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商业类文化课考试(语文)_第1页
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商业类文化课考试(语文)_第2页
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商业类文化课考试(语文)_第3页
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商业类文化课考试(语文)_第4页
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商业类文化课考试(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商业类文化课考试(语文)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字帖(tiě)狡黠(xiá)B、粗犷(guǎng)拘泥(nì)C、炽热(zhì)瞥见(piē)D、教诲(huǐ)倔强(jué)答案:B解析:A项"帖"应读tiè;C项"炽"应读chì;D项"诲"应读huì,B项全部正确。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演讲时夸夸其谈,赢得台下阵阵掌声。B、春节期间,街上万人空巷,热闹非凡。C、这篇小说情节抑扬顿挫,吸引读者阅读。D、面对困难,我们要虚张声势,勇敢应对。答案:B解析:A"夸夸其谈"含贬义,不合语境;C"抑扬顿挫"形容声音,不指情节;D"虚张声势"指假装强大,与"勇敢"矛盾;B"万人空巷"指人都出来,使用正确。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掌握了新的销售技巧。B、能否坚持锻炼,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C、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D、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脑海。答案:C解析:A缺主语,删"通过"或"使";B两面对一面,删"能否";D"品质"与"浮现"搭配不当;C无语病。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C、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答案:D解析:《史记》是纪传体通史,编年体代表是《春秋》,D项错误。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吃饭了吗?"妈妈问:"今天工作累不累?"B、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内容分为:引言、主体、结论。C、他喜欢的运动有跑步、游泳、打羽毛球,其中最擅长的是游泳。D、我们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名言。答案:C解析:A冒号应改为逗号;B冒号多余,删去;D引号内内容是完整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内;C正确。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处事果断,面对突发状况总能随机应变。B、这场比赛双方实力悬殊,结果早已不言而喻。C、他的设计独出心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D、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们感激涕零。答案:D解析:"感激涕零"指因感动而流泪,程度过重,日常关怀用此不当,D项错误。7、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月亮像玉盘,高高挂在天空。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C解析:A、B、D均为比喻,C是拟人,修辞手法不同。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指男子十五岁,行冠礼表示成年。B、"社稷"中"社"指谷神,"稷"指土神。C、"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严"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D、传统节日"七夕"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主要习俗是登高。答案:C解析:A"弱冠"是二十岁;B"社"是土神,"稷"是谷神;D"七夕"习俗是乞巧,登高是重阳节;C正确。9、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美,不是舞台上的光鲜,而是生活中的沉淀。②真正的美,源于内心的丰盈。③它体现在待人接物的善意里,融化在举手投足的温柔中。④就像一杯清茶,初尝清淡,细品回甘。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答案:A解析:②总起"真正的美",④用比喻解释,①承接"这种美",③具体说明,顺序为②④①③。10、下列对《关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鸟鸣起兴,引出君子追求淑女。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直接表达对美好女子的倾慕。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相思之苦。D、全诗语言华丽,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节奏感强。答案:D解析:《关雎》语言质朴,非"华丽",D项错误。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但手熟尔(但:只)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D、便要还家(要:要求)答案:D解析:"要"通"邀",邀请,D项解释错误。1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修改:"解决"与"发现"调换位置)B、能否保持良好心态,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删去"能否")C、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修改:删去"通过"或"使")D、他的画简洁明快,色调和谐,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修改:删去"所")答案:D解析:"被……所"是正确搭配,无需修改,D项修改错误。1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藤野先生》《社戏》等文章。B、《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关键人物是林冲,他足智多谋,善用天时地利。D、《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亡。答案:B解析:A《社戏》出自《呐喊》;C"智取生辰纲"关键人物是吴用;D《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B正确。14、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您的文章我已拜读,其中有几处不妥,我斗胆做了斧正。B、听说您生病了,我特意从乡下带来些土产,还望笑纳。C、这次比赛多亏您的指导,不然我们哪能拿奖?您真是马齿徒增。D、我刚乔迁新居,欢迎您明天来寒舍做客,我备薄酒相待。答案:B解析:A"斧正"是请人修改,不能用于自己;C"马齿徒增"是自谦,不能用于对方;D"乔迁"与"寒舍"矛盾,"寒舍"是谦称自己家;B"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得体。1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绿肥红瘦,知否?知否?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D解析:A"孤帆"代指船;B"杜康"代指酒;C"绿""红"代指叶、花;D是比喻,无借代。16、下列对《岳阳楼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用拟人手法,写出洞庭湖的壮阔。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作者的政治抱负。C、文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D、全文以"记"为名,重在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答案:D解析:《岳阳楼记》重点在借景抒情,表达政治理想,非重在描写景色,D项错误。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在演讲中口若悬河,信口开河,赢得观众阵阵掌声。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让人读来欲罢不能。C、面对敌人的威胁,他大义凛然,从容不迫,表现出崇高气节。D、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表扬。答案:C解析:A"信口开河"指胡乱说话,含贬义;B"抑扬顿挫"形容声音;D"不耻下问"是向地位低的人请教,学生问老师不适用;C正确。1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它是连接城乡的桥梁,传递着温暖与希望。②快递业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民生的"温度计"。③小到一份文件,大到家电家具,快递服务渗透生活方方面面。④在乡村振兴中,快递网点覆盖更多村庄,助力农产品出山。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②①答案:C解析:②总起快递业的作用,③具体说明服务范围,①承接"民生温度计",④补充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顺序为②③①④。19、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反问)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夸张)C、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拟人)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排比)答案:D解析:D是对偶,非排比,判断错误。2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孔子编写。B、《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主张"仁政""民贵君轻"。C、《庄子》是道家经典,擅长用寓言说理,作者是战国时期的老子。D、《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作者是春秋时期的韩非子。答案:B解析:A《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C《庄子》作者是庄子;D《墨子》作者是墨子;B正确。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21、下列属于唐代近体诗特点的有A、句数固定(绝句4句,律诗8句)B、押韵严格(偶句押韵,一韵到底)C、讲究平仄(字调有严格声调搭配)D、篇幅较长(多超过百句)E、不限制对仗(可随意使用)答案:ABC解析: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句数固定(A正确);押韵严格(B正确);讲究平仄(C正确);篇幅短(D错误);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E错误)。22、下列句子使用比喻修辞的有A、她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E、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答案:ABC解析:A把眼睛比作葡萄(明喻);B把书籍比作阶梯(暗喻);C把瀑布比作银河(明喻);D是拟人;E是夸张,ABC正确。23、下列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A、元宵节(正月十五)B、感恩节(11月第四个周四)C、端午节(五月初五)D、圣诞节(12月25日)E、中秋节(八月十五)答案:ACE解析: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ACE正确);感恩节、圣诞节是西方节日(BD错误)。24、下列对《孔乙己》理解正确的有A、通过孔乙己的悲剧,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体现其经济贫困但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C、文中"我"是酒店的小伙计,作为线索人物见证孔乙己的遭遇。D、孔乙己最终"大约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矛盾,说明作者写作不严谨。E、小说用喜剧的手法写悲剧,增强了批判效果。答案: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