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钢箱梁结构施工方案_第1页
斜拉桥钢箱梁结构施工方案_第2页
斜拉桥钢箱梁结构施工方案_第3页
斜拉桥钢箱梁结构施工方案_第4页
斜拉桥钢箱梁结构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斜拉桥钢箱梁结构施工综合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与技术标准1.1结构设计参数本项目为主跨800米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全桥总长1200米,桥面宽度35米,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并预留轨道交通空间。主桥钢箱梁采用流线型扁平断面,全桥划分为120个节段,标准节段长12米、宽3米、重800吨,最大节段重量达350吨。索塔为门式框架结构,塔高186米,每座索塔设置36对斜拉索,全桥共计288根,采用直径15.2毫米的高强平行钢丝成品索,单索由127根钢丝组成,最大索长198米,承受拉力超千吨。1.2材料性能指标主桥钢结构采用Q370qE低合金高强度钢,钢板厚度16-60mm,需满足Z向性能要求(Z35级)。斜拉索采用1860MPa级高强钢丝,锚具选用OVM型冷铸镦头锚,铸钢节点采用ZG270-500H材质,所有钢材需通过第三方力学性能检测(抗拉强度≥370MPa,屈服强度≥345MPa,伸长率≥18%)。焊接材料选用E5015-G低氢型焊条,CO₂气体保护焊使用ER50-6焊丝,其扩散氢含量≤5mL/100g。二、施工组织管理体系2.1项目管理架构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决策层设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安全总监;管理层分设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等6个职能部门;作业层组建钢结构加工、吊装、焊接等8个专业工班。关键岗位人员需通过斜拉桥施工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其中AWS认证焊工22人,测量工程师12人(持注册测绘师证书),起重指挥28人(持A类特种设备操作证)。设立钢结构专项工程师,负责焊接工艺评定、精度控制等技术工作。2.2资源配置计划劳动力配置:高峰期投入专业技术工人320人,采用"三班倒"作业制度,确保关键线路24小时连续施工。其中持证焊工86人(含国际焊接技师12人),无损检测人员18人(持UT/MTⅡ级证书)。设备配置:投入3000吨级浮吊1艘(主钩最大起升高度80米)、300吨龙门吊2台、数控切割设备6台(切割精度±0.5mm)、CO₂气体保护焊机80台,以及LeicaTS60全站仪(测角精度0.5″)、TrimbleS9高精度GPS等测量设备。所有特种设备需通过第三方检测并备案,建立"一机一档"管理制度。三、钢箱梁制造工艺3.1工厂加工流程采用"分段制造、整体预拼"工艺,在钢结构加工厂设置4条生产线,关键工序如下:板材预处理:通过抛丸除锈达Sa2.5级(表面粗糙度50-80μm),喷涂车间底漆(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零件加工:U肋采用数控折弯机加工(弯曲半径R=200mm),横隔板采用三维数控切割,确保腹板与翼缘板夹角误差≤0.5°。单元件组装:在专用胎架上定位(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控制),使用液压夹具固定,相邻单元件接缝错边量≤0.8mm。焊接作业:纵缝采用门式埋弧自动焊(焊接速度350-450mm/min),环缝采用窄间隙焊(坡口角度60°±5°,钝边1-2mm),焊接环境温度低于0℃时需进行预热(预热温度80-120℃,层间温度≤250℃)。成品检验:三维坐标检测(允许偏差±1mm),提交《钢箱梁制造线形报告》,关键焊缝100%无损检测(UT检测Ⅰ级合格,MT检测Ⅰ级合格)。3.2预拼装控制措施在工厂设置120米长线台座,每3个梁段组成一个拼装单元,使用专用工装夹具确保节段匹配精度。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点云密度100点/mm²)生成钢梁数字模型,与设计图纸比对,误差超过1mm即自动调整。预拼装完成后,在节段接口处设置临时匹配件(钢制定位销,直径30mm,公差H7/g6),确保现场安装时的精准对接。四、钢箱梁架设施工4.1总体架设方案采用"悬臂拼装+跨中合龙"施工法,从索塔向两侧对称推进。0#块长12米,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同时安装临时固结装置(4组直径32mm预应力钢束,张拉控制力500kN)。标准梁段采用"浮吊吊装+桥面吊机辅助"工艺,先吊装梁段至设计位置,临时固定后安装斜拉索,再进行精确调整。施工过程中实行"两岸对称、同步推进"原则,最大不平衡悬臂长度控制在1.5米以内。4.2吊装施工工艺吊装准备:每个梁段设置4个吊点(采用100mm厚Q460C钢板制作),吊具选用4根长度6米的G80级链条(安全系数6倍)。吊装前进行试吊(起吊高度1.2米,静置30分钟),检查吊点受力、梁段变形情况。吊装流程:运输船舶定位(采用GPS动态定位系统,精度±0.5米);浮吊挂钩(设置防摇摆装置,采用双吊点起吊,吊点间距8米);梁段提升(起升速度控制在0.5m/min,跨越索塔时减速至0.2m/min);精准就位(通过全站仪三维坐标控制,平面位置误差≤5mm,高程误差≤3mm);临时固定(安装4组液压千斤顶,顶推力500kN)。4.3合龙段施工技术中跨合龙段长2.8米,选择在夜间温度稳定时段(2-4时)施工,合龙温度控制在15±3℃。合龙前3天进行24小时连续观测,记录温度-位移变化曲线(每小时采集1次数据)。采用"先刚性连接、后柔性张拉"工艺:安装临时锁定装置(4组液压千斤顶,总顶推力1200kN);焊接合龙段永久连接(先焊腹板,后焊顶板、底板,采用分段退焊法);分级张拉斜拉索(25%→50%→75%→100%设计索力);解除临时固结(对称同步卸载,每小时卸载量≤100kN)。五、斜拉索施工技术5.1索体安装工艺采用"塔端牵引、梁端锚固"安装工艺,配备专用牵引设备(额定牵引力500kN)。安装前进行索体预张拉(1.1倍设计张力),消除非弹性变形。索导管内灌注专用防腐油脂(粘度150-200Pa·s),安装时采用导向装置确保索体平顺进入导管(偏差≤5mm/m)。斜拉索安装顺序遵循"先长索后短索、对称同步"原则,每个索面分5级张拉,每级持荷时间不少于15分钟。5.2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开发"智能张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索力(精度±1%),并通过算法自动调整。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穿心式液压千斤顶(额定压力60MPa)、压力传感器(精度0.1%FS)、位移传感器(分辨率0.01mm);软件系统:索力计算模块(考虑弹性模量、温度修正系数)、同步控制模块(控制精度±2%);数据采集系统:每100ms采集一次数据,生成索力-位移曲线,自动判断是否达到稳定状态。张拉完成后进行100%索力检测,对超出允许误差(±3%)的索体进行二次调索。六、焊接质量控制6.1焊接工艺评定施工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PQR),针对不同板厚、接头形式制作6组试板,测试项目包括:拉伸试验(抗拉强度≥345MPa);弯曲试验(弯曲角度180°,弯心直径3d);冲击试验(-40℃冲击功≥34J);硬度试验(HV10≤320)。评定合格后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WPS),明确焊接参数:埋弧焊电流600-800A,电压32-36V,焊接速度35-45cm/min;CO₂气体保护焊电流220-280A,电压28-32V,气体流量20-25L/min。6.2现场焊接措施环境控制:设置可移动防风棚(风速≤8m/s),配备加热装置(环境温度低于0℃时预热至80℃),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下。焊接顺序:采用"对称施焊、由内向外"原则,先焊横隔板与腹板连接焊缝,后焊U肋与顶板连接焊缝;多层焊时每层焊道错开20mm,层间温度控制在150-200℃。质量检测:所有一级焊缝100%无损检测(UT检测Ⅰ级合格,MT检测Ⅰ级合格),二级焊缝20%抽样检测。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检测,提交《焊缝检测报告》。七、施工监测与控制7.1线形监控体系建立"施工控制网+实时监测"系统:基准网布设:在两岸设置6个平面控制点(采用强制对中装置),4个高程控制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监测内容:主梁线形(每节段安装后测量,平面位置误差≤5mm)、索塔偏位(每施工3个节段测量一次,垂直度误差≤1/30000)、斜拉索索力(张拉完成后1小时、24小时、7天进行三次测量);数据处理:采用BIM+GIS技术建立三维监控模型,实时比对设计线形与实测数据,当偏差超过2mm时启动预警机制,通过调整斜拉索索力进行纠偏。7.2结构健康监测在关键部位布设传感器:索塔底部安装4个加速度传感器(采样频率100Hz);主梁跨中截面布置6个应变传感器(测量范围-1000~+1000με);每个斜拉索安装磁通量传感器(索力测量精度±0.5%FS)。监测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建立"预警-分析-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八、安全与环保措施8.1安全防护体系实施"三重防护":高空作业防护:设置1.2米高防护栏杆(间距1.5米设立柱),满挂阻燃安全网(网目密度2000目/100cm²),工人配备双钩安全带(抗拉力≥15kN);吊装安全防护:设置3个安全观察点(配备望远镜和对讲机),实施"吊装令"制度(由项目经理签字批准);防火防爆措施:焊接作业点配备2台4kg干粉灭火器,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5米,与明火间距≥10米,设置防火警示标志。8.2环境保护措施扬尘控制:施工现场设置洗车平台(高压冲洗+三级沉淀池),易扬尘材料采用密闭存储。焊接作业配备烟尘净化器(收集效率≥95%),减少大气污染。噪声管理:选用低噪声设备(昼间≤70dB,夜间≤55dB),高噪声作业设置声屏障(降噪量≥25dB)。夜间施工办理许可手续,提前公告周边居民。水土保持:施工船舶配备油水分离器(处理能力0.1m³/h),禁止含油污水直接排放。钻孔灌注桩施工设置泥浆循环系统,钻渣运至指定弃渣场处理。九、质量验收标准9.1分项工程验收钢结构加工验收:零件尺寸偏差:长度±1mm,宽度±0.5mm,对角线差≤1.5mm;焊接质量:一级焊缝UT检测Ⅰ级合格,MT检测Ⅰ级合格;预拼装精度:相邻节段接缝错边量≤0.8mm,轴线偏差≤1.5mm。安装工程验收:梁段安装:轴线偏差≤3mm,高程偏差≤±5mm,节段间隙≤2mm;斜拉索安装:索力误差≤±3%,索塔锚固点坐标偏差≤10mm;合龙段:合龙温度15±3℃,轴线偏差≤5mm,高程偏差≤±3mm。9.2竣工验收资料提交以下技术文件:钢结构加工出厂合格证(含材质证明书、无损检测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