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线工艺守则_第1页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_第2页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_第3页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_第4页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 次 配 线 工 艺 守 则文件号:ZH/QE-C08-02版 本:A/0 受 控:编 制: 日 期:审 核: 日 期:批 准: 日 期: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文件修订记录修订日期变更前版本变更后版本变更内容摘要修订者审核批准2015.03.26A/0初版发行一、目的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二、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三、规范性引用文件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

2、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四、工具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

3、)、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注:1 带有定位装置;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五、材料5.1 导线参数5.1.1 绝缘导线(见表 1)表 1 绝缘导线参数型号名 称额定电压V(Uo/U)导体标称截面mm2载流量A(40)平均外径上限mm导电线芯20 时导体电阻/km 根数/单线标称直径mm铜芯镀锡铜芯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300/5000.75112.87/0.3724.524.81.0153.07/0.4318.118.2450/7501.5183.57/0.5212.112.21.5183.51/0.3812.112

4、.22.5254.21/1.787.417.564334.81/2.254.614.71B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导线450/7502.5254.219/0.417.417.564334.819/0.524.614.716435.619/0.643.083.115.1.2 裸铜软导线表2 裸铜软导线参数型号名 称标称截面积mm2结构计算外径mm20 时导体电阻/km 单线总数股数根数单线标称直径铜芯镀锡铜芯TJR1TJRX1软铜绞线镀锡软铜绞线2.54977/0.252.257.587.924.04977/0.322.884.646.34977/0.403.602.97TJRX2镀锡软铜绞线4.

5、0126718/0.203.004.826.3196728/0.203.723.10TZ-2TZX-2铜编织线镀锡铜编织线4.0484/0.156.3486/0.1510.04812/0.1516.04820/0.15TZXR-3护套软铜绞线2.54977/0.252.257.584.04977/0.322.884.646.34977/0.403.602.975.2 端头参数(见表3)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mm2螺钉口直径mm最大电流A颜色规格尺寸mm外形图LB圆形预绝缘端头RV1.250.51.53.26.519红17.827.55.79.5RVS21.52.53.210.5

6、27蓝17.830.23.210.2RVS32.544.36.537黑24.527.98.012.0RVS5.5463.71348黄21.438.17.219.2叉形预绝缘端头SV1.250.51.53.26.519红21.25.79.5SVS21.52.53.210.527蓝21.25.79.5SVS32.544.36.537黑24.828812SVS5.5463.71348黄25.231.28.314片形预绝缘端头DBV1.250.51.519红20282.33DBV1.52.527蓝19282.32.8DBV4648黄22.52.8注: 预绝缘端头的型号因生产厂家不同有所不同续表3 常用

7、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mm2螺钉口直径mm最大电流A颜色规格尺寸mm外形图LB()管形预绝缘端头ET1.01.0红16181.5ET1.51.5黑18241.8ET2.52.5蓝18242.3双线管形预绝缘端头21.0红15172.0521.5黑16202.322.5蓝18.521.52.9圆形裸端头R1.250.51.53.26.51912.621.85.711.6RS21.52.53.210.52712.621.86.613.6RS32.544.36.5371821.4812RS5.5463.7134815.7287.219.2叉形裸端头Y1.250.51.53.26.519165.

8、79.5YS21.52.53.26.527165.79.5YS32.544.36.53718.321.5812YS5.5463.78.44819.524.58.3145.3 端子表4 端子性能参数额定截面积mm2额定接线能力mm2额定绝缘电压V接线拉力N压线螺钉公称直径拧紧力矩Nm0.750.20.7550030M2.50.20.41.00.51.03035M30.250.30.50.61.50.751.53040M40.71.22.51.02.53550M50.82.041.544060M61.22.52.53.562.565080M83.54注: 第列:适用于拧紧时不突出孔外的无头螺钉和不

9、能用刀口宽度大于螺钉根部直径的螺丝刀拧紧的其它螺钉;第列:适用于用螺丝刀拧紧的螺钉和螺母。表5 常用端子类别与用途名 称用 途普通端子用于连接仪表或电器设备不同部分导线联接端子用于连接端子始端终端连接端子用于连接端子终端试验端子用于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接入试验仪表以对电路中仪表进行测试试验连接端子可使两个以上试验端子相互连接,亦可使试验端子与其它端子连接开关端子用于仪表和电器设备中作为隔离开关之用熔断器端子作为仪表或电器设备短路保护之用标记端子安装于端子终端或中间作为标注组别代号之用接地端子用于仪表或电器设备的接地屏蔽端子用于接入屏蔽导线端子隔板在不需标记的情况下作绝缘隔板,并作增加绝缘强度和增加

10、爬电距离之用5.4 行线槽和穿线管表6行 线 槽 PVC穿 线 管 PVC宽高mm电线容量,根(以 1.5 计算)宽高mm电线容量,根(以 1.5mm 计算)公称直径mm电线容量,根(以 1.5mm 计算)2525185060100Dg1572530236060120Dg20123030286080160Dg25213035358080240Dg323540405010080300Dg4060405060100100370Dg5090505080140100520Dg631506、其他附件卷式结束保护带(缠绕管)、插销式扎带、线夹、飞机头线扣、电工胶带、橡皮圈、标记套管、符号牌。六、工艺过程6

11、.1 准备6.1.1配线前应熟悉图纸,检查所配线的元件是否安装好,其型号、规格、安装位置是否正确。6.1.2检查或粘贴符号牌。6.1.3领取装配附件以及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6.1.4准备好工具。使用气动或电动工具时,应检查电源或气压是否正常。6.2 配线工艺流程6.3 镀锡绝缘导线配线工艺流程6.4 完工检查6.4.1对照电气原理或接线图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检查方法:a 检查标记套管看其接线是否正确,文字方向是否套反。b 采用万用表或通断显示搭灯检查电路接线是否正确。6.4.2检查导线与端子连接是否良好、可靠;其冷压接端头是否牢固。6.4.3按本守则第 6章工艺要求检查配线是否相符以及配线质量是

12、否达到工艺要求。6.4.4对所配线进行整理,使其整齐、美观。6.4.5检查符号牌是否有脱落、被覆盖或粘贴位置不正确等,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粘贴。6.4.6清理柜内杂物,并对其内、外进行必要的擦拭或清洁工作。清洁方法采用干净布擦拭和压缩空气吹净。七、工艺要求7.1 导线选择7.1.1绝缘导线参数的选择见本守则5.1.1表 1。7.1.2按本守则 5.1.1表 1中不同的导线截面积型号采用普通铜芯导线,特殊用途的导线如镀锡铜芯导线、耐油和耐热导线应按图纸或有关要求采用。7.1.3二次回路通常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7.1.4除特殊情况外,导线截面积的选择按其电路额定值见表 7。表7 导线截面积与额定

13、值的关系电 路 特 征导线截面mm2交流电压电路,V1003801.5直流电压电路,V2201.5交流电流电路,A152.5直流电流电路,A10252.57.1.5电能计量柜中计量元件的电流电路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 4 mm2;电压电路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 2.5 mm2 。7.1.6二次回路导线的颜色均采用黑色,若图纸或元器件等另有要求时,则按图纸或元器件等有关要求选用导线颜色。7.1.7计量回路导线颜色必须采用相序颜色,见表 8。表8 导线相序A 相B 相C 相零线(N)接地线(PE)颜色黄绿红淡蓝黄-绿7.1.8接地导线的截面积、规格型号及颜色见本守则7.3.4的有关规定。7.2 附件装配7

14、.2.1冷压接端头7.2.1.1压线钳的选择不同的端头应分别采用相适应的专用冷压接钳。a) 预绝缘端头压线钳口见图 1 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b) 裸端头压线钳口见图 2所示。c)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线钳口见图 3所示。d) 触针式端头压线钳口见图 4所示。7.2.1.2线芯与端头配合a) 预绝缘端头与导线的冷压接后尺寸见图 5。b) 管形预绝缘端头与导线的冷压后尺寸见图 6。c) 裸端头与导线的冷压接后尺寸见图 7。d) 触针式端头与导线冷压接后的尺寸见图 8。 图5 图6 图7 图87.2.1.3压接位置a) 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一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

15、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见图 9)b)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见图 10)c) 裸端头压痕在筒中央处,且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上。(见图 11)d) 触针式端头压接部位与上、下钳嘴相配合,钳嘴以缺口为准,宽边压在线芯上,窄边压在导线绝缘层上。(见图 12) 图9 图10 图11 图127.2.1.4端头的适应选择a)预绝缘端头的使用,除裸端头、管形预绝缘端头和特殊端头以外的接线,均应采用预绝缘端头。b)裸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接线端子排稳定之处。端子排之间的电气间隙隔离不会因为设备运输、操作等而改变其状态。c)管形预绝缘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端子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

16、7.2.1.5端头的使用a)圆形端头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突出端子孔的接线,以及非突出式端子孔的接线螺钉但可能对导线产生一定拉应力的导线。(见图 13 所示)b) 叉形端头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凹陷于端子孔的接线。(见图 14所示)c) 插鞘式母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为插片或两针式插入端子。(见图 15所示)d)片形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见图 16所示)e)针形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为圆形,或非圆形插入口但接线端子压扳为碗形的接线端子。(见图 17所示)f)特殊端头如触针等,按产品或接线端子配置要求。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7.2.1

17、.6工艺要求a)端子的接线均应采用冷压接端头,线芯直接接于电器接线端子只有该接线端子适应于这种方法才能允许。b)预绝缘端头压接后,绝缘部分不能出现破损或开裂。c)导线芯插入冷压接端头后,不能有末插入的线芯或线芯露出端子管外部以及绞线的现象,更不能剪断线芯。(见图 18 所示)图 18d)冷压接端头的规格必须与所接入的导线直径相吻合,导线与冷压接端头的配合见本守则表 3的规定。e)剥去导线绝缘层后,应尽快与冷压接端头压接,避免线芯产生氧化膜或粘有油污。f) 压接后导线与端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导体本身抗拉强度的 60%。不同端头与导线压接拉力负荷值见表9。表9端头规格与端头配合的导线截面积mm2拉

18、力负荷值 N预绝缘端头裸端头0.50.560751.00.759012011001601.51.51402202.52.51903204.042755006.06360650g)针形端头、片形端头和管形端头长度,应根据所接入的端子情况,接触长度应与端子相一致或至少长出压线螺钉;二个压线螺钉时(如电度表),其端头长度应保证二个螺钉均接触固定。(见图19所示) 图 19h)触针式端头j) 通常不允许二根导线接入一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子限制必须采用时,宜先采用二根导线压接的专用端头,否则宜选用大一级或大二级的冷压接端头。预绝缘端头与二根导线压接配合仍应符合第 7.2.1.2条的要求,避免出现裸线芯

19、露出绝缘管外的情况。(见图 20所示) 图 20k)一个接线端子接入二个冷压接端头时,应根据不同的端子接线形式,选择适合的冷压接端头。 螺钉串插式平板连接宜采用圆形和叉形端头(见图21所示)。允许两种不同的端头同时使用,且允许不同大小线径的冷压接端头接线,此时大线径在下面,小线径在上面。连接时两端头采用背靠背的形式,相叠或张开相互夹角不小于30(见图 22所示)。 图 21 图 22 螺钉串插式弧形板连接宜采用针形端头或管形端头,也可采用圆形端头。采用两个针形或管形端头时,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见图 23 所示) 图 23 图 24 图 25 平板压接式连接宜采用片形端头。(见图 24所示)

20、 弧形板压接式连接宜采用针形和管形端头。但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见图 25所示)7.2.2接线端子或端子排7.2.2.1接线端子的选择a)应按其用途,选择符合所接电路或与配线相适应的端子排类型。(见表 5)b)对于潮湿环境下或用户有“TH”要求的设备,应选用封闭式防潮端子。c)端子的额定参数应与所连接的电路相适应:-端子额定电压应不小于所接电路的额定电压值;-端子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所接电路的额定电流值;-端子的连接导线的能力或额定接线截面积应符合所接导线的截面积要求。7.2.2.2接线端子的质量要求a)端子的绝缘材料必须是自熄性阻燃材料。b)端子应无损坏,外观完好。c)端子的导电部分应是铜质

21、材料制成,并没有腐蚀或氧化现象。7.2.2.3接线端子的安装 图 26a)端子排的安装方向:(见图 26 所示)-横向安装时,槽板宽边在下方;(见图 26a所示)-垂直安装时,槽板宽边在右方。(见图 26b所示)b)在固定安装式开关设备内,为便于更换和接线,端子安装高度与开关设备底板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在发电厂、变电所采用的开关设备内其端子高度应不小于 350mm,并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连接电缆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c)端子排应在仪表门铰链的一侧装配。d)端子排供用户接线的一端应放置在便于接线、维修的一侧,一般情况下垂直安装时,用户接线的一端朝外;水平安装时,用户接线的一端朝下。e)

22、安装于屏(柜)前、后一侧的端子排最小配线空间应不小于 75mm。同一侧两排端子间隔距离应不小于 100mm。f)安装后的端子排应平直、整齐,端子不能有明显的松动和变形。g) 每个安装单位或单元应具有独立的端子排。同一屏(柜)上有几个安装单位时,各安装单位端子排的排列应与屏(柜)面布置相配合。h) 每个安装单位的端子排一般按下列回路分组,并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的顺序排列:-交流电流回路;-交流电压回路;-信号回路;-控制回路。i) 当一个安装单位的端子过多,或一个屏(柜)上仅有一个安装单位时,可将端子排按 h)成组地布置在屏的两侧。j) 应在端子排的最后设25个空端子作为备用;当条件许可时,各

23、组或单元端子排之间也宜设有12个备用端子。k)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他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l)每排接线端子(端子排)的两端应用固定件固定。m)在端子排的始端和未端应装有联接端子和终端端子或端板。端子排的最后一只如果是开放的,则必须用端板封闭;不同外型尺寸的接线端子之间应用端子隔板隔开;同一端子排不同单元之间也应用端子隔板隔开。n) 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采用空端子隔开或采用加强绝缘的隔离端子隔开;不同电压等级的回路端子宜以一个空端子或隔离端子隔开。o) 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或隔离端子隔开。

24、7.2.2.4接线端子的连接a)端子的连接应符合其接线能力,不同导线的接线拉力和压线螺钉拧紧力矩应符合要求(其参数见表4)。b)接线端子的紧固用螺钉和螺母除固定接线端子本身就位或防止其松动外,不应作为固定其它任何零部件之用;c) 端子上配置有弹簧垫圈的,要原封不动地使用。d) 在拧紧螺钉的过程中,应用手扶持导线,以避免接线座脚承受扭矩及安装轨道变形。e) 每个接线端子每侧接线宜为 1 根导线,不得超过 2 根。当 2根导线与同一个端子连接时,优先采用连络端子。f) 两根导线接于同一个端子时,端子的接线能力应满足其电路额定值。即端子的额定电流应大于两根导线总的工作电流。g) 对于插接式电器端子,

25、不同截面或大小的两根导线(指直接接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见图 27所示) 图 27h) 端子接线时,螺钉旋入长度应在 1 个螺钉直径以上,使连接导线有效地拧紧。i) 通常多股铜芯导线应采用端头压接后与端子连接,多股导线线芯直接与端子连接只有在端子的设计允许时方可连接。j) 导线插入端子的接线长度要求:-应尽可能使线芯抵触到端子底部,连接牢固可靠;-应至少长出拧紧螺钉的位置;二个拧紧螺钉时其线芯长度应保证二个螺钉均接触固定。-防止线芯未全抵触到拧紧螺钉或假拧紧现象。k) 连接端子的导线线芯不能露出端子外,以保证相邻两导线间可靠的电气间隙。(见图 28 所示) 图 28l) 线芯插入端子时,导

26、线插入的方向应与端子孔接入的方向一致;导线的弯曲应距离端子接线螺钉压片或端子接线管端部 10mm 以上。(见图 29所示) 图 297.2.2.5接线端子的识别和标志a)回路电压超过 400V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以红色标志。b) 应对弱电端子采用不同于强电端子的颜色予以标识或进行区分。c) 端子排必须有序号标记,也可以采用标记性端子,每隔 5 个为一挡。端子排的序号应清晰永久。d) 保护接地端子的标志应能清楚而永久地识别。应尽量采用颜色标志(黄-绿双色)的专用保护接地端子。7.2.3行线槽和穿线管7.2.3.1 塑料行线槽和穿线管的选择a)塑料行线槽或穿线管应按产品要求选择,通常情况下

27、在低压开关设备中选择行线槽配线,高压开关设备则选择穿线管配线。在同一个产品中,应采用一种行线方式。b)按 7.2.3.3条 b)的要求选择适合于其装配导线数量的行线槽或穿线管规格,规格见表6。7.2.3.2 塑料行线槽和穿线管材质要求a)行线槽和穿线管均必须是自熄性阻燃材料或经过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 1 米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b)行线槽和穿线管色泽要均匀,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洁净,不得有飞边、暗泡、凹陷、裂纹、扭曲变形及机械损伤等缺陷。7.2.3.3 塑料行线槽的安装a)行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的直线偏差不应超过其长度的 10,且全长最大不得超过20mm。b)每节线槽的固

28、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底板终端固定点为 50mm处,不同宽度的行线槽其底板固定点最大间距见表 10。表 10塑料行线槽宽度 mm2040506080140固定点最大间距 mm600400200c)行线槽固定螺钉不小于 M5,在槽内一侧要有平垫圈;螺钉头位于槽板内,平垫圈和螺钉头均应进行绝缘包扎。d)行线槽的连接应无间断,断口平直、无锯齿、无毛刺,衔接紧密。e)行线槽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距离不小于 20mm(见图 30)。盖板应尽量采用完整条板。f)行线槽不允许有敞开的断口,应采用终端附件。在90转角处,底板和盖板均应制成45斜口相互衔接;分支处应形成

29、丁字形衔接(见图 31)。盖板应平整、无翘角,接口平直、无锯齿、无毛刺,衔接紧密。 图 30 图 31t)行线槽配线后的承载应符合:-槽盖板与槽底板扣合应严密,不会因操作等振动或槽底板承受导线的重量弯曲变形而脱扣。-行线槽底板横向垂直安装时,槽体侧壁的变形不得超过行线槽高度的10%。(见图 32) 图 32 图 33 图 347.2.3.4 塑料穿线管的安装a)穿线管应有适当的固定,管道不能有明显的弯曲,固定点间距应见表 11;管与管附件的连接处应有适当的固定,固定点与管附件的距离应为 25mm100mm之间。(见图 33)b)穿线管端部应插入接线盒孔内,并长出5mm10mm(见图 34),导

30、线不能露出管外;在整个穿线管敷设中,导线不能承受穿线管的重力。表 11安装方式管 径 mm允许偏差20254050固 定 点 间 距 mm垂直安装10001500200030水平安装80012001500507.2.3.5 金属线槽a)金属线槽的端部如果是敞开的,应该采用适当措施封堵。b)金属线槽必须可接地,接地处螺钉规格不应小于M6,并有防松措施。c)金属线槽不应作为其它设备或元件的保护接地导体。7.2.4 标记套管7.2.4.1 标记套管文字视读方向(见图 35)-标记套管水平方向或置于接线端子的左右两侧时,文字方向即从左至右读字;-标记套管垂直方向或置于接线端子的上下方向时,文字方向即从

31、下至上读字;-标记套管不同角度方向时,文字方向视所在相位角而定:当套管方向在第 1、3 角时,文字方向即从下至上读字;当套管方向在第2、4 角时,文字方向即从上至下读字。 图 357.2.4.2 标记套管的位置与排列a)导线在电器端子单个独立接线时,标记套管应紧靠接线端子一侧;b)导线在端子排或电器元件上成排列接线时:(见图 36)-端子排或电器元件大小一致,标记套管应紧靠接线端子侧;-端子排或电器元件大小不一致,排列参差不齐时,标记套管应相互对齐成行排列。 图 36c)裸端头的管部应套入标记套管内,避免带电裸露部份外露。(见图 37) 图 37d) 标记套管的文字符号应朝外或便于观察的一向。

32、7.2.4.3 每台开关设备的标记套管长度应基本一致,并应尽可能地短;排列布置的接线端子其标记套管长度应一致。7.2.5 符号牌7.2.5.1 符号牌的文字采用电脑打印,不允许书写。字迹清晰、正确,文字所表示的项目序号和元件代号与接线图一致无误。7.2.5.2 按接线图粘贴电器元件符号牌,符号牌的粘贴位置应清楚地指示元器件的所在位置。通常符号牌应粘在元器件左上角的金属构件上,个别情况左上角不能粘贴时,可粘在元器件正上方或就近适当的位置。7.2.5.3 符号牌粘贴应牢固,文字端正,不能有明显的倾斜。(见图 38所示)7.2.5.4 符号牌不得粘贴在元器件外壳或导线上,装配完工后符号牌仍易观察。7

33、.2.5.5 符号牌的粘贴应考虑维修方便,在拆去某一元器件后仍然明确地指示该元器件所在的装配位置。 图 387.3 二次回路配线7.3.1 安全距离a)二次回路中不同电位两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 12 中的值。表 12电气间隙 mm爬电距离 mm46b)管形电阻与元器件之间距离及绝缘导线接线剥线长度应不小于表 13中的值。表 13管形电阻器额定功率 W管形电阻器与其它组件之间的安装间距选用 BV、BVR导线剥去绝缘层长度,mm上方侧方下方组件允许 60 时组件允许 50时7.530401010201530100101020205010020020204075100100

34、300303040150150300303040200150400303040c)辅助回路导线及导线束与不同电压等级主回路导电体间最小空气距离见表 14表 14电压等级 kV0.5361035距 离 mm15751001253007.3.2 二次导线布置7.3.2.1 放线a) 二次导线的放线应符合 6.3.2.2条的有关要求,选择最佳的配线途径,两端子间的连接导线应尽可能短。b)一般情况下,量取导线两接点间的长度时应留有 150200余量,以便接线时留出导线弧长。c)剪线时应采用专用剪线钳,剪刀与导线成 90,断口平直整齐,线芯没有钝头和弯曲。d)在导线两端套上标记套管。标记套管的套入应清楚

35、地考虑接线端子方向或接线方向,文字方向应符合7.2.4.1 条的规定。为不使标记套管掉落,在导线两终端折成如图 39所示的折弯。 图 39 7.3.2.2 敷设a)导线的敷设应横平竖直,布线时应选择最短和最佳的配线途径,避免不必要的绕道或走弯路,不允许走之字形;布线平直、清晰、整齐、美观。b)二次导线敷设在配线和维修方便的情况下应尽量隐蔽。c)二次导线敷设应避开发热元件,遇发热元件时,应在其下方布置,并距离发热元件不小于 50 。d)二次绝缘导线不能直接贴于裸露导电部件上和直接在带有尖角的金属边缘上敷设。穿过金属构件的穿线孔时,为防止导线绝缘层被损伤,必须在穿线孔上加嵌橡皮圈或其它光滑的绝缘衬

36、套。e) 二次绝缘导线不允许直接搭在裸露带电导体上敷设,绝缘导线与裸露带电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表13 的规定值。f)应尽量避免二次绝缘导线从两裸露母线中间穿过。g)二次导线不允许从隔板、立柱等安装孔中穿过。h)导线不能悬空布置,不能承受外在的机械应力;导线敷设应有适当的固定,固定应从距离起始弯曲 10 处开始,其固定间距见表 15;固定方法有:-插销式扎带。-绝缘线夹;采用线夹固定时,应在导线束外包扎一层电工胶带,或其它的绝缘胶带,以防止导线绝缘层被损伤,线夹拧紧时夹紧力适度。-飞机头线扣。-粘式导线固定座。表 15绝缘导线线束敷设最大固定间距 垂直布置水平布置200150i)二次导线跨过活

37、门时(见图 40)-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过活门时,应将导线束一端固定在柜架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两端固定支架应错开,便于移动。-导线长度应留有一定的裕量,其长度以门开启到最大限度时,两支架距离的 1.21.4倍;导线束在跨过活门处形成 U 字形,并套上波纹管,以便在活门开启过程不损伤导线。-门合上时,导线束不应压住元器件或端子排、支架等。j)行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导线应理顺平直,不允许有扭结和损伤现象。-导线总截面积应不大于行线槽截面积的 75%。-导线不允许有接头。-导线可适当进行槽内绑扎或与槽底板绑扎固定,绑扎应在每段行线槽的端部小于 50 处和中间的适当部位,绑扎时应采用

38、尼龙扎带,不得采用金属丝或导线进行梆扎。k)导线、导线束或分支导线束在弯曲时不得使用尖嘴钳,弯制弧度应圆滑,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该导线或导线束直径的 2 倍。(见图 41、42、43 所示)l)强电与弱电导线的敷设应符合 0ZTC91708150V及以下电路配线工艺守则第 6.5.2 中的有关规定。 图 40 图 41 图 427.3.2.3 包扎a)导线的包扎方式应根据产品工艺要求而进行,通常有两种:-插销式扎带,适用于仪表门等以及不易受到损伤的配电设备的配线。-卷式结束保护带,适用于配电设备内部以及易于受到机械或电气损伤的配电设备的配线。b)捆扎导线时,导线标称截面积为 1.5 的导线束,

39、一般要求导线数量不应超过 30 根,但最大不得超过 50 根。c)导线在敷设的过程中,应边敷设边包扎,根据元器件布置,依次分出所连接的导线。在整个敷设包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由总体线束和分支线束组成的二次线路。分支见图 41、图 43所示,分支处应无鼓包现象。d)插销式扎带捆扎要求:-导线应理顺平直,导线清晰分明;捆扎于内的导线不得交叉、损伤、扭结和有中间接点。-导线总线束、各分支线束(包括横向和纵向敷设),其扎带间距为 5060。(见图 43所示)-剪去过长的扎带并与扎带头基本平齐,扎带头方向一致,并应尽可能隐藏或朝向内侧。-导线束的弯曲处或分支导线的弯曲处,应在紧靠弯曲的直线段分别用扎带扎住

40、。(见图 44) 图 43 图 44e)卷式结束保护带包扎要求:-包扎于内的导线不得有损伤、扭结和中间接点。 图 45-采用卷式结束保护带包扎的集中线束、分支线束,在单根导线分出与接线端子接线前均应进行包扎。-缠绕应紧密不松散,缠绕带环环相连,相邻两带间距应不大于 3 。(见图 45所示)-从始至终应尽量采用整根缠绕带,也可采用多根缠绕带,搭接处带头应尽量隐藏;导线束弯曲圆弧上不允许有断带搭接。7.3.3 二次导线配线7.3.3.1 一般要求a)多股铜芯绝缘导线与端子连接:-采用冷压接端头连接。-线头搪锡后连接。剥去适当长度后,多股线芯应绞紧不松散,然后进行搪锡;搪锡不得伤及绝缘层。-直接与接

41、线端子连接。接线端子应适应这种接线方可。-钎焊连接。只有电器元件接线端子适应这种连接方法时,才是允许的。如电阻、二极管等。b)导线裸芯不得有氧化层或其它的粘着物。c)连接于两接线端子的导线,中间不得有断接点。d)电气元件的引出线应经过接线端子过渡与其它导线连接,接线端子应就近固定,若引出线过短无法采用过渡端子时,可采用钎焊的方法接线,焊接处的导线再套上绝缘套管;相邻两导线的焊接点应差开至少 20mm。7.3.3.2 端子排的配线a)导线接入端子前应做成圆弧形状,其圆弧半径不小于 10mm,圆弧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而定。(见图 46) 图 46b)当端子排大小一致,其导线弧形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

42、而定。(见图 33a)c)当端子排大小不一致,且大小交错安装时,导线弧形跨度长应一致。(见图 33b)d)导线接入端子排前的分线:-导线从上往下接入端子排。(见图 47)-导线从下往上接入端子排。(见图 48)-导线从端子排中间分别向上、下方向接入端子排。(见图 49) 图 47 图 48 图 49-插销式扎带捆扎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分线前应捆扎,一次最多分 3 根导线或分出接入 3 只端子排距离的导线。(见图 50)-卷式结束保护带包扎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应按接入端子排的导线顺序,相对于接线端子位置,逐渐分出。(见图 51)-行线槽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行线槽与端子排的安装距离应为 40mm6

43、0mm 之间,导线相对于接线端子位置从行线槽出线孔逐渐分出;行线槽孔距应选择与端子板厚度相同,导线分出平直,高度一致。(见图 52) 图 50 图 51 图 527.3.3.3 电器元件端子的配线a)导线接入端子前应做成圆弧形状,其圆弧半径不小于 10mm,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而定。(见图53) 图 53b)导线距离端子接线管端部的弯曲应符合 6.2.2.4 条 l)款的规定,因装配限制接线端头必需弯曲时,只允许弯曲一次,且折弯角度不得大于45。(见图 54)c)LA、AD11型按钮、信号灯配线见图 55所示。 图 54 图 55d)LW5 型转换开关配线见图 56 所示,导线跨度不应大于 1

44、20mm。e)LW12 型转换开关配线见图 57 所示,导线跨度不应大于 120mm。f) LW2 型转换开关配线见图 58所示,导线跨度不应大于 150mm 和 90mm。 图 56 图 57 图 58g)42L6 仪表配线见图 59所示,导线弯曲跨度不应超过仪表边缘。h)6L2 仪表配线见图 60所示,导线超出仪表上部边缘不大于 6mm,左右与边缘平齐。 图 59 图 60 图 61j)电器接线端子位于并突出于电器中间段的配线见图62所示,导线与电器面的角度不大于30。 图 62k)仪表门的配线(见图63所示)-各电器元件配线方向应从导线束敷设相反的方向弯绕。-各电器元件的安装应端正,导线

45、敷设应尽量采用集中线束的方法。 图 637.3.3.4 其它a)二次电源线接线:-用专用接线端头,二次电源线用冷压扁平快速端头与之连接。(见图 64)-母排上开4的孔或直接攻丝,采用 M4 螺钉连接。-线长度应留有适当的裕量,并将其卷成螺旋形状,螺旋形内径约 8mm10mm,绕 35 圈。(见图65) 图 64 图 65b)所有元器件上未接线的端子螺钉,都应处于紧固状态,防止因搬运等振动而掉落。c)管形电阻等发热元件连接导线绝缘层剥离长度应不小于表 12 的规定值,线芯裸露部分应套上瓷管。导线连接采用钎焊,不得采用预绝缘端子接线。7.3.4 保护接地7.3.4.1 标志和识别a) 保护接地端子应采用颜色标志(黄-绿双色的标志)。b)文字符号采用 PE 识别。c)图形符号见图66、图 67。优先选用图67。 图 66 图 677.3.4.2 接地导线的选择a)二次回路接地导线最小截面积应不小于表 16规定值表 16低压设备保护导线最小截面积 mm2高压设备保护导线最小截面积 mm2绝缘导线裸铜编织线护套软铜绞线绝缘导线裸铜编织线护套软铜绞线2.542.5464b)保护导线的截面积还不能小于被保护的金属构件上所安装的电器元件最大额定电流所接的导线截面积。c)接地导线可选择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