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共30题)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通常作为碳源被广泛用于工业发酵培养基中?A.硝酸钠
B.磷酸二氢钾
C.葡萄糖
D.硫酸镁2、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常用方法是?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过滤层析
D.疏水相互作用层析3、下列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酶具有高度的催化效率
B.酶的活性可受调节
C.酶在反应中被大量消耗
D.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4、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防止微生物污染最关键的措施是?A.定期更换培养基
B.使用抗生素
C.无菌操作技术
D.低温保存细胞5、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吸光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定律是?A.亨利定律
B.朗伯-比尔定律
C.阿伦尼乌斯定律
D.道尔顿分压定律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最常作为碳源用于促进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合成?
A.硫酸铵
B.磷酸二氢钾
C.葡萄糖
D.氯化钠7、在蛋白质纯化工艺中,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常用技术是?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过滤层析
D.疏水相互作用层析8、下列哪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取?
A.谷氨酸
B.丙氨酸
C.赖氨酸
D.天冬氨酸9、在酶促反应中,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
A.降低Vmax,不影响Km
B.提高Vmax,降低Km
C.不影响Vmax,增大Km
D.降低Vmax,增大Km10、下列哪项技术可用于检测DNA序列中的特定片段?
A.SDS
B.WesternBlot
C.PCR
D.ELISA1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通常作为氮源用于菌体生长?
A.葡萄糖
B.淀粉
C.尿素
D.纤维素1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酶在催化反应后结构不发生改变
C.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
D.所有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13、在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是: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过滤层析
D.电泳14、下列哪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A.谷氨酸
B.丙氨酸
C.赖氨酸
D.天冬氨酸15、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解开双螺旋结构的酶是: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解旋酶
D.连接酶1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通常作为氮源用于菌体生长?
A.葡萄糖
B.蔗糖
C.玉米浆
D.淀粉17、下列哪种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A.纤维素酶
B.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18、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常用于沉淀蛋白质的试剂是?
A.生理盐水
B.乙醇
C.葡萄糖溶液
D.稀盐酸19、下列关于pH对酶活性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酶的最适pH均为7.0
B.高温与pH对酶的影响机制相同
C.pH通过影响酶的空间结构和电荷状态调节活性
D.pH改变不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20、在工业发酵中,连续培养相较于分批培养的主要优势是?
A.操作更简单
B.防止染菌概率更低
C.可维持菌体在对数生长期
D.培养周期更长2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最常作为碳源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微生物培养基配制?A.硝酸铵B.磷酸二氢钾C.葡萄糖D.硫酸镁22、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是?A.离子交换层析B.亲和层析C.凝胶过滤层析D.疏水相互作用层析23、下列哪种酶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解开双螺旋结构?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解旋酶D.连接酶24、在生物反应器操作中,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使用通气搅拌B.是否持续添加培养基和排出产物C.是否控制pH值D.是否监测温度25、酶促反应速率受底物浓度影响,当反应速率达到最大速率一半时,对应的底物浓度称为?A.最适浓度B.酶活性中心浓度C.Km值D.Vmax2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通常作为氮源用于菌体生长?
A.葡萄糖
B.淀粉
C.硫酸铵
D.植物油27、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过滤层析
D.疏水相互作用层析28、下列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
B.酶在反应中被消耗
C.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D.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29、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防止微生物污染最常用的抗生素是?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庆大霉素
D.卡那霉素30、下列哪种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溶液中蛋白质浓度?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原子吸收光谱法
C.气相色谱法
D.电导率法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多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所有正确选项(共15题)3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影响产物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A.菌种的代谢活性B.培养基的pH值C.发酵罐的材质颜色D.溶解氧浓度E.温度控制32、下列关于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A.离子交换层析依据蛋白质电荷差异分离B.透析利用分子大小差异去除小分子杂质C.SDS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等电点D.凝胶过滤层析中,大分子先被洗脱E.盐析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33、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哪些?A.活性污泥法B.厌氧消化法C.紫外线消毒法D.生物膜法E.反渗透法34、以下关于酶催化特性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酶在反应中被消耗C.酶具有高度的底物特异性D.酶的活性受抑制剂影响E.酶只能在中性pH下工作35、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常采取的措施有哪些?A.使用超净工作台操作B.添加抗生素于培养基C.定期高压灭菌培养器皿D.在开放环境中传代细胞E.操作前后酒精消毒手部3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影响产物产量的关键因素有哪些?A.发酵温度B.培养基pH值C.溶解氧浓度D.接种量大小37、下列关于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A.离子交换层析依据蛋白质电荷差异进行分离B.SDS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C.盐析法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D.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分子大小差异分离蛋白质38、在工业生产中,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酶的稳定性?A.添加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B.采用固定化技术C.提高反应体系温度至80℃D.调节缓冲液pH至酶最适范围39、下列关于氨基酸代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A.转氨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之一B.谷氨酸脱氢酶催化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C.所有氨基酸均可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D.氨的毒性可通过尿素循环解除40、在生物反应器操作中,连续培养相比分批培养的优势包括哪些?A.提高设备利用率B.维持细胞在对数生长期C.产物浓度始终高于分批培养D.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4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影响产物生成速率的关键因素包括哪些?A.菌种的生长阶段B.培养基的pH值C.溶解氧浓度D.发酵罐的材质颜色42、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A.变性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保持不变B.变性会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丧失C.高温、强酸、强碱可引起变性D.变性过程不可逆43、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哪些?A.活性污泥法B.生物膜法C.厌氧消化法D.离心分离法44、下列哪些操作有助于提高酶催化反应的效率?A.调节至最适pHB.增加酶浓度C.添加重金属离子D.控制反应温度在最适范围45、在氨基酸代谢中,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包括哪些?A.氧化脱氨基B.转氨基C.联合脱氨基D.水解脱氨基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共10题)4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升高会持续促进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A.正确B.错误47、蛋白质的变性过程通常伴随着肽键的断裂,导致其一级结构被破坏。A.正确B.错误48、在标准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呈线性增长。A.正确B.错误49、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主要依赖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A.正确B.错误50、基因突变若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通常不会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A.正确B.错误5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升高通常会持续提高酶的催化活性,从而加快产物生成速率。A.正确B.错误52、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盐析法是通过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实现沉淀的。A.正确B.错误53、在标准状态下,pH值为7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A.正确B.错误54、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所有类型的污染。A.正确B.错误55、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流动相的极性越大,非极性溶质的保留时间通常越短。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及解析1.【参考答案】C【解析】葡萄糖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最常用的碳源之一,因其结构简单、易被细胞吸收利用,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抗生素等发酵生产中。硝酸钠提供氮源,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主要提供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不作为主要碳源使用。因此在工业发酵中,葡萄糖是最常见且高效的碳源选择。2.【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利用多孔凝胶颗粒,小分子进入孔内路径长、迁移慢,大分子被排阻在外、先流出,从而实现按分子大小分离。离子交换层析依据电荷差异,亲和层析利用特异性结合,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基于表面疏水性,均不以分子大小为主要分离原理,故正确答案为C。3.【参考答案】C【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可调节性等特点。其核心特征是在反应中不被消耗,仅加快反应速率,可重复使用。选项C说“酶在反应中被大量消耗”违背了催化剂的基本性质,因此错误。其他选项均为酶的正确特性,故答案为C。4.【参考答案】C【解析】无菌操作技术是细胞培养中最根本、最关键的防污染手段,包括在超净台操作、器械灭菌、环境消毒等。虽然抗生素可抑制部分污染,但不能替代无菌操作,且可能掩盖低水平污染;更换培养基和低温保存不能阻止污染发生。只有严格无菌操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培养体系的纯净,因此C为正确答案。5.【参考答案】B【解析】朗伯-比尔定律指出:在一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光程长度成正比,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础。亨利定律描述气体溶解度,阿伦尼乌斯定律涉及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道尔顿分压定律适用于混合气体。只有朗伯-比尔定律与吸光度测定直接相关,故答案为B。6.【参考答案】C【解析】葡萄糖是微生物发酵中最常用的碳源,因其结构简单,易被菌体吸收利用,能有效支持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合成。硫酸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主要提供磷元素和调节pH,氯化钠虽参与渗透压调节,但不作为主要营养来源。因此,C选项正确。7.【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滞留时间长,大分子则快速流出。离子交换层析基于电荷差异,亲和层析利用特异性结合,疏水相互作用层析依赖疏水性。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8.【参考答案】C【解析】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需氨基酸,需从外界摄取。赖氨酸是9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参与蛋白质合成和钙吸收。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为非必需氨基酸,可由体内合成。因此,C选项正确。9.【参考答案】C【解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增加底物浓度可减轻抑制作用。其特征是最大反应速率Vmax不变,但达到一半Vmax所需的底物浓度(Km)增大。因此,C选项正确描述了该机制。10.【参考答案】C【解析】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可在体外扩增特定DNA片段,用于检测目标序列的存在。SDS和WesternBlot用于蛋白质分离与检测,ELISA用于抗原或抗体检测。因此,C选项是唯一针对DNA检测的技术。11.【参考答案】C【解析】在发酵工业中,微生物需要碳源和氮源来合成细胞物质。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主要提供碳源,而尿素含有丰富的氮元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作为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氮源。尤其在氨基酸(如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尿素常作为补充氮源调节pH和营养平衡。因此,正确答案为C。12.【参考答案】D【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为蛋白质,但少数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也被称为核酶。因此“所有酶都是蛋白质”说法错误。酶通过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自身在反应中不被消耗,结构可恢复;高温则会破坏其空间结构导致失活。故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答案。13.【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滞留时间长,大分子则快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基于电荷差异,亲和层析依赖特异性结合,电泳虽可分离蛋白质但主要用于分析。因此,利用分子大小差异的典型技术是凝胶过滤层析,答案为C。14.【参考答案】C【解析】人体必需氨基酸指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共8种(成人):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等可在体内合成,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因此,只有赖氨酸是必需氨基酸,答案为C。15.【参考答案】C【解析】DNA复制时,解旋酶(Helicase)负责断裂氢键,将双螺旋DNA解链为两条单链,形成复制叉。DNA聚合酶催化核苷酸聚合,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连接酶连接DNA片段。因此,解开双螺旋的关键酶是解旋酶,答案为C。16.【参考答案】C【解析】在工业发酵中,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菌体蛋白质和核酸。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均为碳源,提供能量和碳骨架。玉米浆是玉米深加工的副产品,富含氨基酸、多肽、维生素和无机盐,是良好的有机氮源,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抗生素等发酵生产中。因此,正确答案为C。17.【参考答案】C【解析】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其水解需特定的淀粉酶催化。α-淀粉酶可随机切断淀粉内部的α-1,4-糖苷键,生成糊精和麦芽糖;β-淀粉酶则从非还原端切下麦芽糖单位。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蛋白酶分解蛋白质,脂肪酶分解脂肪,均不作用于淀粉。因此,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的是淀粉酶,答案为C。18.【参考答案】B【解析】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可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降低溶解度,从而实现沉淀。高浓度乙醇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级沉淀和脱水。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不引起沉淀;葡萄糖溶液为营养液,无沉淀作用;稀盐酸可能引起变性,但非常规沉淀剂。因此,正确答案为B。19.【参考答案】C【解析】酶的最适pH因种类而异,如胃蛋白酶为1.5~2.0,胰蛋白酶约8.0。pH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电荷分布及空间构象,影响酶与底物结合及催化效率。极端pH可致酶变性失活,与高温机制不同。底物的电离状态也受pH影响,进而影响结合。因此,C项正确。20.【参考答案】C【解析】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补充新鲜培养基和排出代谢产物,使微生物持续处于对数生长期,实现高效、稳定的产物合成,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分批培养存在延滞期、衰退期等问题,效率较低。虽然连续培养操作复杂且染菌风险较高,但其核心优势是维持高生长速率,故正确答案为C。21.【参考答案】C【解析】葡萄糖是微生物生长最易利用的碳源,能快速被细胞吸收并参与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在工业发酵中广泛使用。硝酸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主要提供磷和镁元素,属于无机盐类,不作为主要碳源。因此,正确答案为C。22.【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后流出。离子交换层析依据电荷差异,亲和层析利用特异性结合,疏水相互作用层析依赖疏水性强弱。四种方法中只有凝胶过滤以分子大小为分离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23.【参考答案】C【解析】解旋酶在DNA复制起始阶段催化氢键断裂,使双链DNA解旋成单链,为复制提供模板。DNA聚合酶催化核苷酸聚合,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连接酶连接DNA片段。因此,负责解开双螺旋的是解旋酶,答案为C。24.【参考答案】B【解析】连续培养通过持续流入新鲜培养基和流出培养液,维持细胞稳定生长状态;分批培养是一次性投料,无中间补料和排液。两者均可通气、控温控pH,关键区别在于物料的连续性。因此,正确答案为B。25.【参考答案】C【解析】Km值(米氏常数)是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反映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m越小,亲和力越高。Vmax是最大反应速率,最适浓度非标准术语,活性中心浓度不用于描述动力学参数。故正确答案为C。26.【参考答案】C【解析】微生物发酵中,氮源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葡萄糖和淀粉属于碳源,植物油主要提供碳源和能量,而硫酸铵含有铵离子,是常见的无机氮源,适用于多种工业发酵菌种的培养,故正确答案为C。27.【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滞留时间长。离子交换层析依据电荷差异,亲和层析基于特异性结合,疏水层析依赖疏水性。因此,利用分子大小分离的是凝胶过滤层析,答案为C。28.【参考答案】B【解析】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自身在反应前后不被消耗。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和催化效率,且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因此“酶在反应中被消耗”表述错误,答案为B。29.【参考答案】C【解析】在工业细胞培养中,庆大霉素因其广谱抗菌性、稳定性好且对哺乳动物细胞毒性低,被广泛用于防止细菌污染。青霉素和链霉素虽也使用,但易引起过敏或耐药,卡那霉素应用范围较窄。因此最常用的是庆大霉素,答案为C。30.【参考答案】A【解析】蛋白质在280nm处有特征吸收峰(因含色氨酸、酪氨酸),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浓度。原子吸收用于金属元素检测,气相色谱适用于挥发性物质,电导率法反映离子浓度。因此正确方法是A。31.【参考答案】A、B、D、E【解析】菌种代谢活性直接影响产物合成效率;pH值影响酶活性和细胞稳定性;溶解氧对好氧发酵至关重要;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和菌体生长。而发酵罐材质颜色与生物反应无直接关联,不构成影响因素。32.【参考答案】A、B、D【解析】离子交换层析基于电荷差异;透析通过半透膜分离大小分子;凝胶过滤中大分子无法进入孔隙而先流出;SDS用于测定分子量,非等电点;盐析在适度浓度下可逆沉淀蛋白质,一般不变性。33.【参考答案】A、B、D【解析】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厌氧消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并产沼气;紫外线消毒用于杀菌,不降解有机物;反渗透为物理膜分离技术,非生物降解过程,故不属于生物处理法。34.【参考答案】A、C、D【解析】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但自身不被消耗;具有高度特异性;其活性可被竞争性或非竞争性抑制剂调节;酶的最适pH因种类而异,如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活性高,并非仅限中性。35.【参考答案】A、B、C、E【解析】超净台提供无菌环境;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高压灭菌确保器皿无菌;手部消毒减少污染源;而开放环境易引入微生物,严禁用于细胞操作,故D错误。36.【参考答案】A、B、C、D【解析】发酵过程中,温度影响酶活性和菌体生长速率,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代谢;pH值影响细胞膜稳定性和营养吸收,需维持适宜范围;溶解氧浓度对好氧发酵至关重要,影响呼吸链效率;接种量过小导致延滞期延长,过大则易引起代谢副产物积累。四个因素均直接影响菌体生长与目标产物合成效率,故全选正确。37.【参考答案】A、B、D【解析】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质表面电荷不同实现分离;SDS使蛋白质带负电并线性化,迁移率仅与分子量相关,可用于测定分子量;凝胶过滤层析中,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后流出,基于分子大小分离;盐析是通过高浓度盐析出蛋白质,不破坏空间结构,属于可逆沉淀,不变性,故C错误。38.【参考答案】A、B、D【解析】某些金属离子(如Mg²⁺、Zn²⁺)可作为酶的激活剂或稳定剂;固定化酶可增强对温度、pH的耐受性,便于回收利用;维持最适pH能防止酶结构破坏;但大多数酶为蛋白质,80℃高温易导致变性失活,故C错误。因此A、B、D为正确措施。39.【参考答案】A、B、D【解析】转氨作用将氨基转移至α-酮酸,是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尿素循环在肝脏中将有毒氨转化为尿素排出;但并非所有氨基酸碳骨架都能直接进入TCA循环,需先转化为中间产物,故C错误。A、B、D正确。40.【参考答案】A、B、D【解析】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补料和排料,使细胞长期处于对数期,代谢稳定,设备利用率高;易于实现过程自动化与稳态控制;但因持续稀释,产物积累受限,其浓度通常低于分批或流加分批培养,故C错误。A、B、D为正确优势。41.【参考答案】A、B、C【解析】菌种处于对数生长期时代谢旺盛,产物合成效率高;pH值影响酶活性和营养吸收,需维持适宜范围;溶解氧浓度直接影响好氧菌的呼吸与代谢。而发酵罐的材质颜色对发酵过程无直接影响,故D错误。此题考查发酵工艺核心控制参数。42.【参考答案】A、B、C【解析】蛋白质变性是指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未断裂,一级结构不变;活性依赖空间构象,故变性后失活;高温、极端pH是常见变性因素。部分变性可逆(如核糖核酸酶),故D表述绝对化,错误。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43.【参考答案】A、B、C【解析】活性污泥法利用悬浮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生物膜法通过附着微生物处理污水;厌氧消化法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甲烷。离心分离属于物理处理,不涉及生物作用,故D错误。本题考察环保工程中生物处理技术应用。44.【参考答案】A、B、D【解析】酶在最适pH和温度下活性最高;增加酶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但重金属离子多为酶抑制剂,会破坏酶结构,降低活性。本题考查酶促反应影响因素,强调优化条件与避免抑制剂。45.【参考答案】A、B、C【解析】氧化脱氨基(如谷氨酸脱氢酶催化)、转氨基(氨基转移)及二者结合的联合脱氨基是体内主要脱氨方式;水解脱氨基并非主要途径,生理意义小。本题考查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核心机制,需掌握生化基本路径。46.【参考答案】B【解析】温度对微生物发酵具有双重影响。每种菌株都有最适生长温度范围,超过该范围会导致酶活性下降甚至蛋白质变性,抑制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过高温度可导致菌体失活,反而降低产物积累效率。因此,并非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发酵过程。47.【参考答案】B【解析】蛋白质变性是指其空间结构(如二级、三级、四级结构)被破坏,而一级结构中的肽键并未断裂。变性因素如高温、强酸、强碱等主要影响氢键、二硫键等次级键,不破坏氨基酸序列。因此,变性不等于水解,一级结构仍可保持完整。48.【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米氏动力学,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先快速上升,随后趋于饱和,符合双曲线关系。当底物浓度较低时近似线性,但达到Vmax后不再增加。因此整体并非线性关系,该说法以偏概全,错误。49.【参考答案】B【解析】活性污泥法以好氧微生物为主,通过曝气提供氧气,促使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厌氧过程多用于污泥消化阶段,而非主要降解环节。因此该法核心为好氧生物处理,原说法错误。50.【参考答案】A【解析】由于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编码同一氨基酸,差异常出现在第三位碱基(摆动位置)。因此该位置突变常为同义突变,不改变氨基酸序列,对蛋白质功能影响较小。此现象在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存在。51.【参考答案】B【解析】酶活性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温度前,升温可提高反应速率;超过最适温度后,酶蛋白会发生变性,活性迅速下降。发酵过程中需将温度控制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最适范围,过高会导致菌体失活,反而降低产物产量。因此,并非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发酵,题干说法错误。52.【参考答案】B【解析】盐析法是通过加入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铵)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但并不破坏其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该过程主要是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破坏水化膜,属于可逆沉淀。与变性沉淀(如加热、强酸强碱)不同,盐析后蛋白质可通过透析或稀释重新溶解并恢复功能,因此题干说法错误。53.【参考答案】A【解析】在25℃标准条件下,水的离子积Kw=1×10⁻¹⁴,此时[H⁺]=[OH⁻]=1×10⁻⁷mol/L,对应pH=7为中性。虽然温度变化会影响Kw值(如100℃时中性pH约为6.14),但题干明确“标准状态”通常指25℃、1atm,因此pH=7为中性。该说法在限定条件下正确,故答案为正确。54.【参考答案】B【解析】抗生素只能抑制或杀灭特定细菌,对真菌、支原体、病毒等污染效果有限,尤其支原体污染常难以被常规抗生素清除。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掩盖低水平污染,导致细胞适应性下降或产生耐药菌株。最有效的防污染措施是规范无菌操作和保持洁净环境。因此,抗生素不能防止所有污染,题干说法错误。55.【参考答案】A【解析】在反相HPLC中,固定相为非极性(如C18),流动相为极性溶剂(如甲醇-水)。非极性溶质与固定相作用强,保留时间长;当流动相极性增强时,其洗脱能力增强,溶质更易被洗脱,保留时间缩短。因此,流动相极性增大,非极性组分保留时间减少,题干说法正确。
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共30题)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最常作为碳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培养基中?
A.纤维素
B.蔗糖
C.葡萄糖
D.淀粉2、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过滤层析
D.等电聚焦电泳3、下列哪种酶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解开双螺旋结构?
A.DNA聚合酶
B.引物酶
C.解旋酶
D.连接酶4、在发酵工程中,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操作简单,污染风险低
B.可获得高细胞密度
C.维持细胞在对数生长期,提高产物产率
D.易于实现产物阶段性收获5、下列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常在121℃下维持15-20分钟
B.适用于所有热敏性物质的灭菌
C.主要依靠高温干热杀死微生物
D.可有效杀灭所有病毒和朊病毒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通常作为氮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培养基中?A.葡萄糖B.淀粉C.硫酸铵D.玉米油7、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常用方法是?A.离子交换层析B.亲和层析C.凝胶过滤层析D.反相层析8、下列哪种酶常用于DNA重组技术中实现DNA片段的连接?A.DNA聚合酶B.限制性内切酶C.DNA连接酶D.RNA聚合酶9、在发酵工程中,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相比,其显著优点是?A.操作简单,染菌风险低B.可维持细胞在对数生长期C.产物积累浓度更高D.培养周期更短10、下列关于酶催化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B.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C.酶在反应中被消耗D.酶的活性受pH和温度影响1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通常作为氮源用于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合成?A.葡萄糖
B.淀粉
C.硫酸铵
D.植物油12、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是?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过滤层析
D.疏水相互作用层析13、下列关于酶催化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B.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
C.酶在反应中被消耗
D.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14、在工业发酵中,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相比,主要优势在于?A.操作更简单
B.染菌风险更低
C.可维持菌体在对数生长期
D.产物积累更多15、下列哪种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A.紫外分光光度法
B.气相色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法
D.折射率测定法16、在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下列哪种因素最直接影响菌体的比生长速率?A.培养基中碳源浓度B.发酵罐搅拌转速C.培养温度D.溶解氧水平17、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使用硫酸铵进行盐析的主要原理是什么?A.改变pH使蛋白质变性B.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降低溶解度D.增加溶液离子强度,使蛋白质脱水析出18、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定量测定发酵液中葡萄糖的浓度?A.紫外分光光度法B.菲林试剂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平板菌落计数法19、在基因工程菌构建过程中,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元件是?A.启动子、终止子、报告基因B.复制起点、筛选标记、多克隆位点C.核糖体结合位点、启动子、抗性基因D.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DNA聚合酶20、在发酵过程中,泡沫过多可能引发多种问题,下列哪项是最直接有效的物理消泡措施?A.添加聚醚类消泡剂B.降低通气量C.安装机械消泡装置D.调节培养基成分2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通常作为碳源被广泛使用?A.硝酸钠
B.磷酸二氢钾
C.葡萄糖
D.硫酸镁22、下列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B.酶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酶在反应中被大量消耗
D.酶的活性受pH和温度影响23、在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过滤层析
D.疏水相互作用层析24、下列哪种氨基酸含有巯基(—SH),对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有重要作用?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丙氨酸25、在标准细菌生长曲线中,代谢产物积累最多、细胞开始自溶的阶段是A.延滞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2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通常作为碳源被广泛使用?
A.硝酸铵
B.磷酸二氢钾
C.葡萄糖
D.硫酸镁27、下列关于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酶的最适pH值通常与其来源生物的生存环境相关
B.高温可导致酶蛋白变性,从而永久失活
C.所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7℃
D.重金属离子可能抑制酶活性28、在分离纯化蛋白质的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主要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过滤层析
D.等电聚焦电泳29、以下哪种操作可以有效防止发酵过程中染菌?
A.提高发酵液pH至9.0以上
B.发酵罐使用前进行湿热灭菌
C.增加接种量以抑制杂菌繁殖
D.在开放环境中进行接种30、在氨基酸生产中,谷氨酸棒状杆菌常用于发酵生产谷氨酸,其积累谷氨酸的关键条件是:
A.缺乏生物素
B.高浓度氧供应
C.添加大量硝酸盐
D.保持低pH环境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多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所有正确选项(共15题)3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影响产物合成速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A.培养基的碳氮比B.发酵温度C.溶解氧浓度D.接种量大小32、下列关于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A.离子交换层析依据蛋白质电荷差异进行分离B.SDS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C.盐析法会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D.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33、下列哪些操作有助于提高酶催化反应的效率?A.将反应温度调节至酶的最适温度B.添加酶的激活剂C.增加底物浓度至饱和D.使用强酸环境以加快反应速率34、在工业发酵中,连续培养相比分批培养的优势包括哪些?A.可维持细胞在对数生长期B.提高设备利用率C.减少染菌风险D.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35、下列关于DNA提取过程中的操作要点,正确的是哪些?A.使用SDS裂解细胞膜和核膜B.加入蛋白酶K以降解蛋白质C.酚-氯仿抽提可去除脂质杂质D.75%乙醇洗涤用于去除RNA残留3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影响产物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A.温度B.pH值C.溶解氧浓度D.培养基透明度37、下列哪些属于典型工业发酵过程中常用的灭菌方法?A.湿热灭菌B.紫外线照射C.过滤除菌D.冷冻干燥38、在氨基酸发酵生产中,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产物积累?A.选育高产突变菌株B.控制前体物质供应C.延长对数生长期D.及时移除代谢终产物39、下列关于生物反应器操作模式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分批发酵底物一次性加入B.连续发酵可维持稳态生产C.补料分批能防止底物抑制D.所有模式均适用于所有菌种40、在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下列哪些技术基于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A.凝胶过滤层析B.SDSC.离子交换层析D.超滤41、在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影响产物产量的关键因素包括哪些?A.培养基成分B.发酵温度C.搅拌速度D.环境湿度42、下列关于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A.离子交换层析依据蛋白质电荷差异进行分离B.SDS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C.盐析法会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D.透析利用半透膜去除小分子杂质43、在生物制药过程中,GMP规范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A.洁净区空气洁净度分级管理B.设备使用后无需立即清洗C.人员进出需更衣和消毒D.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可追溯44、下列哪些操作有助于提高酶催化反应的稳定性?A.添加稳定剂如甘油或金属离子B.采用固定化酶技术C.提高反应体系pH至10以上D.低温保存酶制剂45、在氨基酸发酵工业中,常用高产菌株的选育方法包括哪些?A.自然选育B.诱变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直接购买成品酶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共10题)46、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次级代谢产物通常在菌体生长的对数期大量合成。A.正确B.错误47、蛋白质的变性过程通常伴随着肽键的断裂。A.正确B.错误48、在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持续线性增加。A.正确B.错误49、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A.正确B.错误50、在生物分离工程中,超滤技术主要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A.正确B.错误5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连续培养比分批培养更易于实现产物的稳定产出。A.正确B.错误52、蛋白质的变性过程通常伴随着肽键的断裂。A.正确B.错误53、在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继续增加底物浓度不会提高反应速率。A.正确B.错误54、所有细菌都具有细胞壁结构。A.正确B.错误55、在工业发酵中,通气搅拌的主要目的是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并促进营养物质均匀分布。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及解析1.【参考答案】C【解析】葡萄糖是微生物最容易利用的碳源之一,能快速被细胞吸收并进入代谢途径(如糖酵解),在工业发酵中常作为首选碳源。虽然蔗糖和淀粉也可用,但需先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利用,存在代谢延迟。纤维素结构复杂,多数工业菌株无法直接降解。因此,葡萄糖具有高效、稳定、适用广的优点,是发酵工业中最常用的碳源。2.【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滞留时间长,大分子则快速流出。离子交换层析基于电荷差异,亲和层析依赖特异性结合,等电聚焦电泳按等电点分离。因此,利用分子大小差异的典型方法是凝胶过滤层析,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纯化流程中。3.【参考答案】C【解析】解旋酶在DNA复制起始阶段沿DNA链移动,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断裂氢键,使双螺旋解旋为单链模板。DNA聚合酶催化核苷酸聚合,引物酶合成RNA引物,连接酶连接冈崎片段。因此,解开双螺旋的关键酶是解旋酶,是复制叉前进的基础。4.【参考答案】C【解析】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补充新鲜培养基和排出代谢产物,使微生物持续处于对数生长期,代谢活跃,适合长期稳定生产。分批培养存在生长周期限制,产物合成多在稳定期。虽然连续培养控制复杂、易污染,但其核心优势是维持高效代谢状态,提升产物生成效率,适用于某些酶或代谢物的工业化连续生产。5.【参考答案】A【解析】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饱和蒸汽在121℃下维持15-20分钟,可有效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实验室和工业中最可靠的灭菌方式。但不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某些酶、抗生素),因其会失活;该法为湿热灭菌,非干热;对部分朊病毒无效。因此,A项描述准确,符合标准操作规范。6.【参考答案】C【解析】在工业发酵中,氮源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营养物质。硫酸铵是一种无机氮源,因其成本低、溶解性好、易被微生物利用,广泛用于氨基酸、抗生素等发酵生产中。葡萄糖和淀粉属于碳源,提供能量和碳骨架;玉米油则常作为消泡剂或碳源补充物,不主要提供氮元素。因此,正确答案为C。7.【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路径长、流出慢,大分子被排阻在外、先流出。离子交换层析基于电荷差异;亲和层析利用特异性结合;反相层析依赖疏水性。四种方法中,仅凝胶过滤以分子量为主要分离依据,适用于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纯化。故正确答案为C。8.【参考答案】C【解析】DNA连接酶是基因工程中的关键工具酶,能够催化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实现DNA的拼接。DNA聚合酶用于DNA复制中合成新链;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特异性切割DNA,产生黏性或平末端;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必须使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因此正确答案为C。9.【参考答案】B【解析】连续培养通过不断添加新鲜培养基和排出代谢产物,使微生物长期处于对数生长期,实现稳定高效的细胞生产。而分批培养经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生产效率较低。虽然连续培养设备复杂、染菌风险高,但其核心优势在于维持高生长速率状态。产物浓度不一定更高,周期也非更短。因此正确答案为B。10.【参考答案】C【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在反应前后自身不被消耗,可重复使用。其活性受温度、pH、抑制剂等因素影响。选项C错误地认为酶会被消耗,违背了催化剂的基本性质。其他选项均正确描述了酶的特性。因此本题答案为C。11.【参考答案】C【解析】在发酵工业中,氮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硫酸铵属于无机氮源,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抗生素等发酵过程;葡萄糖和淀粉为碳源,植物油主要提供碳源和能量,并非主要氮源。因此正确答案为C。12.【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依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后流出;离子交换层析依据电荷差异,亲和层析利用特异性结合,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基于疏水性强弱。本题考查分离原理,只有凝胶过滤以分子大小为分离依据,故选C。13.【参考答案】C【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其特点包括高效性、专一性、可调节性,且在反应中不被消耗,可重复使用。酶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点。温度和pH影响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活性。因此“酶在反应中被消耗”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C。14.【参考答案】C【解析】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补充新鲜培养基和排出旧培养液,使微生物持续处于对数生长期,实现稳态生产,适用于研究和高效率生产;而分批培养经历迟缓、对数、稳定和衰亡期。虽然连续培养设备复杂、染菌风险高,但其核心优势是维持高生长速率,故选C。15.【参考答案】A【解析】蛋白质在280nm处有特征吸收峰(因含色氨酸、酪氨酸),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浓度。气相色谱用于挥发性小分子,原子吸收测定金属元素,折射率法常用于糖类等非紫外吸收物质。本题考查常用生化分析技术,正确答案为A。16.【参考答案】C【解析】比生长速率是指单位菌体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受温度影响显著。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和细胞膜流动性来调控代谢速率。虽然碳源浓度、溶解氧和搅拌速度也重要,但温度是决定酶促反应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在适宜范围内每升高10℃,反应速率约提高1-2倍,超出最适范围则导致酶失活,因此温度是最直接影响因素。17.【参考答案】D【解析】硫酸铵盐析是通过高浓度中性盐夺去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使其脱水而沉淀。同时,盐离子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削弱其溶剂化作用,并非主要靠电荷中和或变性。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盐浓度不同,可实现分级沉淀,该过程可逆,蛋白质活性通常得以保留,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初步分离。18.【参考答案】C【解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良好的定量准确性,适用于复杂样品中葡萄糖的精确测定。菲林试剂法虽可测还原糖,但干扰多、精度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葡萄糖无特异性吸收;平板计数法用于微生物数量测定。HPLC可结合示差检测器直接定量,是现代发酵工业中糖类分析的常用标准方法。19.【参考答案】B【解析】质粒载体必须含有复制起点(ori)以保证在宿主细胞中自主复制;筛选标记(如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于筛选阳性转化子;多克隆位点(MCS)便于外源基因插入。启动子、终止子等虽常存在,但非所有载体必需。选项D中的酶是工具,非质粒组成部分。这三要素是构建重组质粒的基础,确保基因稳定传代和表达。20.【参考答案】C【解析】机械消泡是通过桨叶或刮板等物理方式打破泡沫,无需添加化学物质,避免产物污染或抑制菌体生长,适用于对消泡剂敏感的发酵过程。降低通气量虽可减少泡沫生成,但可能影响溶氧,抑制菌体代谢。添加消泡剂为化学方法,调节培养基属预防性措施。机械消泡响应快、可控性强,是工业发酵中常用的辅助手段。21.【参考答案】C【解析】在微生物发酵中,碳源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碳元素的主要营养物质。葡萄糖是一种易被微生物利用的单糖,能快速参与代谢途径如糖酵解,促进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硝酸钠为氮源,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主要提供磷、钾、镁等无机离子,属于无机盐类,不具备碳源功能。因此,葡萄糖是最常见且高效的碳源,广泛应用于发酵工业中。22.【参考答案】C【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其核心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可调节性以及在反应中不被消耗。酶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自身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数量不变。pH和温度可影响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其活性。选项C错误地认为酶会被大量消耗,违背了催化剂的基本性质,因此为错误描述。23.【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利用多孔凝胶颗粒,小分子进入孔内,路径长、流速慢;大分子被排阻在外,快速流出,从而实现按分子大小分离。离子交换层析依据电荷差异,亲和层析依赖特异性结合,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基于表面疏水性。只有凝胶过滤层析直接依据分子大小,故正确答案为C。24.【参考答案】C【解析】半胱氨酸的侧链含有巯基(—SH),在氧化条件下可两两结合形成二硫键(—S—S—),共价连接不同肽链或同一肽链的不同部位,对稳定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至关重要。甘氨酸侧链为氢原子,丝氨酸含羟基,丙氨酸为甲基,均无巯基。因此,半胱氨酸是唯一具有该功能的氨基酸。25.【参考答案】D【解析】细菌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延滞期适应环境,对数期快速分裂,稳定期繁殖与死亡平衡,次级代谢产物积累达高峰。衰亡期因营养耗尽、毒性产物积累,细胞死亡率超过繁殖率,出现自溶现象,部分胞内产物释放。虽然稳定期产物较多,但细胞自溶主要发生在衰亡期,故正确答案为D。26.【参考答案】C【解析】在微生物发酵中,碳源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产物合成的基础营养物质。葡萄糖是易被微生物利用的单糖,能快速提供能量和碳骨架,广泛用于工业发酵过程。而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分别主要提供氮源和无机盐元素,不属于碳源。因此,正确答案为C。27.【参考答案】C【解析】酶的最适温度因来源不同而异,如嗜热菌的酶最适温度可达70℃以上,并非所有酶均为37℃。酶活性受pH、温度、抑制剂等影响,pH与来源环境相关,高温使酶变性,重金属可破坏酶结构。选项C以偏概全,故错误,为正确答案。28.【参考答案】C【解析】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多孔凝胶颗粒,小分子进入孔内滞留时间长,大分子先流出,实现按分子大小分离。离子交换层析依据电荷差异,亲和层析依据特异性结合,等电聚焦依据等电点。因此,仅凝胶过滤以分子大小为分离基础,答案为C。29.【参考答案】B【解析】湿热灭菌(如高压蒸汽灭菌)能有效杀灭微生物,是发酵罐灭菌的常用方法。提高pH可能影响目标菌生长,非通用防染菌手段;增加接种量虽可竞争抑制,但不能替代灭菌;开放接种极易染菌。因此,最有效且可靠的方法是B。30.【参考答案】A【解析】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生物素缺陷条件下,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谷氨酸向胞外分泌并积累。这是工业生产谷氨酸的关键调控手段。充足氧气和适宜pH也有助于发酵,但生物素缺乏是诱发谷氨酸大量积累的核心因素,故答案为A。31.【参考答案】A、B、C、D【解析】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合成受多种环境与营养因素影响。碳氮比影响菌体生长与代谢方向,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目标产物生成;温度影响酶活性与代谢速率,需控制在最适范围;溶解氧浓度对好氧发酵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能量代谢;接种量过小导致延滞期延长,过大可能引起代谢副产物积累。因此,四项均为关键控制参数。32.【参考答案】A、B、D【解析】离子交换层析利用蛋白质表面电荷差异,在不同pH下与介质结合能力不同实现分离;SDS使蛋白质带负电并线性化,迁移率仅与分子量相关,可用于测定分子量;凝胶过滤层析为分子筛原理,大分子先流出;盐析在高盐浓度下使蛋白质沉淀,但不破坏空间结构,属于可逆过程,故C错误。33.【参考答案】A、B、C【解析】酶的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提高反应速率;激活剂可增强酶活性;增加底物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直至达到Vmax;但强酸环境易使酶蛋白变性失活,破坏其空间结构,反而降低或丧失活性,故D错误。因此,A、B、C为正确措施。34.【参考答案】A、B、D【解析】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补充新鲜培养基和排出代谢产物,使微生物持续处于对数生长期,提高生产效率;设备可长期运行,利用率高;过程稳定,适合自动化控制。但因系统开放,染菌风险高于封闭式分批培养,故C错误。35.【参考答案】A、B、C【解析】SDS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破坏膜结构释放DNA;蛋白酶K能降解组蛋白等杂质蛋白;酚-氯仿抽提使蛋白质变性,分离DNA与蛋白质,并去除脂溶性杂质;75%乙醇用于洗涤DNA沉淀,去除盐分,而非RNA,RNA需用RNase去除,故D错误。36.【参考答案】A、B、C【解析】温度影响酶活性和细胞代谢速率,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微生物生长;pH值影响细胞膜稳定性和酶活性,不同菌种有其最适pH范围;溶解氧浓度对好氧发酵至关重要,如氨基酸、抗生素生产需充足氧供应;培养基透明度并非直接影响因素,主要与原料成分和预处理有关,不直接决定产物产量。37.【参考答案】A、B、C【解析】湿热灭菌(如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灭菌方式,适用于培养基和设备;紫外线照射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灭菌,常用于接种室消毒;过滤除菌适用于热敏性液体(如血清、空气)的除菌;冷冻干燥是保藏菌种的方法,不具备灭菌功能,不能杀灭所有微生物。38.【参考答案】A、B、D【解析】选育代谢调控解除的高产菌株是提高产量的核心;前体物质是合成氨基酸的基础,适量补充可促进合成;延长对数期并不等于延长产物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2031年中国医疗保健设备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
- 2026-2031年中国优生优育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氢能产业链投资价值评估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租赁气调仓库合同范本
- 餐馆转让出租合同范本
- 饭堂厨具采购合同范本
- 资质代办委托合同范本
- 门店承包租赁合同范本
- 租赁劳务加工合同范本
- 请人挖地基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六西格玛绿带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石家庄市直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173名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育系统后备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2026年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584人(一)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秋期版国开电大本科《心理学》一平台形成性考核练习1至6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
- “巴渝工匠”杯第十三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媒体运营师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幼儿园禁毒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动态课件
- 办公楼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供应室1 供应室存在的问题
- AS9100D体系标准中文版
- 国家自然基金申请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