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元整体解读(一)教材内容剖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与生命”主题编排,包含老舍《草原》、宗璞《丁香结》、三首古典诗词(《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及纪伯伦《花之歌》。文本体裁丰富,从散文到诗词再到散文诗,既展现自然之美,又蕴含对生命、人生的哲思。语文要素聚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需引导学生在品析语言、感悟意象中,提升文学鉴赏与表达能力。(二)学情发展定位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文本分析能力,但对“借景抒情”的深层逻辑、“托物言志”的象征意义理解较浅。他们对自然充满好奇,却缺乏系统的观察与思考方法。教学需通过具象化活动(如情境体验、创作实践),将抽象的情感与手法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兼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单元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翠色欲流”“幽雅”等词语;熟练运用批注法分析文本,体会环境描写、意象运用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模仿文本风格进行片段创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五感体验”“意象解码”等活动,学会从文本细节中提炼情感;在小组合作、情境表演中,提升语言表达与审美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多元姿态,养成观察自然、思考人生的习惯,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二、分课时教案与活动设计(一)第一课时:《草原》——感受自然之美与蒙汉情深1.教学目标读通课文,掌握“渲染、勾勒”等词的含义;聚焦“草原风光图”,体会环境描写的画面感与情感张力;通过“五感体验”活动,深化对“蒙汉情深”的理解。2.教学重难点重点:品析草原风光的描写,感受语言的画面美;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感内涵。3.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唤起共鸣播放《敕勒歌》吟唱视频,展示草原风光图片,提问:“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形容。”(预设:辽阔、碧绿、生机勃勃……)顺势导入:“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又藏着怎样的风景与情感?”(2)初读梳理·夯实基础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词,教师指导“渲(xuàn)染”“鄂(è)温克”等易错音;快速浏览课文,用“//”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内容(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3)精读品悟·聚焦风光默读“草原风光”段落,用批注法标注打动你的语句,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草原写活的?”(示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动态描写,展现草原的柔美与辽阔。)小组合作: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为“草原风光”设计“五感体验卡”(如视觉:翠色欲流的小丘;听觉:骏马的嘶鸣、牧民的歌声……)。(4)活动设计·蒙汉情深开展“绘声绘色话联欢”活动:分组抽取“喜迎远客”“主客联欢”的场景片段,结合文本细节(如“群马疾驰”“奶茶倒上了”“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用动作、语言还原场景;其他组用“一个细节+一份情感”的句式评价(示例:“‘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这个细节,让我感受到蒙汉人民的热情与真诚。”)。(5)总结升华·齐读点睛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提问:“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触动你?为什么?”(预设:“何忍别”——不舍;“天涯碧草”——草原的辽阔见证了情谊的深厚……)(6)作业布置摘抄3句优美句段,模仿“五感描写”写一段校园风景;为草原设计一句旅游宣传语(如“碧草连天处,真情满人间——走进老舍笔下的草原”)。(二)第二课时:《丁香结》——品析意象,感悟人生1.教学目标理解“幽雅、妩媚”等词的语境义;探究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物及理的思维过程;通过“生活之结”分享,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2.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丁香的特点与丁香结的意象;难点: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哲理。3.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手法迁移回顾《草原》的环境描写手法,提问:“如果用一种植物象征草原的情感,你会选什么?(预设:青草、野花……)今天我们走进《丁香结》,看看宗璞笔下的丁香,藏着怎样的‘结’。”(2)初读感知·扫清障碍学生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丁香的语句,概括丁香的特点(如“雪白”“甜香”“十字小白花”“朦胧”等);教师补充“芭蕉不展丁香结”的古典意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结”的文化内涵。(3)精读探究·意象解码小组合作,完成“丁香结解码表”:丁香的特点丁香结的象征(文本内)丁香结的象征(生活中)------------------------------------------------------------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人生的烦恼、不顺心考试失利、与朋友争吵……全班交流,重点品读“结,是解不完的……”一句,思考:“作者对‘结’的态度是怎样的?(豁达、乐观)从哪里看出来?”(4)活动设计·生活之结开展“我的‘结’与悟”分享会: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用“我曾遇到____的‘结’,后来____,我发现____”的句式发言(示例:“我曾遇到钢琴考级失败的‘结’,后来每天多练一小时,我发现‘结’解开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教师总结:“正如丁香结既是愁怨,也是风景,人生的‘结’也是如此——它让生活更有滋味。”(5)作业布置仿写《____结》,选择一种植物(如“紫藤结”“银杏结”),描写其特点并赋予象征意义;收集含“结”意象的古典诗词(如“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制作“意象卡片”。(三)第三课时:古诗词三首——穿越时空,共赏诗境1.教学目标准确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理解“烟渚”“翻墨”等词的含义;通过“情景剧”还原诗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总结写景抒情的方法(如动静结合、借景抒情)。2.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美,体会“愁”“喜”等情感;难点: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的多元内涵(如“月”在《宿建德江》中的愁绪,在《西江月》中的喜悦)。3.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诗画同源播放古风动画《中国唱诗班》片段,展示三首诗词的意境插画,提问:“你能从画面中猜出是哪首诗吗?说说理由。”(预设:“黑云翻墨未遮山”的画面对应《望湖楼》……)(2)初读正音·节奏把控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学生模仿朗读,同桌互评节奏与韵味。(3)精读悟情·意象串联逐首分析:《宿建德江》:抓“愁”字,思考“日暮”“江清月近人”如何烘托愁绪(以景衬情,羁旅之愁);《望湖楼》:抓“变”字,从“未遮山”“跳珠”“忽吹散”中体会雨的急骤与西湖的灵动(寓情于景,自然之喜);《西江月》:抓“喜”字,从“鸣蝉”“蛙声”“稻花香”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与乡村的宁静(融情于景,田园之乐)。(4)活动设计·诗词情景剧分组改编诗词(每组选一首),设计角色(如《宿建德江》:诗人、舟子、月亮;《西江月》:词人、鸣蝉、青蛙……);用动作、语言、道具还原诗境(如《望湖楼》组用蓝布当湖、黑纸当云,模拟雨势变化);全班投票评选“最佳诗境还原组”,获奖组分享创作思路(如“我们通过‘跳珠乱入船’的动作,表现雨的急促”)。(5)作业布置为其中一首诗配画,在画旁题写赏析(如“《宿建德江》的‘月’,是孤独的慰藉,也是乡愁的寄托”);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段校园黄昏的景色。(四)第四课时:《花之歌》——以诗为媒,礼赞生命1.教学目标了解纪伯伦的散文诗风格,掌握“苍穹、旖旎”等词的读音与含义;分析拟人、排比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花的精神内涵;通过“生命诗会”创作,提升散文诗写作能力。2.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美,理解花的“自述”中蕴含的生命哲思;难点:模仿文体,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____之歌》。3.教学过程(1)导入激趣·花之印象展示梅花、向日葵、仙人掌等植物图片,提问:“如果这朵花会说话,它会说什么?(预设:梅花:‘我在严寒中绽放,是为了证明生命的坚韧’……)今天我们走进纪伯伦的《花之歌》,听听花的‘自白’。”(2)初读感知·文体初探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这篇文章和诗歌、散文有什么不同?(散文诗:兼具诗的韵律与散文的自由)”;梳理文章结构:花的成长(“我在原野上摇曳……”)→花的使命(“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花的哲思(“我总是仰望高空……”)。(3)精读品悟·手法赏析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拟人、排比句,分析其作用(示例:“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拟人,赋予花以人的生活,展现其美好与活力);聚焦“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提问:“花的‘心驰神往’,其实是作者对什么的追求?(预设:光明、自由、生命的价值……)”(4)活动设计·生命诗会模仿《花之歌》的文体,以“____之歌”为题创作散文诗(如《银杏之歌》《粉笔之歌》《梦想之歌》);分组进行“配乐朗诵会”,要求:①读出诗的韵律;②结合创作思路(如“我写《路灯之歌》,是因为它默默照亮黑夜,像守护者一样”);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朗诵奖”,颁发自制的“诗意勋章”。(5)作业布置将诗歌整理成电子文档,投稿至班级“生命诗册”公众号;阅读纪伯伦《组歌》中的《雨之歌》《浪之歌》,写一篇读后感。(五)第五课时:单元整合·综合性学习——自然与生命的对话1.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文本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应用于实践创作;通过“自然观察”“生命故事”活动,深化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提升合作探究与成果展示的能力。2.教学重难点重点: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实践能力,完成观察与采访任务;难点:在展示中体现对“自然与生命”的个性化思考。3.教学过程(1)回顾导入·方法迁移提问:“本单元的文章,是如何把自然与生命联系起来的?(预设:《草原》借景抒情,《丁香结》托物言志……)今天我们用这些方法,开展‘自然与生命’的对话。”(2)活动一:自然观察家分组选择校园内的植物(如紫藤、银杏、蒲公英),开展“三阶段观察”:第一阶段(本周):记录植物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第二阶段(下周):观察植物的变化(如开花、落叶),拍摄对比照片;第三阶段(两周后):总结植物的“生命故事”,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运用环境描写、托物言志的手法)。(3)活动二:生命故事会采访长辈(如爷爷奶奶、社区老人),围绕“生命中的‘结’与‘歌’”提问(示例:“您遇到过最难解的‘结’是什么?后来如何面对的?”“您觉得生命中最动人的‘歌’是什么?”);整理采访内容,用“故事+感悟”的形式,在小组内分享(如“爷爷说他年轻时失业的‘结’,是通过学手艺解开的,这让我明白‘结’是成长的契机”)。(4)成果展示·主题班会举办“自然与生命”主题班会,分为“自然之美”(展示观察日记与照片)、“生命之悟”(分享采访故事)两个板块;全班投票评选“最佳观察奖”“最佳故事奖”,颁发奖状。三、单元评价与拓展(一)多元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课堂参与:记录学生在“五感体验”“意象解码”等活动中的发言质量、合作表现;作业完成:从准确性、创意性、书写规范等角度评价摘抄、仿写、诗词配画等作业;活动表现:根据情景剧、诗会、班会的参与度与成果,评选“最佳表演者”“最佳创作者”。2.成果性评价:写作成果: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评价观察日记、散文诗创作;实践报告:评价采访记录的完整性、感悟的深度;展示效果:根据主题班会的展示质量,评价小组的合作与创意。(二)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文学类:泰戈尔《飞鸟集》(选读与自然、生命相关的篇章)、法布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4 Speaking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五四制)英语六年级上册
-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小学人教部编版15 大禹治水教案
- 2025广西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招聘后勤服务控制数人员1人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琼海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家政服务行业家政科技与线上家政平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年云计算行业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年数字图书馆行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年农业科技行业农业大数据应用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司法局补录司法协理员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100以内加减法完整版1000道含答案可打印
- 2025贵州黔南州荔波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考调工作人员15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非暴力沟通课件完整版
- 医学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2025年70岁老年人换新本驾驶证需考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公司投标方案
- 中风的护理要点
- 粮食仓储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立医院改革政策解读
- 一模初三质量分析
- 工程监理进度控制的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