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新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新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新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新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单兀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1课时洋务救国引技术,自强求富成泡影——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2课时日本蓄谋侵中国,甲午战后起狂潮——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题所含课时

第3课时百日维新学制度,变法图强终成空——戊戌变法

第4课时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设计课时4课时

2022版课标内谷要求

1.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3.知道甲午中口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4.了解戊成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5.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

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单元教学主题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戈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内

容。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

事和民用企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同时兴办新式学校,培齐洋务人才。中国由此迈开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然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告终。这也说明洋务运动并不能挽救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政治制度上的变革以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虽然失败

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发起了波澜壮阔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为利川义和团,承认

了其合法地位。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和部分清军英勇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在

列强的威逼下,清政府再一次屈服,与II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深渊。通过对本单元内容分析整合后,将本单元内容确定如F:

单元结构

第3课时百日维新学制度,变法0KB终成空一戊戌变法第4课时/欧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一/四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第1课时洋务救国引技术,自强求育成泡影一洋务运动町边■«机第2课时日本蓄谭侵中国,甲午战后蜘湖一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近代化”一词比较陌生,近代化是个抽象的概念。近代化探索的是救国救民的道路,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的戊戌变法,是本单元重点知识且有难度。另外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难点,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教师需要举例进行说明。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公车上书”的影响,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梁启超和严复的主张,1898年

的维新变法的内容,相对来说学生容易理解对于戊成政变,为什么变法失败,需要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学生对

战争条约了解较多,要重点把握条约的性质及带来的危害。

单元目标

充分利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史料和相关的地图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知识和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与

渗透,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升华。

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来看,学生需要知道洋务运动、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

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

的影响。

依据单元主题“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再通过分析教材,解读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后,

把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自主搜集史料和问题探究,了解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

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

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邓世昌、丁汝昌、义和团运动的事迹,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悟爱国

精神,培养优良作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这样的设定充分利用了教材,并把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知识的分散、缺乏整

体性的缺陷,把教材每i课的内容进行拆分后并纳入一个整体中进行比较和联系,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

和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评价任务

I.通过问题探究,分析认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

2.通过问题探究,认识近代化的探索以及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国影响。

3.结合课本和史料学习,可以用历史时间轴清楚梳理重大历史事件;一分为二的认识历史事件的历史

作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洋务救国引技术,自强求富成泡影一一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学习目标:

知道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原因、内容和影响,了解19世纪中后期中国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的边疆危机,

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影响,认识到洋务运动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左宗棠、冯子材、刘铭传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

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导入:近代化含义、第二单元大单元架构

设计意图:建构第二单元框架,明确三课时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分析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分析出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

Q1: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领导者)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主张),强兵富国(师

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目的),从19世纪60年代到9。年代(时间),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

(口号)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补充介绍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811—1872)(1823—1901)(1812—1885)(1837—1909)

Q2:发生了什么?洋务派要救国?

材料一:(内外交困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1850年1860年18£0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材料二:(李鸿章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

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卜枪、土炮,不

敌彼后门进子来福枪炮;向用之帆篷、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是以受制于西人。

——叶曙明《李潮堂大传•一人敌一国》

材料三:(魏源主张学习西方)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

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四:(张之洞主张坚持中国文武制度,学习西方火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时间轴、文字史料,了解洋务派,知道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外架

困的情况下,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之策,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培养。

活动二:分析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个民用工业)

Q3:洋务派怎样救国?

1.结合洋务运动形势图分析总结归纳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19世纪60—70年代

“自强”为口号

兴办军事工业

19世纪70—90年代

“求富”为口号

兴办民用工业

教育:新式学堂

军队:海军、陆军

2.图文史料分别介绍洋务运动具体内容

洋务运动

薛普々

▲给*

1865年,最大的军、

0861年,最早的、

工厂,李鸿章、曾

军工厂,曾国藩

I创办J[国藩创办J

Be"

1866年,最全的造

船厂,左宗棠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

后腹钢炮

江南制商总局生

产的快利枪

时间举办者企业名称企业特点

中国近代第一个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

1872轮船公司

轮船招商局

唐廷枢

开平煤旷

1878(李鸿章)

中国第一个近代

1893年汉阳铁厂

化钢铁公司

张之洞

1893年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局及派遣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留美幼盘

1862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附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

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洋务派创的3C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

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政的开始大版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

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

新式海军初步建成。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地图、表格等,梳理洋务运动内容,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的培养。

活动三: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洋务运动影响)

Q4:洋务派救国成功了吗?

太平天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

18511856I8601864189489519001901

洋务运动

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Q5:洋务派救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只引进技术不改变制度)

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的引进,而忽略了制度与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根本

弱点O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Q6: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积极性: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

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材料一:这个过在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进入中

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

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陈旭能《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整体上看,洋务派是一个构成十分庞杂的集团,上述几个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仅是该集团

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但他们上下结合,基本上决定着这个运动的最终目的。他们身处地主阶级集团,其主观愿望

和活动反映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使得他们无论办什么洋务事业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点。

——摘编自《晚清洋务运动局限性之成因新探》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史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客观认识洋务运动,注重

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养。

活动四:分析了解19世纪中期边疆危机(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左宗棠收复新疆)

Q7:在中国人探索出路的同时,中国边疆在哪些地理方位上面临着危机,分别是来自哪些国家的威胁?

1眠(rb以看a中久»n>t占,+7、[储户卡笈tr勺5

多”6铝:设班日

1痴母3班5日中看C1L1J1W制3与4司£,

»FT中不•*<?大<1twl^>W”乂尊=>%

at乃“£界分之)$占的中B笠士

夕;,18'1午3口袋-佃于虫区

WS.7TTATX

气"也f\

西北危机,R俏力

解MUZ)

(阿古柏、英、俄),千方千米I

«ri•・痛林白

3“第国

\/

i北京户

中国

「(涉、不

i8>iTdA±3t

及m&B巧WK

1皿英MWE展为n本较kwq

i-年上y1卡烈至上q斑

西南危机(法)f二人中

曾聊丁英同■受占AHb

IMI父加t钊中依。工工马》:又以<于卬工外)>

员工以后看1外权定工超3伯中HS。7多“方J*南、东南危机(美、日)

制iw;q¥/丫牛斗白闾寸。,■A3引于内下

人佞不■占账的成区

—*?i«x±a皆也命诣M

(1)19世纪60年代,美国进攻台湾,

大败而归;

(2)美国支持、联合日本侵略台湾;

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

台湾被杀,向清政府提出交涉。1874

年,日本进攻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

率兵入台。

(3)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勒

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撤兵。

重新疆者,所以保

新疆不复,于肢

蒙古,保蒙古者,

体无伤;海强不

所以卫京师东

防,则腹心之大

则海防,西则塞防,

若愈棘。

二者并重。

李鸿章“海防论”

左宗棠“塞防论”

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

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①1883年,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凄

②1884年,法国突袭清军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

覆没,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马尾海战)

③1884年,法军进犯台北,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

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

④1885年,法军直逼中越边境,清军老将冯子材扭

转整个战局(镇南关大捷)

⑤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公使签订中法《越南

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为迎合法国大资产阶级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的⑥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

要求;法国欲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并以此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跳板蚕食中国。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史料,分析东南、西北、东北边猥危机,并通过地图分方位系统介

绍,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培养。

课后作业: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许许多多的企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企业,查找资料,了解该企业的历史沿革

和最终结局吧。

第2课时日本蓄谋侵中国,甲午战后起狂潮——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表现,初步

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甲T中日战争的背景、影响,认识到甲T中日战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左宝货、徐邦道、丁汝昌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

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活动一:分析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背景

~~Q1:日本为何蓄谋侵略中国?(根本原因: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材料:明治政府刚一建立,就认定“强兵为富国之本“,穷兵赎式,并制定了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所谓“大陆

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独占

亚洲,称霸世界。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Q2:日本为侵略中国利用了哪一事端?(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材料:根据今日之形势,日清冲突已不可避免,而早日开战对我有利。开战的口实,除朝鲜自主问题外,

别无其他借口。自主问题光明正大,亦可对列国充分显示我国之义举。清国虽地域辽阔,然从近年来之陆海军备

看,徒具其表,实则极不完备,不足为惧。

—杉村落《明治二十七八年在韩苦心录》

过渡: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在牙山附近丰岛海面清军运兵船和驻守牙山的清兵,丰岛

海战爆发(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开始),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史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并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借

口发起的侵略战争,注重学生历史解释的培养。

活动二:分析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人

物,比如黄海海战邓世昌、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Q3:甲午中日战争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阶段战场主要战役战况重要人物

丰岛海

开始丰岛海战

朝鲜半左宝贵

第一阶段(1894.7-9)岛

黄海海邓世昌

辽东地徐邦道

第二阶段(1894.10-1895区

初)山东半丁汝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

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山海关

*-彳徐邦道

4.辽东半岛战争平壤

大沽口-0旅顺守h

2.平康之战左宝贵

3.黄海海战邓世昌

__二曰署差进犯路线一

之清祗受进军路线_汉城

威海卫我-1

r•日军进攻方向r.威海卫之战

44消军反击方向*\5

丁汝昌

X18949重要放场及年代1.丰岛海战

---------国界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问题链引领,展示地图、表格等,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了解邓世昌、徐邦道、

丁汝昌等英雄人的事迹,注重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养。

活动三:分析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为:《马关条

约》、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Q4: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捱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

而告终?

材料一: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实力对比表(双方军事实力差距)

北洋规队日本联合舰队比校

军规总数1012-2

铁甲舰41+3

火炮总数173268-95

30公分以上。径重炮83+5

总吨皴(吨)3136640849-9483

总马力(匹)4620C73300-27100

平均航速(涔里/时)15.5(本队)15.6-0.1

(一游)19.4-3.9

成其量■:《甲午战争史》,126〜12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材料二:(清政府统治腐败(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重视海军建设,战事准备充分)

1894年正值慈禧六十大寿,清政府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办盛大庆典,庞大开支除

要各级官员捐纳外,还提用户部饷需与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11月7日寿辰

中国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重镇失守,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

还让皇帝与大臣陪坐听戏三日,不问国事。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比较研究》

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

日本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

Q5: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方面内容影响

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富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

严术破坏中国E权,失去

马关议和,双方签订《马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更多领土

关条约》。澎湖列岛给日本

贿款融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加市人民负担

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

设厂工厂等木粕出为主,阳描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

大大嚼旷民

II本为共存帆楼号订条约的情景

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割地增多[

割地香港岛

附属各岛玛、澎湖列岛

800万两白银

赔款2100万银元2亿两白州

广州、厦门、福州、汉口、南京、天津等十一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放口岸

宁波、上海

其他协定关税外国公使进冢北京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新增设厂II

中国开始沦半殖民地化①中国半殖

为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民地化程度

半封建社会加深大大加深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分中青蛙代表法国;

②列强

太阳代表日本;

秃鹰代表美国。

Q6: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典型事例?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三国向日本提出

照会,并以武力威胁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

向清政府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中国近现代史》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

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各国列强掀起了

抢夺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

瓜分中国的狂潮(手段)

◎漫画《三国干涉还辽》

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在

国别强租海湾及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