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_第1页
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_第2页
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_第3页
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_第4页
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3.3汽化和液化(解析版)

M区【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汽化现象;

2.理解物质的液化现象;

3.了解液体汽化规律和两种汽化现象;

4.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

5.认识影响蒸发的因素;

6.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汽化规律。

夥【知识导图】

修1【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现象探究

现象原因

洒在玻璃板上水,一•段时间后不见r水由液态变成r气态

涂在手臂上的酒精,过一会就不见了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锅里的水烧开•段时间后,水量会减少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2)探究归纳

I:述现象说明,物质由液态变成了气态。物质从液态变成后: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

(1)现象探究

现象原因

水烧开从壶嘴冒出“白气”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

秋天草叶上出现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冒“白气”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了液态

(2)探究归纳

上述现象中,物质都由气态变成了液态。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培优拓展〉看得见的“白气”不是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人眼是看不到的,在平时我们看得到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

雪糕周围的“白气”,其实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凡是看得见的“白气”、

“白雾”都不是水蒸气。

【典例】冬季到来,小明严格执行防护疫情的要求,在路上也注意佩戴口罩。•个大风降温的早上,

他从家走到学校,进入教室摘下口罩后发现口罩内壁上有很多水珠,主要是因为()。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B.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C.空气中的露水凝结而成D.人的唾液喷在口罩上

【答案】Bo

【解析】口罩内壁上的水珠是口中呼中的气体中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

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及

知识点二、沸腾

L沸腾的概念

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停表等

(1)按如图所示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

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变化;

实验器材(2)当水温达到9TC时去掉硬纸板,每隔Imin记录一次水温,知道水沸腾后5min

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

(3)撤掉酒精灯,停止对水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时间/min012345678910

实验数据温度/'C9092949698100100100100100100

水的状态未沸腾沸腾

<1)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

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如图甲所示。水沸臃时,有大量的气泡产

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发出里面的水蒸气,

实验现象

如图乙所示。

(2)沸腌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

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

(1)乙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

产凄/七

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画出水沸腾前7

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02

分析与论证(2)由实验现象和图像nJ•知,水沸腾前,不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

/

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达94

时ffl/ain

水面破裂,这说明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90

(3)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2a6810”

说明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实验结论(1)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3.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了便于调整器材固定的高度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

度;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4)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

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

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6)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时,由于大气

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C。

培优拓展〉停止加热,水仍会沸腾的原因

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

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

【典例】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

一套来完成实验。

(1)实验时,按照自卜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2)图因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Co

衣服晾干的快慢慢晾干的快慢

现象阳光下衣服干得快展开的衣4艮干得快通风处的衣1]艮干的快

原因

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得快展开的衣服表面积大,水蒸发得快通风处空气流速大,水蒸发得快

分析

上述现象说明,对同一种液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探究(1)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归纳(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得越快

特别提醒

由于需要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

所示实验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如探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应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上

方的空气流速相同,而使液体的表面积不同。

培优拓展〉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其他因素

1.水蒸发得快慢跟周围空气的湿度也有关,周围空气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往

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人体上的汗液是以蒸发所致。

2.对于不同的液体来说,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比如,在通常条件下,酒精比谁蒸发得快,

汽油比柴油蒸发得快。

刚撒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

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

4.蒸发制冷

(1)现象探究:蒸发吸热

现象原因

刚从游泳池出来的人感到很冷水蒸发时从人体吸热,使人感到冷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水蒸发时,从空气吸热,使人感到凉爽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舌头上水蒸发吸热,可降低狗的体温

【探究归纳】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会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2)蒸发制冷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所以蒸发

具有制冷作用。蒸发越快,制冷作用越明显。例如,人们将中暑的患者,扶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并在患

者皮肤上擦拭温水(酒精),这样水蒸发吸热能使患者的体温快速下降,缓解中暑症状。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沸腾

异同点

汽化的方式

发生位置只在液体表面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不剧烈程度缓慢剧烈

同现象不易观察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点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使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徐亚欧聪外界吸收热量,温度等于沸点,且保持不变

相同点①都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②都需要吸热

【典例】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

实验要求,应选择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0精百精水水

甲乙丙丁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

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

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水酒精

【答案】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乙、丙;温度;正确。

【解析】(1)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温度、与空与流速有关和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关,」

经控制了温度和空气流速,故还需要控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相同。

(2)[2]有液体种类不同,故液体的体积需要相同,H体积大的蒸发明显,故选择乙丙两组样品。

(3)[3][4]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温度是变化的,故没有控制温度相

同;酒精蒸发得快,故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王丽是正确的。

知识点四、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约到冷空气

凝结成的小水滴。

(2)压缩体积:如日常见到的打火机中的液体就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2.液化放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生活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要比开水烫伤更严重,

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会发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

3.液化的应用

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中的液氢和液氧等。

特别提醒

1.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2.有些气体,在常温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就能液化,如口常生活中使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

积的方法得到的;

3.有些气体,紧靠压缩体积的方法难以液化,常采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如氮气的液

化。

4.汽化和液化的对比

前后状态变化吸、放热情况方式或方法

汽化液态T气态吸热蒸发或沸腾

液化气态一液态放热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5.常见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典例】冬季到来,小明严格执行防护疫情的要求,在路上也注意佩戴口罩。一个大风降温的早上,

他从家走到学校,进入教室摘下口罩后发现口罩内壁上有很多水珠,主要是因为()。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B.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C.空气中的露水凝结而成D.人的唾液喷在口果上

【答案】Bo

【解析】口罩内壁上的水珠是口中呼中的气体中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

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趣二【方法帮】

题型一:液化和汽化现象辨析

★易错警示

(1)“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越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2)“白气”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温物体冒出或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二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典例】暑假,小江在两只狗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

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美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内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体的外壁;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I).甲杯:整体外壁和内壁的液面上力;乙杯:内壁的液面下方

【答案】Bo

【解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与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

表面。

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所以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的液面下方;乙杯中装

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的液面上方。

故选B.

题型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方法百接上心上心

考向点拨

1.水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水沸腾曲线的特点:沸腾前,随着加热,水温升高;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沸腾过程水温不变:

3.如何加快实验进度:用温水或减少水的质M;

4.石棉网的作用:受热均匀;

5.硬纸板的作用:减少散热、缩短加热时间;防止热水外溢伤人;

6.使用热水或减少水最:加快实验进度;

7.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温度计应放在被测物质中间部位、不能碰器在:、读取温度时天能取出温度

it;

8.选用水银温度计而不能选月酒精温度计的原因:泗精的沸力:低于水的沸点;

9.温度计上部、烧杯上的白气: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0.烧杯口出现白气和烧杯壁出现小水珠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修成的小水滴;

11.酒精灯拿开后水继续沸腾:石棉网有余热;

12.不能达到沸腾:火力小,水吸收热量小于散热;

13.水的沸点不到100°C:大气压强较低;

14.水沸腾前气泡变化:逐渐变小:

15.水沸腾后气泡变化:逐渐变大;

16.器材安装顺序:自卜而上。

【典例】小明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______°C,在图3中图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

况。

(3)分析图4所示图像,分析小明和小华的实验图像为何不同?

(4)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为什么

【答案】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98;a;水的质量或多少不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

还能继续吸热。

【解析】(1)细心看图可以知道,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的底部,这是不允许的,故其中错误之

处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8C,

a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是沸腾前

的现象,故在图3中图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水的质量过多、水的初温过低、未加盖、酒精的火焰过小,都会造成加热时间过长。从图中看,无

盖,所以可能是水的质量过多,或酒精灯火焰小或水的初温过低等。

(4)撤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发现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的

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继续吸热。

题型三: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题通法

判断蒸发快慢的方法

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

明因素

流动速度

晓影响液体温度越高,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大,蒸发越快

分析全面,并明确题目中是加快蒸发还是减慢蒸发,以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为

知方法

依据,知晓切合实际的具体方法

【典例】小明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猜想:①液体表面

积的大小;②液体温度的高低: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他进行r如下操作:

A.保持水的②、③两个条件相同

B.在玻璃板上分别滴同样多的水,使两滴水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甲所示。

C.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水明显不同

D.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1)请你帮助小明排出合理的实验顺序:。

(2)实验中,“水消失”的过程是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3)同组的小凡同学也进行了猜想①的实验,他是这样做的:选取两个横截面积不同,分别装入不同

量的水,如图乙所示。保持水的②、③两个条件相同,经过了相同时间后,小凡发现A容器中水剩余的少,

B容器中水剩余的多,由此得出结论,水的表面积越少,蒸发越快。请你帮忙分析小凡同学的做法对不对,

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本实验中,运用到的物理方法有:法。(填写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1)DBAC:(2)汽化;(3)没控制水的多少相同;(4)控制变量。

【解析】(1)由图可知,小明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枳的大小是否有关”实验,采用

控制变量的思想,合理的实验顺序如下:D.取两块相同的玻璃及,B.在玻璃板上分别滴同样多的水,使

两滴水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甲所示,A.保持水的②、③两个条件相同,C.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

上剩下的水明显不同。

(2)“水消失”的过程是水由液态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3)小凡同学的做法不正确,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多少相同;

(4)本实验中,保持水的②、③两个条件相同,在玻璃板上分别滴同样多的水,使两滴水表面积大小

明显不同,运用到的物理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题型四:液化和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角度1】蒸发制冷的应用

★易错警示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汽化”才是物态变化的名称,所以在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应填汽化。

【典例】环戊烷是•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

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_(液化/

汽化)现象,并(吸收/放出)热量,环戊烷在电动压缩机内会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

【答案】汽化;吸收:液化。

【解析】[1][2]由于环戊烷是一种既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发生汽化并从

冷冻室吸收热量,使冷冻室的温度下降,从而达到致冷的效果。

[3]环戊烷进入电动压缩机内时,由于被压缩体积会发生液化,同时向外放热,将从冷冻室吸收的热

量释放到冷冻室外。

【角度2】沸腾特点的应用

力法直接

液体沸腾的特点是沸腾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沸腾后保持在某一温度处使温度不

再升高,大部分此类应用都利用了这一特点。

【典例】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在烧杯中,再倒入刚烧开的烫水,未时烧杯加

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C,水的沸点是1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IJ卜木

酒精

A.试管内的酒精一定不会沸腾,因为没有加热;

B.试管内酒精的温度可以升高到85℃;

C.烧杯中的水温将一直保持100C不变;

D.试管内的酒精可能会沸腾

【答案】D。

【解析】AD.酒精可能从水中吸收热量,可能沸腾,故A错误,D正确;

B.酒精沸腾后,温度不变,故温度只会保持在78℃,或者最后全部汽化完,不会升到了85C,故B

错误;

C.烧杯中的水会放热,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

故选D。

【角度3】液化的应用

★易错警示

【典例】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

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

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C,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

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和o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_______的方法是不行的,首先

要______。

(2)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首先液化的是______。

(3)氧气的沸点是183C,氮气的沸点是196C,氢气的沸点是269℃,采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

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_。

【答案】(1)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降低温度:(2)氧气;(3)氮气。

【解析】(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压缩体积并不能使所有的物体都液化,

有些气体必须在降到一定温度时,压缩体积才可以液化;

(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当然是临界温度高的物体先达到临界点,先液化,氧气的临界温度高,氧

气先液化;

(3)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氮气的沸点低,先汽化c

故答案为:(1)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降低温度;(2)氧气;(3)氮气。

【中考帮】

考点一:液化和汽化现象的判断

【典例】(2020•扬州)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形

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汽化。

【解析】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到瓷破液化形成的。

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分口中考考题要求同学们能从汽化和液化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逐步培养将物理学

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这是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的体现。

考点二: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典例】(2022•陕西省)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挎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

所示。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2)在水温升高到85c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

(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

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不,从网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c加

热至刚沸腾时,所用―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答案】①自下而上;②吸热;③不变;④98:⑤低于;⑥时间;⑦质量。

【解析】(1)[1]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实验器材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2][3]水沸腾时不断用酒精灯加热,所以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加热,由表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3)[4][5]由表可知,水的温度保持98c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此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所以此地大气压低

于标准大气压。

(4)[6][7]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水沸腾的时间不同,第一次实验水沸腾所需时间大于第二次实验所需

时间,两次实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所以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4喇分口中考考题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安装实验装置、获得数据,能分析物理实验图像,从中发现

规律,形成合理的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反思。这是物理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的体现。

考点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典例】(2020•安顺)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

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水分蒸发(选滇:“力时夬”或“减慢”)。

【答案】蒸发吸热:减慢。

【解析】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

冷;

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故答案为:蒸发吸热;减慢。

考好分]中考考题要求同学们知道蒸发的概念,并能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理解和解释生活中

的现象,这是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的体现。

考点四:蒸发制冷的应用

【典例】(2020•湘西)我们同学在医院打针时,护士都要先用酒精棉球在皮肤上消毒,皮肤擦拭酒

精后会感觉到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解析】用酒精棉球擦皮肤,皮肽表面的酒精很快消失,白液态变成了气态,这个变化属于汽化中的

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因此病人会感觉到擦酒精的地方比较凉爽。

与“分口中考考题要求同学们知道蒸发的概念及其作用,并能从物理学的视角对酒精制冷现象进

行简单的分析。这是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的体现。

&【作业帮】

-、基础练(知识巩固)

1.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露珠的形成B.冰雪消融C.滴水成冰I).湿手变干

【答案】A。

【解析】A.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低的物体表面(例如草口I)由气体变成液体

的水,属于液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I).湿手变干是手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Bo

【解析】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

意。故选Bo

3.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

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I).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答案】Ao

【解析】在寒冷的北方,滴水成冰是经常看到的现象,水是液体,冰是固体,由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是凝固;凝固时,物体要放热。

从以上四种答案可知,正确的是A。

4.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I).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答案】Co

【解析】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错误;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B错误;把蔬菜装入保鲜袋,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和空

气流动的影响,可以减慢蒸发,故C正确;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

错误;故应选C。

5.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醛,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醛消失。

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答案】Co

【解析】A.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醛会消失,是液态乙醛变成气态乙醛的汽化

现象。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空调电扇,先将空可乐瓶的瓶盖旋紧,去掉瓶底,开口朝上,倒入适量的冰水混

合物,再将其固定在电扇的后而,打开电扇就能感受到凉风,感到凉爽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瓶里的冰

熔化,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其中之二是空气流动加快,瓶里的水蒸发(选填“加快”或

“减慢”),使空气温度降低得更多。

【答案】吸热;加快。

【解析】由于房间的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所以会发生热传递,即冰水混合物会从房间里吸收

热量,然后熔化,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空气流动加快,瓶里的水蒸发变快,能吸收更多的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得更多。

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错误的操作是,改正错误后,加热

使水沸腾,此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___________O

4~<r>

-->—温度计

♦上寺一石棉网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壁接触:不变。

【解析】温度计在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故图中错误的操作是温度计

的玻璃泡与容器壁接触。

在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沸点),但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故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

水温不变。

8.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特别凉快是因为酒精时从人体吸热(填物

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

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减小而降低。

【答案】汽化:水蒸气;大气压强。

【解析】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特别凉快是因为酒精汽化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

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

原因是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减小而降低。

二、综合练(能力提升)

9.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

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I).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答案】Bo

【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玻璃杯,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使玻璃杯表

面会变湿,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玻璃杯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会儿乂变湿。

故选Bo

10.图所示情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

周围冒出“白气”

D.///i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逐渐消融

【答案】Be

【解析】A.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逐渐消融,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

题意;

I).夏天口京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不符合

题意。故选B。

1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5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o

【解析】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

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喑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I)、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12.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几又会

变湿,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o

【答案】液化;放热。

【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饮料瓶外

壁上,表面会变湿。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饮料瓶外壁发生液化,一会儿又会变湿:液

化过程需要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热。

13.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温度/'C

100

甲乙

(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选填“A处向上”

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o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还可获得的信息有:o(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A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

但温度不变。(合理即可)

【解析】(】)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向上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可获得的信息有:①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A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

量但温度不变。(合理即可)

三、培优练(挑战自我)

14.大自然四季如画,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