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核心内容解读_第1页
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核心内容解读_第2页
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核心内容解读_第3页
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核心内容解读_第4页
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核心内容解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核心内容解读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是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法定技术标准,涵盖从原材料进场到路面验收的全流程管控要求,直接决定路面承载能力、耐久性及行车安全性。以下按“基础定位-关键环节-质量管控”逻辑展开详细解读。一、规范基础:定位与适用范围(一)核心定位本规范的核心目标是统一技术标准、保障路面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通过明确各环节技术指标与操作要求,兼顾施工效率与环保合规,为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提供依据。(二)适用边界路面类型全覆盖适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AC)、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SMA)、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等各类沥青类路面的新建、改建与养护施工。公路等级分级管控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执行严格指标(如平整度标准差≤1.2mm、抗车辙动稳定度≥3000次/mm);二级及以下公路:在满足基本功能前提下可适度调整参数,体现“差异化管控”原则。特殊场景专项要求针对高寒地区(重点控制低温抗裂性)、多雨潮湿地区(强化水稳定性)、重载交通路段(提升抗车辙能力)等特殊环境,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二、源头管控:原材料技术要求原材料质量是路面性能的基础,规范对沥青、集料、填料三大核心材料的选型标准与检验要求做出强制性规定。(一)沥青:路面性能的“胶结核心”沥青作为粘结集料的关键材料,需根据公路等级、气候分区、交通荷载精准选型,核心要求如下表:沥青类型适用场景关键技术指标(核心要求)检验频率道路石油沥青二级及以下公路下面层、基层针入度(25℃):60-80(0.1mm,70#沥青);软化点≥46℃;延度(15℃)≥100mm每批次≤100t,进场检验1次SBS改性沥青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面层、中面层针入度(25℃)≥40(0.1mm);软化点≥60℃;弹性恢复(25℃)≥70%;低温延度(-10℃)≥20mm每批次≤50t,进场检验1次乳化沥青透层、粘层、封层施工破乳速度:慢裂/中裂;筛上剩余量(1.18mm筛)≤0.1%;贮存稳定性(5d)≤5%每批次≤20t,进场检验1次关键提示:沥青进场需留样保存(≥2kg,保存期≥3个月),且需按气候分区选标号——北方高寒地区(1-3区)宜用90#/110#,南方高温地区(4-5区)宜用70#/50#。(二)集料:路面骨架的“支撑载体”集料分为粗集料(粒径≥2.36mm)和细集料(粒径<2.36mm),其强度与棱角性直接影响路面承载能力,核心要求如下:粗集料(碎石/破碎砾石)材质要求:优先选用玄武岩、花岗岩等硬质岩石,严禁使用风化石;高速公路上面层需采用反击式破碎工艺,确保棱角性(针片状含量≤15%)。关键指标:压碎值(高速公路上面层≤26%、二级公路≤30%);洛杉矶磨耗损失≤28%(高速公路);含泥量≤1%(高速公路)、≤3%(二级公路)。细集料(机制砂/天然砂)材质限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面层严禁使用天然砂(棱角性差,影响抗车辙性),必须用机制砂;二级及以下公路天然砂用量≤细集料总量20%。关键指标:坚固性≤12%;含泥量≤3%(高速公路)、≤5%(二级公路);机制砂棱角性流动时间≥30s。(三)填料:粘结增强的“关键辅料”仅允许使用石灰岩磨细矿粉,严禁用粉煤灰、水泥替代,核心指标包括:细度:0.075mm筛通过率≥75%(确保与沥青充分混合);含水量≤1%(防止混合料结块);亲水系数≤1.0(避免水损害)。三、核心环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连接原材料与施工的关键,规范强制要求采用“三阶段设计法”,确保混合料满足路用性能。(一)第一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理论配方)核心任务:根据路面结构层性能要求,确定沥青、集料、填料的理论比例。关键步骤:级配设计:按路面类型选级配范围(如SMA-13上面层:4.75mm筛通过率20-30%,0.075mm筛3-6%);马歇尔试验:制备4.0%-6.0%沥青用量的试件,测试稳定度(≥8kN)、流值(20-40×0.1mm)、空隙率(3%-5%),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性能验证:通过车辙试验(动稳定度≥3000次/mm)、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2500με)、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0%),验证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二)第二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设备适配)核心任务:根据沥青拌和楼热料仓分布,调整目标配合比,适配实际生产。关键要求:热料仓筛分:检测各仓集料级配,确保合成级配关键筛孔(4.75mm、2.36mm等)通过率与目标偏差≤±2%(高速公路);马歇尔复检:按调整比例制件,指标达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三)第三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试铺确认)核心任务:通过试拌试铺,确定最终施工参数。关键操作:试拌:拌和量≥额定产量80%,检测出场温度(普通沥青150-170℃,改性沥青160-180℃)及均匀性;试铺:选择≥200m试验段,测试摊铺温度(普通沥青≥140℃,改性沥青≥150℃),碾压后检测平整度、厚度,钻芯样测压实度(≥96%)、空隙率(3%-6%)。四、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技术要求规范对沥青路面施工的拌和、摊铺、碾压三大核心工序制定了严格操作标准,直接影响路面成型质量。(一)混合料拌和:确保均匀性与温度控制拌和设备要求:采用间歇式拌和楼,每盘拌和时间30-50s(其中干拌5-10s、湿拌25-40s),严禁使用连续式拌和楼(易导致级配偏差)。温度管控:不同沥青类型拌和温度需精准控制,且出场温度与摊铺温度差≤10℃(避免温度损失过大)。质量判断:混合料应色泽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发现离析需立即停机调整。(二)混合料摊铺:保障平整度与厚度设备配置:高速公路需采用2台及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摊铺宽度重叠5-10cm,摊铺机速度控制在2-6m/min(匀速摊铺,避免停机)。摊铺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140℃,改性沥青混合料≥150℃,低温施工时需提高5-10℃。厚度控制:通过基准线(钢丝或滑靴)控制摊铺厚度,松铺系数按试铺结果确定(AC类通常1.2-1.35)。(三)混合料碾压:实现压实度与致密性碾压流程:遵循“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碾压温度需符合下表要求:碾压阶段碾压设备碾压温度要求(℃)碾压遍数核心目标初压钢轮压路机(8-12t)普通沥青≥130,改性沥青≥1401-2遍稳定混合料,防止推移复压胶轮压路机(15-25t)普通沥青≥110,改性沥青≥1204-6遍提高压实度终压光轮压路机(10-12t)普通沥青≥70,改性沥青≥801-2遍消除轮迹,提平整度碾压禁忌:严禁在温度低于终压温度时碾压;避免压路机在路面上转向、掉头或停车等候。五、质量验收:关键指标与检验方法规范明确了沥青路面验收的核心指标及检验标准,未达标不得通过验收,关键指标如下:检验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上面层要求二级公路要求检验方法压实度%≥96≥94钻芯法(每200m测1点)平整度(标准差)mm≤1.2≤2.5连续式平整度仪(每km测10点)厚度偏差mm±5±8钻芯法(每200m测1点)抗车辙动稳定度次/mm≥3000≥1500车辙试验低温破坏应变με≥2500(高寒区≥3000)≥2000低温弯曲试验渗水系数mL/min≤120≤300渗水试验(每200m测1点)六、特殊场景施工要点(一)高寒地区优先选用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