攻打吴国,诸侯们畏惧他的威势,鲁国前去(向越国)进献女子,我的姐姐就在其中。我的哥哥前去看望姐姐,在路上因(恐惧/艰险)而死去。(越国之所以能)兴兵耀武扬威,(是因为打败了)吴国啊;(我的)哥哥死了,(受害的)却是我啊。如今卫国的太子非常不成材,又喜好战争(穷兵黩武),我有三个弟弟,怎么能不忧虑呢?”材料四:战国时期,说客、辩士尤其喜欢借助具体事物来比喻自己的观点,并非认为这些事真实存在。但汉、晋时期的著述者往往误以为这些是真事,将其收录到书中。例如《左传》中子大叔说“寡妇不担心自己的纬线,却担忧周王室的覆灭,因为灾祸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这不过是设喻罢了。后来却被演绎成“漆室之女不织麻而忧鲁国”;再后来又被演绎成“鲁监门之女婴因卫世子不肖而哭泣”,甚至添加了“终岁不食葵”“终身无兄”等细节,仿佛真有其人其事。因此韩婴将其采入《韩诗外传》,刘向采入《列女传》。时间越久,相信的人越多,虚言最终竟成了实事。然而世上的读书人只看到汉代人的书中有这些记载,就信以为真、毫不怀疑,这也太过分了。挖空练习材料一:郑伯如()晋,子大叔相(),见范献子。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
)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
),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材料二: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
),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漆室女曰:“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
)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节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三)材料三: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
),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婴曰:“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泣也。”其偶曰:“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婴曰:“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昔者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利之半。越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兄死者,我也。今卫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乎?”(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材料四:战国之时,说客辨士尤好借物以喻其意,非以为实有此事也,乃汉晋著述者往往误以为实事而采之入书。《春秋传》子大叔云“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此不过设言耳。其后衍之,遂谓漆室之女不绩其麻而忧鲁国;其后又衍之,遂谓鲁监门之女婴忧卫世子之不肖。而有“终岁(
)不食葵”“终身无兄”之言,若真有其人其事者矣。由是韩婴竟(
)采之以入《诗外传》,刘向采之以入《列女传》。传之益(
)久,信者愈多,遂至虚言竟成实事。乃世之士但(
)见汉人之书有之,遂信之而不疑,抑亦过矣。(节选自崔述《考信录》)[注]春秋末期,宗周王室动荡,晋强郑弱。子大叔为郑国正卿,范献子为晋国大臣。文言文材料一:愔(yīn,〈书〉①安详和悦的样子。②静寂无声的样子)字方回。性至孝(性情极为孝顺),居父母忧(处于父母丧事期间”为父母守丧),殆(1.〈书〉危险;2.副词文言副词,几乎,差不多。3.副词大概;恐怕。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选必下《项脊轩志》)将灭性(失去生命)。时吴郡守阕(空缺),欲以愔为太守。愔自以(认为)资望(资历和名望)少,不宜(1.应该;2.合适,适当;3.大概,似乎)超(越级)莅(1.治理;统治;管理;2.来;到)大郡,朝议(1.动词谓在朝中议政。2.动词指朝廷的评议、决议。3.名词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嘉之(赞赏他的谦让),转为临海太守。在郡优游(1.宽和;宽厚;2.从容,不急迫;3.悠闲自得;4.从容洒脱;5.广大貌;宽广貌。),颇称简默(简约沉静),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并有迈世之风(超越世俗的风范。)。及帝践阼(登基("阼"指帝位)。),就加镇军、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久之,以年老乞骸骨(请求退休(意为归还身体回乡)),因居会稽。三子:超、融、冲。超最知名。超字景兴,一字嘉宾。少卓荦不羁(卓越超群,不受拘束("荦"音luò)),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常常)存(1.怀有;2.思念;3.问候,省视。此处含义第一个义项)胜拔(选拔优秀人才,胜:1.优秀人才;2.美好,优美;3.超过;4.制服,战胜),善谈论,义理精微。愔又好聚敛(积聚钱财),积钱数千万,尝开库,任超所取。超性好施,一日中散与亲故都尽,其任心独诣(dúyì。①犹言独行其是。②指学养上独到之处。)皆此类也。桓温辟(bì:1.征召;官府征聘并授予官职;2.天子;君主;3.除去;消除;4.同“避”。退避;躲避;避免;pì:5.法律;法度。特指刑法。大辟,死刑;6.透彻,例如精辟)为征西大将军掾(yuàn。1.古代副官、佐吏的通称;2.佐助)温迁大司马,又转为参军。时愔在北府①,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而愔暗于事机,遣笺诣(yì1.前往,去到;2.造访;3.[学问等]所达到的境地)温,欲共奖(1.劝勉、勉励;2.称赞,夸奖;3.辅佐,帮助。)王室,修复园陵。超取视,寸寸(1.一寸一寸地。2.每段,每截。3.犹言渐渐)毁裂,乃更(1.重新;2.改变、更换;3.交替,轮换;4.经历,例如少不更事。5.偿还,抵偿;6.连续,接续。)作笺,自陈老病,甚不堪(忍受)人间,乞(请求)闲地自养。温得笺大喜,即转愔为会稽太守。温怀(内心)不轨,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拜访)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chī、xī,姓氏)生可谓(可以称为)入幕之宾矣(指参与机密的幕僚(谢安调侃郗超))。”既而(不久)超就(到……去)温宿、曰:“明公既居(1.处在;选必上《论语》十二章;2.停息;停留。岁月不居;3.治理;处理;4.当;担任;5.占据;属于(某种情况)如:居多;6.平时。教材必修下《侍坐》:居则曰。)重任,天下之责将归于公矣。若不能行废立大事。不足镇压四海(天下),震服(使动用法,使……畏惧服从)宇內、岂可不深忠哉!”溫旣素(向来)有此计,深纳(非常认同采纳)其言遂定废立(废黜旧君、拥立新君(指桓温欲废晋帝)。),超始谋也(判断句,郗超是首先谋划的)。年四十二,先(1.先于,早于,超越;2.事先,预先;3.崇尚;4.尊崇;重视。)愔卒.(节选自《晋书·郗鉴传》)材料二:郗超虽为桓温腹心,以其父愔忠于王室,不知之。将死,出一箱付门生(交给门客("门生"指依附世族的门客)),曰:“本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相伤为毙(因悲伤过度而危及生命("毙"指倒下,引申为死亡))。我死后,公若大损眠食(因哀伤严重失眠、厌食。),可呈此箱,不尔使烧之。”愔后果哀悼成疾,门生以指呈之,则悉与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晚矣!”更不复哭矣。若方回者,可谓忠臣矣,当与石碏(què)②比。然超谓之不孝,可乎?使超知君子之孝,则不从温矣。东坡先生曰:超,小人之孝也。(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人物》)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门生以指呈之”中“指”同“旨”,意为“旨意、意图”,与《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指意”中“指”用法相同。文中无其他通假字。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中“恒”,副词作状语,意为“常常”。“超性好施”中“好”,形容词作动词,意为“喜爱”。使动用法“震服宇内”中“震服”,使动用法,意为“使……畏惧服从”。三、一词多义诣“遣笺诣温”:前往、送到,动词。“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拜访,动词。四、古今异义乞骸骨古义:请求退休(意为归还身体回乡)。今义:无此说法,泛指年老退休。门生古义:依附世族的门客。今义:学生。奖古义:辅佐、帮助。今义:称赞、夸奖。五、特殊句式判断句“超始谋也”:“也”表判断,意为“郗超是首先谋划的”。省略句“超就温宿”:省略介词“于”,应为“超就于温宿”(郗超)全文翻译:材料一郗愔,字方回,性情极为孝顺。为父母守丧时,哀伤过度几乎危及生命。当时吴郡太守职位空缺,朝廷欲任命郗愔为太守,但他自认资历威望不足,不宜越级执掌大郡,朝臣们赞赏他的谦让,改任他为临海太守。在任期间施政宽和,崇尚简约沉静,与姐夫王羲之、隐士许询皆有超脱世俗的风范。晋帝登基后,加封他为镇军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后因年迈请求辞官,定居会稽。生有三子:郗超、郗融、郗冲,其中郗超最为知名。郗超,字景兴,一字嘉宾。年少时卓尔不群,胸怀旷达气度,结交士林名流,常荐举贤才,善于清谈,剖析义理精妙入微。郗愔喜好聚财,积攒数千万钱,曾打开库房任郗超取用。郗超生性慷慨,一日之内便将钱财散尽给亲友故交,其率性而为的作风皆如此类。桓温征召他为征西大将军掾属,后桓温升任大司马,郗超转任参军。当时郗愔镇守京口(北府),桓温常说"京口美酒可饮,精兵可用",极不愿郗愔掌控此地。郗愔却不明时局,写信给桓温欲共辅晋室、修复皇陵。郗超取信撕碎,代父重写一信,自称年老多病不堪重任,乞求闲职休养。桓温得信大喜,立刻改任郗愔为会稽太守。桓温心怀不轨,欲图谋帝王霸业,郗超为其策划。谢安与王坦之曾到桓温府中议事,桓温让郗超藏于帐后偷听,风吹帐幔掀开,谢安笑道:"郗生真可谓'入幕之宾'啊!"后郗超夜访桓温,直言:"您既居董卓般权位('董狂'应作'董父',喻权臣),若不行废立之事,恐失人心、担罪责。若不废旧立新,不足以震慑天下!"桓温素有此意,深纳其言,遂定废帝之策——此谋实由郗超首倡。郗超四十二岁时,先于其父郗愔去世。材料二郗超虽为桓温心腹,但因父亲郗愔忠于晋室,始终未让其知晓内情。临终前,他取出一箱信件交给门客,嘱托道:"本想烧毁,又恐父亲年迈,得知真相必因悲愤伤身。待我死后,若他哀痛过度以致寝食俱废,可呈上此箱;否则便烧掉。"郗愔后来果然因丧子悲痛成疾,门客遂呈上木箱。郗愔开箱,见全是郗超与桓温密谋篡权的往来信件,勃然大怒道:"这小子死得太晚了!"从此不再哭泣。像郗愔(字方回)这样的人,堪称忠臣,可与大义灭亲的石碏相比。但若指责郗超不孝,合理吗?假使他懂得君子之孝(以道义为先),便不会追随桓温了。苏东坡先生评道:郗超之行,不过是"小人之孝"罢了。注释补充:"小人之孝"内涵:
苏轼认为郗超的孝道仅体现在避免父亲身体受损(私情层面),却隐瞒自己助纣为虐的事实,使父亲背负"教子不义"的道德污名,违背了"君子之孝"需以道义为本的原则。石碏典故:
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子石厚参与弑君叛乱。石碏设计诛杀亲子,被赞"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此处以郗愔忠于晋室对比石碏,暗讽郗超不义。郗超的矛盾性:
他既精心保护父亲性命(改信、藏密匣),又参与颠覆晋室的活动,这种"孝亲"与"背君"的撕裂,正是苏轼批判的核心。挖空练习文言文材料一:愔字方回。性至孝(),居父母忧(),殆()。时吴郡守阕(),欲以愔为太守。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在郡优游(),颇称简默(),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并有迈世之风()。及帝践阼(),就加镇军、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久之,以年老乞骸骨(),因居会稽。三子:超、融、冲。超最知名。超字景兴,一字嘉宾。少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愔又好聚敛(),积钱数千万,尝开库,任超所取。超性好施,一日中散与亲故都尽,其任心独诣()皆此类也。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温迁大司马,又转为参军。时愔在北府①,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而愔暗于事机,遣笺诣()温,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超取视,寸寸()毁裂,乃更()作笺,自陈老病,甚不堪()人间,乞()闲地自养。温得笺大喜,即转愔为会稽太守。温怀()不轨,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chī、xī,姓氏)生可谓()入幕之宾矣()。”既而()超就()温宿、曰:“明公既居()重任,天下之责将归于公矣。若不能行废立大事。不足镇压四海(),震服()宇內、岂可不深忠哉!”溫旣素()有此计,深纳()其言遂定废立()。年四十二,先()愔卒.(节选自《晋书·郗鉴传》)材料二:郗超虽为桓温腹心,以其父愔忠于王室,不知之。将死,出一箱付门生(
),曰:“本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相伤为毙(
)。我死后,公若大损眠食(
),可呈此箱,不尔使烧之。”愔后果哀悼成疾,门生以指呈之,则悉与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晚矣!”更不复哭矣。若方回者,可谓忠臣矣,当与石碏(què)②比。然超谓之不孝,可乎?使超知君子之孝,则不从温矣。东坡先生曰:超,小人之孝也。(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人物》)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温既素有此A计B深纳C其言D遂定E废F立G超H始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殆,几乎,与《论语·为政》中“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意思不相同。B.暗,糊涂,与《琵琶行》中“寻声暗问弹者谁”的“暗”意思不相同。C.奖,辅助,与《出师表》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奖”意思相同。D.指,同“旨”,与《陈涉世家》中“卜者知其指意”的“指”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郗愔极为孝顺,为父母服丧,悲痛欲绝。为官悠然自处,颇为简静安宁,和他的姐夫王羲之、高士许询一样都有超凡脱俗之风。B.郗超少年时卓越超群,不受约束,交游广泛,他的父亲曾打开家中库房,任郗超随意取用,结果他一天之中就把钱财全部散给亲戚故旧了。C.郗愔曾给桓温写信,郗超取信阅毕,不认可父亲书信中主张,便撕毁了原信,以自己的口吻重写了一封信,说父亲年老多病,应予闲官休养。D.郗愔原先并不知道郗超曾与桓温图谋不轨,郗超去世后,郗愔悲痛成疾,在看到郗超与桓温的密计后,十分愤怒,从此不再为他的去世而落泪。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2)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14.根据材料,说说东坡先生所论“君子之孝”“小人之孝”的内涵分别是什么。【答案】10.(3分)BDG11.(3分)C12.(3分)C13.(8分)(1)(4分)桓温常说“京口酒值得喝,兵堪用”,非常不愿意郗愔据守在京口。(2)(4分)父亲如果睡眠饮食大为减损,就可呈上这个箱子,如果不是这样就烧了。14.(3分)①君子之孝,指孝养父母,忠于王室,做国家的忠臣;②小人之孝,指只对父母孝顺关心,但于国家大节有亏。【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围绕郗愔、郗超父子的事迹展开,展现了二人不同的性格与行事风格。郗愔孝顺且有超然之风,郗超则行事果决,与桓温有所谋划。材料通过具体事件,如郗超改信、父子间的秘密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与人物的复杂关系,也涉及对“孝”的不同理解。【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温既素有此A计B”中,“温”为主语,“有”为谓语,“此计”为宾语,表述完整,故应在B处断开。“深纳C其言D”中,“深纳其言”意为“非常赞同他的话”,句意完整,其后“遂”表承接,引出下文,故应在D处断开。“遂定E废F立G超H始谋也”中,“定废立”意为“定下废立的计划”,表述完整,“超”为下一句主语,故应在G处断开。综上,答案为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A.正确。“殆”在文中意为“几乎”;《论语・为政》中“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意为“疑惑不安”,二者意思不同,故A正确。B.正确。“暗”在文中意为“糊涂”;《琵琶行》中“寻声暗问弹者谁”的“暗”意为“悄悄”,二者意思不同,故B正确。C.错误。“奖”在文中意为“辅助”;《出师表》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奖”意为“鼓励”,二者意思不同,故C不正确。D.正确。“指”在文中同“旨”,意为“意图”;《陈涉世家》中“卜者知其指意”的“指”也同“旨”,意为“意图”,二者意思相同,故D正确。综上,答案为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述能力。A.正确。材料中提到郗愔“极为孝顺,为父母服丧,悲痛欲绝”,且“为官悠然自处,颇为简静安宁,和他的姐夫王羲之、高士许询一样都有超凡脱俗之风”,与材料内容一致,故A正确。B.正确。材料中说郗超“少年时卓越超群,不受约束,交游广泛,他的父亲曾打开家中库房,任郗超随意取用,结果他一天之中就把钱财全部散给亲戚故旧了”,与材料内容一致,故B正确。C.错误。材料中是郗超不认可父亲书信中“想与桓温共同辅佐王室”的主张,撕毁原信后重写,说父亲“年老多病,不堪重任,请求给予闲职”,并非“应予闲官休养”,表述不够准确,故C不正确。D.正确。材料中提到“郗愔原先并不知道郗超曾与桓温图谋不轨,郗超去世后,郗愔悲痛成疾,在看到郗超与桓温的密计后,十分愤怒,从此不再为他的去世而落泪”,与材料内容一致,故D正确。综上,答案为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恒”意为“常常”,“深”意为“非常”,“居之”意为“据守在那里”。译文:桓温常说“京口酒值得喝,兵堪用”,非常不愿意郗愔据守在京口。(2)“损”意为“减损”,“不尔”意为“如果不是这样”,“呈”意为“呈上”。译文:父亲如果睡眠饮食大为减损,就可呈上这个箱子,如果不是这样就烧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材料内容来看,东坡先生所论的“君子之孝”和“小人之孝”内涵不同:①君子之孝,不仅要孝养父母,还需忠于王室,担当起国家重任,成为国家的忠臣,将家庭孝道与国家大义相结合。②小人之孝,仅局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关心,在国家大节方面却有所欠缺,未能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综上,答案为:①君子之孝,指孝养父母,忠于王室,做国家的忠臣;②小人之孝,指只对父母孝顺关心,但于国家大节有亏。《劝学》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荀子·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师说》1、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赤壁赋》1、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期望自己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在客人的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2、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短歌行》1、《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归园田居》1、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鹊桥仙·纤云弄巧》1、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鹊桥仙》中,“柔情似水”照应“银汉迢迢”,以景设喻,写两情相会温柔缠绵;“
佳期如梦”写七夕佳期竟然像梦幻,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梦游天姥吟留别》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两句对天姥山上天气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作了铺垫。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登高》1、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杜甫在《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琵琶行》1、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2、《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念奴娇赤壁怀古》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用“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声声慢》1、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词人难以入眠的句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登泰山记》1、在《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2、《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静女》1、《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骚》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离骚》中写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的两句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扬州慢》1、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项脊轩志》1、《项脊轩志》中写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的句子是: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2、《项脊轩志》中,写作者睹物思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寄予亭中枇杷树的语句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物是人非,痛彻心扉。《陈情表》1、《陈情表》一文,李密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自己上表的目的一句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归去来兮辞》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挽回过去,不太可能;着眼将来,未来可期。2、《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陶渊明以云鸟自喻,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种树郭橐驼传》1、《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经验的时候,谦虚的说,自己种树种的好,是因为:“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又揭示了种树的要领。《石钟山记》1、苏轼在《石钟山记》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总结出一个结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语气强烈,以反问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点明了全篇的主旨。2、《石钟山记》中,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兰亭集序》1、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拟行路难》1、《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蜀道难》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石水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蜀相》1、《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客至》1、《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望海潮》1、《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登快阁》1、黄庭坚《登快阁》中实写辽远阔大之景的语句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2、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伯乐、阮籍的典故抒发世无知音,孤独无聊之意的语句是: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临安春雨初霁》1、《临安春雨初霁》中用讽喻手法表明诗人“闲”的句子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谏太宗十思疏》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阿房宫赋》1、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结句精警,扣人心弦。《六国论》1、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2、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答司马谏议书》1、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而王安石则认为自己有理有据,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一一作答,自觉问心无愧。《侍坐》1、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着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语句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桂枝香金陵怀古》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幕墙经理面试题目及答案
- 民兵招募面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一中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门店英文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事业单位聘用版合同书
- 2025合同协议安全生产责任书
- 2026届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研究
-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UL2251标准中文版-2017电动汽车的插头插座和耦合器UL中文版标准
- 2.1.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课件
- 医院8S管理成果汇报
-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观众满意度评估
- 地陪服务合同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
- 数通L2(HCS-Pre-Sales-IP)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烧烤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和分级护理制度解读
- 2022版新课标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