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苏省永丰初级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小肠、甲状腺、乳腺产生的分泌物,均进入内环境中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血糖浓度、尿液成分、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2.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酵母菌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⑧4.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严重脱水,血钾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B.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增加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D.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降低5.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B.生态位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C.若两种鸟的食物一样,则它们的生态位完全一样D.若环境变化较大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改变6.将A、B两种物质混合后,T1时加入酶C。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C降低了B生成A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慢后快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固定CO2的过程①仅表示光合作用B.右图各序号表示的过程中,碳不只以CO2的形式存在C.a、c的生物类群复杂,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D.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而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①<②+④+⑤8.(10分)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二、非选择题9.(10分)听毛细胞是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其纤毛、盖膜和基底膜构成了一个听觉感受效应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声音引起的振动传递到内耳后会引起纤毛发生机械偏转,使听毛细胞和盖膜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基底膜上的某些离子通道打开,使听毛细胞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听毛细胞的膜外某种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当盖膜和听毛细胞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基底膜上的相应离子通道会打开,该离子通过___________方式进入听毛细胞,使基底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引起听毛细胞兴奋。(2)纤毛、盖膜和基底膜构成的听觉感受效应系统能将机械振动信号转化为__________,听毛细胞的底部和听觉神经细胞的树突构成了突触,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兴奋只能由听毛细胞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而不能由听觉神经细胞传递到听毛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声音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该过程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如图是利用_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_________;冷却后从上一区__________开始划;首尾区不相连。11.(14分)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b相同。(1)下面流程图是图a中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请用文字说明图a中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其他能量流动情况。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和散失的过程。(2)图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b模式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就是_______________,它通常含有三方面的价值。12.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生活。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研究表明,强噪声会导致耳蜗听毛细胞死亡。听毛细胞的顶端纤毛浸浴在高K+浓度的内淋巴液中,当声音刺激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向某侧偏转时,纤毛上的K+通道打开,K+____________(填“内”或“外”)流使听毛细胞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听觉中枢的过程中会经历________________的信号转换。(2)研究表明,噪声会导致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反射性地引起肾上腺合成分泌肾上腺素增多,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会使神经系统敏感性增强,出现敏感、烦躁、易怒等表现,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角度分析,该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既可作为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3)研究表明,噪声能抑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B、乳腺属于外分泌腺,其产生的分泌物不直接进入内环境中,B错误;C、内环境的稳态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C正确;D、尿液不属于内环境,因此尿液成分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C。2、B【解析】A、蚯蚓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B、硅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到生物群落中,B正确;C、硝化细菌属于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是生产者,只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但不能利用太阳能,C错误;D、酵母菌是异养真菌,属于分解者,不能利用光能,D错误。故选B。3、C【解析】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即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①正确;②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说明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②正确;③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恢复力强,抵抗力差,③错误;④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营养结构复杂,④正确;⑤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⑤正确;⑥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级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⑥错误;⑦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顶级,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⑦正确;⑧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其能量流动能维持相对稳定性,⑧错误故选C4、C【解析】水盐平衡的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严重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其血钾升高会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对钾的分泌,C正确。故选C。5、C【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生态位较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详解】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如:不同物种共用同一种资源,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生态位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B正确;C、由生态位的概念分析可知,生态位包括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占用资源以及种间关系等,因此若两种鸟的食物一样,则它们的生态位不一定完全一样,C错误;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故选C。6、D【解析】分析曲线图: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详解】A、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B、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B错误;C、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C错误;D、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故选D。7、C【解析】分析可得,a是化石燃料,b是大气中的CO2库,c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④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详解】A、绿色植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①来固定CO2,A正确;B、碳在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所以图中各序号表示的过程中,碳不只以CO2的形式存在,B正确;C、c表示分解者,分解者的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而a是化石燃料,C错误;D、产生温室效应是因为大气中的CO2含量多,即表明生产者固定的CO2含量少于释放的CO2含量,其中②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的CO2、④和⑤表示分解者产生的CO2,所以原因是①<②+④+⑤,D正确。故选C。8、A【解析】试题分析: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A错误;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体液-神经调节,使体温稳定,B正确;摄入高糖食品,血糖增加,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血糖水平回落,C正确;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向光弯曲,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非选择题9、(1)①.协助扩散②.外负内正(2)①.电信号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③.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①.不属于②.该过程未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听毛细胞的膜外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钾离子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钠离子大量内流,膜电位变化表现为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引起听毛细胞的兴奋。【小问2详解】纤毛、盖膜和基底膜构成的听觉感受效应系统能将机械振动信号转化为外负内正的电信号,产生兴奋,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的,兴奋在细胞间传递单向性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小问3详解】产生听觉不属于反射,因为未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反射的形成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反射、反射弧和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0、①.平板划线法②.稀释③.接种环灼烧灭菌④.划线的末端【解析】知:图示为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该接种方法的原理是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划,以确保下一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次的末端,首尾区不相连。11、(1).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输入该生态系统中(2).农作物和家禽家畜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3).农作物的秸秆和家禽家畜的粪便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4).输入、传递、转化(5).b(6).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7).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3、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4、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详解】(1)图a中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其他能量流动情况为:图a中,农作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即能量来源为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输入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和家禽家畜均会进行呼吸作用会散失部分能量;农作物的秸秆和家禽家畜的粪便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图b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所以图b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3)图b模式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该模式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点睛】识记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和渠道是准确解题的关键。12、(1)①.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社区矫正工作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财务风险预警风险识别技巧试题
- 江苏银行秋招真题及答案
- 2024年9月21日安徽省纪委监委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原材料市场调查报告
- 2025年安徽潮汛机械有限公司企业信用报告
- 2025年自行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衡水大学数学题库及答案
-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 2025年我的世界诗词题库及答案
- GB/T 5757-2008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 GA/T 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 ansys教学算例集fl-二维流化床中均匀分析
- 涉外礼仪-课件
- 橡皮障护理技术课件
- CAD如何定义图块属性(属性块定义编辑)
- 河南济源 PJG47-630-10Y开关说明书
- 等离子体技术课件
- 创业指导师二级理论考试重点题库(含答案)
- 《长度单位》-完整版课件
- 钣金加工基本工艺流程钣金加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