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D卷_第1页
南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D卷_第2页
南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D卷_第3页
南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D卷_第4页
南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一下山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

2、、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深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在空谈中探讨自

3、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

4、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

5、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1) 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B . 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C . 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D . 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2) 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魏晋乱世,文

6、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B . 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C . 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D . 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3) 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 现。B . 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C . 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D . 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

7、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 放。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11分) (2016高一下鞍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 , 即召至。帝方猎宣

8、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9、廷和先累疏乞休 , 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 , 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1) 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B .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C .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D .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指乡试。古代科举考试大体可分为

10、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指在前三项考试中获第一名。殿试前三名叫“一鼎三甲”状元、榜眼、探花。B . 古时父母去世需回家守丧。服丧结束可称为服阙、服除、服毕。服丧没有结束称“未卒哭”,服丧期间出去做官称“夺情”。C . 乞休,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辞职行为的文辞表述。“下车、视事、致仕、乞骸骨”,通常是称古代官员“新官到任、到任工作、退休、告老还乡”的几个词语。D . 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杨廷和是大夫,所以称“卒”。(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1、)A . 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B . 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C . 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D . 杨廷和爱惜民力。杨廷和敢于冒犯龙颜,批评皇上做法不妥之处,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甚至请求追究拟旨的人,请求不要让官员太过放肆。(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2、汉语。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3. (8分) (2018南山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注】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妹夫。岧峣:高山。分:甘愿。(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B

13、. 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C . 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 “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D . 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犹豫彷徨之情。E . 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2) 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4. (8分) (2016高一上长沙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_。(再别康桥徐志摩)惨象,_;流言_。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战国策中描写荆轲刺秦临别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_,

14、_!”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以“_”一句,概述了万物在深秋季节里自由发展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以“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问题。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

15、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

16、:“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

17、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

18、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

19、,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刘姥姥形象的赏析,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刘姥姥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她到了贾府难免东瞧西望,见到钟也不知道是什么宝贝。B . 刘姥姥言语粗俗,风趣幽默。当听说凤姐要给她二十两银子,高兴地不知道怎么表达了,说凤姐“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要还粗”,很不得体。C . 刘姥姥小心谨慎,善于应对。当听说“奶奶下来了”,就屏声侧耳默候。见到凤姐,未等她起身,就早已拜了数拜,也免让凤姐尴尬。D . 刘姥姥有自尊,求人难以启齿。周瑞家

20、的暗示她跟凤姐说要钱的事,她“未语先飞红脸”,只好忍耻说了,说了半天,还是没有清楚的说出口。(2)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B . 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C . 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 . 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

21、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国府的豪富奢华。E . 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3) 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0分)6.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姜晓云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十一岁熟读

22、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纲鉴易知录。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情国故”也有独到看法,“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钱基博自传)。四书五经,都

23、在先生“考镜源流,发明指意”之列,重要的史书、史论,能“观其会通”。周秦诸子均有涉猎。先生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张謇读钱基博先生文而感叹说:“大江以北,未见其伦。”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诚如钱基博自传所言:“其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先生提倡读书治学最重视方法,在学生“穷思极索”写出习作之后,将自己的创作成果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变圣约翰大学重英文而轻国文这一教学现状,主动开设中国文学史,其名作现代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教学研究相结

24、合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因民族救亡需要,西学被大量引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遭遇到学术界的片面否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先生力求以古为新,“发国性之自觉”(钱基博国学文选类纂总叙)。在治学篇中,先生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示人以治学的基本方法:“究其原始,叙其流变,条理通贯,别有会心。”这一时代,“学潮激荡,长傲纵欲”,以至于许多学生忘了读书使命,有些大师也“与为町畦”,甚至“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严气正性,不与诸生翕翕然。从学者初惮其严,久则相悦以解”(钱基博自传)。1938年先生来到抗战前沿,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并为守军讲授孙子兵法,将此书作为学校教材,以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19

25、44年长沙等地失守,学院被迫西迁,先生自请留守,欲以身殉国。先生的这种身体力行,为中国“找出了精神的新泉”。抗战胜利后,先生受聘于华中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与其子钱锺书等均选择留在国内。1950年先生将5万余册藏书全部赠给华中大学。1952年把历年收藏的甲骨、铜玉、陶瓷、历代货币、书画等文物200余件捐赠给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钱基博先生的学行,有一种精神贯穿其中,那就是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人生历练,更主要来自学术的砥砺。先生学术上的自信最集中的表现,在于始终坚持学术独立,撰写现代中国文学史,主张“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胡适作为光华大学同事,梁启超作为前辈大师,先生不为“亲者”、长者讳,

26、秉笔直书。所以当先生“以稿相示”梁任公,“任公晤谈时,若有不愉色然,辄亦无以自解也”。先生的这种自信,体现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学术高度的自觉,具有永恒的价值。钱基博是学行结合的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选自2016年第1期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相关链接:百年之大计在树人,而树人必先自树;倘社会动荡而吾亦与为动荡,无心问学,以自暴自弃;长此以往,天下之读书种子将绝,聪明亦以渐灭,人道或几乎息,此则吾之所大惧。(钱基博答诸生论今日之大学)在对待东西文化方面,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非有先进

27、、落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取代东方文化或用科学方法来整理国故。(孔祥增文化两昆仑:钱基博与钱穆)(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钱基博青少年时期接受国学、科举、新学、西学的思想,在对比东西文化后,认为虽“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但更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精髓。B . 钱基博先生有一番“入幕府、入军政、入教育、入文坛”的独特经历,这对他后来的“学行”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C . 钱基博先生选择留在国内以及将其历年收藏的200余件文物捐赠出来,彰显出了其言传身教、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D . 本文引用钱基

28、博自传相关内容,可使文章增添真实性和提高可信度;引用“大江以北,未见其伦”突出了先生“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钱基博少年时期在父辈们的熏陶下,经历了经学教育、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教育过程,这些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 . 在“学潮激荡,长傲纵欲”时代,学生忘了读书使命,大师也“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却“严气正性”,用自身行为引领示范。C . 钱基博学术上的自信,尤其是学术独立,体现出其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标志着中国现代学术高度自觉,具有永恒价值。D . 在钱基博看来,天下最恐惧的事是因为社会出现动荡而无

29、法“树人”与“自树”,这样,天下将无读书人,“聪明亦以渐灭,人道或几乎息”。E . 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用科学方法来取代东方文化和整理国故。(3) 结合文章,简要概括钱基博先生在学行方面的特点。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事久假不归的,应教育说服本人返回原单位工作:如经说服无效,本人仍坚持离职的原单位可按自动离职处理,不发退职金B .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江南历史名楼一一太白楼,极止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 , 此

30、情此景,让人心诗意油然而生。C . 中央出台多项政策,与地方政府上下其手 , 使房价回落,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调控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D . 新华字典应该尽可能地保留精华,去其糟粕,“变” 绝对是主流方向这一点不容置疑因为一昧地抱残守缺只会让新华字典走入死路。8.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B . 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C .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D . 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在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9. (2分) (2016高一上思南期中)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