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新专长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1页
中医新专长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2页
中医新专长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3页
中医新专长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4页
中医新专长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新专长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医理论中,“五行”不包括以下哪种元素?A.金B.木C.气D.水答案:C2.下列哪一经脉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A.督脉B.任脉C.冲脉D.带脉答案:C3.中医诊断中,面色发黑主病不包括?A.肾虚B.寒证C.水饮D.血虚答案:D4.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物多具有什么味?A.辛B.甘C.苦D.咸答案:C5.以下哪种不属于中医“八纲”范畴?A.阴阳B.表里C.寒热D.气血答案:D6.下列哪个穴位常用于治疗头痛?A.足三里B.合谷C.三阴交D.关元答案:B7.中医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A.心B.肝C.脾D.肺答案:A8.中药炮制中,“炙”法多使用的辅料是?A.醋B.酒C.蜂蜜D.姜汁答案:C9.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六淫”致病因素?A.风B.寒C.痰D.暑答案:C10.中医养生中,“春夏养阳”的理论依据是?A.阴阳互根B.阴阳消长C.阴阳转化D.以上都不对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医五脏包括()A.心B.肝C.胃D.肺E.肾答案:ABDE2.下列属于中医治疗原则的有()A.扶正祛邪B.调整阴阳C.标本先后D.三因制宜E.实则泻之答案:ABCD3.以下哪些是中医望舌的内容()A.舌色B.舌形C.舌态D.舌苔E.舌下络脉答案:ABCDE4.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A.丹参B.川芎C.红花D.益母草E.桃仁答案:ABCDE5.中医经络系统包括()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五络脉D.十二经别E.孙络答案:ABCDE6.下列属于中医情志致病特点的是()A.直接伤及内脏B.影响脏腑气机C.发病与季节有关D.情志波动影响病情E.病位游移答案:ABD7.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愈后防复D.早期诊断E.扶正祛邪答案:ABC8.下列穴位中,位于下肢的有()A.血海B.委中C.涌泉D.太冲E.内关答案:ABCD9.中医问诊的内容包括()A.一般情况B.主诉C.现病史D.既往史E.个人生活史答案:ABCDE10.以下属于中医病因学中“内生五邪”的有()A.内风B.内寒C.内湿D.内燥E.内火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对2.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答案:对3.经络系统中,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答案:对4.中医诊断中,闻诊只包括听声音。()答案:错(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5.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和气化作用。()答案:对6.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答案:对7.所有的酸味药都有收敛固涩作用。()答案:错(部分酸味药有收敛固涩作用)8.中医治疗疾病主要着眼于“病”的异同。()答案:错(着眼于“证”的异同)9.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较为旺盛。()答案:对10.中医拔罐疗法只适用于风寒湿痹证。()答案:错(多种病症都可适用)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答案: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简述中医望神的意义。答案:望神可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得神表示正气充足、病情轻、预后好;失神则提示正气大伤、病情重、预后差;假神多见于久病、重病患者,是病情危重的表现。3.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答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4.简述中医辨证论治的概念。答案:辨证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治病的个体化和整体观念。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20分)1.讨论中医在预防疾病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答案:中医强调未病先防,通过养生方法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畅情志、顺应四时等维护正气。还有艾灸、推拿等外治法提高免疫力。重视整体观念,从多方面综合预防,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结合实际谈谈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意义。答案:辨证强调个体化,抓住疾病某阶段本质;辨病明确疾病全过程特点规律。二者结合,既明确疾病诊断,又针对不同阶段证候治疗。如感冒辨病明确病种,再辨证分风寒、风热等论治,提高疗效。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推广中医养生理念?答案:可通过开展健康讲座、社区宣传、媒体科普等方式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意识。鼓励推广中医养生运动如太极拳等。提供养生咨询服务,让民众认识其益处并应用到生活。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