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与班主任工作.ppt_第1页
少儿心理与班主任工作.ppt_第2页
少儿心理与班主任工作.ppt_第3页
少儿心理与班主任工作.ppt_第4页
少儿心理与班主任工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与健康少儿心理与班主任工作,主讲:熊晓春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前言,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活动包括人的管理、财的管理、物的管理。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心理与健康是影响工作绩效和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文化变迁越来越快,急剧的社会文化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化之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造成人的心理机能的片面使用和发展。大工业生产,导致非常精细的专业分工,这种分工只要求生产者具有非常单一的能力,并在该项能力方面有特别的发展。,变化之二: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冲突增加。调查表明:人口密度与暴力、犯罪等严重人际冲突呈正相关。有限的工作职位

2、,有限的晋升晋级机会,有限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容量,在各方面催生一个个竞争冲突,使人们经常处于应激压力之下。,变化之三: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现代社会,家庭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的功能日益萎缩,其他一些功能也日益社会化(如教育功能转移到学校,安全保护功能转移到保险、公安部门),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开始下降。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破裂、重组的比例增加,稳定性下降。,变化之四:教育日益片面化,忽视个性的全面发展。教育发生了畸形变化,一是社会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个体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二是教育日益变成了职业教育、谋生教育。教育内容片面集中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愈来愈变

3、成一句空话。,变化之五:人际直接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现代社会,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联系和沟通大量借助各种通信工具、信息载体和大众传播媒介,个人生活的物理空间越来越小,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也减少了。交往的内容也越来越非个人化。,变化之六:价值观的变化。近年来,世界各大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价值危机,中国社会近十多年里的价值转变更时时使人“觉今是而昨非”。在一个价值尺度变动不已,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社会里,人际间的价值冲突不断发生。价值冲突和混乱必然造成心理困惑。,人们在为生计而发愁,衣食无忧也发愁!联合国专家也曾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

4、苦。”,2007.2.28环球时报心理疾病折磨全球十亿人。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心理疾病全球化。10%25%的人均有比较严重的精神问题。全国世界自杀人数有100多万,每年交通事故、自杀被战争造成的伤亡还要大的多。中国有近1亿人有心理疾病,青少年中有3千万人有心理疾病。,我深信,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这是一门我们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向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癌症等,而在于人类本身。因为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适当的方法来防止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20世纪4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预言,一、心理与健康概述,(一)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

5、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二)科学的健康观1、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身体健康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健康内涵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2、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1)生长发育良好(2)神经系统的功能好(3)心肺功能好(4)身体素质好(5)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抗病能力强,3、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1)什么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特别是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2)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1/生产方式2/社会性质3/自然地理环境4/经济发展

6、水平5/文化传统,(3)良好生活方式的构成1/良好的生活习惯2/合理的生活空间3/科学的生活节奏4/适度的生活消费,(4)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在致病因素中占44.7%,吸毒、性传播疾病、心理和精神障碍导致的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敌人。,4、亚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防治(1)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又称为“次健康”、“疾病前状态”、“灰色状态”、“潜临床状态”、“半健康人”等。亚健康具有以下特征:生理、心理、躯体均出现活力减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75

7、%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患病者占20%.亚健康者需要调理。亚健康状态虽非疾病,但显然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2)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1/原因: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噪音,拥挤,气候聚变,个人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作息无规律,暴食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和甜食,不吃早餐等。,2/预防:通过体育运动缓解身心紧张;科学的生活方式保证机体的健康状态;信心十足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三)心理健康概述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

8、理功能状态。,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三个层次:第一,没有精神疾病;第二,有效地对付各种心理压力,保持精神上的愉快;第三,高心理效能,使人们在智力、道德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心理潜能。,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其心境是否是持续良好的,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是否都处于积极状态,是否具有正常适当的调控能力,是否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些都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条件。,2、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智力,也叫一般能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智力的构成要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的高低,用智商来表示。在智

9、力测验中,测量智力的工具称智力量表,量表主要有年龄量表和项目量表两种。斯坦福-比奈量表是一种年龄量表,它以年龄作为测量智力的标尺。该量表采用了智力商数(智商)的概念,智商的计算公式为:,韦克斯勒量表是一种项目量表,该量表在计算智商时采用了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是根据同年龄被试者在全体中的相对位置计算出来的智商。其公式如下:,在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中,为个人原始分数,为团体平均分数,SD为标准差。其中,为数据个数,标准差(SD)=,例1,某年龄组的平均分为=70,被试甲实得分数=80,标准差SD=10,则甲的智商为:,例2,某年龄组的平均分为=70,被试乙实得分数=60,标准差SD=10,则乙的智商为

10、:,离差智商,表明了某个人的智力水平比其他同龄人是高还是低了。由于这种方法使不同的智商分数有了可比性,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因此,目前国际上已普遍采用这种离差智商。,智商的分布,智商名称占全人口总数%130以上智力超常1110129智力偏高1990109智力中常607089智力偏低1970以下智力低常1,同龄人口中智力的分布是一个常态曲线,(2)情绪适中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时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当外界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作用于人时,人就会产生对事物的一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我们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进而产生爱、满意、愉快

11、等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我们就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并进而产生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憎恨、恐惧等内心体验。,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有四种: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快乐程度分为:满意、愉快、异常的欢乐、狂喜愤怒程度分为:轻微的不满、生气、愠怒、大怒、暴怒悲哀程度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悲痛。,人的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3)意志健全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一个人

12、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的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4)人格统一完整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给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人格的概念人格又称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人格的结构,人格是由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知-情-意-行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属最活跃的成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心理特征系统。是指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调节系统。包括

13、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狭义的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系统。属最活跃的成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人格动力系统即个性倾向性系统】心理特征系统。是指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调节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人格健康,人格: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健康人格本我(生物本能我,追求快乐)自我(社会心理我,追求现实)超我(道德理想我,追求完善)三者协调状态下表现为人格的健康,健康人

14、格模式:成熟的人(奥尔波特)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充分起作用的人(罗杰斯)创造型的人(弗洛姆)超越自我的人(弗兰克)此时此地的人(皮尔斯)自我整合的人(埃里克斯),健康人格特征:1、正确认识自我;2、立足现实;3、有意识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4、紧张而有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5、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6、有独立自主的需要;7、良好的人际关系;8、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尊重、体谅、帮助他人,人类共祸福意识,(5)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意识正确是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是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它包括了解自我与接纳自我。,(6)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相互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

15、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乐于奉献,而不私自当头、损人利己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需要满足与否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影响人的行为效率。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人们愉快的情感体验;疏远冷漠和敌对的人际关系引起人们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人际关系从建立到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使交往双方经历了从无关到关系密切的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状态。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将人际关系分为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

16、深度卷入三种。,人际关系的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在集体中的社会关系类型,实验:准备一张纸片,写上你最喜欢的五个同学的名字,再写上五个你最不喜欢的名字。喜欢:不喜欢:,社会关系地位的五个类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仪表因素长相、仪态、风度、穿着打扮2/、空间距离因素3/、交往频率因素,4/、相似性因素5/、互补性因素6/、能力因素7/、个性品质因素,(7)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特

17、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二、中小学生心理与健康,(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完整性的人3、学生是发展性的人(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2)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可教育的人,(二)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1、主体意识增强(1)自主性;(2)能动性;(3)创造性。2、信息获取多样化3、价值选择多元化4、心理问题增多5、同辈影响较大,“重要他人”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重要他人包括:一是领袖人物、英雄、科学家、模范、明星、艺术家等;二是父母、老师以及其他长辈、监护人等;三是同龄人,包括伙伴、朋友等。,在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中,

18、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调查显示:“当你们有了最高兴、最烦恼、最秘密的事情,你最愿意告诉谁?”,有76%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或朋友,有17%的学生选择了父母或长辈,有7%的学生选择老师。选择同学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经历和感受,能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能得到理解和支持。,(三)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2、连续性和不均衡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4、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1、小学生生理的发展(1)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在青春期发育之前,小学生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5cm左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kg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以后(女生从十一二岁,男生从十三四岁开始进入青

19、春发育期),儿童的身体发育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骨骼进一步发育,但不很坚固。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大、但不坚固,儿童不易发生骨折,但骨骼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3)肌肉力量增强,但缺乏耐力。与学龄前儿童的肌肉发育相比,小学生的肌肉力量有所增强,儿童喜欢跑、跳、投掷等活动,但是儿童的肌肉耐力较差,容易疲劳。,(4)新陈代谢加快,但容易产生心脏疲劳。小学生的心脏和血管的容积小于成人,但新陈代谢快,需要较大的血液循环量。心脏必须加快跳动,才能使血液循环保持平衡。因此,小学生的心率高于成人,每分钟约8590次。过强的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容易引起小学生心脏负

20、担过重,产生疲劳。,(5)大脑发育渐趋成熟,但不宜过分兴奋和抑制。小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也逐步增强,第二信号系统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小学生大脑发育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过分兴奋和抑制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2、小学生心理的发展(1)认知能力获得迅速发展,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和言语各方面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以注意和思维的发展为例,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虽然仍起着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注意集中的时间不断延长,

21、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的时间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小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和理解能力不断地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批评性、创造性都有所提高。,(2)情感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刻,情感表达方式逐渐内化。小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刻。小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有了一定的发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责任感、义务感、友谊感等社会情感也逐步形成。,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外露的,他们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逐

22、渐内化,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逐渐增强。,(3)意志品质不断增强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小学生意志的目的性发展了,他们已经能够逐步建立长远的行动目标,而不为直接目的所左右;自制力和独立性有所增强,行动的冲动性和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不过,小学生的果断性、坚持性还比较差,他们往往在“果断”中显示出盲动,在“坚持”中表现出对教师或家长的帮助的依赖。,(4)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性品质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小学生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而且能意识并体验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并能认识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判性获得较大发

23、展。儿童从依赖他人的评价逐渐发展为能独立地、批判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稳定性不断加强。,小学阶段儿童的个性品质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儿童的勤奋、勇敢、守纪、忠诚等优良个性品质正逐渐形成。(5)社会认知能力发展,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很迅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和个性、社会性都有了迅速的发展。抓住小学生心理正处于发展,尚未定型的时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儿童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小学生的心理是协调的。小学生心理发展虽

24、然迅速,但是与中学生相比,其心理发展是协调的,真正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较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儿童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对心理问题的治疗。,(3)小学生的心理是开放的。小学生的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他们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其心理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为教师了解小学生心理提供了条件。当小学生心理出现异常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小学生的心理是可塑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生个性当中稳定的个性意识倾向,如人生观、世界观等尚未萌芽,性格也尚在形成时期,不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

25、加以改变。因此,小学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1、中学生生理的发展中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逐步趋于成熟,其生理发展具体表现为:,(1)身体外形剧变。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等有了迅速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的身高年均增长少则68cm,多则1011cm;体重的增长一般为56kg年,突出的可达810kg年。,中学生的头面部特征发生了改变,身体比例逐渐协调。进入青春期以后,学生的童年期头面部特征逐渐消失,身体比例也从头大身小逐渐变得匀称协调,这使中学生从外观上看更像一个成年人。,中学生

26、的第二性征出现,男女学生的外形差异日益明显。第二性征是指性发育的外部特征,如女学生乳房隆起,声调变高,男学生上唇生须,喉结增大,声音变粗等。随着青春发育,中学生的第二性征突显,男女学生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2)随着青春期的发育,中学生体内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迅速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成熟性的成熟,是人体内部发育最晚的部分,它的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成熟。,2、中学生心理的发展中学时期学生心理总体上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与迅速发展的身体变化相比,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要落后于生理发展速度,身心发展暂时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的状态,因此,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

27、的高发时期。,(1)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高度发展。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小学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注意力也进一步提高,注意的稳定性、选择性,转移和分配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记忆量有了迅速的增加,有意记忆在记忆的发展中居支配地位,意义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初中二年级之前,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一种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水平,即思维运动仍需要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的支持。,从初中二年级起,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

28、理论型”转化,思维逐步摆脱经验的限制,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推理。到高中二年级这一转化过程基本完成,它标志着中学生的思维已达到成人水平。,(2)情感生活丰富而热烈。一是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三是情感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日益丰富和提高;,四是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其情感表达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特点;五是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对此若引导得当,可促进其心理素质和行为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少年学生的哥儿们义气、拉帮结派、早恋或两性关系上的不良行

29、为。对此,教师和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3)意志品质进一步增强。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如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都比小学生有明显提高,自制力也较强。许多学生都特别崇拜意志坚强的人,力图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但是,中学生意志的发展还不够,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没有毅力,半途而废。,中学生对意志品质的理解不全面,有时表现为蛮干。有的中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胆大、勇敢,做出许多很危险的举动,如在汽车行驶时爬车、跳车,在悬崖上探身采花。有的中学生为了磨炼自身意志,冬天故意少穿衣服等。教师和家长应对类似这些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4)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中学生个性

30、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个性心理特征逐渐成熟、稳定。中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飞跃期在13岁),这一时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伴随着青春期生理的成熟,中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希望获得独立。然而,这些要求往往不能够得到完全满足,因此,中学时期学生对成人有较强的反抗心理。,第二,自尊心的高度发展。中学生十分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对外界的评价特别敏感。中学生自尊心的高度发展有时会使他们的思想变得偏执。一方面,他们总以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31、;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用尖刻和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议论他们的一言一行。,第三,他们关心自己的容貌、个性特点,并且常常为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的差距而感到焦虑和烦恼。第四,自我评价能力不断增长,对自己的评价逐渐从主观模糊的评价发展到客观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显著增长。,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又一表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初中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有了萌芽,到高中阶段,随着高中生认识能力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时期是良好的性格特征发展和塑造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性格

32、特征在初中阶段可塑性较大,到了高中一、二年级便趋于成熟和定型。因此,抓紧中学生性格定型之前的塑造工作,是促进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4)社会交往不断扩大,同伴友谊进一步加深。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人感的出现,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他们与成人的关系出现了转型,即由小学时期儿童成人的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成人的关系。,其次,他们与同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学生逐渐淡化了小学生的团伙倾向,交友的范围日益扩大,内容更趋复杂,交友质量不断提高。,第三,异性交往有了新特点。进入中学后,男女学生都开始意识到性别的问题,对异性产生了兴趣,对爱情有了朦胧的向往。不过应当

33、指出的是,由于中学生思维尚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少,他们在处理各类人际关系时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如出现对抗父母、交友不当,早恋等,家长和教师应当对此积极地引导。,(六)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正值多事之秋,人生十字路口。集四大特性于一身:动荡性(身心失衡、变幻躁动)闭锁性(文饰内隐、内心秘密)社会性(接触广泛,逐渐成熟)过渡性(充满朝气、渴望独立),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五大特点: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半服从半逆反半开放半闭锁半自觉半自发,(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青少年学生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身心

34、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在初中阶段:心理健康的比例达82.9%,存在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4.2%,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占2.9%;,在高中阶段:心理健康的比例达82.7%,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4.8%,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占2.5%。研究表明,各地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体现出年龄阶段性。,各地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既表现出规律性,又存在地区差异。情绪发展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各地男生的焦虑、抑郁、敌对、孤独的水平都要比女生高,而女生的恐惧感要比男生高。,在人际关系方面,各地中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

35、势,小学四年级是一个转折点,与父母的关系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八)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认知心理问题(1)、追求完美;(2)、过分概括;(3)、虚拟陈述;(4)、过分依赖;(5)、无法控制;(6)、走极端;(7)、不敢面对;(8)、绝对化。,2、情绪心理问题(1)、沮丧;(2)、紧张;(3)、消沉;(4)、急躁;(5)、冷漠;(6)、压抑;(7)、焦虑;(8)、忧郁。,3、个性心理问题(1)、自卑;(2)、偏激;(3)、孤僻;(4)、嫉妒;(5)、自负;(6)、猜疑;(7)、对抗;(8)、压抑。(9)、疲沓;(10)、暴躁。“疲沓”,指“拖延”;“暴躁”指“脾气”,是气质特征。,4、学习心

36、理问题(1)、考试焦虑;(2)、学习困难;(3)、注意力分散;(4)、记忆障碍;(5)、学习方法不当;(6)、厌学;(7)、思维障碍;(8)、学习兴趣贫乏。(9)、学习动机不足或过强;(10)、学习疲劳。,厌学及表现,厌学:是由认为因素造成的学生情绪上的失调状态,表现为对学校生活无动力、无兴趣、不认真、不努力、对学校或学习厌倦、冷漠等心理状态或者消极的行为方式。特点:认知活动水平降低;对学习活动苦恼;心理消极;行动逆反。,学习困难学业性学习不良、基础学力薄弱,学习成绩差作业错误多,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上课反应迟钝学习能力低下,调节策略厌学表现,积极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

37、养成关注学习基础,强化辅导薄弱基础改善学校支持环境正确面对压力,考试焦虑形成良好学习策略养成时间观念,学会管理时间,厌学:习得性学习无助缺乏学习动机,学习信心、学习信念学习习惯不良基础学力差,学习困难学校适应不良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缺乏学习策略不良时间管理不当,压力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5、品行心理问题(1)、偷窃;(2)、说谎;(3)、斗殴;(4)、逃学;(5)、出走;(6)、多动症;(7)、退缩行为;(8)、不良习惯。,6、中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由恋爱、失恋、单相思和性行为等而产生的问题。青春期性成熟所带来的主要心理问题:A、性心理发展所带来的困惑;B、自慰行为;C、早恋。,7、中学

38、生交往心理问题(1)、自我中心;(2)、自私;(3)、代沟;(4)、从众;(5)、孤独;(6)、怯懦;(7)、依赖;(8)、自卑。(9)、自负;(10)、嫉妒。,中学生交往的主要问题与困惑,就是人际关系失调问题。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失调可表现为人际冲突,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失调的原因A、错误的人际认知B、不良的人格特点自卑内向的学生,往往不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人际交往的范围很小。暴躁易怒的学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自傲自大的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人缘很差。多疑嫉妒的学生,气量狭小

39、,很难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C、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如爱表现自己,好自吹自擂,说话不注意场合,叫人外号等。,8、中学生心理严重失常问题如强迫症、轻度精神疾病、自杀、性变态及反社会情绪等。,中学生心理障碍认知障碍: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情感障碍:胆怯、恐惧、忧郁、孤僻行为障碍:多动、易激惹、攻击、问题行为个性障碍:强迫、偏执、抑郁、歇斯底里中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检出率:21.6%32%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检出率:16%25.4%,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苏联著名女作家拉祖莫夫斯卡娅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3年毕业演出改名为青春禁忌游戏引起激烈争论和轰动效应:表现的是“邪恶比正义

40、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的残酷现实;触及当代青少年心理和道德健康问题;是对当代教育的拷问!,身心健康是连在一起的,身体不适可以引起心理变态,叫做身心疾患;由于心理障碍引起头疼发烧拉肚子等身体上的毛病,叫做心身疾患。二者有所不同,不能混为一谈;但身心不可分离,已得到科学研究证明(脑神经化学活动使然)。但这正说明生理心理是相互关联的,如下表: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疾病过程临床表现自然心理状况,总起来说,中学生心理障碍居前三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不适(包括代沟、同龄伙伴关系不良、异性交往困惑等),考试焦虑。,这里仅举两例:65为什么呢?因为1我数学不行42我真的不行今晚不管怎样,(十分

41、钟以后)我要做完这些题3我想多考虑考虑也许能答出来,这就是因缺乏自信心的心理定势造成的学习怪圈。临近考试不安等待平时学习考试中间得过且过紧张慌乱考试之后埋怨焦躁这就是因缺乏自制力的懒惰行为造成的考试失败。,成因,、家庭因素(基因)、实践因素(环境)、学校因素(教育)师源性、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策与措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学会控制自己,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具备择业能力。,林崇德教授的三项十八条,1、敬业主体性、满足感、增进体脑健康、与环境保

42、持平衡、排除忧惧、良好习惯2、乐群义务与权利、了解他人、善意批评、积极沟通、关心他人、人格完整性3、自我修养正确评价自我、通他人评价自我、正确归因、扩展自我生活体验、抱负合理性、自制力,学习心理方面:,课内胜任愉快,课外爱好广泛,善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胜不骄,败不馁,有满足感,成就欲;对待分数成绩既看重又不耿耿于怀,对待考试既重视又无焦虑感,对待学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能实事求是地泰然处之,更能冷静分析增强后来居上的动力。,生活心理方面:,孝敬父母,尊老敬长,关心家庭,热爱生活,懂得“过去”而不留恋,富于“幻想”而不沉溺,能较好地把握自己的“现在”;热心交友,珍重友谊,勇于参加社会活动,与异性

43、交往自然、正常;有较高的个人心理效率。,个性心理方面:,自尊自爱,有较清醒的自我意识,既能悦纳自己又有自知之明,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强;善于与他人合作相处,人际关系和谐亲切;乐观向上,在集体中有安全感,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主动性自觉型,社会心理效率较高。,择业心理方面:,人生目标比较明确,对未来无迷茫感、恐惧感;富有进取的自信和对事业的追求;把自己的精神状态放在时间的坐标上来考察,其纵剖面向较高标准的发展可能性较大,并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考虑和行动。,心理辅导的位置,预治防疗性性发再展建性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原则(六结合),1、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2、面向全体学

44、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相结合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4、预防、矫治、发展相结合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防止五种倾向:学科化倾向、医学化倾向、片面化倾向、形式化倾向、孤立化倾向,三、教师心理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即课程最重要的课程,要想散布阳光到别人心理,自己心里先得有阳光。罗曼罗兰要感动别人,先要自己燃烧。高尔基要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得成为什么样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永恒的职业。目前全世界有5700多万教师,根据2007年教育部统计,全国小学专任教师558.7万;在校学10711.53万人。,初

45、中教师347.5万人,在校生5957.95万人。普通高中教师138.72万;2514.5万人。中等职业教师合计73.99万人。大学教师107.6万人,全国各类在校生2500万。,(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1、心理健康有利于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3、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3)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4)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二)国内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2007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

46、007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截至2007年9月6日24时,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教师生存状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广州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成就动机:民办教师显著高于公办教师;不同年龄公办教师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民办教师差异显著;35-44岁组高于25-34岁组和45岁以上组2、应激状况:(紧张

47、、担忧、焦虑、困扰)民办教师显著低于公办教师;不同年龄公办教师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民办教师差异显著3、主观幸福感:程度不高,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无显著差异民办教师在自尊心、精力旺盛、思维清晰三方面高于公办教师;在合群性、自我效能感、他人支持三方面低于公办教师;男女教师在正性情感三个方面、不同学历教师在四个方面差异显著,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的压力状况,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该市31所中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相比较而言,高三老师的压力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一位高三班主任称自己是“完全围着学生转”,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一刻不想着学生,特别

48、是临近高考,“神经根本放松不下来”。,不同地域或人群教师的压力表现,A、更大比例的男性教师反映压力较大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应该会有更大比例的女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调查结果刚好与我们平时的这一经验相反。,在所有被调查的男教师中,有73.00%的男教师反映有较大的职业压力或者心理健康问题。在所有被调查的女教师中,只有69.40%的女教师反映有较大的职业压力或者心理健康问题。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在关注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关注男性教师,给男教师更多的帮助与支持。,B、江苏、上海和山西等地有更大比例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结果发现反映压力较大人数比较最高的三省市依次为:江苏、上海、山西

49、。紧跟其后的依次为:广西、浙江、湖北、广东、天津、山东、福建。排在最后三名的省市依次为:安徽、湖南、河南。,C、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结果表明,有75.60%的被调查初中教师与72.50%的被调查高中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这个比例要明显高于小学与幼儿园、中专与本、专科学校反映有工作压力教师的比例。因此,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应该重点关注高中与初中的教师。,教师心理疾病发生率,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个城市的所城乡中小学的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项调查,也得出

50、了类似的结果。,2005年,广州市教育工会曾经对市属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仅有20.4的教师基本健康,处于亚健康的将近八成。,(三)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与研究,“倦怠”一词用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1986)将工作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症状”。工作倦怠体现在生理衰竭、情绪衰竭、心理衰竭等方面。,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

51、,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现已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现象。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有轻微的工作倦怠,或者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而有29%的被调查教师,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3个出现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就教龄而言(15年)精力充沛,对工作充满激情,处于适应阶段,不会出现倦怠。教龄增加(515年)教育成果不断积累,成就感不断增强,去个性化和情绪耗竭就会凸显出来。,也就是说(去个性化就是消极的负面情绪不断持续下去之后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515年教龄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就性别而言,女性特别是那些生活和事业兼备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导致抑郁

52、心理,因为女性除了工作上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和新的挑战外,更有感情的烦恼,家务的琐碎,对责任的恐惧和对子女的担心,更容易产生工作及生活的倦怠感。,而男性教师因为他们的成就欲强,当其期望值与回报率不成比例时,倦怠反应一旦出现,反应就会更加明显。,从所在学校办学水平看,重点学校、名校教师比一般学校的教师职业倦怠的比例要高。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倦怠比一般教师严重。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行为问题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首要因素。,从年龄看,3040岁的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来自教学的,管理的,来自同事竞争以及家庭的压力,显然要高于更年轻或更年长的教师,所以倦怠程度较高。从职位来看,“普通教师”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

53、最高,管理者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低。,据报道:某地一位教师在期末考评中成为“末位”者,这位可能面临着“淘汰”的教师万般无奈,陷入难以自拔的心理重负之中,在学校吞下一枚金属,以示抗议,以此抗争,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的职业倦怠既是身体劳累所致,更是来自心理的疲乏。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具体说来有三种表现:,(1)生理上表现为没有食欲,睡不好觉,反应降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2)心理上表现为逐渐失去乐趣,缺乏热情,对工作任务厌倦,工作过程极易产生疲惫感,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大,逆境中容易焦躁,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3)

54、行为上表现为工作混日子,害怕产生或避免参与竞争,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厌倦,感觉苦海无边,盼望早日退休。,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教师成为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北京师大许燕从2000年开始就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她所说的职业枯竭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应激状态。她指出,适度的压力可以给工作注入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长期处于高工作压力下无法解决,又缺乏缓冲和外部支持的话,就可能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或者枯竭,而枯竭带来的多是负面影响。,在20022004年间许燕负责的有关教师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课题,连续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共60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枯竭状况,发现大约20的

55、教师受到“职业枯竭”的困扰,16的教师处于较高的心理枯竭水平。,事实上,在职教师中不少人都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教师职业枯竭的危害,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少教师都表示了这样的忧虑:如果长期在亚健康和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中挣扎,怎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职业倦怠危害的不光是教师本身。,教师出现职业枯竭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

56、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四)教师的心理问题,1、人格异常问题(1)强迫(2)偏执(3)暴躁,2、人际适应不良问题(1)自闭(2)冷漠(3)自卑(4)怯懦,3、职业心理枯竭问题职业心理枯竭的四个阶段第一,理想狂热阶段。第二,徘徊滞留阶段。第三,迷茫挫折阶段。第四,淡漠抑郁阶段。,4、不良情绪问题(1)冷漠(2)抑郁(3)厌倦(4)急躁,教师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亚健康状况),1、自怨自艾、怀旧失落2、自卑自傲、攀比补亏3、妒贤嫉能、虚荣好胜4、忧愁抑郁、求稳怕乱5、师道尊严6、求全责备7、恨铁不成钢8、一俊遮百丑,(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

57、因,1、社会因素(1)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的影响(2)传统观念的影响(3)社会提供给教师的资源有限(4)社会现实问题及不良风气的影响(5)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压力,2、学校因素(1)教师的角色冲突与困惑(2)学校管理方式不当(3)学校环境与条件不良(4)学校人际关系紧张(5)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工作要求高,3、家庭因素(1)家庭牵累较多,缺少闲暇消遣时间(2)教师子女的升学与就业压力较大,教师为其子女的前途操心较多(3)教师及其家庭在住房、工资收入、医疗等方面都不尽如意,家庭生活相对贫困和艰难,整体生活质量不高。,4、个人因素(1)完美主义的心理倾向(2)对学生的

58、期望值较高(3)教师个人的能力问题(4)教师的不良人格问题,教师心理问题归因,宏观环境:外部EAP员工帮助计划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导致考试排名压力心力衰竭:工作负荷过重1、蜜月期微观环境:内部2、激励期家庭生活问题3、衰退期职业发展期望4、全面的心力衰竭气质性格缺陷5、涅槃现象,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恰当的自我概念:正确地了解、评价、接受、悦纳自己;2、忠诚的职业理想:热爱教师工作,从对学生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实现和成就感;3、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敏锐的观察、获取传递运用信息、创造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4、积极而稳定的教育心境:运用教育艺术为学生创设心理环境;5、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师

59、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6、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的能力:大小环境、献计献策;7、成熟的自制力: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8、宽容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队伍心理建设原则,1、认同性目标信念大局整体价值观个人劳动集体成果2、相容性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襟怀坦荡宽容大度严于责己宽以待人3、互补性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学长容短博采众长形成合力4、平等性政治平等人格平等民主集中照顾少数5、和谐性配合默契的境界培养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人人心情舒畅,(五)教师心理健康的应对方式和策略,北京师大伍新春提出:,一、关注工作的兴奋点。二、提高学习意识。三、增强自我效能感:1、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2、重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