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状元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状元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状元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状元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状元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前三名依次被称为状元、榜眼和______。2.古代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______。3.唐朝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______。4.宋代科举考试实行______制度,以防止考官徇私舞弊。5.明清时期,乡试考中的人被称为______。6.科举考试中,考生答卷的文体有严格规定,明清时主要采用______。7.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______朝。8.殿试是由______亲自出题考试。9.元代科举考试恢复后,将考生分为______和南人。10.明代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主要是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大约多少年?A.1000多年B.1300多年C.1500多年D.2000多年2.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状元?A.文天祥B.王维C.张謇D.翁同龢3.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是指在以下哪三种考试中都获得第一名?A.童生试、乡试、会试B.乡试、会试、殿试C.院试、乡试、殿试D.县试、府试、院试4.清代科举考试中的“恩科”是指?A.皇帝特旨增加的考试B.为功臣子弟特设的考试C.为少数民族考生特设的考试D.为贫困考生特设的考试5.以下哪个不是科举考试中的考场名称?A.贡院B.国子监C.号舍D.棘闱6.科举制度废除于哪一年?A.1901年B.1903年C.1905年D.1907年7.唐代科举考试中,以诗赋取士的是哪个科目?A.明经科B.进士科C.明法科D.明算科8.宋代科举考试中,“糊名法”是指?A.考生姓名被糊住B.考试题目被糊住C.答卷内容被糊住D.考官姓名被糊住9.明清时期,考中举人后可以?A.直接做官B.参加会试C.进入太学D.免除赋税徭役10.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C.选拔的人才都是经世致用之才D.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三、多项选择题1.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包括?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以下属于科举考试科目的有?A.秀才科B.孝廉科C.武举D.制科3.明代科举考试的特点有?A.以四书五经为命题范围B.采用八股文的文体C.分南北榜取士D.考试内容注重科技知识4.清代科举考试的流程包括?A.童试B.乡试C.会试D.殿试5.科举制度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以下哪些国家曾借鉴过科举制度?A.日本B.朝鲜C.越南D.印度6.以下哪些人物与科举制度有关?A.韩愈B.包拯C.苏轼D.柳永7.科举考试中的防作弊措施有?A.搜身B.锁院C.誊录D.别头试8.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来源主要有?A.生徒B.乡贡C.恩荫子弟D.自荐者9.宋代科举考试的发展体现在?A.扩大了录取名额B.提高了进士的地位C.完善了考试制度D.增加了考试科目10.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弊端有?A.考试内容僵化B.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导致官场腐败D.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四、判断题1.科举制度是隋文帝创立的。()2.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就一定能做官。()3.唐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4.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弥封”和“誊录”制度,完全杜绝了作弊现象。()5.明清时期的乡试在京城举行。()6.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7.武举是武则天时期设立的科举科目。()8.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国的教育制度没有发生变化。()9.元代科举考试对汉族考生有歧视政策。()10.科举考试中的“同年”是指同一年参加考试的考生。()五、简答题1.简述科举制度的主要发展历程。2.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3.明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的利弊分别是什么?4.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有哪些?六、讨论题1.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比较唐代和宋代科举制度的异同。3.科举制度与现代考试制度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4.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答案一、填空题1.探花2.殿试3.进士4.糊名5.举人6.八股文7.隋8.皇帝9.汉人10.四书五经二、单项选择题1.B2.B3.B4.A5.B6.C7.B8.A9.B10.C三、多项选择题1.ABC2.ACD3.ABC4.ABCD5.ABC6.ABCD7.ABCD8.AB9.ABC10.ABD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简答题1.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增加科目、以诗赋取士等;宋朝发展,扩大录取、完善制度;明清强化,以四书五经命题、用八股文;1905年废除。2.加强中央集权,打破门第限制促进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文化教育发展,为社会提供公平竞争机会。3.利:使考试标准化、规范化,利于公平选拔;弊:内容僵化,束缚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4.考试内容僵化,不能选拔实用人才;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教育不适应时代;社会变革需要新人才培养方式。六、讨论题1.积极:促进文化传承,推动文学繁荣;消极:使文化发展单一,禁锢思想。2.同:都为选拔人才,分科目考试;异:宋代录取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