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1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2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3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4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雷公炮炙论》B.《本草纲目》C.《炮炙大法》D.《修事指南》答案:A。解析:《雷公炮炙论》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巨著,包含了丰富的炮制内容但不是第一部炮制专著;《炮炙大法》是明代缪希雍所著,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修事指南》是清代张仲岩所著。2.药物炮制的最终目的是()A.缓和或改变药性B.降低毒性C.提高药物净度D.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答案:D。解析:缓和或改变药性、降低毒性、提高药物净度都是炮制的目的,但最终目的是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3.发芽法要求药物的发芽率达到()A.65%以上B.70%以上C.85%以上D.90%以上答案:C。解析:发芽法要求药物的发芽率达到85%以上。4.发酵法的最佳温度是()A.10-15℃B.18-25℃C.30-37℃D.40-45℃答案:C。解析:发酵法的最佳温度是30-37℃。5.含苷类药物常用炒、蒸、烘、燀等加热处理的目的是()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D.便于制剂答案:C。解析:含苷类药物常用炒、蒸、烘、燀等加热处理,是因为苷类在酶的作用下易被水解,加热处理可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以保证药物的药效。6.苍术麸炒后燥性缓和是由于除去了过量的()A.挥发油B.苷类C.生物碱D.鞣质答案:A。解析:苍术含挥发油较多,有较强的刺激性和燥性,麸炒后可除去部分挥发油,从而缓和燥性。7.宜用中火炮制的药物是()A.苍耳子B.山楂C.槐花D.王不留行答案:D。解析:王不留行用中火炮制,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苍耳子用中火炒至表面黄褐色,刺焦;山楂炒黄用中火,炒焦用武火;槐花炒黄用文火。8.蜜炙时,炼蜜的用量一般为药物量的()A.10%-15%B.15%-20%C.25%D.30%答案:C。解析:蜜炙时,炼蜜的用量一般为药物量的25%。9.酒炙药物时,每100kg药物一般用酒()A.5kgB.10-15kgC.20-25kgD.30kg答案:B。解析:酒炙药物时,每100kg药物一般用酒10-15kg。10.盐炙时,每100kg药物用食盐()A.1kgB.2-3kgC.5kgD.10kg答案:B。解析:盐炙时,每100kg药物用食盐2-3kg。11.醋炙乳香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矫臭矫味D.便于调剂答案:C。解析:乳香气味难闻,醋炙可矫臭矫味,利于服用。12.制天南星的炮制作用是()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改变药性D.便于贮藏答案:B。解析:天南星有毒,用白矾、生姜等炮制后可降低毒性。13.麻黄制绒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毒性B.缓和药性C.便于调剂D.增强疗效答案:B。解析:麻黄制绒后发汗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儿童及体虚者。14.巴豆制霜的目的是()A.降低毒性B.增强疗效C.改变药性D.便于贮藏答案:A。解析:巴豆有大毒,制霜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15.以下哪种药物宜采用先炒药后喷醋的方法炮制()A.乳香B.三棱C.莪术D.柴胡答案:A。解析:乳香质地坚硬,先炒药后喷醋有利于醋液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三棱、莪术、柴胡一般采用先加醋闷润后炒制的方法。16.炒炭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止血作用B.降低毒性C.缓和药性D.便于贮藏答案:A。解析:炒炭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的止血作用,部分药物炒炭后还可产生或增强止泻等作用。17.蒲黄炒炭后()A.产生止血作用B.增强止血作用C.增强活血化瘀作用D.降低毒性答案:B。解析: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炭后增强止血作用。18.姜炙时,每100kg药物用生姜()A.1kgB.3kgC.6kgD.10kg答案:D。解析:姜炙时,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若用干姜,其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19.以下哪项不属于麸炒的目的()A.增强疗效B.缓和药性C.矫臭矫味D.便于粉碎答案:D。解析:麸炒的目的包括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臭矫味等,便于粉碎一般不是麸炒的主要目的。20.土炒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补脾止泻作用B.增强补中益气作用C.增强温中止呕作用D.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答案:A。解析:土炒药物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因为土有补脾的特性。21.砂炒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便于粉碎B.降低毒性C.矫臭矫味D.增强疗效答案:D。解析:砂炒的主要目的包括便于粉碎、降低毒性、矫臭矫味等,一般不强调增强疗效。22.蛤粉炒阿胶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矫臭矫味D.益肺润燥答案:D。解析:蛤粉炒阿胶可使阿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同时能增强益肺润燥的作用。23.药物发酵的条件不包括()A.温度B.湿度C.空气D.光照答案:D。解析:药物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一般不需要特定的光照条件。24.以下哪种药物不用炒焦法炮制()A.山楂B.栀子C.槟榔D.苍术答案:D。解析:山楂、栀子、槟榔常用炒焦法炮制,苍术常用麸炒法炮制。25.煅淬法常用的淬液不包括()A.醋B.酒C.药汁D.盐水答案:D。解析:煅淬法常用的淬液有醋、酒、药汁等,盐水一般不用作煅淬液。26.自然铜煅淬后主要成分是()A.FeS₂B.Fe₃O₄C.Fe₂O₃D.CuSO₄答案:B。解析: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FeS₂),煅淬后经一系列化学反应,主要成分变为四氧化三铁(Fe₃O₄)。27.制远志的炮制作用是()A.增强宁心安神作用B.增强化痰止咳作用C.消除刺喉麻感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制远志用甘草汁煮制,可增强宁心安神、化痰止咳作用,同时消除远志的刺喉麻感。28.以下哪种药物炮制时需要“忌铁器”()A.地黄B.薄荷C.荆芥D.紫苏答案:A。解析:地黄中含有苷类等成分,与铁器接触易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所以炮制时忌铁器。29.蜜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A.增强润肺止咳作用B.增强补脾益气作用C.缓和药性D.矫臭矫味答案:B。解析:甘草蜜炙后能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润肺止咳和缓和药性的作用,但主要作用是增强补脾益气。30.醋柴胡的炮制作用是()A.增强解表退热作用B.增强疏肝止痛作用C.增强升阳举陷作用D.降低毒性答案:B。解析:柴胡醋炙后可引药入肝,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有()A.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B.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C.增强药物疗效D.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E.便于调剂和制剂答案:ABCDE。解析:中药炮制的目的包括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等多个方面。2.下列属于“相反为制”的炮制方法有()A.酒制大黄B.姜制栀子C.胆汁制天南星D.醋制甘遂E.盐制杜仲答案:BC。解析:“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药物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姜制栀子,栀子性寒,用性温的生姜制之,以制约其寒性;胆汁制天南星,天南星性温,用苦寒的胆汁制之,以改变其药性。酒制大黄是“相资为制”;醋制甘遂是为了降低毒性;盐制杜仲是引药入肾,增强疗效。3.炒黄的标准有()A.表面呈黄色B.鼓起C.爆裂D.种皮破裂E.透出香气答案:ABCDE。解析:炒黄的标准包括表面呈黄色或加深,药物鼓起、爆裂,种皮破裂,透出固有香气等。4.蜜炙的注意事项有()A.炼蜜时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B.蜜炙药物要凉后密闭贮存C.蜜炙时火力要小D.蜜炙药物要趁热搅拌E.蜜的用量要适当答案:ABCE。解析:蜜炙时炼蜜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以保证蜜的质量;蜜炙药物凉后密闭贮存,防止吸潮发霉;火力要小,以免药物焦糊;蜜的用量要适当,过多易黏锅,过少则达不到蜜炙的目的。蜜炙药物应在蜜稍凉后再搅拌,以免黏结成团。5.醋炙的主要目的有()A.引药入肝B.增强活血止痛作用C.降低毒性D.矫臭矫味E.缓和药性答案:ABCD。解析: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如醋炙三棱、莪术等;降低毒性,如醋炙甘遂、大戟等;矫臭矫味,如醋炙乳香、没药等。一般不强调缓和药性。6.下列药物中,可用明煅法炮制的有()A.白矾B.石膏C.赭石D.自然铜E.牡蛎答案:ABE。解析:白矾、石膏、牡蛎可用明煅法炮制;赭石、自然铜常用煅淬法炮制。7.发酵法的操作要点有()A.原料在发酵前应进行杀菌、杀虫处理B.控制好温度和湿度C.发酵过程要保持空气流通D.发酵时可加入适量的赋形剂E.发酵完毕后要及时干燥答案:BCDE。解析:发酵法的原料一般不宜进行杀菌、杀虫处理,以免杀死发酵所需的微生物。要控制好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流通,可加入适量赋形剂,发酵完毕后及时干燥。8.以下哪些药物炮制后可增强止血作用()A.地榆B.槐花C.白茅根D.荆芥E.大蓟答案:ABCDE。解析:地榆、槐花、白茅根、荆芥、大蓟等药物炒炭后均可增强止血作用。9.盐炙的主要目的有()A.引药下行B.增强疗效C.缓和药性D.增强滋阴降火作用E.矫臭矫味答案:ABCD。解析:盐炙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如盐制杜仲、巴戟天等;缓和药性,如盐制知母、黄柏等;增强滋阴降火作用。一般不用于矫臭矫味。10.以下属于复制法炮制的药物有()A.半夏B.天南星C.白附子D.淡豆豉E.六神曲答案:ABC。解析: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常用复制法炮制;淡豆豉用发酵法炮制;六神曲用发酵法和神曲法炮制。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答案:正确。解析: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2.发芽法要求种子的发芽率在80%以上。()答案:错误。解析:发芽法要求种子的发芽率在85%以上。3.炒焦的火力一般比炒黄的火力大。()答案:正确。解析:炒焦的火候要求比炒黄高,一般用中火或武火,炒黄一般用文火或中火。4.蜜炙药物时,炼蜜可直接加入药物中拌匀。()答案:错误。解析:蜜炙药物时,炼蜜需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否则蜜的黏性大,不易与药物混匀。5.醋炙能使药物中的生物碱溶出增加,从而增强疗效。()答案:正确。解析:醋是良好的溶媒,能使药物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盐,从而增加溶出,增强疗效。6.煅淬法只适用于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药物。()答案:错误。解析:煅淬法除适用于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药物外,还可用于质地坚硬的贝壳类、化石类等药物。7.药物发酵时温度越高越好。()答案:错误。解析:药物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0-37℃,温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微生物死亡。8.盐炙时,先拌盐水后炒的方法适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答案:错误。解析:盐炙时,先拌盐水后炒的方法适用于质地坚实的药物,质地疏松的药物宜采用先炒药后喷盐水的方法。9.巴豆制霜后可降低毒性,但泻下作用增强。()答案:错误。解析:巴豆制霜后可降低毒性,同时缓和泻下作用。10.中药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归经。()答案:正确。解析:通过炮制,可加入不同的辅料或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使药物作用的趋向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药物的归经,如醋制入肝,盐制入肾等。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答: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包括净制、切制、炮制三大类。(1)净制:是中药炮制的第一步,主要是除去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及变质部分,使药物纯净,保证用量准确。方法有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及火燎等。特点是操作相对简单,主要是物理性的分离过程,为后续的炮制和制剂做准备。(2)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块、丝等。常用的方法有切、铡等。特点是改变药物的形态,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便于调剂和制剂。切制的规格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需要而定。(3)炮制:又可分为炒法、炙法、煅法、蒸法、煮法、炖法、燀法、复制法、发酵法、发芽法等。-炒法:包括清炒(炒黄、炒焦、炒炭)和加辅料炒(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清炒法主要是通过加热使药物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如炒黄可使药物鼓起、爆裂,增强疗效;炒焦可增强消食健脾作用;炒炭可增强止血作用。加辅料炒可借助辅料的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或降低毒性等,如麸炒可增强补脾作用,米炒可降低药物毒性。-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常用的辅料有酒、醋、蜜、姜汁、盐水等。酒炙可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收敛固涩作用;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作用;姜汁炙可增强止呕作用;盐炙可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煅法:分为明煅法、煅淬法和扣锅煅法。明煅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可使药物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煅淬法是将药物煅红后,迅速投入液体辅料中,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并可增强疗效;扣锅煅法适用于质地疏松、炒炭易灰化的药物,可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蒸法、煮法、炖法:蒸法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煮法是将药物与水或辅料共同加热;炖法是将药物置于密闭容器内,隔水加热。这些方法可改变药物的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燀法:是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取出,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复制法:是将药物用多种辅料或多种工序进行炮制的方法,可降低毒性,改变药性,增强疗效等。-发酵法和发芽法:发酵法是借助微生物的作用,使药物产生新的功效;发芽法是使种子类药物发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改变药物性能。2.举例说明中药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答:中药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保证用药安全,以下从不同方面举例说明:(1)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乌头类药物:如川乌、草乌,其主要毒性成分是乌头碱。通过煮制、蒸制等炮制方法,可使乌头碱发生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例如,制川乌是将川乌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炮制后乌头碱含量显著降低,毒性也大大降低。-马钱子:马钱子中含有士的宁等生物碱,有较强的毒性。砂炒或油炸后,士的宁的含量有所下降,同时其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减慢,从而降低了毒性。实验表明,马钱子砂炒后士的宁含量下降了15%左右,油炸后士的宁含量下降了30%左右。(2)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斑蝥:斑蝥中含有的斑蝥素是其毒性成分,同时也是有效成分。米炒斑蝥后,斑蝥素可部分升华而含量降低,并且在加热过程中,斑蝥素可与米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反应,生成难以被人体吸收的结合物,从而降低了毒性。(3)破坏酶的活性:-苦杏仁: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在苦杏仁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氢氰酸,有一定的毒性。燀制苦杏仁可破坏苦杏仁酶的活性,防止苦杏仁苷在储存过程中被酶解产生过多的氢氰酸,从而保证用药安全。同时,燀制还可除去种皮,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4)辅料解毒:-半夏:半夏有毒,常用生姜、白矾等辅料进行炮制。生姜中的姜辣素等成分能与半夏中的毒性成分结合,降低其毒性;白矾有沉淀、解毒作用。清半夏是用白矾水溶液浸泡,姜半夏是用生姜和白矾炮制,法半夏是用甘草和石灰炮制,经过这些炮制方法,半夏的毒性显著降低,且不同的炮制品种还有不同的功效特点。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论述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并举例说明。答: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四气五味的影响:-改变药性:通过炮制可改变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例如,地黄生用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经蒸制成熟地黄后,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热凉血变为滋阴补血。这是因为在蒸制过程中,地黄中的梓醇等成分发生了变化,使其药性和功效发生了改变。-增强性味:某些药物经过炮制后可增强其原有性味和功效。如蜜炙甘草,甘草本身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等作用。蜜炙后,增强了其甘味,同时也增强了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因为蜂蜜味甘,能补能缓,与甘草协同作用,使药性增强。-缓和药性:有些药物药性过于峻烈,通过炮制可缓和其药性。如大黄生用苦寒沉降,泻下作用峻猛;酒炙大黄后,其苦寒之性有所缓和,泻下作用减弱,同时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